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應具備的正確的學習方法

才智咖 人氣:7.23K

篇一:高中生應具備的正確的學習方法

高中生應具備的正確的學習方法

至於學習方法的講究,每位同學可根據自己的基礎、學習習慣、智力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我這裡主要根據教材的特點提出幾點供大家學習時參考。

(1 )學習的主動性。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後還象國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的主動性,表現在不訂計劃,坐等上課,課前不作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瞭解,上課忙於記筆記,忽略了真正聽課的任務,顧此失彼,被動學習。

(2 )學習的條理性。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外延,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絡,只是忙於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 )知識形成。要重視數學概念的理解。高一數學與國中數學最大的區別是概念多並且較抽象,學起來“味道”同以往很不一樣,解題方法通常就來自概念本身。學習概念時,僅僅知道概念在字面上的含義是不夠的,還須理解其隱含著的深層次的含義並掌握各種等價的表達方式。例如,為什麼函式y=f(x)與y=f-1(x)的圖象關於直線y=x對稱,

而y=f(x)與x=f-1(y)卻有相同的圖象;又如,為什麼當f(x-l)=f(1-x)時,函式y=f(x)的圖象關於y軸對稱,而 y=f(x-l)與 y=f(1-x)的圖象卻關於直線 x=1對稱,不透徹理解一個圖象的對稱性與兩個圖象的對稱關係的區別,兩者很容易混淆。數學的一個概念、定義、公式、法則、定理等都是數學的基礎知識,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容易被忽視。事實上,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正是數學能力的培養過程。一個定理的證明,往往是新知識的發現過程,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就培養了數學能力的發展。因此,要改變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方法,要把知識形成過程看作是數學能力培養的過程。

(4 )抓學習節奏。數學課沒有一定的速度是無效學習,慢騰騰的學習是訓練不出思維速度,訓練不出思維的敏捷性,是培養不出數學能力的,這就要求在數學學習中一定要有節奏,這樣久而久之,思維的敏捷性和數學能力會逐步提高。

(5 )抓問題暴露。在數學課堂中,老師一般少不了提問與板演,有時還伴隨著問題討論,因此可以聽到許多的資訊,這些問題是現開銷的,對於那些典型問題,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都必須及時解決,不能把問題的結症遺留下來,甚至沉澱下來,現開銷的問題及時抓,遺留問題有針對性地補,注重實效。

(6 )體驗成功,發展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習興趣總是和成功的喜悅緊密相連的。如聽懂一節課,掌握一種數學方法,解出一道數學難題,測驗得到好成績,平時老師對自己的鼓勵與讚賞等,都能使自己從這些"成功"中

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起更高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平時學習中,要多體會、多總結,不斷從成功(那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績)中獲得愉悅,從而激發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的興趣。

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要防止急躁心理,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同學想靠幾天衝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沾沾自喜,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針對這些實際問題要有針對性的教學。知識的積累、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過程,正如華羅庚先生倡導的" 由薄到厚" 和" 由厚到薄" 的學習過程就是這個道理。同時近幾年大學聯考試題中應用性問題的出現,更對學生把所學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能力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應加強對應用數學意識和創造思維方法與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篇二:關於高中的學習方法

說到學習方法,看來是因人而異的,因為各人的智力水平,包括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各有千秋,而且從國小到國中的長期學習過程中, 形成了比較難以改變的學習習慣,因此有必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別人介紹的各種方法,如果不考慮自身的特點,盲目照搬,效果可能適得其反;而事實上,成績優異者學習方法也各 有不同,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聽多了會無所適從。

但是這並不是說就沒有比較統一的方法,因為高中的學習目標比較單三年的學習就是為了三天的大學聯考,此前的階段考和會考充其量不過是熱身而已,學習的內容也不是特別繁複。對於智力出色的同學,應該可以比較輕鬆地取得好的成績;而智力一般的同學,只要方法不出偏差,加以努力,也可以達成目標。

首先談一談我對高中期間學習的一點總體的看法。其實學習之道,不外乎記憶和理解兩個方面。針對大學聯考來考慮,也是這兩點,有一些內容,是一定要記住的,但是記住了和答出題之間,也還有一定差距,這考的就是理解的能力了。高中的內容並不算太多,如果學到後面能 夠做到該記住的記住,該弄懂的弄懂,再稍加練習,火候就差不多了。以下分科目談一些體會。

語文。語文是"水磨功夫", 不是短期突擊就可以奏效的。雖然各種媒體都在批評大學聯考語文考得刁鑽古怪,但是相信大家可以看出這樣的考試雖然奇怪了一點,但是的 確是很能考量學生的母語功底的。尤其是 近幾年來傳聞語文考試出題更是靈活,可以看出語文是最難突擊與取 巧的一門功課,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更加能體現一個同學平時積累的素養與水平。按照對症下藥的原則,要想學好語言,再大學聯考中取得 較好的成績,就要再平時多接觸祖國語言文字,在日常生活中多琢磨 母語的用法,儘量提升語感,這不是一日之功。平時做一些有針對性 的練習,做完後能夠多思考總結,在不知不覺間提高母語的水平,看來是最重要也是最為行之有效的辦法了。 英語也是一門語言,但是由於並不是母語,周圍也缺少適宜的環境, 所以學習的方略自當與語文有所不同。英語不僅僅是一門用來應付 大學聯考的功課,它的效用將伴隨人的一生。所以打好基礎尤為重要, 進入大學以後便沒有機會再系統地接受語法等方面全面系統的教育。 而語音、語感的養成幾乎是在中學便已經定型。高中階段(包括初 中)的詞彙量是很少的,相應的閱讀範圍就相當有限了,應該說, 這樣的一個小範圍內比較容易形成比較固定的學習與答題的套路。 雖然總體來說英語學習不應該採取題海戰役的辦法,但是應付考試 不失為一種較為有實效的辦法。重要的地方在於同一考查點的問題 不應該多次做錯,當然能夠舉一反三才是最好的。當然只掌握那些 已經為大家十分熟悉的套路問題應付現在的考試已經不夠了,似乎 現在傾向於考更加靈活、更加考慮語境的`題型,這對語感的培養提 升要求就更高了。應該說對於語言的細微巧妙處的把握,顯得更加 重要。這就不是題海能夠做到的了。

數學似乎是對記憶要求最少的一門功課,但是靈活運用實在不容易。岳飛的兵法說"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果能夠再心中把這內容看 來挺多的學科整個串聯起來,那就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除了極少 數特別聰穎的人,要學好這門功課總要做相當數量的習題,這樣就 有了怎樣處理學習鑽研書本知識並將其串聯起來與做習題二者之間 關係的問題。就我個人的經驗,無論如何,對於基本的知識及知識 間的關聯,必須加以足夠的重視,而且必須學會再做習題的時候有 意識地複習學過的知識,鞏固並且找出知識間的聯絡,特別重要。 如果能夠形成清晰的概念,輔以一定量習題的訓練,就能夠達到相 當的水平。反之,如果悶頭做題,不懂得總結歸納,做題的效率就 會大打折扣。

物理是一門內容較為豐富,既用到推理與計算這樣邏輯與數學能力, 又要觀察、實驗等從外部世界探尋知識的手段。所以這門功課對與 人科學素養的提高有很大作用,對於相當一部分同學來說,不是一 門好學的課。這門課也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分成力、熱、電 磁、光與原子等幾個相對獨立的部分,而且相對各部分都各有一套 與之對應的學習方法。如果善於分割開來,

分而治之,則有助於理 清概念,效率較高。物理的知識有很系統化的知識,比如靜力學與 動力學部分都是相當完善的理論體系,也有比較零散的,比如原子 物理部分就有一些零散的知識。對應系統的知識,以理解為主,務 必要深刻體會其內容;而對應零散的知識,也許記憶的功夫更加重 要。物理書中主要是給出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理論,要應付難度較大、 較為靈活的大學聯考試題,一定要做相當多的各類習題,做習題的過程 中深化所學知識,並且形成對一類題型的做題套路,這是很重要的。

化學在我的印象中是一門比較零散的學科,基礎理論也有一些,但 是似乎更多的是一些系統性不強的分散的知識點,這就給學習帶來 了一定的麻煩。而且化學的基礎理論雖然不很複雜,但是要想運用 得遊刃有餘是很不容易的。這樣就要求我們仔細研究課本中的基礎 理論,並且輔以高質量習題,精心鑽研,切實搞通;對於書中提到 的各知識點,應力求全面掌握,不應有所遺漏。 另外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物理與化學課的實驗問題。實驗題在大學聯考中 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幸虧物理與化學中的典型實驗,或者說內容 豐富、容易考到的實驗並不是很多,最好是切實掌握,並且弄通其 中的各種涉及理論與實際操作的各個細微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