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中職教育唯一指標不再是就業

才智咖 人氣:2.25W

中職教育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並存,如不能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依然面臨生存危機。

衡量中職教育唯一指標不再是就業

之前中職生畢業只能選擇就業,如今,中職生畢業後可以有多種選擇,進入高一級學校繼續深造的渠道也完全暢通。對於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中職學校來講,能否同時滿足中職生升學和就業雙重需求,的確面臨新的挑戰。

中職教育從以就業為本位更多轉向升學為本位,較之以前看重就業率,中職生更在乎中職學校的升學率。

在臨近退休的年紀,甘肅省定西理工中專學校校長張銀翔卻再一次忙了起來。

從中學教師幹起,後從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快要退休時,又回到教育一線,被任命為中專學校校長。一生未曾離開教育,30多年後,重回一線,張銀翔說,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個完整的圓。

在很多人看來,張銀翔最後的落腳也不錯,因為在定西市安定區,學校的校長行政級別是副縣級,“在一個縣區,縣級領導往往掐著指頭就能數出來”。

對這些,張銀翔並不看重,他更關注的是中職教育的出路和前景。“中職教育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並存,如不能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依然面臨生存危機”。

儘管所在的學校已被評為國家重點中職學校,但在領導班子會議上,張銀翔還是經常強調,全校上下要有憂患意識,清醒認識當前的形勢。

“孩子上大學仍是一個家庭的榮耀”

中職生就讀大學渠道暢通

定西地處隴中黃土高原,經濟以旱作農業為主,是著名的馬鈴薯和中藥材之鄉,工業基礎薄弱,長期以來是國家重點扶貧地區。近些年,隨著人口流動的加快,定西人口大量外出,是甘肅省勞務輸出的主要地區。

前些年,在北上廣等發達地區,赤手空拳走出大山的定西人從事著家政服務、建築工人等粗體力勞動。在外務工的定西人逐漸意識到,出門在外,若能掌握一門手藝,掙錢就會輕鬆很多,也比較體面。

由於各方因素所限,上輩人生活方式依然很難改變,人們把自身的遺憾更多地寄希望於下一代去實現,這在對孩子的教育中體現了出來。

“荒年餓不死手藝人”、“一門技術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定西民間,即使上不了大學,飽嘗體力務工之苦的農民也願意讓孩子學一門技術,而不是赤手空拳去賣體力。

3年前,定西市安定區辛集鄉的小夥子王雄會考失利,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王雄本想跟父母一起去大城市掙錢,可他最後還是沒去成。在家人的一再勸導下,王雄來到定西市理工中專學校,學習汽車應用與維修。

和王雄有相同經歷的,還有來自定西市隴西縣山村裡的吳偉。今年夏天,吳偉會考失利,繼續上學還是走向社會,在吳偉面臨人生選擇的時候,家人堅決要求他待在家裡,“先學一門手藝,再去掙錢也不遲”。

對於中專畢業後的打算,王雄和吳偉不約而同都選擇了繼續深造,爭取讀高職大專或本科。較之以往,近年來畢業後繼續上學正成為一種潮流,選擇就業的學生在銳減。

“有近70%的學生去深造了,在以前,這些學生可能都會選擇進入社會。”在定西理工中專教務主任李斌看來,學生有這種選擇,並不出人意料。“在農村,孩子上大學仍是一個家庭的榮耀。”李斌說,隨著國家對中職生繼續教育渠道的不斷擴充套件,中職生上大學正在成為可能。

據李斌介紹,目前中職生就讀大學的渠道已經暢通。中職生參加全省統一的面向高職的升學考試,只需過線都可入學;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合作辦學也是一種成熟的模式,由高職院校給名額,中職學校選拔合格的學生進入高職院校繼續接受更高的學歷教育,這些都是已經成熟的上升渠道。此外,中職生也可參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試。他說,這兩年,在定西理工中專學校,“每年都有一大批畢業生能考入高一級學校”。

而在20歲的王雄看來,繼續就讀高職,不僅僅是要圓大學夢,更重要的是要學到一門精深的專業技術。他說,較之中專學校,高職院校有著更優越的師資力量和實訓平臺,“中職僅僅是入門,更專業的技能還要到高職院校去學習,這樣,走入社會才能有一份比較體面的工作”。

過去,就業是衡量中職辦學的第一位指標

如今,需要滿足升學和就業雙重需求

兩年前來到定西理工中專學校,張銀翔發現,當前,中職生畢業後的選擇正在改變,他認為,這種轉變將對中職教育產生重大影響。

前些年在教育局工作時,張銀翔就主抓職業教育,為促進定西職業教育發展,定西沒少花心思,一個重要的設計就是於2008年在甘肅省成立了首家職教集團。

“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就業,因為就業是衡量辦學的第一位指標。”張銀翔介紹說,成立職教集團旨在整合各方資源,促進中職生就業,進而擴大中職教育的影響力,促進中職發展。為此,除了所有中職學校,職教集團還吸納了政府各職能部門、以及市內外的大型企業,並在上海和深圳建立了面向所有中職生的就業服務站。

而在實施當中,張銀翔也發現了一些問題:職教集團成立後,本想對全市職教資源進行優化整合,以期提高教學質量,但這項工作並沒有實質性進展,如此,中職教育內涵發展缺乏後勁,提質增量受影響,這勢必影響學生就業質量,加之中職生年齡小,往往離家外出就業後,生活一時難以自理,很多人出去一段時間,就又回來了。

“看到孩子就業不順,很多人就覺得上中職不靠譜。”張銀翔認為,在大力普及高等教育的.形勢下,讓中職教育面向就業市場,且只有這一個出口,這並不利於中職教育的發展,一段時間以來,由於中職生就業缺乏競爭力,升學途徑又不暢,中職學校生源銳減,辦學舉步維艱,這在教育資源匱乏,質量難以保證的西部落後地區尤為突出。

張銀翔樂見當前中職生髮展路徑選擇的多元化發展,覺得這是符合當下實際的合理安排。“制度設計合乎實際,是機遇也是挑戰。”他指出,國家政策調整顯然符合實際,但對於西部,尤其是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地區的中職學校來講,能否同時滿足中職生升學和就業雙重需求,的確面臨新的挑戰。

 整合資源是教育部門一廂情願

生源危機挑戰中職發展

定西市是勞務輸出大市,從理論上講,職業教育應該有比較雄厚的群眾基礎,可實際並非如此。資料顯示,2007年前後,定西理工中專在校學生4000多人,每年招生過2000人;如今,這所學校在校生只有1600人,每年僅招600多人。

而在定西市其他縣,情況更是不容樂觀。“有些縣的職教中心沒有全日制在校生,只承擔一些短期的崗位培訓。”兩年前接手主管職業教育,定西市教育局副局長景履貞多次調研後發現,儘管近年來硬體設施改善明顯,但全市職業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發展普遍後繼乏力。

在景履貞看來,定西職業教育也處在一個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教學質量無保障,缺乏核心競爭力,中職教育將丟失發展機遇。”她說,為了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定西市將今年定位為內涵發展年,而發展的關鍵就是整合定西資源。但對於如何在全市範圍進一步整合職教資源,打造優勢學科,建立品牌專業,景履貞表示,這牽涉到方方面面,難度較大,需要進一步論證。

經過幾年的建設,張銀翔所在的定西理工中專硬體設施、實訓條件在定西全市處於領先地位,但由於學生人數減少,很多裝置和平臺並沒有完全發揮作用。而實際上,當初規劃定西理工中專的建設中,該校的實訓裝置屬全市共享。

“其他學校、外縣的學生共享實訓平臺,只是一種概念,並沒有具體的操作辦法。”張銀翔說,職教集團當初也有優化全市職教資源的想法,但由於體制機制的原因,很多想法都沒能實施。

“你的學校的學生不可能願意放到我這裡來,各縣都一樣,不願意自己的學生在縣外上學,這裡其實是利益問題。”他強調說。

利益格局難以撼動,造成了定西市縣縣都有中職學校,可教育資源都缺乏,品牌優勢專業缺少,在日益激烈的中職教育市場中缺乏競爭力的境況。其直接表現是: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中職生用腳投票,選擇在外地就讀。

在景履貞看來,在當前形勢下,優化整合全市現有職教資源,正是職教集團應該做的事情,可她也有難言之隱:“這涉及面很廣泛,僅憑我們教育一家,很難做到。”

張銀翔也認識到,如果每個縣、每所學校都重點建設自己的主打專業、各具特色,而不是面面俱到,撒胡椒麵,這樣就既可以避免重複建設,也有利於在全市範圍聚集優勢資源,有助於提升定西職教的整體實力,這需要從全市層面進行整體規劃。就他所在的定西理工中專而言,以現有的教育資源,完全可以承擔1000多人的學習。“可那只是一廂情願的設想”。

“現在我們不用再爭取專案、要錢了,而是要靜下心來抓質量、提效益,否則形勢依然嚴峻。”張銀翔認為,更多的中職生選擇深造,“升學率如果擺在那,一目瞭然,如果實力不行,被淘汰就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