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物理電阻物理教案及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3.1W

教學目標

國中物理電阻物理教案及教學反思

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是電阻.

2.知道電阻的各種單位及其換算關係.

3.理解決定電阻大小的四個因素.

能力目標

1.能認識到電阻是導體本身的屬性.

2.能進行電阻不同單位之間的變換.

3.能根據決定電阻大小因素,判斷比較不同導體電阻的大小.

4.初步體會“控制變數法”研究物理問題的思路.

5.培養學生依據物理事實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首先提出一個學生能常見的問題來吸引學生,讓學生思考不同的金屬都可以導電,而為什麼在不同的地方選材卻不同.

本節所有的結論都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之上,實驗引入導體雖然可以導電,但同時對電流有有一定的阻礙作用.然後通過“控制變數法”把影響電阻的因素一一匯出.

教法建議

本節宜採用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的學習方法.

本節的所有結論都是由實驗推導而來,應該增加學生動手機會,以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使學生初步領悟“控制變數”的物理研究方法,演示驗證分組實驗,學生信服,培養思維和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分析處理實驗資料能力.

導體能夠導電,但同時對電流又有阻礙作用,不同的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在物理學中用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不同的導體電阻一般不同,電阻是導體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於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與其兩端的電壓及其中的電流無關、導體的電阻只有通電的時候才表現出來.

由於決定電阻大小因素很多,在實驗研究時,採用了控制變數法,即每一次只讓一個因素髮生變化,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然後再觀察相應的電阻的變化.

為了表示導體的電阻跟材料的關係,可用電阻率表示.某種材料製成長 ,橫截面積為 的導線在20℃的電阻值叫做這種材料的電阻率.

電阻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一是讓學生知道電阻是表徵導體對點流阻礙作用的物理量以及電阻的單位;二是讓學生了解不同物體的導電能力和絕緣能力;三是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知道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本節教材以電阻概念的定義、電阻的大小和單位、常見的電阻器為核心展開,直接給出了電阻單位的名稱、簡稱、符號。在講授新課時,我採用導學案引領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方法逐步掌握以上各知識點。

首先,我通過知識連結環節,回顧導體和絕緣體、電流和電壓以及電流表的使用,以備課堂新授所用。然後在學習新課環節,我採用學校所倡導的“問題導學、交流合作、展示提高、當堂達標”四個教學環節展開。問題導學部分,我提出問題:導線多用銅、鋁製成,鐵也是導體又多又便宜,為什麼不用它來做導線呢?隨後通過演示實驗:將甲、乙兩段導體分別連入電路,閉合開關,觀察燈的亮度,引入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再通過自主學習,掌握電阻部分的基礎知識點。通過對常溫下導體和絕緣體的排列順序表引入不同材料的導電或絕緣效能不同,進而引導學生展開決定電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學生通過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評價得出結論。最後再通過當堂達標檢測學生掌握情況。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學到了一種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變數法,深刻地理會了方法的實質,在探究的過程中鍛鍊了學生的依據問題設計電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深刻地理解知識的內涵創造了條件,為學生能力的發展搭建了舞臺。但縱觀整節課的實施,我仍感到很是失敗。在引導學生探究時,沒有放開手,而是讓學生在一個老師有所限定的範圍內,根據老師的意願來猜想;在進行實驗環節,因事先未做好充分指導,學生對導學案的使用有些脫節,只是盲目的去連線電路,而對於為什麼連?怎樣連?都有些盲目。由於在探究實驗環節花費時間較長,最後的當堂達標未來得及完成。

在評課環節,各位老師給我提出了中肯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1.問題導學環節設想不夠全面,致使學生對電阻的概念的理解有些生硬。學生為什麼要學電阻?電阻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可以從輸電線、電爐、電燈等對電阻的不同要求,如果有3伏的電源,而所連線的小燈泡只需2伏的電壓,那應怎麼解決呢?2.猜想環節可讓學生對著導線猜想,交流設計方案,並且為學生解釋為什麼要用鎳鉻合金線做實驗?3.在總結實驗結論環節,應引導學生自己去得出,增大學生活動時間,增大練習量。怎樣在探究的過程中加強同學間的協作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是教師必須關注的問題,也反映出在新的課堂模式下教師的駕馭課堂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