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德語的學習方法介紹

才智咖 人氣:2.01W

篇一:德語學習方法

自學德語的學習方法介紹

一、詞彙

詞彙是語言的血液,沒有人會懷疑大詞彙量對語言學習帶來的好處和便利,這一點在我 們做閱讀時感覺最為明顯。有一種說法是:要想進行簡單的對話,詞彙量的下限為1000 ,要想基本看懂德國一般的報紙雜誌,詞彙量下限為5000。於是很多中國學生狂背詞彙 ,又有很多人反對幹背單詞,更有大批同學認為背單詞是最痛苦的事。我要說的是,背 單詞對外語學習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怎麼背”是有技巧的,這個時候就要看大家學習 外語的目的是什麼了:

1. 為了參加國內的考試:比如考研,考職稱,或是德語四級之類,這類考試沒有口語項 ,聽力幾乎沒有,即使有也很簡單,所以詞彙完全是針對閱讀、詞彙搭配等和語法有關 的專案,單詞量要求一般3000左右,這種情況下有兩個方法可以借鑑。我們在學德語之 前都學過英語,而英語的很多單詞和德語非常相近,可用類比法記憶。如很多英語當中 以”c” 開頭的單詞,在德語中都轉變為以”k” 開頭,意思用法幾乎完全一樣。再有 ,德語中很多以”-ieren” 結尾的動詞,以“-tion”,“-ssion”,“-sion”等都是來

自英語的外來詞,甚至有些單詞和英語的寫法一模一樣。這時候就應該先從這些單詞背 ,你可以找一本考試大綱或者應試指南之類的,把這些詞找出來,對比一下,要特別小 心德語拼寫和英語的不同,你會發現在一個星期裡,你的德語詞彙量就增加了好幾百。 第二種方法是在閱讀當中背單詞。當你的詞彙量達到1000左右的時候,就可以開始這種 方法了。這就是“單詞的重現”,它對記憶很有幫助。你可以在一段固定的時間內專門 選擇相同的話題來閱讀,例如:“健康”,你可以每個星期在網上,或者其他渠道找2- 3篇和健康相關的德文文章,不需要太長,300 -400詞就可以了,以泛讀的形式來讀,在 閱讀這些文章時先不要急於查字典,只要把不認識的詞劃出來就行,你會發現,很多相 同的單詞在幾篇文章中重複出現,這樣的單詞就是你一定要查字典背過的單詞,第二個 星期再對這些單詞複習一下,就不會很快忘記了。

2. 為了出國留學或是為了與外國人交流:上面的單詞學習方法只是對提高閱讀詞彙量有 很大的幫助,但是真碰到外國人就失靈了,很多情況下都是聽得懂,但是不會表達,為 了提高口語和聽力中的詞彙量,就應該換用別的方法。在背單詞的時候,除了背中文意 思,還要看德語例句,但這還遠遠不夠,因為還不算自己的東西,要按照例句再造出自 己的句子,並且要大聲地讀出來,尤其是一些很長的、有多個音節的德語複合詞,經常 做這種練習,需要開口時自然就很流利的出口了。

二、語法

語法是語言的骨架。在語法的條條框框中填入適當的單詞就形成了語言。要想看懂複雜 的語句,要想把話說的準,文章寫的對,就得有紮實的語法的功底。語法和單詞都是學好 語言的基礎,兩者是在初級時最需要打好的基本功。

但是由於教學方法和對語言使用的理解不同,很多人持另外一種輕視語法的觀點,他們 反對背語法的條條框框,認為語言的表達---例如說話----應該靠語感。說話,應該是一 種想說什麼就能脫口而出的行為,說話時大腦裡不應該先去分析這句話的語法,然後再 說出來。也就是說,我們說話應該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而不是需要預先思考的邏輯 思維。我們說漢語時完全靠的是語感,從來就不會預先考慮它的語法結構。學德語也應

該是這樣,你不需要知道某句話為什麼要這麼說,你只需要知道這句話本來就是這麼說 ,並且不斷的把這句話說成習慣,養成自然。

聽上去似乎是有道理的。但我想說的是,這種觀點對小孩行得通,但是對很多成年人來 講就行不通了。因為我們已經變得複雜的大腦會影響我們對語言的單純模仿。這已經得 到了科學的證實。很多語言學家在研究成年人學外語的過程中發現,成年人首先是在大 腦的潛意識中研究語言的規則,在明確規則之後,才會“放心的”使用這門外語。所以 好好學語法是絕對必要的,尤其是在開始階段。只有在先了解和掌握了語法這個骨架後 才能明白,德語和漢語有哪些不同,德語的語序到底是怎麼組織起來的。這對初學者涉 入德語殿堂意義重大。其次,語法是咱們中國人的傳統強項,和其他學習德語的老外相 比,我們簡直就是語法天才。儘管考試時語法所佔的分值不多,但我們沒有理由放棄這 塊容易到手的瘦肉。所以說,語法必須得好好學。

另外,在剛開始時,如果我們學了語法,我們說話,造句,寫文章就會常常去套語法, 但這只是在開始階段,只要我們說多了,寫多了,熟練了,自然就有語感了,說話和寫 作就會轉向語感而不是套語法了。我想說的是,語法是,而且也只能是德語入門的好工 具。

當然,我們不需要,也不應該在語法上花很多時間,我一向很反對一味的鑽語法細節, 鑽牛角尖。和背單詞一樣,語法不常用的話也會忘,因此我們只要把那些最常用的語法 記熟和用熟就行了。例如,像虛擬式這些平時幾乎都用不上的語法,你沒必要天天都花 時間去複習和鞏固,不過它卻是DSH考試的重點,所以你有必要在考試前複習一下,再做 些練習熟悉熟悉就好。

那麼哪些是常用的重要的語法呢?我認為,在初級階段,比較重要的是動詞的用法,因 為動詞的變形、在句子中的位置,決定著整個句子的含義,時態,語態等,一些動詞的 使用要求也體現著德語和漢語最本質的區別,比如:要求代第三格的動詞,反身動詞, 與介詞搭配的動詞,這些動詞也是各項考試的重點。最好的練習方法還是造句,在第一 次接觸的時候就要用德語把整個句子寫下來,千萬不能偷懶,也不能拖延,等著最後復 習,如果當時沒有消化,到了後來就很容易混淆,出錯,而且很難改正。

中級階段:像從句,不定式,被動語態等是決定你閱讀和寫作水平的關鍵語法,尤其是 對於像學法律和哲學等文科的學生,如果沒有很好的理解語法,有時連專業文章中德語 長句的主語,謂語,賓語都會分不清,更別提理解含義了。對於這些內容,除了在課堂 上掌握基本語法形式之外,還要在閱讀當中多分析句子,養成以句子為主、意群理解的 習慣,而不是見到生詞就查字典,以詞為單位進行理解。而介詞結構和從句之間的轉換 ,也就是德語講的名詞化、動詞化,情態動詞的改寫,虛擬式等是德國各個德語水平考 試的重點,如DSH,這隻要在考前多做幾套考題,就可以輕鬆應對了。

對於初學者來說,德語語法確實比較讓人鬱悶,當你被語法弄得一頭霧水時,你千萬不 要以為自己沒有學習德語的天分,你要確信,只要硬著頭皮學下去,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事實上,這是所有過來人都有的感受。另外,和外教相比,咱們中國老師能把語法講 得更清楚,更明白。所以,儘可能的在國內就把語法學好。還有,建議你用中文版的語 法書,因為德文原版的語法書常常會讓你變得更糊塗。最後,有的語法書說得很細,很全,你完全不需要全部都去學去記,知道些常用的用法就行了。

三.聽力

有人說,學習外語最先要打通的第一關是聽力。聽得懂是一切的開始。其次要打通的依 順為口語,閱讀,最後才是寫作。專家們認為這樣的順序符合人類學習語言的規律。這 也許是對的。

聽力是中國人的傳統弱項,很多人在考DSH時都會這麼說:只要聽力考好,一切都不成問 題!既然聽力是我們的弱項,而且在大多時候是我們是否能通過DSH的決定因素,那麼, 從初級開始,請你把最多的時間,最旺盛時的精力獻給聽力!

如果是想出國學習,聽力的技能訓練就應該從剛開始學德語的時候入手。初學階段應該 以“精聽”為主,因為這對我們的發音也有極大的幫助。如何“精聽”呢?首先應該找

一盤發音標準的磁帶,一定要是德語原聲的,這樣才能保證一定的語速和正確的語流。 這樣的磁帶很多,因為據我所知,外研社引進了很多德語原版教材,發音很地道,很多 對話在生活中也很實用。在找到了聽力資料後,要堅持每天聽20-30分鐘。很多同學喜歡 戴著耳機,閉著眼睛,甚至躺在床上對著一段內容反覆地聽,把聽力練習完全當作是身 體上的休息,這種狀態是不對的,因為這樣太容易走神了,將來到考試的時候,一做聽 力,聽不了幾分鐘就聽跑了,很難拿到高分,更重要的是,出國留學的目的不是隻為了 參加德語考試,而是要聽懂德國教授的講課,還要記筆記,所以必須練聽力記錄。

一說到記錄,很多人會說,這怎麼可能呢?說的太快了。那我們就應該從短小的內容段 落入手。比如,我們先聽一段對話,但是隻聽十句話,或者再短一點,就五句話,然後 停下來,憑回憶將對話中內容用德語寫下來,寫不全是正常的,但是哪怕只寫了一句, 也是收穫。然後聽下一段,我說的下一段是指新的內容,而不是倒回去重聽剛才的內容 。再重複相同的過程。之所以不要大家就同一內容反覆聽,是因為大腦在高度集中精力 的時候是很容易疲勞的,只有聽新內容才能保持新鮮感和大腦反映的活躍程度,只要練 習時間到了20分鐘就不用聽了,明天再繼續進行下一段練習。直到把這盤磁帶的內容都 練完了,再重頭開始。一套40分鐘的聽力資料應該這樣練三遍,如果每天都是20分鐘, 依據記錄的速度大概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三次聽完以後,再看聽力原文,將聽了三遍 都沒有記下的單詞重點記錄,最好能分析一下原因,看看是因為發音的問題,還是對單 詞太陌生,所以沒聽懂,不管是什麼原因,這個單詞要背會熟讀。

進行這種練習的前提是應該有200的詞彙量,大概可以從50學時之後開始。這種練習的好 處是聽力技能,背單詞,練習句子一起完成,是效率很高的練習,如果堅持練下去,你 會覺得學一門新語言很容易,不需要每天泡在裡面,可以同時做許多事情。不僅練習聽 力,你的口語和寫作水平也會同時提高,關鍵在於每天堅持 20分鐘。

當這種記錄練習進行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我們就可以進行泛聽的練習了。泛聽練習的 方式就很多了。例如:聽廣播,廣播不是很好懂,但是廣播涉及面很廣,和生活息息相 關,是一種很好的實用鍛鍊。現在德國之聲的網站上有慢速的德語新聞,還配有原文, 你可以上網聽德語。上面有德語慢速新聞的MP3檔案可以下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國內 用德語瞭解德國最新動向,而許多德語考試都和剛剛發生的新聞事件內容有關,所以也是備考的方法。

或者看有中文或德文字幕的德語原版影片。如果你的聽力還不夠強,這是一種比較舒服 的練習,重要的是,你通常都會有足夠的興趣堅持下去。最好德語電影配有德語字幕, 在聽德語的時候不要再看中文字幕,邊聽德語,邊看德語原句,休息的時候也能潛移默 化地學習。

別錯過晚上和清晨的時間。夜深人靜了,你會驚訝的發現你的聽力要比白天好很多,好 好利用這一時間吧,哪怕聽15分鐘都好。你睡醒了,如果你晚上沒做惡夢,你的大腦便 是“清潔”的,你的心情是愉快的,這時做聽力往往精力會很集中,不容易分心,何不 好好利用這一時段?經常性的帶著耳機聽德語,時時都創造一種德語環境,讓你的大腦 習慣德語的語音,習慣德語的句子結構,就能聽懂大段的德語了。

四.口語

德語似乎要比英語更難說出口,如果是在國內學習的同學,學完初級後似乎還沒多少人 能開口說的,即便是那些在德國學習並通過了DSH的同學,他們的口語水平似乎並不比德 國三歲小孩強很多。和聽力一樣,口語也是國人的傳統弱項。

如何提高口語?方法很多,請選擇適合你的和能實現的:

A. 找語言夥伴。如果你在國內,要盡力去找,比較費勁,但也不是不可能,比如很多大 學都有中德學院,裡面有有一些來自德語國家的留學生,你們可以用交換的方式,一個 學德語教漢語,另一個學漢語,教德語,只要用來表達了,天天開口說德語,雖然剛開 始時都難以理解對方,對話簡直就象雞同鴨講,最後還得配上不少的表情和動作才能讓 對方破譯。但是漸漸的,口語會取得很大的進步。值得一提的是,德國人的性格比較冷 漠,所以要學會激發他們說話的意願,所以會提問題就顯得非常重要,多問問他們對身 邊事物的個人看法,他們會變得很健談的,你從中也能學到正確的表達。

B. 自言自語。如果你平時就有自言自語說中文的習慣,那麼從現在開始,改成自言自語 說德語。如果沒有這種習慣,那就去培養吧,這是一種有利於健康的行為。如果你不是 那種喜歡說話的人,你甚至不喜歡對自己說話,那麼請把你心裡的思想轉成德語。例如 你洗澡時發覺水太燙了,你心裡不要想:水太燙!應該想:das Wasser ist zu hei??

!總之就是要培養出你的`德語思維。起初你會覺得這樣很彆扭,因為你經常會碰到一些不 會說的單詞,從而使你的自言自語進行不下去,或者你會覺得不習慣,很麻煩,很費勁 ,很口吃。但是隻要你堅持下去便是一件好事,當你堅持一段時間後你就會習慣了,習 慣後就不會覺得煩了。這種練習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比如等車的時候,你可以想一個 話題,公共交通系統如何,旁邊的人長相如何,都可以作為話題。

C、開口朗讀:一定要讀出聲音,但讀時聲音不一定要很大,太大聲會影響思維,選擇你 覺得合適的音量,當然也不能太小聲了導致含糊。讀書也是中國人的弱項,尤其是讀德 語句子,讀起來總有馬賽克,還坑坑窪窪的。因此在你的水平到達一定程度之前不要整 篇整篇的讀,而應該分段,每段重複讀上3-4遍,讀到順為止。如果某個句子讓你覺得拗 口,那你就不停的重複讀這個句子,並且逐漸加快速度,直到能夠快速流暢的讀出來為止。讀書千萬不要貪圖讀的內容多,你往往需要在一篇文章上耗費很長的時間。在你決 定開始讀新的一篇文章前,你必須要能把原來的文章一氣呵成的讀完。否則,根本不需 要開始新文章。另外,對於初學者,要儘可能的把單詞準確並且完整的讀出來,不可含 糊。

讀書對口語的作用見效很快,也許只要兩三天,你會驚訝的發覺,你的嘴巴總想說德語 ,而且你大腦的說話反應也靈活了,德語也說得比以前溜了。這主要是因為你的語感強 了。如果你堅持長期讀書,不久之後你還會發現,在班上,你讀句子要比其他同學流利 許多。

D.為什麼課堂上你總是沉默?當你“不幸”被點名回答問題時,你的聲音為什麼要發抖 ?別再臉紅了,儘快讓臉皮變厚以遮掩那令人難堪的潮紅!自信些!當你心裡對自己說 你能說:“我一定能說得好” 時,你就一定能說得好。別老是害怕在別人面前暴露了自 己的弱點,建議你索性把自己所有的優點和缺點都暴露出來,好讓別人對你有個全面和 真確的認識。你的口語也許真的很差,但沒有人會因此而斷定你其他方面也會一樣很差 ,或許他們會以為你的努力沒用在口語而都用在語法,閱讀和寫作上了呢?大膽的表現 自己吧,即便你是全班最差的一個也不要在乎。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會因為你德語學不 好而看不起你,看不起你的往往是你自己,但是你要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話,別人就 看不起你了。大膽,冷靜的去發言吧,不要因為不自信而故意讓口齒變得含糊。當你不 準確的發音或者沒聽懂或者邏輯錯亂的回答而迎來一片笑聲時,你要知道,別人笑是因 為你有趣,“好笑”而不是對你“嘲笑”。你或許還會因為給課堂帶來了樂趣而變得更 有人緣。

E、不論是在哪,找一個你喜歡的聲音,然後儘可能的模仿他的語調,就象你在卡拉OK高 歌時模仿原唱的嗓音那樣。請儘快去掉你說德語時的中文口音。也許你說得不是很準確 或者很地道,但至少你要說得象那麼一回事。打造一口德國腔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至少要比你唱歌時模仿歌星的嗓門容易。

F、你要變得嘮叨,當有機會跟老外說話時,你要儘可能多說。一件能夠一句話就能說明 白的事情,你說成10句。

這些方法中總會有適合的,好好練吧,用德語向德國人來表現自己,你一定不會在學業 上比他們差。

五.閱讀

閱讀是中國人的相對強項。有人說,在聽說讀寫中,從閱讀裡學到的東西最多。因此, 請不要在閱讀上少花時間。做閱讀時碰到生詞是在所難免的,看不懂的單詞怎麼辦?猜 !先不要急於查字典,根據前後意思猜,根據整體意思猜,根據構詞法猜,根據句子成 分猜,根據作者的態度立場猜。總之你就要學會猜猜猜。有時甚至需要你發揮一點想象 力。如果你很勤快的查字典,你就會很快的對字典產生依賴,一旦遇到不懂的單詞,你 的第一反應是找字典而不是去揣測這個單詞有可能是什麼意思。你必須要學會猜,並且 要養成這種良好的習慣。慢慢的,你會發現,以你微量的詞彙居然也能大致看懂許多高 深的文章,你也許會從此愛上閱讀或者有了學習的自信。這種能力尤其在TestDaF這種客

篇二:個人德語學習方法

我認為最好的途徑是和德國人每天互相教語言,可以在大學貼條,找Sprachpartner!

- 我覺得首先要有很大的詞彙量!

- 去稽核前不到一個月硬是把400多頁的一本德語單詞字典給背下了,結果現在都忘的差不多了,看來還得來上2遍,才能記熟!

- 沒有必要吧,單詞那麼多,小字典也700多頁,大字典1400多頁背到什麼時候啊。要增加詞彙量,你可以聽德語廣播,也可以看德語新聞,這些在網上都是可以找到的。可能的話在聊天室找會德語的人聊也比背單詞強啊!

- 背詞典不如背課文,或者熟讀課文,我覺得。

- 想學好德語,最高祕技:找德國人做男(女)朋友,當然對於同性戀此法也可! - 一般關於某個THEMA的重要單詞會在很多文章裡反覆出現,看多了就記住了,在寫文章的時候,也注意刻意用用剛看到過的生詞,比較容易記住,特別反對背字典和背單詞表。(個人意見)!

- 好不容易認識了一個單詞,加了個什麼字首就又不認識了!

- 多閱讀,堅持寫作,多用新學到的單詞.是最好的辦法.新單詞多用幾次自然就記下來了.光認識單詞作用不大.德語的考試幾乎沒有選擇題,就是看你掌握單詞的能力,特別是表達能力.背字典,幾乎是浪費時間.德語不像英語那麼簡單.詞性,複數,形容詞變化,不同的固定動詞搭配和介詞搭配,是否有反身動詞,等等.不可能光靠死記的.

- 單詞積累和鞏固可以通過閱讀來提高.建議讀:Erich Kaestner 的作品.,難度不大, 生動有趣.比如: Emil und Detektiv, das fliessende Klassenzimmer .

另外每天要有文字記錄, 如德語日記, 隨感等.儘量使用自己熟悉的單詞. 這樣才是學語言n Tag 說的再流利沒用,總之詞彙只是語言的一個部分, 不要過分強調,要全面發展.

- 科學家發現,一個生詞無意重複7次,就不會再忘了

- 個人感覺做題的用處不大。我想關鍵問題是:沒有培養起自己學習德語的感覺,當然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但你首先要問自己:學習德語是做什麼用的?然後有的放矢。在學習德語的過程中,我感覺主要是說得多了,興趣自然也有了。常給自己設想一些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場景,在心中反覆思量幾遍,然後再用德語表達出來。個人感覺,是一個滿有意思的方法。

- 練口語,自己對著牆壁自說自話就行,管他說對說錯,把嘴練快了就行。 - 嘗試買點基礎的閱讀練習,新求精裡也有很多閱讀的。本人認為可以使自己提高最快的方法就是閱讀和寫作。你可以把閱讀裡看到的生詞,立刻按它在文章裡出現過的樣式寫到自己的文章裡,再看看字典裡的用發,這樣很容易記住生詞。語法的聯絡也是必要的,單項做好以後,主要的是要可以做綜合的,因為單項裡面比較簡單。至於聽力,由於我不是在中國學的德語,所以就沒有方法提供了。口語你可以找你們德語老師練練,而且也可以同學之間相互找PARTNER練習,個人經驗是不一定要找德國人的,我在語言班時曾和一個印度,一個馬塞多尼亞的朋友一直在一起,覺得進步非常大。

- 什麼感都得培養,語感最重要。天天讀,大聲讀!!多聽聽德語磁帶。YOYOX你在德國,建議多聽廣播,少看電視。

- 要培養語感,就大聲讀吧。我個人很贊同李楊的瘋狂英語裡的學習方法,精華就是大聲讀,多讀,這樣語感出來了,聽力和口語也自然上來了。還有就是我的德國同學對我說的一句話:If you want ,than you can!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 看電視容易走神吧,容易被電視的畫面吸引,就不聽了,這是以前的老師說的,強烈建議我們聽廣播的。

- 其實說白了,聽說讀寫。但是做起來就很難。我覺得可以常去歌德,哪裡有報紙之類的東西,適應各種德與水平的朋友。至於聽,如果在國內的,可以多聽聽磁帶。

- ich finde,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該做的事情,在我的階段(初級),我就有空也有必要精讀一些有意思的文章,看一些畫報,聽一些故事的磁帶來提高德語;中級的時候或許找個德國朋友提高的更快,高階嘛,到德國練習比較好,等等.所以,做好本階段該做的,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急功近利,恐怕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我先正從初級進入中級一直的學習方法就是結合課文記單詞

第一遍讀

第二遍逐字逐句翻譯

第三遍邊讀邊再翻

第四遍通讀

以前學英語也差不多這樣可如今效果只有一個:培養拉丁點語感:(所以我現在實際上仍處於要說只能說到主謂狀態,之後的就處於瞪眼過程中但又很不死心的繼續以此方式學著,看著我這人喜歡買德語工具或語法書(每每在書店逛時,都情不自禁到帶回一兩本,大多成了擺設,汗),不過,當初買時,就覺得有三本書還成趣味德文,作者強調就是“以輕鬆的心情去發覺德文中蘊藏的趣味。”例如第一頁第一句話:Das ist nicht mein Bier.=Das ist mich nichts an.(我今天第二次看)輕鬆掌握德語詞彙先分類,單詞詞條,漢語釋義,德語舉例,漢語譯文日常德語閱讀面廣,每篇文章似乎都不長(所以書不厚,呵呵)這三本書偶還沒真正開始看,但偶就是喜歡在書店裡看這些東東,看著覺得不錯就買下然後束之高閣,哎。。。

- 我看可先背一定量的單詞,再大量閱讀。因為只背不用很快就忘。只看吧,詞彙量不夠。所以兩者混合著用最佳。但這方法有一前提:那就是你的打下很好的語法基礎。只有熟練各種語法與句形,才能更容易閱讀。相信這前提大家都可輕鬆過關,因為德語的語法雖繁且多有規則可行,只要橫下心來,必可成功。各位且可一試。

- 關於背字典,我也曾經嘗試過,可惜早上背,晚上就忘,沒有什麼效果。後來我這樣做:在記憶的同時,大聲地讀出來,這樣會記憶深刻,同時用錄音機錄下你所背的每個單詞和每個含義,德文和中文之間最好空一會兒。然後等你以後做其它事情的時候,比如做飯、洗衣服的時候等等,你就可以放出來聽,周而復始、溫故知新,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地磨耳朵、磨記憶,既背單詞,又練聽力,說不定後來還會發覺你當初的錄音有發音錯誤呢。到最後比較熟的時候,就利用開始我說的德文和中文含義之間的空檔,迅速搶先說出這個德文單詞的中文含義來,也是對自己的一個檢測。其次,別背那個小綠字典,因為我們學語言目的是

要在一種特定的環境下說出來,光去背個別的單詞我覺得沒有意義。我的意思是說,拿一本比較權威的、有很多情景例句的大字典,每個例句都認真的看、學習、琢磨,然後假設你就在那個環境中,把它大聲地說出來,或者加上一點自己的東西,換湯不換藥地說出來、錄下來。我覺得效果比較好,以後你再碰到類似的情景,你絕對會下意識的冒出這樣的話。其實這種情景也許你未必真的經歷過,但你卻曾經在虛擬的環境下練習過,也許蹦出來的話你自己都沒怎麼考慮就說出來了,等你回過頭來真正考慮一遍以後卻發現,語法等等竟然是正確的,這就說明你進步了。與此同時,你會漸漸發現,你的口語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以上只是我的小小經驗,成與不成還要和各位切磋。

- 我覺得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聽力的東西一句句聽寫下來,然後對照,再然後就是背下來,我們老師就是這麼要求的

篇三:I如何自學德語

首先,一開始我也是自學的,雖然到後期因為考試及計劃的需要不得不去報班上課,但起碼也算從那段路走過來的人。

我開始自學德語完全是憑興趣(原因不多說了,喜歡德語的十之八九都相似),開始我是去網上搜一些有關德語的日耳曼民族演化的文章看看,對他們的語言文化有一個大概瞭解。

然後就學發音,去書店買了一本大連理工出版社的《德語發音與糾音》(貌似是這個名字,記不清了),單純講發音,口型、舌位、氣流講的都很詳細,還附有口腔喉剖面圖。體積小,重量輕,方便隨身攜帶,感覺很不錯。不過他附帶的MP3錄音感覺不是很好,是中國人自己錄的,不清晰也不純正。因為高中學業的原因,當時也就一個星期記四五個發音規則,雖然少,但是全都能記住。

因為之前聽說過德語中有顫音,所以從那時起也就養成了每次刷牙仰脖“漱口”30秒的習慣,可能自己生理缺陷吧,大約一年後我才可以自然的發出r~~~~~~~~~這個音(我們學校學美聲的給了我很大啟發,在這裡對她們表示感謝)。其實也不用太在意這個音,在平時的會話交流中因為語速的原因這個音都是很快被帶過的,沒人太在意,不過總是單純的用清子音h來代替就不太好了。學發音的時候也要多搜搜別的參考資料,如正字法,音節劃分什麼的,避免讀破詞句。

有些人認為初學一門語言不必太在意發音,並以嬰兒學話為佐證,個人認為嬰兒學話雖然一開始喃喃不清,但是他背後有一個24*7的大語言環境存在,並且他有10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去糾正自己的發音,所以他們可以一開始學的不像。

但是不要忘了,即使是這樣,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不會說普通話的成年人,這給他們帶來的交流困難也是顯而易見的,不過他們還可以肢體語言+地方普解釋,但是如果在德國學習,會有多少德國人願意給你時間去聽一個異國人的再解釋。 現在能自學一門新語言的人多已弱冠之年,這其中很多人都是要在幾年之後就能熟練地運用這一語言——時間不允;深處漢語環境,甚至周圍說英語的都沒幾個(不過說鬼話棒子話的到不少)——環境不允。所以,在學習一門語言的基礎——發音的時候雖說不要一次就學的很像,但是起碼要有這種意識,努裡使自己的發音更標準一些。這樣,尤其是對德語,不僅會讓後面進一步的學習更容易,如單詞拼寫,如查生詞,如記憶語法??而且,人到了成年記憶力總是會下降的,如果先學了一個錯誤的發音,爾後在改正很難,會很容易混淆孰對孰錯,最終攪成一灘漿糊。

囉嗦了這麼多其實要點就一個:學好發音很重要。

大學之後,因為大一大二課程不算多,所以沒事的時候就去跟著德語二外的旁聽,後來,因為實驗衝突和他們進度太慢,我也就索性自己學了他們用的《新編大學德語》,感覺不錯,語法現象對於沒有基礎的初學者來說的比較簡單,每顆後面的語法總結也都挺不錯,適合初學自學者記憶。

學習語法時多多總結,多找規律,可以事半功倍。

例如記憶冠詞變格時,只需要把一格的記住再記住二三四格中特殊中的一兩個就ok了(一般先學四,再三,後二)。在精簡一些就是冠詞、名詞、形容詞、無主代詞的詞尾變化無非就那麼幾個,記住其中一種,其他的就都曉得了(這裡要自己找規律,這樣記得才牢固,只是單純聽別人的早晚都要忘)。設計到語句語法時,我一般與英語做類比就都記個十之八九了(比相同比不同,廢話),因為比較喜歡程式設計,所以有時也會把一些語法規則看成程式設計規則來理解記憶,其實,這也是我認為德語好學的地方,複雜但是規律性邏輯性強。當然,這只是一人一法,只要你對德語對他們的民族對他們的文化感興趣總是可以找到各種學習的方法的。

後來,就去報班了。學習語法是個人感覺也可以參考一下高教版的《大學德語》。這本教材語法集中度很高,適合快速(一個學期)構建德語語法大體框架。 我不推薦0基礎的人去學《走遍德國》《新標準》,原因很簡單,全德文,語法,解釋,教師用書,全是。當然,可能有語言天才、牛人很適應這條路。

不過《走遍德國》附帶的MP3推薦學發音的最好聽聽(網上有下),很純正,很濃郁,很鮮香味美,很德國。對於這兩本教材一般推薦在有一定詞彙量(起碼認識個Akkusativ啊Dativ啊suchen啊什麼的)和有一定的語法知識(動詞現在時變位啊,過去式變為啊什麼的)的前提下再去自學。否則會打擊自學者的信心和興趣。

如果你具備以上兩點後並且想學正宗表達的話那就快去學著兩本原版教材吧,別在抱著咱們自己人編的教材啃了(涉及到語法方面還是要啃啃的)。現在想想自己小時學了那麼多年lili&lucy到頭來還是chinglish。

如果有留德計劃的,那麼建議先去北外打基礎(語音加語法),然後再去歌德練綜合。據說同濟留德預備部的也不錯,不過本人沒體驗過(教材使他們自己編的,文章冗長)。

去新東方?個人感覺就是錢多燒的找殘。

另外多去去ABCDV,雖然現在很死寂(個人感覺),但是經典老帖還是有的,會對留德有幫助。

再另外,推薦一個軟體,德語助手,很不錯,查詞方便,詞彙量也大,支援字典包擴充,支援升級,而且價錢很公道(所以給位不要再到處求盜版啦,國內難得這樣一個做的不錯的小語種軟體公司,買正版支援一下咯),有資料擴充,隨盤附帶大量德語資料??還有手機版的。

至於想聽德語節目的,原來有個暴風收音機(好像是這麼個名,或者是龍捲風,沒辦法,我用軟體從來只記圖表不記名)能聽不少臺,不過後來就都斷鏈了。目前說來一般要翻牆。翻過牆就風光無限啦~~~啦啦啦~~~~~

德國人的電影一般不感冒,基本象在看法國文藝片(沒辦法,本人EQ,IQ雙低),不過推薦男生一定要看Das Boot。

學德語興趣很重要,方法也很重要。再其他的麼,似乎好像沒了,肚中的貨都倒出來了,個人愚見,僅供參考。 (本人不善敲漢字,難免有虞,請人工智慧識別)

如果有計劃留德的童鞋,那麼讓那些什麼《中國近代史》、《思想道德》都去見馬克思吧。得個60分不掛就行。APS成績稽核從來都無視這些中國特色的垃圾。

有人會在學習德語發音或者整個德語學習初期遇到英語念成德語(如geography,die等),英意想成德意(如handy,ideal等)的情況,個人認為,屬於正常,表明你的德語學習已經入境,恭喜恭喜。這種情況會在你德語學習到一定階段,並在重新接觸英語後得到恢復。但是,對於學習德語的朋友不建議將英語丟棄,畢竟它是國際通用語,許多德國實驗室也都是用英語交流的(雖然德國味很濃)。兩種語言是可以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