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留學人群趨勢分析

才智咖 人氣:2.12W

近幾年,留學的話題一直成為熱議,那麼留學的趨勢有什麼樣的變化?一起來隨本站小編看看吧。

2016留學人群趨勢分析

留學不存在低齡化高中畢業生佔多數

“我個人覺得留學低齡只是一種趨勢,還不能稱之為化,只有達到了一定的規模或者程度才能叫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主任孫建明向未來網記者表示。

跟隨父母出國上學不等於留學低齡化

孫建明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躲多的家庭具備了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實力和能力,有的人利用自己的資源或途徑出國學習是好事,可以開闢一片新天地,接受其他文化的教育、薰陶,這是人們的自我選擇。

對於社會上熱議的留學低齡化問題,孫建明說:“我個人覺得留學低齡只是一種趨勢,還不能稱之為化,只有達到了一定的規模或者程度才能叫化。據我瞭解,目前主要還是高中畢業以後出國留學的學生佔絕大多數。”

年齡較小的孩子出國學習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的孩子很小出去上學,這種通常會有父母陪讀,因為年齡太小出去上學會存在獨立生活上的障礙和困難,肯定不能提倡。

另一種是,有的孩子是隨著父母到國外生活和學習,然而這種情況就不屬於留學範疇了,那是隨居或者移民。我們所定義的留學是指去國外攻讀學歷,進入本科以上的學校攻讀學位或者進行語言學習培訓,比如通過雅思、託福或其它形式的考試拿到國外高校的offer之後辦理留學簽證,年齡較小的孩子出國讀書用的簽證則不一樣,她們辦理的可能是旅遊簽證或者工作簽證等。

最近一則訊息刷爆了朋友圈,北京的一位從事金融高管的女士因為兩個孩子上學的問題苦惱不堪,一直糾結是花400多萬元買一套約50平方米的學區房好呢?還是用差不多的資金投入辦移民呢?更多的中產階級以上的家長支援她移民。

在孫建明看來,留學通常是出國學習一段時間以後,大部分人會選擇回國就業。而移民則是指直接變成他國公民,就算以後到中國就業,再到中國就業也只能算華僑,這種出國學習不能稱之為出國留學。

出國留學並非越早越好

留學中心副主任車偉民向未來網記者解釋說:“假如我是一個家長,我絕對不會讓我的孩子在16歲以下出國留學。因為對一個家庭來講,‘小留學生’意味著孩子在未成年的時候就離開了家庭,一方面,從感情的角度來講,父母沒有完成撫養小孩子的義務;從今後來看,孩子肯定會和家長很疏遠。另一方面,小孩如果16歲以下出國留學,家長肯定會關注他的安全問題,獨立生活能力問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什麼呢?父母得給他準備很多經費,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任何一個普通家庭,小孩如果從國中開始就開始在國外讀書,8年、10年得花很多錢,普通的家庭哪有經濟能力支付這筆開銷!因為這批出國的人非常少,所以這不是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車偉民如是說。

為了讓孩子更早地融入當地的文化環境,以利於其以後在國外的學習成長,有些家長希望儘可能早地將孩子送到國外讀書。

出國留學是否越早越好呢?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說,教育部不贊成未成年人出國留學。

如果國小或者國中就把孩子送去國外讀書,除了和父母的感情疏遠、存在安全隱患和經費困難三個方面的後果以外,車偉民還向記者詳細講述了另外一種結果:孩子成年後估計不會回國,就算回來了也很難適應國內的環境。

因此,車偉民指出,出國留學必須兼顧中國和外國的文化,不僅要考慮到如何儘快適應國外的學習環境,同時還要不丟棄中國的文化,要把握好二者的平衡點。“我認為恐怕是高中或者高中畢業以後到國外留學,這是最基本的點,假如他到國外讀國中、國小,恐怕這個點就失衡到國外了,因為孩子未來的發展不是讓他變成所在國的移民,讓他當一個二等公民,而是讓他成為一個國際化人才。無論在國外還是中國,孩子未來的發展是離不開中國的。而且語言方面也不能顧此失彼,所以這個平衡點要掌握好,絕對不是越早越好,假如你想把它變成二等公民,變成一個外國人,跟中國沒有任何關係了,那無所謂,國小就出國都沒事。”

留學人員競爭力下降的說法不準確

據教育部發布的《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2015》統計,我國79.87%的學成留學人員選擇回國發展,留學回國人數年均增長率超出國人數3.4個百分點。

根據教育部的調研資料分析,我國留學回國就業人員的年齡主要分佈在23歲到33歲之間,佔比95%;平均年齡為27.04歲,其中碩士為26.56歲、博士為32.09歲;女性比例高於男性,佔59.16%。

而且,80.70%的留學回國就業人員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9.49%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9.81%具有本科和專科學歷。

對此,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回國處處長齊默表示,更多的女“海龜”回國就業的主要原因是在海外找工作、落戶和解決個人問題都存在困難。為此,2016年教育部主辦的留學生春季招聘會也與FESCO聯合舉辦了相親會,以幫助留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2015》還顯示,博士學位的留學回國人員月薪主要集中在5000至10000元,而近5成碩士留學回國人員月薪不足5000元,本專科留學回國人員的月薪大多在5000元以下。

人們紛紛感嘆,留學回國就業人員逐漸由“海龜”變“海帶”,留學生競爭力下降。

對此,孫建明認為,相對而言,留學歸國人員在國際視野、前言科技的理念和外語水平等具備一定的優勢,但留學回國就業人員的核心優勢在於,留學生本人掌握的專業技術知識和運用這些科技知識或者管理知識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

附:中國富豪掀子女美國留學熱 海歸履歷受追捧

韓媒稱,中國北京的一所高中,送留學班的學生們去非洲波札那進行海外旅行,並幫助貧困的`人們。這是因為學生在申請美國大學時所提交的陳述需要素材。生活在中國東北部的一位富翁,讓兒子乘坐私人飛機,當天往返中國西部的西藏。將幫助少數民族的畫面拍成視訊,打算作為兒子義工活動的經歷。

據韓國《朝鮮日報》3月18日報道,英國《經濟學家》最新一期刊登了中國人將子女送往美國大學留學的熱情。最近,北京等主要城市開設留學班的高中大受歡迎,甚至有些學校的留學班學生多達400人。除了學校之外,專門負責提供推薦書、申請書、自我陳述“全套”服務的留學中介也紅紅火火。

一對美國夫婦在北京經營的留學院,每年至少收取1萬5000美元,還提供入學考試諮詢和兩人蔘觀美國主要大學的旅行服務專案。到了週末,為參加SAT(美國大學聯考)而坐飛機前往新加坡和香港的中國高中生,比比皆是。這是因為中國本土還不能參加SAT。

國小和國中時去美國留學的早期留學熱潮,也愈演愈烈。在上海,以中國小生為物件,協助他們準備就讀美國寄宿學校的中介,生意業很紅火。受歡迎的留學諮詢師們講授英文寫作和麵試的要領,2個小時的費用約為人民幣2800元。

《經濟學家》報道稱:“中國的富人們認為美國留學是花錢就能買到的名牌貨。”“他們普遍認為海歸派的履歷,在就業和結婚方面能作為紮實的背景。”

美國大學註冊的中國留學生,從2005年的6萬2523人,暴漲到去年的30萬4040人,10年間增加了四倍。據說,美國中西部的一些大學甚至出現中國留學生多達4000人的情況,校園裡還出現了“小唐人街”。

但進入美國名牌大學依然難於登天。常青藤聯盟的8所大學,每年約有4萬中國學生申請,但只接受200名左右入學。《經濟學家》說:“美國大學入學負責人們對中國學生千篇一律的義工活動陳述感到了厭煩。”認為中國學生偽造託福和SAT成績的認識也在擴散,甚至出現了讓學生將講英文的畫面拍成視訊,和入學志願書一起提交的鬧劇。

TAGS: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