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物流員考試教材重點知識

才智咖 人氣:2.65W

第一章 物流概述

2016年物流員考試教材重點知識

商品流通是由商流活動與物流活動兩部分組成。它們之間既有互相制約而構成整個商品流通有機體的統一性,又具有各自處於不同流通環節的相對獨立性。因此,從它們的業務性質上加以考察,表現為兩種型別:商品收購和商品銷售是以貨幣為媒介,在不同部門或企業之間實現商品所有權轉移為特徵的"商流"型別,商品運輸和商品儲存是實現商品實體在空間位至上移動和為銜接下一個"商流"業務而收貯商盡,以及進行必要的包裝、加工和整理為特徵的"物流"型別。商流對物流有決定性的作用;物流也反作用於商流。物流搞好了,就能促進商流的發展;反之,就會使商流處於中斷或癱瘓狀態。

所以,物流在整個商品流通中乃至社會再生產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從理論上認識物流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社會再生產和商品流通中的地位,認識商流與物流的辯證流一關係,進而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商業物流管理體系是整個商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節 物流的含義與性質

一、物流的含義

物流有廣義物流與狹義物流(商業物流)兩層含義。廣義物流是指社會物質在一定的勞動組織條件下,憑藉載體從供應方向需求方過程。任何物流的形成,離不開四個要素:

(一)物質的物質資料。具體說包括物質產品、用作生產和生活排洩物的廢棄物質、生產領域中的生產儲備、進入生產過程的材料和半成品以及處在流通階段尚未進入消費領域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等,因而是社會再生產總過程中尚未進入個人消費領域的物質資料,它不應被理解為一般的"物質".事實上,客觀世界所存在的物質有許多並不是物流學中的"物",如個人手中的生活資料,不能發生空間位移的土地等。但也不能僅把它理解為生產資料。物流學所研究的"物"還包括作為物質產品但未進入消費領域的生活資料,因而也不是我們通常所指的"物質",那是管理體制中有特定含義的名詞,即專指工業所生產的生產資料中由國家進行統一分配的那一部分。當然它也不包括勞務、資訊、技術等產品和資金、勞動力等。

(二)勞動組織。任何物質只有人們通過一定的勞動組織去發揮作用,才能形成物流。它是物流朗IJ於自然界物質運動的標誌,也是物流運動的真正動力。離開了人的勞動組織,"物"不會自行運動。地球的自然景物的定向移動,不是人組織的,因而不是物流。這裡的勞動組織包括工農業生產單位、商業、外貿、物資等部門中從事物流活動的經濟組織。。在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企業是物流活動的主要組織者。

(三)載體。物質發生移動必須藉助於載體。載體是物流發生的客觀條件。物流的載體指物流的設施。載體基本上可分為兩部分:盛載物的機械裝置如運輸車輛、船隻、飛機等;供這些裝置執行的公路、鐵路、航空路線等。載體的效率決定物流的效率。

(四)定向移動。即"物流"的"流",是指物質資料運動過程。因而它不可能被理解為空間轉移的流動。事實上這種物質運動除了運輸以外,還有裝卸、保管、養護、修理、打包、包裝、分裝、組合、編配、傳送、接收、流通加工等。可見物流的"流",是供應者向需求者的物質定向移動過程的總和。狹義的物流是指商業物流,即發生在商品流通領域中的

在一定勞動組織條件下憑藉載體從供應方向需求方的商品實體定向移動。也就是在流通兩個階段(o-w、w- G)上發生的所有商品實體的實際流動。商業物流作為一種狹義的物流具有明顯的"中介性",是聯結生產與消費的物流活動;具有較大的變動性,直接受商品交換活動變化的影響和制約;具有一定的時間性,即只存在商品交換時才會有,不會永恆存在,是屬於商品經濟的範疇,而廣義的物流具有永恆性。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商業物流與物流之間存在著密切關係。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商業物流包含在物流之中,並且構成物流的重要內容。由於生產過程中的物流發生在直接生產過程內部,屬於生產過程中的企業物流,故不屬於流通過程,本教材不予重點研究。但再生產過程是生產與流通的統一,生產物流必然對商業物流產生影響,因此,要適當考慮流通物流對生產物流的要求。可見在商品實體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運動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運輸、配送、倉儲、包裝以及流通過程中的再加工等活動構成商業物流的基本內容。

二、物流的性質

(一)物流的生產性

物流問題長期以來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一個原因是沒有正確地把物流作為生產力問題中應有之義來看待,似乎物質產品的直接生產過程以外,再沒有其他領域體現生產力的內容了。這種對生產力的狹隘理解是自然經濟觀念的突出表現。另一個原因是商品流通理論研究中長期忽視生產力的內容,只是片面孤立地考察所謂生產關係,對本應研究解決的物流能力、效率問題視而不見。’我們說物流屬於生產力的範疇,主要根據是:

1、物流是社會化專業化生產的內在規定,是由現代生產內在矛盾及其時空表現所決定的’;因而物流屬於物質生產行為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物流能力是社會生"產力在流通領域的具體體現。在現代社會,物流手段、物流能力與生產手段、生產能力同等重要。從產業結構和生產力佈局的角度看,二著具有互相適應、互相促進和互相制約的關係。☆由於我國物流能力嚴重低於生產能力納要求,國民經濟已經受到極大損害,鉅額物質財富不能發揮效用,甚至被大量浪費掉。

物流系統化

第一節物流系統化的概念和意義

一、物流系統化的概念

"物流"即物的流動。一般泛指從物質生產、分配、交換一直到消費、廢棄的全過程。它具有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搬運、配送、流通加工、資訊處理等諸環節,也稱為物流的各個子系統。由這些子系統,構成了物流大系統。物流系統有自己的運動規律,也有自己的發展階段。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物流系統的概念不斷髮展和完善起來。

物流系統活動,完全具有一般系統的條件即:

1、系統整體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而不是簡單的算術相加;

2、系統內部諸要素之間,存在著有機聯絡和相互作用,使系統保持相對穩定;

3、系統具有一定結構,保障系統的有序性,從而使系統具有特定功能;

4、系統是對相對環境而言的,環境的制約是系統形成和存在的條件。

物流系統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裡。對其所從事的物流事務和過程,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以系統的觀點,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進行分析研究,以實現其空間和時間的經濟效益。

二、物流系統化的特徵

物流系統是一個複雜的、龐大的`系統。在這個大系統中又有眾多的子系統,系統問又具有廣泛的橫向和縱向的聯絡。物流系統具有一般系統所共有的特點,即整體性、相關性、目的性、環境適應性,同時還具有的規模龐大、結構複雜、目標眾多等大系統所具有的特徵。

(一)物流系統是一個"人一機系統"

物流系統是由人和形成勞動手段的裝置、工具所組成。它表現為物流勞動者運用運輸裝置、搬運裝卸機械、貨物、倉庫、港口、車站等設施,作用於商品的一系列生產活動。在這一系列的物流活動中,人是系統中的主體。因此在研究物流系統的各方面問題時,把人和物流有機地結合起來,作為不可分割的整體力D以考察和分析,而且始終把如何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放在首位。

(二)物流系統是一個可分系統作為物流系統,無論其規模多麼龐大,都是由若干個相互聯絡的許多子系統組成。這些子系統的多少,層次的階數,是隨著人們對物流的認識相研究的深入而不斷擴充的。系統與子系統之間,子系統與子系統之間,存在著時間和空間上、資源利用方面的聯絡;也存在總的目標、總的費用以及總的執行結果等方面的相互聯絡。

(三)物流系統是一個動態系統

物流活動是受到社會生產和社會需求的廣泛制約的。這就是說,社會商品的生產狀況,社會的商品需求變化,社會能源的波動,企業間的合作關係,都隨時隨地的影響著物流,物流系統是一個具有滿足社會需要、適應環境能力的動態系統。

為適應經常變化的社會環境,為使物流系統良好地執行,人們必須對物流系統的各組成部分經常不斷地修改、完善。在較大的社會變化情況下,物流系統甚至需要重新進行系統的設計。

(四)物流系統的複雜性

物流系統擁有大量的商品,商品的大量化和多樣化,帶來了物流的複雜化。從物流商品上看,品種成千上萬,數量極大;從從事物流活動的人來看;需要數以百萬計的龐大隊伍;從資金佔用看,佔用著大量的流動資金;從商品供應經營網點上看,遍及全國城鄉各地。這些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組織和合理利用,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在物流活動的全過程中,始終貫穿著大量的物流資訊。物流系統要通過這些資訊把各個子系統有機地聯合起來,如何把資訊收集、處理好,並使之指導物流活動,這亦是非常複雜的。

物流系統的邊界是廣闊的。它起於生產企業的原材料供應,經生產製造轉換好成品後,再經運輸、儲存等環節到達消費者手中。物流的範圍橫跨了生產、流通、消費三大領域。這一龐大的範圍,給物流組織系統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的發展,市場的擴大,物流技術的提高,物流系統的邊界範圍還將不斷地向內深化,不斷地向外擴張。

三、物流系統化的意義

所謂物流系統化,就是把物流的諸種環節(或各子系統)聯絡起來,視為一個大系統,進行整體設計和管理,以最佳的結構,最好的配合,充分發揮其系統功能的效率,實現整個物流合理化。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產的發展,一些工業已開發國家,在市場劇烈競爭的條件下,逐步認識到物流系統的開發和研究,並把它視為"第三個利潤源泉",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在一個發達的經濟社會中,為了適應大規模生產、大規模流通和大量消費的需要,已不能靜止地、孤立地去對待這些問題。而必須把社會再生產的過程--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並且是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如在國民經濟大系統中,雖然生產發展很好,但流通不暢,它會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影響。反之,流通工作很好,生產發展停滯,同樣也會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不利。

在物流系統中,也適用這個道理。要實現物流合理化,就是指物流系統整體而言的,不只是要求物流過程某一環節的合理化。要把物流系統的諸種功能或各子系統聯絡起來,進行綜合分析研究。以謀求物流大系統的整體經濟效益。對物流大系統來說,在各個子系統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的關係,有時甚至是矛盾的。例如在包裝環節,如果片面地強調節省包裝材料和包裝費用,不適當地少用包裝材料或用低質代用材料,雖然包裝環節費用降低了但由於包裝質量差,在運輸和裝卸搬運過程中,造成貨物破損錯亂,從物流系統全過程來看,反而是一種浪費。又如在裝卸搬運環節,若單純為了追求數量,不顧質量,不按操作規程作業,甚至野蠻裝卸,損壞商品等,也給社會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失。再如,在聯合運輸當中,輪船與碼頭、車與船、船與貨之間,如果各個環節銜接不好,就會出現船等泊恢車等船、等貨的不協調現象,影響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