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物理《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02W

反思型別可有縱向反思、橫向反思、個體反思和集體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動研究法、比較法、總結法、對話法、錄相法、檔案袋法等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物理《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

國中物理《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教學反思

  國中物理《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教學反思一

歐姆定律是國中物理電學部分最重要的一個知識點,能否掌握好該定律是學好電學知識的關鍵之一。在學習定律的同時, 我們還應注意到這樣一個問題,現行教材中為了引入歐姆定律都要先做一個研究性實驗,通過這個實驗向國中學生介紹了物理學中最常用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即研究多個物理量之間的關係時,可以保持一些物理量不變,每一組實驗中只看兩個變化量間的關係,最後再將所有結論綜合起來。我這幾年對歐姆定律教學中為了適應新課標的要求,非常注重對實驗方法和實驗設計的教學,細細閱讀現用教材,發現了一個問題:在引入歐姆定律的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阻礙了學生對實驗的理解。

現行教材中一般為引入歐姆定律所設計的實驗電路如書圖7-1所示。實驗操作可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保持電阻R不變,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 改變加在電阻R兩端的電壓,研究通過電阻R 的電流I 與R 兩端電壓U 間的關係; 第二部分是變換連入電路的電阻,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加在電阻R 兩端電壓U 不變,研究通過R 的電流I 與電阻R 間的關係。完成第一部分實驗時,如果學生問:“前面講過移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 可以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但為什麼可以改變了加在電阻兩端電壓呢?”或者在做第二部分實驗時, 學生問:“剛剛是調節變阻器, 使電阻R 兩端電壓改變, 現在為什麼同樣是調節變阻器,卻又是使加在R 兩端的電壓不變呢?”可能是覺得解釋這兩個問題並不難解釋,只要用歐姆定律和串聯電阻的知識來解釋就可以了。但這就造成了這樣一種局面:必須用歐姆定律來解釋引入歐姆定律的`實驗,這在邏輯上是混亂、相悖、講不通的。由於以上的問題,許多同學會對引入定律的實驗百思不得其解,這必然影響他們對歐姆定律的理解和掌握。那麼該怎麼做才能使同學更輕鬆地完成實驗,更容易地理解歐姆定律呢?筆者認為這裡主要的問題出在滑動變阻器上,於是便思考現用教材中為什麼要在實驗中加上變阻器?筆者認為, 這個實驗中加變阻器的作用是使實驗操作更簡單,因為有變阻器可以不改電路,只需調滑片就可以達到改變和不改變R兩端的電壓。但事實上這一設計不但不能簡化實驗,反而給學生理解實驗和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係設定了一個不小的阻礙。經過一番思索後,筆者在歐姆定律的教學中進行了以下的改進,效果不錯,現敘述如下。

實驗中將滑動變阻器去掉,電路簡化為簡單電路。第一部分實驗中,直接通過改變電池數目或調節學生電源輸出電壓來改變加在R 兩端電壓。第二部分中,只需保持電池數目或學生電源輸出電壓不變即可, 當然, 相比之下用學生電源的效果要優於乾電池。在講完歐姆定律和串聯電阻之後,再提出保持電源電壓不變的前提下, 要改變加在R 兩端的電壓該如何改造上面的簡單電路?在保持電源電壓不變的前提下,電阻R 的阻值變化,如何改造電路,可以保證加在不同電阻兩端電壓不變?通過分析以上的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最後設計出原來的實驗電路,這樣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歐姆定律的認識,也為今後設計伏安法測電阻和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電路打下基礎。.

個人認為不加入變阻器確實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如果不加入變阻器,在不改變電源的情況下,電阻變了,由於電池有內阻,如果有電壓表測的話可能會發現電壓略有改變,而加入變阻器則可以消除這一點!

  國中物理《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教學反思二

在《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一節的教學中,我採取了探究的方式。通過這一節的教學,使我深受啟發。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常常採取講授式的方法進行教學,在我的思想深處一直認為 教師講的要比學生說的明白。但是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我真正體會到了學生經歷探究過程的重要性。

本節課主要研究了電流跟電壓的關係及電流跟電阻的關係。在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係時,首先,我讓學生設計了電路圖,學生髮言非常積極勇躍,爭先恐後地上黑板畫圖,學生畫出瞭如下的五種圖形,我沒有想到學生思維如此開闊。

接著,我和學生一起分析採用哪個圖更合適,學生各抒已見。有的同學認為,以上五個圖都可以,因為R兩端的電壓和通過R的電流都可以測出來。有的同學認為要研究電流跟電壓之間的關係,就必須能夠改變R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而第一、二兩個圖不能完成這一任務。有的同學認為,雖然第三、四兩個圖可以改變電阻R兩端的電壓,但不一定能使R兩端的電壓成倍的變化,不利於研究電流跟電壓之間的關係。最後一致認為,第一、二兩個圖不能改變電壓和電流,就不能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係,第三、四兩個圖可以改變電阻R兩端的電壓,但不一定能使R兩端的電壓成倍的變化,只有第五個圖能使改變R兩端的電壓和通過R的電流,又可使R兩端的電壓成倍的變化。因此,選第五個圖為研究電流跟電壓之間的關係的電路圖。

由於有了以上的看法,在研究電流跟電阻的關係時,學生自然就會設計了。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不僅瞭解了自己的成功失敗之處,更親自體驗了設計探究的過程。

傳統式教法訓練出來的學生,知識牢固,基礎紮實,演繹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比較強。但傳統式教法有許多侷限性:它雖然能為多數學生學習提供方便,但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不足。好比走路,傳統的某些教法不僅給學生指出路,而且還要扶著學生走,抱著學生走,看起來學生雖然走過許多路,但並沒有學會自己走路,一旦老師放手,讓學生找路,就常常變得不知所措。實踐證明,我們的學生會考試,考分很高,但是在科研課題和實際問題面前,往往表現出信心和勇氣不足,獨立工作能力不強,這種狀態和創造性、開拓性是格格不入的。而現代教學法則恰恰在培養人的獨立工作能力上顯示出其優點,它放手讓學生自己走路,開始可能會跌跤,但跤跌得多了,學生自然使學會了走路。

總之,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改變舊的思想,培養新的意識,只有具有全新思想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造思維的學生,轉變觀念,是我們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