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獲獎

才智咖 人氣:1.18W

茶沉茶浮,花開花落,心情積蓄,味道幾何,書籍與人生,讓我們活得更精彩。下面是本站為你整理的關於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獲獎範文,歡迎借鑑!

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獲獎

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獲獎【篇一】

《致青年教師》一書,雖名為《致青年教師》,其實對任何年齡階段的教師而言,都值得去讀一讀。對於我們年輕教師而言,它更像是朋友間家常式的聊天,有來自年輕教師內心的傾訴,有以過來人身份給予的傾聽和開導,充滿了智慧和人情。在這本書中吳非老師曾多次談到教育常識問題,這也使我不得不多次停下來思考:什麼是教育常識問題。帶著疑惑我查閱了字典,在字典中常識的意思是"普通知識".那麼教育常識自然就是教育的普通知識。說實在的這樣的解釋還是讓人有點不知所云。讀完全書之後,我更願意將這個教育常識解釋為教育常規、人之常情、生活之常態,對於年輕教師而言尊重常識,就是要遵循教育規律、崇尚人之常情、樂品生活之常態。

 一、尊重教育常識就要遵循教育規律

教育是藝術也是科學,所以教育必然是存在規律,即便如 吳老師所描述的在很多時候,教育規律經常會被忽視、弱化,但它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在眾多的教育規律中, 李老師尤其強調"慢"的藝術。作為年輕教師而言,我們所擁有的激情、衝勁,卻往往使得我們在這條需要等到的道路上走得頭破血流,心灰意冷,如果我們能早點意識到每一朵花都需要等待的綻放的時間,那麼我們就不僅能欣賞到花朵綻放的瞬間,還能擁有更多等待花開的期待和樂趣。在吳非老師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這一點。

 二、尊重教育常識就要崇尚人之常情

所謂人之常情,我想到了作為性善論基礎的四心說,孟子認為人有四心,即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這是人與生俱來的品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所以人要保持這四心顯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教師獨特的身份職責又決定這是我們必須擁有和崇尚的,即便學校也並非是一片淨土。

 首先,教師要有惻隱之心。

也許是在學生冒雨回家的瞬間,也許是在學生因家境貧寒而暗自神傷時,又或許是他滿腹委屈無處訴說時。對於年輕教師而言我們並不缺少愛,只不過有時我們表達得過於直白,過於急速,過於唯我獨尊。為人父母后的經歷,讓我想到年輕教師有可能有了孩子之後,他才可能漸漸地明白該如何更加理地表達他的愛。也許到時他才會明白那個在課堂上經常搗蛋,不交作業的孩子,在他還是個孩童時,該是一個怎樣可愛的孩子呢,也許他可愛的就如你家寶寶。

其次,教師要有羞惡之心。

每次聽到有關中國人在國外種種不文明的事蹟時,我就在想這樣的人在學校時會有怎樣的表現呢?人的習慣的養成正如一個刺激的形成,需要很多次的強化才會最終確定下來。也許他們生活中就是這樣的,只不過與他周圍的人群相比,他們的行為並不"出眾",但跟文明素養,家庭教養有明顯差距的人一比,這種距離就明顯了。也是在這時我總會想到學校裡那一個對什麼都不在乎的女生,每次聽到同學、教師對她種種行為的描述,聯想起學校中流傳的種種關於她的緋聞時,我總會疑惑,她真的什麼都不在乎嗎?甚至於很多次我都有一種衝動,很想跟她聊聊她的未來她的人生,但最終還是放棄了,或許是處於自己的惰性,又或許是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與她對話。

對於我們而言,有羞惡之心的教師應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勇於表達自己的不滿,能為自己的不良行為而歉疚。在 吳非老師的書中提到年輕教師穿著高跟鞋旁若無人地走進教室的場景,也時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教師培訓的場合,不合適宜的電話鈴聲一次又一次響起,有人舉止大方地接起電話,我經常詫異這些人的勇氣,畢竟可以置他人不滿眼神於不顧的人是不多的,更何況是年輕人呢。

第三,教師要有辭讓之心。

表現在教師要有開闊的胸襟,平和的心態,要待人真誠,平易近人。正如 吳非老師在文中所說的要大方。這不僅僅是從教師對學生產生的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的角度而言的,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我們心情愉悅的投入工作。每次進入學校,我都會主動跟門衛師傅打招呼,去食堂的路上,跟遇到的老師和學生一一問好,在食堂裡我總忘不了在接過早飯的同時說聲"謝謝!",到了辦公室我總會跟打掃衛生的阿姨聊聊他兒子的學習近況。我想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相互的,這樣做可以讓每天的工作變得更有人情味:雙休日我有快遞時門衛師傅會用自己的電話卡給我打電話,食堂的阿姨會悄悄地告訴我今天什麼早餐更好吃,打掃衛生的阿姨總忘不了問問我家孩子帶得怎樣。

另外對待學生也要平等尊重。我時常看到有些教師自己兩手空空的走回辦公室,而讓學生替他拿東西,也時常看到有些學生為了給老師拿點東西,而在他們不熟悉的行政樓的各個辦公室之間來回奔走,上課鈴響時飛奔回教學樓,碰見這樣的學生我時常會附上一句,"慢慢走,遲到不要緊的,小心摔跤".我想這些老師可能也是有各種原因,或是因為身體狀況,或是因為旅途遙遠,但是無論如何,作為老師,特別是作為年輕老師而言,千萬不要忘了說一句:謝謝。想到我第一次坐在辦公室裡,對來交作業的課代表說"謝謝"時,她是如何的不知所措,我想我們真應該對學生多說幾句"謝謝".

最後,教師要有是非之心。

學校是辨明是非,追求真理的地方,最基本的就是要讓學生了解真善美,知道對與錯的標準。與其教授學生大量若干年後對他作用不大的知識,還不如讓他學會做人和學會做事。每每看到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冷漠、自私、狹隘,我總有一種眼淚即將奪眶而出的感覺,()不為別的,只因為擔心以後他們也可能遭遇的冷漠、自私、狹隘。

 三、尊重教育常識就要樂品生活之常態

從我跟社會的接觸來看,教師在社會上的地位應該是處於中間地位,比起普通老百姓我們是屬於知識分子,但是跟公務員相比雖說我們享有公務員待遇,但與他們的生存狀態還是有差異,所以我覺得我們教師所擁有的生活還是一種比較常態的生活:我們不會有眩目的財富但也不用擔心生計,所以我們過得心安理得;我們不會擁有多大的權勢,但不用擔心仕途的得失,不會有推脫不掉的飯局,所以每天吃得舒心健康;我們不用忙於算計他人和提防他人計算而身心疲憊,未老先衰,相反與童心的交流,會讓我們青春永駐。我想生活的實質不在於追尋財富、地位、權勢,而在於有時間有心情去品位平凡的點點滴滴。作為年輕教師,要安於生活的常態,不被太多的功名利祿所左右,不被紛繁的人情世故所牽絆,也許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我的老家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我想對年輕教師而言,不看看這本書,你也會後悔的。

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獲獎【篇二】

做為一名老師,我經常對我的學生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要求學生每天讀書,可想想自己,平時讀了幾本書呢?可能連學生都不如。感覺到自己腦子中的東西越來越少了。這學期,隨著在教師和學生中開展的讀書活動,我也跟著看了不少書,感覺真是收穫不少。讀書是提高一個人文化內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這學期我讀了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使我懂的了愛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從於永正的《教海漫記》中,使我獲取了微笑教學的真諦,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使我反省自己的教學行為。

除了看一些教育書籍之外,我也會看一些關於人生哲理的 書,如《誰動了我的乳酪》。書中有4個"人物"———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裡,乳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乳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乳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乳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固守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幻覺中追憶和抱怨,無法接受乳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唧唧終於衝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乳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鬱鬱寡歡……

由此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害怕改變,常常為後退、慵懶、安逸尋找藉口和理由。不善於學習或學而不思、不勇於進取或有心思無踐行,心胸不開闊,眼界不高遠。不嗅嗅、不匆匆、也不唧唧,卻常常哼哼。

"乳酪"自然是個比喻,代表我們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錢、愛情、幸福、健康或心靈的安寧等等。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是一個可愛的故事,輕鬆愉快地便澄明瞭混沌的生活。當一位被變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骯髒的鏡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時,《誰動了我的乳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條白毛巾從容不迫地擦去鏡子上的汙跡,讓困惑者真正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

世事變化本無常,《誰動了我的乳酪?》告訴我們一個最簡單的應對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掛在脖子上,時刻準備穿上它,在千變萬化的世界裡奔跑追尋。

教學工作是繁重、瑣碎的,生活又常常考驗著我們。如果我們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沒有隨時奔跑追尋的準備,沒有一個平常心,那人生將不堪重負。一個人面對太陽,眼中就是陽光燦爛;如果背對太陽,看到的將永遠是自己的影子。一件同樣的事情,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效果。面對同一扇開啟的窗子,有的人會欣喜地呼吸新鮮的空氣,有的人則皺著眉頭討厭蚊蠅的到來。無論對待成功還是失敗,都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成功固然可喜,失敗卻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如個別學生不聽話、教學成績不理想等,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在教學中,很難有常勝將軍,關鍵是如何對待。每一次考試,都代表著過去,不代表將來。我們要及時地找出失敗的原因並加以彌補,任何力圖辯解的話語都是起反作用的。試想一下……

一個整天怨天尤人的教師,怎麼能培育出堅強樂觀的學生?

一個整天唉聲嘆氣的教師,怎能指望學生在人生的旅途中勇往直前?

一個教好教壞都無所謂的教師,又怎能贏得學生的尊重?

教師的情緒,教師的臉色,最能直接地在學生身上起到影響作用。有人說,一個人一天的情緒從早上一起床就定了調,一節課的成敗從教師走進課堂時的神態就辨得出。學生是最敏感的,也是最容易受影響的。

教師讀書靠的是長期的積澱,堅持不懈的讀書,讀好書,耳濡目染,日積月累,才會儲備真知,才會受到文化的薰陶,才會不斷完善自我,提升教育教學藝術,在教學中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才能展現個人魅力和為師者的風範。一個教師如果沒有擁有一定數量的書籍、報刊、雜誌那是不行的。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只有如此,教師才能以自己的書卷之氣,去薰陶學生,使之熱愛讀書,與書為伴,成為未來學習型社會的"讀書人",而教師也才會成為真正的"學者型教師".

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獲獎【篇三】

教師這個職業是註定一輩子做"小事"的。特別是我們國小教師,天天與國小生打交道,天天管的是小孩子那些不上眼的事。而"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師是偉大的,被人們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在我們天天干著這些不起眼的事的過程中,我們的孩子形成了他們的思想、形成了他們的行為習慣,成就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成就了祖國的未來。

為了我們更好地注重教育的"小事",更好地注重教育工作中的細節。上學期期末我購買了一本《細節決定成敗》(汪中求著),作為本學期我自學的內容。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教育的細節,把"小事"做細、做實、做好。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在教學中運用的知識。

讀了《細節決定成敗》的《拒絕浮躁》一文,對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做事不貪大,做人不計小".做好每一件小事就等於做了一件大事,如果連一件小事都做不好,就更談不上做大事了。在日常工作中,對待每一件事情,無論大小都須加倍認真,這樣才有可能把它做好。做人也是,不能計較得失,要團結同事,多為集體著想,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中和信任。在這裡還有一句話是西方的名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說:"萬里長城也不是一天壘成的"不論是世界500強之首的沃爾瑪,還是我們的教育事業,都是在踏踏實實、埋頭苦幹中長大的;浮躁被紮實所代替,衝動被理智所折服,這才是長大的硬道理。

最近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例如管理一個班級,要想把這個班級管理的井井有條的確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老師的耐心、細心和恆心,要求學生做到的除了自己做到以外,必須想方設法讓每一名學生最後都達到要求,並進一步養成習慣,然後再做第二件事。最後,把班裡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了,班級管理也就到位了。最忌諱的是還有幾個學生沒有達到要求,你就開始急著做第二件事,並把第一件事淡忘了。這樣時間一長,你可能一件事情也做不好。

說實在的,讀書的感覺真好!開闊視野、淨化靈魂,百利而無一害!最近幾天我才靜下心來,經常翻開《細節決定成敗》讀一讀。最初,感覺裡面的事例和我們所從事的工作相差很遠,但細細品味,才真正感覺到書裡面的每一個事例都影射處了做好一件事情的真諦:"把小事做細"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的關鍵。能做到這一步的確很難,需要你認真對待每一件事,認真對待事情的每一個細節,力爭做好每一件事。每當翻開這本書,必然想起一句話:小事成就成就大事,細節決定成敗。仔細閱讀後發覺裡面也滲透著一種理念:節約也可以決定成敗。現在國家正在倡導節約型社會,學校也是如此。要培養人們的節約意識必須從細節抓起,從小事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