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南

才智咖 人氣:2.78W

職業生涯規劃指南

關於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南

有誰是真的在初入職場時就想清楚自己以後要走的職業發展路徑的—恐怕很少,可能如Career Path這樣一個專門用來表述職業路徑的詞語,很多人也是在與之簽下勞動合同的那家公司的入職培訓中才第一次聽到。

雖說進入了職場就要給自己制定好一個未來要達到的目標,不過在一開始,這個目標往往都會很寬泛和高尚—我想成為某某領域的專業人士;我想像我崇拜的那個商業領袖一樣—其實“我”還不知道達到這個目標必須付出什麼,在通向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又能得到什麼。

當職場在你身上劃下的印記越來越密集和深刻,你的目標於是變得具體和可觸控,你對自己說,再過兩年,我要換上諮詢顧問的Title.

一名具有諮詢相關專業背景的碩士畢業生在 找工作 的時候躊躇了。她說:“我想找一份諮詢的工作,但是擔心它的門檻太高,我夠不著,所以我能不能從審計入門?”不少畢業生或多或少都會有像她一樣的疑問。

一是搞清楚什麼是常規的職業路徑,二是詢查自己設想的就比如從審計到諮詢這樣的跨序列上升的可能性有多少。具備這些基本認識之後,至少不會出現決策性的大偏差。

你可以選擇你的職業路徑

學法律的方茜畢業後進了一家企業的法務部做法務專員。她的直接上司也就是法務主管平時直接和公司董事會溝通,她聽說“法務做得好的,最後成為合夥人或者進入董事會都有可能”。作為新人,她讓自己不要想太多,先把眼前事情做好才是最現實的。

楊東俊畢業後到一家開發手機遊戲的移動網際網路公司做技術。一年後,部門經理提出讓他擔任專案負責人。他覺得那會非常辛苦,但年底分紅會增加似乎又不錯。他對管理本身不感興趣,只希望專心做技術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書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書。他還沒有最終決定,如果嘗試之後感覺不適合就準備往大公司跳,專攻技術領域。

通常對於每一個崗位來說都有其既定的上升路徑。方茜目前走的是這樣一條路徑,而對楊東俊來說,他面臨往技術還是管理髮展的選擇,這也是許多從事技術工作的人會考慮的問題。

以四大內部的審計轉諮詢為例,這樣的.職業路徑轉換是可能的,二者在知識上有相關性,前者對企業報表比較瞭解,後者也需要這點。所以新人判斷職業路徑的轉換是否可能基本上可以從知識和技能的相關性來考慮。通常公司會在員工入職時的部門培訓中告知與具體崗位對應的職業路徑。在此之前,新人也可以在 面試 時做一些瞭解。如果在公司內部想對職業路徑進行調整,基本是從自己的興趣和職業出發點來考慮。與主管以及再上級主管等談的時候,要對自己工作的內容、想轉去的部門(或領域)的情況、是否有空缺、空缺職位的要求、老闆的想法和期望等都有所瞭解。

時間不是上升的保證

馬強在大學裡就是學生會幹部,畢業後進了一家500強企業做銷售。他規劃得很明確,從銷售到營銷總監,再往上走管理路線,“在同一個行業做七八年應該能達到總監級別了。”

從賣場助理到賣場經理再到總監助理,他覺得晉升如他計劃的一樣很順利。接著,他似乎被絆住了,事情又多又繁瑣,薪水也一直不見漲。向上司申請調崗得到的回覆是沒有合適的人選代替他。他也想過離職,不過因為與總監溝通時他覺得自己還是受重視的,他堅持了下來。又過了一年半,他升為大客戶經理。

很多公司人可能會覺得入職時老闆向自己應允的“晉升時間表”—到某一個時刻就讓你擔任某個職位—是一種承諾,必須實行。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時便陷入焦躁。老闆的應允沒有實現也不代表你的工作表現就被全盤否定了,只是你還需要接受考察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書職業規劃。

在同一個系列裡—諸如從顧問到高階顧問—職位晉升大致所需的時間,公司層面上考慮的因素有:上下兩個職位的關聯性有多高;要工作多長時間才具備從A職位到達B職位的要求;市場的一些參考值

另外,企業內部的員工流失率也會被加入判斷。要注意這些都是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當然,公司人在制定自己的職業計劃時,公司的這張常規的晉升時間表也是重要依據之一。一般不建議新人工作沒多久就考慮調整方向。主動調整會讓別人質疑你的能力:如果你不能勝任這份工作,又有什麼理由能勝任那份?獲得承認有個過程,不能盲目、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