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當好縣委書記徵文

才智咖 人氣:1.86W

篇一

如何當好縣委書記徵文

1月12日,總書記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暢談“縣委書記經”,強調“做縣委書記就要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推心置腹交流、細緻入微關愛、殷切鄭重囑託,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特殊關懷,在縣委書記群體中引起強烈反響。郡縣治,天下安。本報將陸續刊發一批縣委書記的心得體會,交流分享“怎樣當好縣委書記”。敬請關注。

1月12日,我參加了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會,會上總書記對縣委書記提出了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和心中有戒的“四有”要求,引起強烈社會反響。“四有”是新時期對縣委書記的新標準新要求。“四有”中“心中有黨”放在第一位,是思想基礎、信仰基石,也是其他“三有”的“總開關”。只有做到心中有黨,才能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才能更好地弄清“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

“心中有黨”看似簡單,但能否做到時時勿忘、時時檢視,能否做到真正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並不簡單。在戰爭年代、在急難險重面前,黨員、幹部會自覺做到心中有黨,衝在前列、幹在前面,相比較而言,在和平時期、在長期執政環境下、在經年累月的日常工作中,特別在各種監督還不完全到位的環境中能否做到“心中有黨”,成了重大考驗。這就需要黨員個人不斷強化自我身份認同。總書記一再告誡全黨,黨員、幹部要有政治思想定力,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心中有黨”,就是要我們時刻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忌、行有所止。

某種程度上講,“心中有黨”是自我角色的不斷暗示,更是價值取向的反覆拷問。當下少數黨員幹部產生了“身份麻痺”,不僅心中無黨,個別人甚至目中也無黨,不嚴格要求自己,不該張的嘴張了,不該伸的手伸了,不該去的地方去了,最終走上不歸路。究其原因,無一不是忘記了黨員身份,忘記了還有組織。這也啟示我們,各級黨組織要對黨員幹部經常性“身份提醒”,常常拎拎耳朵、念念“緊箍咒”,引導黨員、幹部對自己的“基本身份”全面檢視,在面對大是大非和權力誘惑時捫心自問:心中有沒有黨?還記不記得自己是個黨員?

心中有黨,不是嘴上有黨,也不只是心中有黨員的名號,心中有黨是以堅守黨性為支撐的。黨性不是與生俱有的,需要後天的學習鍛鍊。在中央黨校學習期間,我們閱讀了一些中高階幹部貪腐懺悔錄,儘管情況各異,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都懺悔意識到,喪失黨性要求是根本內因。黨性是信仰,也是約束,一個沒有強大內心的人自然無法抵禦各種誘惑和考驗。所以,一定要堅持把深化學習鍛鍊放在突出位置,引導黨員幹部自覺鑄就強大內心。知而不行,等於不知。我們不光要知道黨性要求、黨紀法規,更要知行合一,不斷踐行磨鍊。當前在黨員隊伍中,確實存在“兩面人”現象,說一套、做一套,最終走上違法違紀、腐化墮落的道路。只有在實踐中、在具體工作和生活中踐行黨性、磨鍊黨員,才能逐步養成習慣、成為修養,也只有這樣,才是牢固的可靠的'。王x明先生在心學理論中反覆強調“事上練”,深意即此。

心中有黨,還要求我們做到始終守紀律、講規矩。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紀律建設,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守紀律、講規矩,是對黨員幹部黨性的考驗。如果每個黨員、幹部都不按紀律規矩“出牌”,而且上行下效、他人盲從,那整個社會就亂套了。所以,黨員、幹部要把守紀律、講規矩作為一條“紅線”和“底線”來遵從,並常態化營造守紀律、講規矩的良好氛圍。

篇二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作為縣委書記,“心中有民”是必然要求,最大的職責就是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縣官雖小,責任千鈞。縣委書記作為黨執政興國的“一線總指揮”,對一個地方的影響巨大,必須按照總書記提出的“四有”要求,時刻對照自己、檢查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努力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

縣委書記是黨在基層執政的代表,必須時刻牢記“心中有黨”,把對黨忠誠放在首要位置。現在,社會上流傳的不和諧“雜音”很多,試圖擾亂領導幹部心智的大有人在。這個時候,作為縣委書記,自己首先要堅定信念、站穩立場,絕不能在關鍵問題上左搖右擺,做“稻草人”。作為基層的黨委書記,關鍵是要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中央要求的堅決執行,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中央禁止的堅決杜絕,以實際行動維護中央權威,這是最根本的要求。當然,僅僅做到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尤其是要把從嚴治黨的責任承擔起來。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總書記的一番話,讓我重新思考“發展為了什麼”這個基本問題。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為縣委書記,“心中有民”是必然要求,最大的職責就是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什麼才是好日子?物質很富裕,但精神生活很匱乏不算好日子;錢儘管很多,但生活的環境很糟糕不算好日子。這幾年,我們將“物質富裕”與“精神富有”同步推進,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把生態建設作為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大力推進“五水共治”“森林桐鄉”“美麗鄉村”建設;聚焦群眾就業、就醫、就學等領域,積極傾聽群眾呼聲、迴應群眾期待,群眾不吝點贊。我感覺到,只有真正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真正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不斷滿足民生之需、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群眾才會真心擁護我們。

發展是硬道理,發展仍是解決很多問題的關鍵。但現在對發展的要求,與過去相比有了本質上的區別。作為東部先發展地區,2014年桐鄉全市GDP已超過600億元,人均接近1.5萬美元。這個時候,不能再簡單地追求量的增長,而要追求高質量、高效益、可持續的發展。深化改革、轉型發展,就要動真碰硬,可謂困難重重。作為縣委書記,越困難越要“心中有責”,主動擔當,對待突出矛盾主動解決,絕不迴避推卸。為此,我們一方面向科技、向創新要效益,創造更有含金量的GDP;另一方面更加註重綠色、低碳、迴圈發展,創造“溫暖GDP”。只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全面、協調發展,才是科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