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物流師考試知識點精選

才智咖 人氣:2.26W

2017年物流師考試時間定於2017年5月20日,為了方便廣大考生複習,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考試的知識點,一起來看看吧:

2017年物流師考試知識點精選

貨物運輸合同

1.運輸合同的形式

(1)書面合同——正式協議

(2)契約合同——運輸單據

2.運輸合同的分類

(1)按運輸工具分類

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管道

(2)按運輸方式分類

單一運輸合同、聯合運輸合同

3.貨運合同的當事人

託運人——承運人——收貨人

4.運輸合同的一般條款

起止點

費用

運輸需求

運輸時間、交貨地點

違約責任

5.貨運合同糾紛的處理

1)糾紛種類

貨物丟失、貨損貸差、延遲交付、單證糾紛、運輸和租金糾紛、運輸工具損壞糾紛等

2)糾紛的解決途徑

仲裁

訴訟

銷售物流客戶服務

銷售物流服務要素與服務指標:1、交易前要素:服務條例書面說明;書面陳述;組織結構;系統柔性;技術服務2、交易中要素:缺貨水平;訂貨資訊;系統準確性;訂貨週期的各項因素;訂貨的便利性;產品可替代性 3、交易後要素:安裝、保修、更換、提供零配件;產品跟蹤;顧客抱怨、投訴和退貨;臨時借用。

銷售物流服務基本特點:產品的可得性、運作績效、服務可靠性。

訂單管理流程:訂單準備、訂單傳輸、訂單錄入、訂單履行、訂單狀況報告。

銷售物流服務的意義:1、已成為企業經營差別化的重要一環2、水準的確立對經營績效產生重大影響3、方式的選擇對降低物流成本產生重要影響4、起著連線廠家、批發商、零售商和消費者的紐帶作用。

選擇銷售物流渠道:每一個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銷售物流渠道。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產品及不同的客戶定位,決定了選擇何種銷售物流渠道。目前較多的是間接銷售物流渠道,特別是分銷商模式。選擇經銷商時必須考慮:(1)硬體:市場範圍、產品組合、地理位置、二級網點。(2)軟體:銷售經驗、管理水平、人員素質和能力、促銷政策和技術、綜合服務能力。

銷售物流服務水平確定:需要根據企業的物流策略制定相應的物流服務水平,而確定物流服務水平方法可以有多種,取決於企業的銷售策略和物流策略。確定銷售物流服務水平的一個常用方法是將競爭對手的服務水平作為標杆,不足之處在於很難斷定對方是否很好地把握了顧客的需求並提供了正確的服務要素。確定服務水平的原理:1、根據顧客對缺貨的反應來確定顧客服務水平2、成本與收益的權衡3、ABC 分析與帕累託定律。

庫存管理

銷售物流的庫存策略:銷售物流的庫存策略重點是以控制庫存為目的,集合相關方法、手段、技術、管理及操作過程。從廠房選址、物流中心佈局、銷售網點佈局、商品選擇、訂貨、進貨、入庫、儲存、最後出庫及商品在貨架銷售到消費者的一個長過程中,使庫存管理合理化。

庫存ABC 管理法:把物品按品種和佔用資金大小分類。A 類:產品佔年銷售收入的`絕大部分,且數量不大。特別關注、連續觀察、精細預測。B類:數量與價格適中。週期性觀察,分組訂貨,不用非常精細預測。C 類:數量大、價格低。最小程度控制。低價產品,採用大批量訂貨,減少訂貨頻率。昂貴產品,最好不持有庫存。

倉庫庫存管理內容:商品保質期管理、庫存記錄管理、庫存財務記錄管理、庫存取得的計價、庫存出貨的計價、盤點異常庫存。

庫存管理:是指優化物資的儲存,以便使企業在合適的時間,以最低的成本,滿足使用者對特定數量和質量產品的需求的方法。目的:為了確定兩個問題:1、訂貨量多少?2、何時訂貨?重要性:保留庫存就意味著資金佔用,除成本損失外,保持過量庫存還會導致庫存過時並嚴重降低企業的靈活性,決定企業的盈利和效率。

1、企業為持有庫存原因:因為需求預測失誤;供貨不確定性和延遲;供應商最小訂貨批量;交貨間隔;特定的間隔交貨;存貨方法和策略;庫存補充間隔及數量;戰略性庫存;採購價格優勢;使用者提前期短於供應商提前期;寄售;交貨成本的最小化;供應鏈庫存;預留或預防性庫存等。2、庫存持有成本:資金佔用成本;儲存空間成本、庫存服務成本、庫存風險成本(庫存貶值、損失)。

協同庫存管理技術:1、供應商管理庫存(VMI):是使用者的庫存決策權代理給供應商,由供應商決定何時補貨、補多少貨。以使用者和供應商都獲得最低成本為目的,在一個共同的協議下由供應商管理庫存。2、聯合庫存管理(JMI):是在VMI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權利、責任平衡和風險共擔的庫存管理模式。它強調供應鏈中各個節點同時參與,共同制定庫存計劃,每個庫存管理者都考慮相互之間的協調性,使各節點之間的需求預期保持一致,從而消除需求變異造成的庫存放大。3、ECR 有效消費者反應:是銷售商與供應商為消除系統中不必要的成本和費用並給客戶帶來更大效益而進行密切合作的一種供應鏈管理戰略。目的是消除整個供應鏈管理流程中沒有為消費者增加價值的成本,將供給推動的推式系統,轉變成更有效率的需求拉動的拉式系統,並將這些效率化的成果回饋給消費者,期望能以更快、更好、更經濟滿足消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