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學的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才智咖 人氣:1.57W

在第一堂課裡,楊老師提出了兩個命題,這成了我日後思考的主題。

法理學的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第一個命題是:“法律是一門很膚淺的學科;更深刻的東西不在這裡。”越深入地思考這句話,就越震撼。

在我的閱讀經驗裡,初次閱讀法學著作,都會覺得枯燥,盡是羅列堆砌,智慧的東西很少;而初次閱讀文史哲的經典著作,其作品本身的思想魅力即能給人強烈的心理衝擊。為什麼法學著作沒有這種衝擊力?是因為中國法學只發展了二十餘年,思想水準無法與其他綿延流長的學科相比,還是法學這門學科本身的限制?恐怕都有。

面對這個學科的特性,我們應該怎樣去學習,才算真正地掌握了這門學科?我認為,法學可以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塊(也可以叫一虛一實),並分別採取不同的學習方法。對於“實踐”一塊,只要學好司法考試的內容,再輔以法院和律所的經驗,就算基本掌握了,這是一種偏重技術性的學習;而對於“理論”一塊,僅從現有的法律現實無法把握到它的靈魂,目前法學界所能提供的思想營養也較貧乏,因此需要在更廣闊的天地裡尋找一切有益於它成長的知識。

在現代社會裡,法律是調整人的行為的最主要和最有力的方法,因此承載著越來越多的責任。而涉及到人的行為的研究,僅有法學的視角是不夠的,還需要調動諸如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才能確保法律能充分地發揮應有的作用。分析法學派雖然使法學在形勢上成為了自足的學科,但是法學和其他學科的內在聯絡仍是千絲萬縷,無從割斷,任何一個有志於從事法學研究的人認真思考之後都會認同這一點,因此我們必須坦誠面對本學科的侷限,自覺地把其他學科的精華引進來充實法學本身。楊老師說:“文史哲永遠是復旦的精華,政經法無法相比”,這啟示了我們更應虛心地、努力地把法學這門學科扶植好。

回顧法學的歷史發展,法學是逐步從倫理學、政治學裡分立出來的,但我有種預感,隨著法律與法治在國家生活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無法取代的作用,法學應該能反噬政治學倫理學,把它們的思想精華都吸收過來,成為真正的顯學。但老師說法學在美國思想界只是二三流的學科,為什麼這樣?我想諸如人類存在的永恆困境,或社會發展前景等指向向前的問題,可能比法律更震撼人心吧。

以上是我在第一個命題的啟發下,對法學學科本身的一些問題的'思考。

第二個命題是:“政治才能解決問題;法律只是治國工具。”這句話道出了法律的侷限和政治的魅力。

有經濟學家從歷史經濟規律裡指出,中國經濟目前在世界經濟的地位於大英帝國將衰落時美國的地位很像,都在做著低端產品,佔據了大部分世界市場,而且成為全球能量的集聚地,當這能量爆發出來時,就能成為新的領導者。這個說法給了我一個很開心的啟示:中華民族曾長期領先於世界,而清末又遭受了百年屈辱,如今在毛鄧江的開創發展繼承下,終於迎來了民族復興的大好機遇,這對有五千年曆史的古老文明,是個難得的安慰。中國人如果能抓住這個歷史機遇,重新領導世界潮流,則能在人類文明舞臺上留下驕傲的一筆,也讓曾締造輝煌中華文明的先人欣慰,對得起這古老的智慧。

我無意鼓吹民族主義,但世界的競爭,能者居之,且江山代有人才出,各國都奮起急追,做到最好,則人類的總體幸福必能大幅提高,也無愧於人類是智慧的動物。能投身於這樣一個人類偉業,我覺得是很有意思的。人活著總要有個目的,這麼善良的目的有什麼不好呢。更何況中國目前只是有這機遇而已,要真正實現,困難重重,因此選擇這種又美好又很有挑戰的事業是最有意義的。

中國要實現這個願望,最關鍵還是要構建一個全新的更有效的社會制度以便讓集聚的能量順暢地釋放出來。所謂的社會制度,我覺得其實就是一種人類的生活方式。歷史上先後出現過的真正的帝國,與其說是強力得來的,毋寧說是它展示了人類的另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引起各國的追隨效仿,從而確立了它的全球核心地位。當我們將歷史上的中國唐朝、資本主義時期的大英帝國、二戰後至今的美國,與蒙古帝國、納粹德國進行對比,我們就會承認這個觀點。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要有意識地從這裡著手。目前各國的社會制度裡都包含著各種弊病,人類的生存方式急劇變化,人類需要創造出新的社會模式以滿足人類的慾望,這點在中國尤其明顯。我們若能構造出新的社會制度和治國思想以適應新的時勢,就自然而然地引領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