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院傳染病上報制度

才智咖 人氣:2.65W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接觸到制度的地方越來越多,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擬起制度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衛生院傳染病上報制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衛生院傳染病上報制度

衛生院傳染病上報制度1

一、服務物件

轄區內法定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及相關人群。

二、服務內容

(一)發現、登記

規範填寫門診日誌、入/出院登記本、X線室或化驗室檢測結果登記本。首診醫生在診療過程中發現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後,按照要求填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報告卡》。

(二)報告

1.報告程式與方式

已開通傳染病網路直報系統的單位,在規定時間內使用該系統報告;未開通網路直報系統的單位,按相關要求通過傳真、電話等方式儘快進行疫情報告,同時送(寄)出傳染病報告卡至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根據疫情,當懷疑有傳染病暴發流行的可能時,應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2.報告時限

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類管理的傳染病時,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應於2小時內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路直報系統報告;未實行網路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應於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並於2小時內寄送出傳染病報告卡。

對其他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後實行網路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應於24小時內進行網路報告;未實行網路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應於24小時內寄送出傳染病報告卡。

3.做好傳染病報告的訂正工作,對漏報的傳染病病人,應及時補報。

(三)處理

1.病人處置。對傳染病患者,原則上要求就地隔離治療,不具備隔離條件和相應救治能力的單位,應將病人及其病歷記錄影印件一併轉移至具備相應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

2.消毒處理。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本單位內被傳染病病原體汙染的場所、物品以及醫療廢物,實施消毒和無害化處置。

3.病人的流行病學調查和隨訪。協助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和重點管理的傳染病居家病人的隨訪工作。

4.密切接觸者管理。協助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查詢密切接觸者,按照有關要求做好管理工作。

(五)協助上級專業防治機構做好結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傳、指導服務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療管理工作,相關技術要求參照有關規定。

三、服務流程

四、服務要求

(一)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站)要建立健全傳染病報告管理制度。配備專(兼)職人員負責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工作,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技能的培訓。

(二)傳染病病種報告、報告卡填寫等工作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有關管理規範執行。

(三)做好相關服務記錄,《傳染病報告卡》應至少保留3年。

五、考核指標

(一)傳染病疫情報告率=報告卡片數/登記傳染病病人數×100%。

(二)傳染病疫情報告及時率=報告及時的傳染病病人數/登記傳染病病人數×100%。

衛生院傳染病上報制度2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傳染病資訊報告管理規範(2015年版)》和全國傳染病資訊報告管理工作技術指南(2016年版)》等法律及規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醫療機構應成立以院長或分管院長為組長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領導小組,成員由相關科室業務人員組成,並做到職責分工明確。人員出現變動時,領導小組應及時做出調整。

(二)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指定專門業務科室,安排至少2名專人負責傳染病疫情資訊的收集與報告管理工作;二級以下醫療機構要安排專(兼)職人員負責傳染病疫情資訊的收集與報告管理工作,並保持工作人員的相對固定,疫情管理人員應每年接受傳染病防治法律法規的知識培訓,並做到及時更新,切實增強傳染病疫情報告意識,熟練掌握傳染病診斷、報告標準和流程。

(三)節假日(重大節日)應安排人員做好本醫療機構傳染病疫情資訊的收集與報告管理工作,密切關注傳染病疫情動態,保持資訊暢通。

(四)醫療機構在診療過程中發現法定傳染病或其它需要報告的傳染病時,由首診醫生或其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按規定時限要求,規範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並及時通知疫情報告管理人員。

(五)報告病種

法定傳染病:共3類39種。

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類傳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

國家衛生計生委決定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傳染病和按照甲類管理開展應急監測報告的其他傳染病。

其他傳染病。

省級人民政府決定按照乙類、丙類管理的其他地方性的傳染病和其它暴發、流行、新發或原因不明的傳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點監測疾病。

(六)疫情管理部門負責本院傳染病資訊的收集、稽核、網路報告、訂正、查重、資料備份和質量控制工作。

(七)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類管理的傳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或發現其它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應於2小時內將傳染病報告卡實施網路報告。

對其它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後,應於24小時內實施網路報告。

不具備網路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或具備網路直報條件的報告單位由於停電、裝置故障等原因不能實施網路報告時,應及時向屬地鄉鎮衛生院、城市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或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並及時將傳染病報告卡報送至代報單位,雙方應做好交接記錄。

(八)傳染病疫情管理人員應按規定做好疫情的收集報告工作,至少每月一次開展本院傳染病報告管理自查,做好自查記錄,並將相關資料妥善保管存檔。

(九)紙質傳染病報告卡及傳染病報告記錄儲存3年。不具備網路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其傳染病報告卡由實施代報單位儲存,原診斷報告單位應進行登記備案。

(十)實行傳染病報告卡電子化的醫療機構,具備電子簽名和時間戳的電子傳染病報告卡與紙質文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備份儲存期限至少為3年。無電子簽名和時間戳的電子傳染病報告卡應列印成紙質卡片由首診醫生簽名後進行備案儲存。

(十一)實行電子病歷的醫療機構,病人就診登記專案應設定齊全;電子病歷系統應具備電子傳染病報告卡功能模組,內容應符合傳染病報告卡的要求,且具備資訊自動推送和生成電子報卡的功能,確保傳染病報告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及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