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孩子學習成績下降

才智咖 人氣:5.34K

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怎麼辦?家長應該如何應對?首先要明確成績下降的具體原因,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幫助孩子提高成績。

如何應對孩子學習成績下降

  【孩子學習成績下降的幾大原因】

 學習方法不得

當孩子學習必須找到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曾有學者在一個教育現場做過調查:“文科的學習方法是什麼?”在座的所有同學異口同聲地響亮回答:“一個字——背!”“理科的學習方法是什麼?”“倆字兒——做題!”但科學調查研究表明,如果靠死記硬背,他肯定學不到真知。如果單靠題海戰術,孩子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並沒有達到融會貫通,付出10倍的努力可能連3分的收穫也沒有,因為理科和文科的學習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情緒問題的困擾

一個人要去做一件事是由他的情感來控制的。現在中國小生與老師、男女同學、朋友和父母的關係,就是自我情緒的爆發點。消極情緒產生時,他會生活在緊張、焦慮、煩惱當中,如果被這種情緒主宰,他就沒有辦法去學習。當孩子被這種情緒控制時,家長要幫助他,鼓勵他並把他拉出這種狀態。遺憾的是有的家長不僅不幫助孩子,反而去批評孩子,使孩子的情緒“雪上加霜”。

用功程度不夠

用功的程度是學業成功的基礎。學習確實要用一定的功,要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徹底地掌握知識。大多數孩子用功程度不夠,其原因有三分之二是不知道怎麼用功,不懂得學習方法。有三分之一是自我觀念的問題,這是他自己的原因。家長要讓孩子知道,用功努力的程度是學業成功的基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只有不斷進取、努力學習才可以使成績飛速進步。

 自我觀念的侷限是第一原因

一個人的自我觀念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綜合評價的總和。如果一個孩子在有關自己學習或個人成長上有錯誤的觀念,那麼他的潛能就沒辦法釋放出來。如認為數學很難,自己學不好數學,那麼他的大腦就處於停滯狀態,他就放棄了努力。究其原因,很多家長在孩子童年的時候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讓孩子產生了自卑感,潛能就無法釋放出來。

基礎知識不牢

如果孩子舊知識不會,他就會把不會的新知識變成了舊知識。不會的知識越來越多,包袱過重,這樣就壓垮了孩子,再講新課他就聽不進去,最後太痛苦了,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當我們的孩子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他就沒有辦法往下學了,他在課堂上根本就聽不進去,產生了巨大的挫折感,自我否定感。所以想繼續學習,脫穎而出,就必須把基礎知識補回來。

 沒有學習興趣

一個孩子要想取得優異的成績,那他背後必須有不斷的鼓勵、表揚和欣賞。很多家長說:“我的孩子老是不能堅持到底。”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只有在後面不斷激勵孩子,才能讓孩子始終保持學習的熱度。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想辦法讓他把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所以孩子在學習上找不到快樂的時候,你越對他進行批評打罵,越會加深他學習的痛苦。

缺乏激勵因素

很多家長說:“我的孩子是三分鐘的熱度。”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這樣。一個孩子要想取得優秀的成績,在他背後就必須有一雙手在推動著他,那就是父母的不斷鼓勵、表揚和欣賞,只有在後面不斷激勵孩子,才能讓孩子始終保持熱度。但遺憾的是有85%到90%的家長都沒有這樣做,他們還埋怨孩子,說孩子只有三分鐘熱度。

  【孩子成績下降,家長應該怎麼辦】

孩子成績下降,家長一定很著急,肯定要問“孩子是否還能學好?”的問題。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存在問題的教育。家長有時好比三軍統帥,孩子好比前線衝殺的士兵,只有你堅信自己帶領的士兵能夠打勝仗的時候,才會有勝利的可能;如果三軍統帥對勝利喪失了信心,那結果是必敗無疑。兵法中的“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戰爭中,如果主帥的情緒和鬥志受到干擾而產生消極行為和錯誤判斷的時候,預示著士兵也要跟著主帥打敗仗甚至流血犧牲了。所以,家長應該這樣來問自己:“我是否能夠帶領我的孩子把學習學好?”

家長要記住一條“潛規則”,那就是“永遠不埋怨孩子”,我們這樣做是因為我們認為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是我們沒有做好,孩子有問題而解決不了是我們該反思自己教育方法的時候了。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只有把教育的責任歸咎於自己而不推脫給孩子的時 候,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問題。

一、拉長焦距看孩子的教育

孩子的教育是一場長跑比賽,而跑道的長度是孩子的一生。要想取得長跑比賽的勝利,不需要途中每一個階段都跑在前面,而關鍵在於贏在終點。缺少戰略戰術的運動員才會不惜體力、不計後果為了追求眼前的領先而導致最終的失敗。所以,孩子目前的狀況並不能代表孩子的未來,尤其是幾次考試分數更不能決定孩 子的一生。愛迪生、愛因斯坦、牛頓、菲爾普斯這些人小時候都是老師不喜歡或者被認為是笨蛋或壞孩子的傢伙。

 二、把關注點從結果轉到過程

當孩子問題出現的時候,其實是一個結果,這個結果的背後必然有導致這個結果發生的原因。我們如果去關注結果,其實沒有任何意義,因為結果已經無法改變,家長該做的是在心態平和的情況下,冷靜思考產生結果的原因,並將接下來的主要工作放在能導致孩子下次有一個好結果的過程上。就像亡羊補牢的典故, 當羊被狼吃掉的時候,對這個結果傷心、憂慮、惋惜已經沒有意義,該做的事情是“補牢”。

抓孩子學習的重點並不是成績這個結果,而是導致孩子能夠考出好成績的過程。一個平時沒有學好的孩子如果考出好成績,其實不值得高興,因為要麼是靠運氣蒙上的,要不可能是作弊而獲得的分數。一個平時學習過程做得很好的孩子,如果考試考出了糟糕的'成績,我們應該給孩子鼓勵和安慰,因為很有可能是孩子 考試心理或者方法出了問題。但一般來說,成績不是考出來的,而是學出來的,有好的過程才會有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