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

才智咖 人氣:2.77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徵文吧,徵文具有主題鮮明、內容清楚的特點。一篇什麼樣的徵文才能稱之為優秀徵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

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1

教學之餘,拜讀了管建剛老師的作文教學新主張,收穫諸多,感觸頗深。

主張之一“興趣”重於“技能”

我們都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教學這麼多年下來,學生很有寫作興趣的,確實少之又少。對寫作缺少興趣與熱情,作文水平原地踏步。管建剛老師認為,這些學生也能成為寫作的高手,日後也可以自如的使用文字。那麼,該如何著手呢?管老師認為,比培養作文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寫作意志。給學生一定的鼓勵,會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

培養學生的寫作意志,並非一兩天就能完成。必須要教師紮紮實實的帶班,每一天,每一週到每一月,每一個學期。持久維持學生“寫”的興趣,要老師的引導與激勵。堅持鼓勵學生寫日記、寫週記,有點評,有獎勵措施。

管老師還認為,寫作文,要寫真實的東西,而且是真正的真話作文:要允許學生寫“不好聽的真話”。管老師支的招是讓學生寫老師的缺點,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像魯迅先生一樣,寫真話,做一個勇敢的鬥士,正視自己的靈魂。

主張之一:“講評”重於“指導”

管老師說:“作前指導,你還沒見到學生作文呢,你還沒給病人把脈呢,也沒給病人做化驗,想當然地給病人吃藥,這是什麼邏輯?殺人不見血的庸醫邏輯!”

管建剛老師認為並非所有的幫助,都有美好的結局。不明事理的幫助,往往適得其反。我們語文老師,大多數都是女教師,都是家庭主婦,都是孩子他媽,並不是人人都具備非常的“幫助”的技巧和藝術。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孫瑞雪說:“如果你不知道怎樣教育孩子,那就給他愛和自由。”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正確地指導作文,那就給學生自由創作的機會吧!

記起同事曾經抱怨的一句話:“批孩子們的週記作文覺得還挺有趣的,可是一批教材作文真叫人反胃!”為什麼週記作文中能感受到一些孩子鮮活的生命律動,而教材作文卻千篇一律地成了“把受傷的同學扶起來”“把橡皮掰兩半”呢?那是因為細緻的“作前指導”讓教材作文從“創造的藝術”跌入到了“僵化的技術”,這份細緻的活,是功?是罪?嗚呼哀哉!

《做冰棍》、《挖野菜》、《買菜》、《包餛飩》、《種植日記》、《冰項鍊》……回憶學生曾經寫過的這些週記作文,因為缺少時間“作前指導”,反而給了作文活潑潑流淌童真童趣的機會,讀來讓人忍俊不禁,真實生動。這豈不正好印證了管老師的“應該把作前指導毫不心疼的、割掉腫瘤一樣地拋棄!”這句話的意義麼?我在語文教學中有幸也發現了這樣一個有趣而更有意義的寫作妙招——《班日記》,那裡面真實而全面地記錄了學生的學習生活,描寫不乏生動幽默,且寫盡學生人生百態。

當然,捨棄作前指導並不意味著在作文教學上放任自流,無所作為,而是將作前指導挪後,改成了“作後講評”。管老師認為“講評課,就是先學後教,以學定教,順寫而教。在講評中將‘的’病、‘我’病、‘長著’病、‘心想’病等頑疾一一治癒。”

我的主張:記錄真實生活,無聲有痕的指導

讀中我也在不斷地反思琢磨。我個人認為,其實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可以有無聲而有痕的寫前指導。譬如說仿寫,這就是很好的寫前指導。教師無需說一個字,語文課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很好的寫作範例。當那一個個文字成為一個個動聽的音符撞擊到孩子們的每一根骨頭,定會激起他去寫一寫的衝動,這樣無聲有痕地去仿寫,而後去點評指導,學生寫得容易了,寫得也就越來越進步了。我在作文教學中受益於仿寫這一妙招,常去自己動手寫一寫隨筆,文章,與孩子們分享寫作的快樂。

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2

鴉鴻橋河西國小,位於還鄉河畔的東側,是一座古老又新奇的學校。這些簡單又靜謐的校舍,隱藏著許多古老的傳說和傳奇……這所國小早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名校國小。

傳說河西國小最早是一座老爺廟,這裡供奉著許多神靈和佛像。人們不斷祭祀祈禱著幸福和吉祥的降臨……河西國小發源於這樣的吉祥地,有著很深的文化底蘊和厚重的民俗特徵。他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爺爺,歷經千辛萬苦、千錘百煉、滄和桑的見證,道和義的洗禮,依然展現著他獨具的成熟魅力。風光綺麗,書卷飄香,吸引著八方來客。

河西國小讀書節的跳蚤市場獨具匠心,熱鬧的市場,火熱的交易,卻充滿著如此神奇的寧靜,那是隻有讀書懂書的人才能營造出的書卷氛圍。好一個河西國小讀書節!好一個跳蚤市場!我不禁叫絕。

我融於其中,彷彿置身於花的海洋和童話世界。孩子們手捧著書天真的推廣著,微笑的臉如花兒般靜美,稚嫩的聲兒如水般輕柔……是的,這是書的魅力,書的匠心獨運,才能打造出如此儒雅書香的`文化氣質。

看著零散而秩序的跳蚤市場,一堆堆,一團團,一簇簇,攢動著小腦袋。我不斷的走,不斷的看,不斷的興奮,不斷的想,也不斷的疑問,這些孩子們為什麼對這個市場有如此大的興致和專注,是蠅頭小利嗎?還是?這時一個帥氣的小男孩手拿一本《稻草人》來到我面前,輕聲禮貌的對我說,阿姨,你來這本吧!三塊錢賣與您好嗎?我故意說你能不能再便宜點呢?小男孩睜大明亮的雙眼好像有點委屈,接著說:“這本書我買時很貴的,您能花這麼便宜的錢買上這樣好的書,滿值的”。我笑了,所有的答案都有了,這些天真的孩子們太愛書了,這些孩子們也漸漸懂得了什麼是生活。這些孩子也漸漸學會人與人的交流與合作……是的,他們收穫的不只只是蠅頭小利,還有生活的大道理人生的大智慧。

朋友,當你走近每一個孩子的時候,每個開心的孩子都有一件至愛的寶貝,這個寶貝如張天義童話般的寶葫蘆,置換出無數奇異的珍品,那就是他們美妙的夢想。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已經超然地享受在書的海洋之中了。孩子們讀書的樂趣,不再只停留書的知識,書的故事,書的奇蹟。因為孩子們自己也在書寫著故事,創造著價值,發生著奇蹟。

當一方熱土,經濟繁榮,物慾橫流之下,孩子們仍然保持著對書的如此熱愛和痴迷,真的是河西國小的驕傲!

腹有詩書氣自華。曾經傳說中的老爺廟——今日的河西國小愈發像一位自信的老人,書卷氣濃,神采奕奕。我不禁向遠處望去,看見了李校長陳校長會心的笑著,看見了老師和孩子們們燦爛的笑容。

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3

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我很贊同這位作家的說法。

首先,我們要讀一本“有字之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書,能豐富我們的知識,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黍”,在書中我們能遇見一切美好。

“最是書香能致遠”,讀《草房子》,我瞭解到了物質不怎麼豐富的那個年代的人精神的富有,看到了桑桑、杜小康、禿鶴、細馬等許多人的成長;讀《想贏的男孩》,善良、樂觀、執著、積極向上的辛可夫像一個盛滿陽光的瓶子,帶給我很多啟示,教會了我如何對待人生的輸和贏,讓我知道了輸得起更可貴。讀《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為朋友付出的精神,鮑西亞的膽識、智慧又讓我折服。這些人傳遞著很多的正能量,讓我們也知道了該怎樣做人。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不僅要在書中和人物對話、和世界對話,更要真正走出去,去讀一本“無字之書”,讓思想和靈魂一起上路。也許我們在書中領略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美景,欣賞過“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桂林山水;流連於“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的鄉間風光……但總不如親眼看到震撼心靈。不去黃果樹瀑布,目睹不了珠簾瀑布飛瀉的壯觀;不登長城,感受不到長城的氣魄雄偉……

閒暇時,讓我們背上行囊,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氣息,或看看祖國的秀美河川、壯麗山河,或遠離城市的喧囂,走到鄉間小道去尋得一份靜謐。當我們放下書本,迴歸自然的懷抱,去擁抱自然的時候,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處風景,更多了一份閱歷,無疑讓自己活得更加豐富多彩了。

沒錯,多讀書的人,會更有內涵,靈魂都會變得有香氣,生活也會更有味道;多看世界,看風景的人,眼界也會變得開闊,心胸也會更遼闊。如果我們僅僅去讀書,去看風景,永遠就只能停留在“書讀我們”“風景看我們”的境界上,我們永遠不可能提升。所以我們要讀讀自己的“心靈之書”。

讀自己的“心靈之書”,就是要和自己內心去對話。時常和自己的內心對話,我們就能夠詩意地棲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這就要求我們時常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學。於永正老師說:“認真寫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能成為優秀教師;但認真寫三年教學反思的人,必定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說不定還能寫出一個教育專家來。”寫教學反思的過程,就是“默”自己的過程,就是和自己內心交流的過程。所有的靈感、靈性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長期的、不倦的思維所閃現出的智慧的火花。所以,我們必須迴歸自己的本心,和自己的心靈對話,好好讀讀自己的“心靈之書”。

如果說讀“有字之書”,能讓生命更厚重的話,那麼讀“無字之書”,則是厚積薄發的必然過程,它架起了讀“心靈之書”的橋樑。只有讀了“心靈之書”,我們才能真正把人生這本書讀“薄”,才能真正做到“詩意地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