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合集

才智咖 人氣:5.81K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合集

(1)情緒方面。抑鬱、焦慮、強迫、恐怖、厭煩、退縮等是常見的表現,具體表現為害怕學習,上課注意力渙散,思考乏力,聽不好課,做不好作業,但又想把學習搞上去,產生焦慮;有些同學害怕或迴避上學,或有恐懼反應,或呈萎靡狀態;有些同學有矛盾觀念和憤怒反應,易激惹,依賴性增強。

(2)行為方面。學習適應不良的同學均有行為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學習能力良好,成績不錯,適應不良後學習能力受到抑制,產生學習困難,上課無法做筆記,記憶力下降,作文寫不出,稍複雜的題目無法解決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續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終止作業或看書,無目的地擺弄小物件或發呆等。

第二,社會性退縮。與同學交往減少,學習、生活活動也減少,不願發言,不想運動,體育課也提不起勁,成為同學活動的旁觀者,遊離於同輩群體之外。

第三,品行絮亂。行為違反與年齡相符的社會規範和準則,如逃學、鬥毆、說謊、偷竊、抽菸、離家出走等現象均有可能出現。還有些學生活動過度,尋求快樂和刺激,如沉溺於電子遊戲機、不遵守紀律、襲擾他人。

第四,行為倒退。行為像兒童,學習無目標,活動無計劃,喜歡兒童遊戲,不合群但不是因為退縮,而是和同學玩不到一塊,談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表現在上課頭昏、腦脹,入睡困難,以及腰痠背痛、心悸、乏力等,身體檢查則沒有特定的軀體問題。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行為、情緒、生理方面。這些心理問題會影響到中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效果,學校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成長我們只做參謀

青春期,對孩子的人格取向、心理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時期。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同齡人群體的影響,他們想的事情多了,頭腦複雜了,變得不那麼“聽話”了,出現叛逆思想。作為父母,要怎麼去引導青春期孩子的成長呢?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很多家長對孩子越來越看不慣了:不講文明禮貌,個性張狂隨意、一味裝酷扮靚、經常荒疏學業等等,結果除了滿肚子恨鐵不成鋼的不滿,就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鬱悶。

如今,女孩在11~13歲,男孩在12~14歲,就逐步進入青春發育期。青春期被稱為“急風暴雨的時期”,也是人生髮展的“危險期”。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同齡人群體的影響,他們想的事情多了,頭腦複雜了,變得不那麼“聽話”了,同伴的影響往往超越了父母的權威。

但不少青春期孩子的家長仍舊把子女當作“小孩子”,包辦代替,獨斷專行,而青春期孩子的身心發展速度大大超越過去,向父母們提出種種新的挑戰。

對青春期的孩子,家庭教育中最忌諱消極的評價,無情的斥責,不斷的猜疑,無理的苛求,空洞的說教,自私的溺愛。要使青春期的孩子逐步懂事、成熟,幫助他們解除青春期的種種煩惱,父母們就要用對待青年、成人的態度,來引導少男少女明確自己“準青年”的身份,父母應儘早放手,做一個稱職的孩子的“成長參謀”,讓孩子對面臨的各種問題,學會獨立地思考,自覺地積極行動。

青春期的半大孩子,就像蓬勃生長的小樹,有頑強的生命力,要給它充足的陽光、空氣、營養和水分,這就是理解;但他們精力旺盛,充滿夢想和願望,可能長出歪斜的枝杈,所以,要及時修剪多餘的.枝杈,保持樹幹的筆直和樹冠的豐滿,這就需要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每一位父母只要比孩子“高明一點點”,就可以做一個好園丁,抓住這青春加速成長的關鍵期。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最新一期的臺灣《康健》雜誌撰文介紹,美國國家衛生研究員傑伊吉德通過研究發現,為什麼孩子在中學教育階段總是缺乏學習主動性。

他用13年時間掃描了1800名青少年的大腦,結果表明,孩子們大腦中負責組織想法、權衡行動的前額葉皮質區還未發育完全。因此,許多青少年無法預見行為的後果,如無法明白今天的好成績對未來有什麼幫助。於是,由於缺乏內在激勵機制,大多數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就變弱了。自然,為人父母者不能替孩子讀書,惟一能做的就是教導他們把學習和良好的情感體驗連線起來,學會從內心尋找激勵自我的動機。

讓孩子自訂目標及達成目標的方法

美國臨床心理學博士米歇爾?惠特尼在《孩子,你開竅了》中建議,讓孩子想想長期和短期目標,試著讓他們自己訂計劃。不過,惠特尼建議,孩子可決定什麼時候執行或終止計劃。當然,父母要對孩子的計劃進行約束,新增上一些條款,如每天按時回家、先做功課、學習時不得分神等。“計劃本身不是一定讓孩子達到某個目標,而是看能否成功遵守計劃,堅持到底。”惠特尼說,如果堅持下來,孩子就會感受到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並且讓他們看到了自己有能力和信心達成目標,會激發出自發學習的主動性。

培養興趣,建立好習慣

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工作到忘我,時間過得飛快而愉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文化研究小組負責人米哈里提到,如果人從小就體會過為興趣而忘我的滋味,就會感到快樂,並一直主動尋找這種樂趣。因此,讓孩子從愛好出發,如讓喜歡解數學題的孩子多做有挑戰性的問題,能激發他們的忘我精神和征服欲。久而久之,他們便會主動去體味這種感覺了。

理解孩子的強項和弱項

如果孩子數學成績不好,但英文成績優秀,家長不要強求他們把兩門功課都學好,而應該抱著“優勢更優,弱勢成績平平就好”的想法。正像有位老師為了鼓勵那些有美術特長的孩子,讓他們正面感受到被喜愛、被信賴,於是就在家中掛滿了這些孩子的圖畫,讓他們產生成就感。同時,這位老師還經常讚賞這些孩子將來一定會在繪畫上取得成功。這樣就會讓孩子們更主動地去發揮優勢,此外,他們也不會允許自己的弱項太差,同樣會拼命學習。

提高高三孩子的學習慾望

如何能讓高三的孩子提高學習的慾望呢?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目標視覺化。

比如說你要考某個大學,你可以搜尋到這所學校的圖片看看,或者親自到這個學校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那裡的環境,氣氛,在腦海想象自己在這個學校學習生活的場景、感覺。這種直觀化的目標和模擬想象會不斷的給你補充動力,挖掘你的潛能,讓你堅持到最後。

也許有的同學會懷疑這個辦法的有效性,我們不妨一起來玩一個小小的身體遊戲。請你起立,左腳向左橫跨半步,兩臂平舉。現在請往左轉,手指往外與手臂成一直線,當身體轉到極限時,請在手指指到的牆壁某處,用眼睛標定一個記號,然後反轉身體,恢復原狀。此刻請你閉上眼,在腦海裡浮現自己轉身的畫面,不過在畫面裡你轉的角度要比剛才轉得更大。

這種模擬想象做個兩三次後,請睜開眼,實際轉一次,看看跟第一次轉得有何差異。是不是轉得比先前更大呢?我相信一定是的,因為你在腦海裡所做的突破先前限制的想象,在身體上就產生了新的狀態,得到了優於第一次的結果。

每個人都是有惰性的,當某件事情擺在面前的時候,尤其是重複了無數遍的事情,比如背單詞,書還沒捧起來,你就已經產生牴觸情緒,所以如果你不立刻行動,你將耗費大量的時間與你的不良情緒做鬥爭。這樣你就會失去學習的慾望。

人的積極性會使一切都動起來。積極性導致行動,行動也能逐漸強化積極性,從而積累起衝勁,而衝勁對於邁向成功是無價之寶。比如,你是否想過,要防止一個靜止的火車頭滑動,所需力量是多麼小?你只需在每個驅動輪前面放一塊一英寸厚的木頭,這火車頭就動不了。但同一個火車頭如果以每小時60 英里的速度行駛,就可以撞穿一堵5 英尺厚的鋼筋水泥牆!積極主動,立刻行動的人也是這樣。人一旦行動起來,就能克服難以想象的障礙。如果你厭惡背單詞,就請在你計劃的時間內舉起書本,一次把它記下來,解決掉它,消滅它。

或許以上方法不能完全提高高三孩子的學習慾望,但至少可以減輕孩子對於考試的恐懼和負擔。

青少年應學會堅強

由於種種原因,記者並沒能進入學校採訪,也沒見到那個跳樓的學生。據知情的學生說,那個同學之所以跳樓,是因為畢業時拿不到學位證書,一時想不開才做出傻事的。我們可以從這件事上面看出現在的中學生的心靈是多麼的脆弱。因此,要解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刻不容緩。

據心理專家介紹,在中學教育階段,一些青少年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就選擇輕生,這屬於心理疾病。隨著社會的競爭日益激烈,因為精神壓力大而患心理疾病的青少年越來越多。

心理諮詢中心專家說:看似那些不起眼的不開心,也許對一個青少年來講,對他的影響是很長遠的。

專家們還提醒說,家長和老師跟學生接觸最多,因此他們和孩子溝通的狀況對孩子的心理狀態有很大影響。目前正是會考、大學聯考成績公佈的時候,有些學生成績不理想,家長老師們一定要多注意他們的心理變化。

心理諮詢中心專家說:(大學聯考失利)在短期內似乎沒什麼大問題。但是很多人到了成年之後再提到當年的大學聯考失利,他們也許會感觸很深。大學聯考失利地性格的形成,性格里的自信心的形成,影響非常遠。

中學生如何調適自己的心理健康

健康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順利成長的必要條件,是做一個合格學生的基本要求。只有心理素質正常的人,才能客觀地、正確地認識自身極其周圍的的客觀環境所發生的一切事物,以正確的心態去對待和處理,使之在生活環境中不段增長才幹,積累知識,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中學生如何調適自己的心理健康呢?

心理健康必須經過努力才能獲得,學生調適自己的心理健康方法:

〈1〉正確對待自己,不過分。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認識,人貴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長處、短處,優點、缺點都應有符合實際的評價。評價過低,就會缺乏信心,工作缺乏勇氣和膽量,情緒消極低沉,自己的聰明才智得不到發揮。當然,自我評價過高也不利身心健康。心高氣盛,總想做一番大事業,由於對自己估計不足,失敗在所難免,幾經挫折會使自己陷於痛苦之中;驕傲自滿,目中無人,使自己遠離群眾,處於孤獨無援的處境,會加重心理負擔。

〈2〉正確對待別人,善交友。良好的日記關係對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因為一個人生活在群體之中,工作需要別人支援,困難需要別人幫助,失望需要別人理解,喜悅心情也要有人共同分享才能體驗到快樂,憂愁和苦悶也需在朋友間進行傾訴才感到舒暢,所以,要想身心健康必須善交朋友。

〈3〉正確對待環境,能適應。適者生存是生物進化論的普遍規律,從這個意義上講,能適應環境不段變化者為心理健康。新同學到新的環境(學校),沒進入的時候很陌生,特別是生活秩序有了很大的變化,需要建立新的人際關係,這些變化要從心理上接受,行動上適應。我們同學的環境變化有時較多,更需要鍛鍊自己的適應能力,有人能在熟悉的、書的環境中工作和學習,而一旦變化束手無策,易產生緊張、焦慮情緒,影響健康和工作。

〈4〉正確對待工作(學習)、榮譽,不自滿。在工作中取得成績,才能品嚐到生活的樂趣,假如見異思遷,朝三暮四,不但做不好工作,而且增加心理負擔,影響心理健康。工作(學習)中受到表揚,做出貢獻就可以得到獎勵,但在榮譽面前沾沾自喜,驕傲自滿。謙受益,滿招損是心理健康者的格言,把榮譽當作動力,可以輕裝前進,把榮譽當作包袱形成壓力和負擔則有損健康。

TAGS: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