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物理教學摩擦力案例反思

才智咖 人氣:2.99W

一、教材分析:

國中物理教學摩擦力案例反思

對摩擦現象,學生們有豐富的感性認識。本節課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一步,認識摩擦力的存在和對物體運動的作用;認識決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認識摩擦力的利與弊,以及增大和減小磨擦的方法。新課程標準中的對摩擦的表述是“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瞭解摩擦。”可見,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給我們的實際教學留下了很大的創造空間,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本節教學的重點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整個過程,通過猜想學習科學猜想,通過”設計實驗”學習控制變數法,學習設計實驗表格,通過分析資料學習“分析論證”……..學習交流、合作、評估。要讓學生在經歷探究的過程中,感悟科學探究方法,要把科學探究當做科學內容來學習。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激發學生從身邊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學規律的興趣。

二、教學案例:

依據“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提出有關摩擦力的問題,簡單介紹摩擦力的概念之後,提出“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這個問題,然後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根據探究實驗的程式幫助學生完成整個探究過程,在這個探究過程中,教師強調指出: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摩擦力等於彈簧測力計的

示數。在這個實驗過程中,通過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學生找出結論之後,教師再提出: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利用自己學過的知識,能不能設計出一種更好、更合理、更準確的測量方法。

師:“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們探究出來了,根據自己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誰能指出咱們實驗過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

生:在拉動木塊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不能保證木塊完全做勻速直線運動。

生:有時在木塊運動的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在變。

生:木塊在運動時,有時會被絆住,導致讀數不準確。

………..

師:那哪一些同學能利用咱們前面學過的知識來改進這些地方呢?下面分組討論,看哪一組能設計出更好、更合理、更準確的測量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

生:根據相對運動的原理,咱們可以把彈簧測力計和木塊固定,拉動木板,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師:大家討論一下這種方案行嗎?如果這種方案好,好在哪裡? 學生討論。

生:這種方案比咱們做實驗用的方法好。優點在如果拉動木板,木塊就不會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也比較穩定。

生:用這種方

法讀出的結果更接近真實值。

生:而且這種方法還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與木板拉動的速度無關。

三、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再一次完整地體會探究實驗的整個過程,體驗探究實驗中的快樂和成就感,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把摩擦力與前面學過的相對運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找出了更合理、更好的實驗方案,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同時,通過小組每個成員的通力合作,讓學生認識到團結協作精神在學習中的重要性,為建立和諧校園奠定基礎。通過探究實驗,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通過爭論“摩擦好不好”,使學生了解生活、生產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事例以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途徑,養成用所學知識聯絡生活、生產問題的習慣,加強了物理與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絡,從而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物理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