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懶惰職業規劃

才智咖 人氣:2.43W

“懶”是“結果”而不是“起因”
  
  近日在不同的培訓場合,我都聽到參加者不時把“懶惰”的“懶”字掛在口邊。聽到一位四十多歲的企業副總把自己不滿意的工作表現歸因於“懶”;一個二十四歲的富二代說:“我整天無所事事,很無聊,我要改變,不要再‘懶’下去。”不約而同,他們都用“懶”來解說自己的表現,“懶”成為原因。同時,不少領導說因為不滿意下屬的“懶”,很想改變他們的“懶”,又以“懶”成為改變員工的表現的起因。
  
  其實,“懶”是一個結果而不是“起因”
  
  “懶”這個字如何組合而成?它是由“心”、“束”、“負”三部分組成的。我們的心被“約束”了,從而產生“負面”情緒,成為別人的“負擔”,以及對自己對他人“不負責任”,選擇“懶”的人行動力慢,做事拖拉,目標感不強,要求低,應付工作,應付生命,這是“減分”的行為結果,因此我們在發現或體驗自己或他人的“懶”的狀態時會感到不悅。
  
  心態問題創造的“懶”
  
  這位富二代為何“懶”呢?很多人即認為主要是因為他有一個“富爸爸”。其實,世上也有勤快的“富二代”!他老爸恨鐵不成鋼,他又是家裡唯一的男生,想讓他學習如何接管企業,可是孩子寧願留在家裡打遊戲機、睡覺也不願意回生產型的企業工作。所以在老爸眼中,孩子是“好吃懶做”、不思長進,懶人一個。所以他老爸就拖著孩子去進修MBA課程,望上學可以改變其“懶”的本性。
  
  這位富二代自我總結:自己太懶,無所事事,覺得自己要擁有幸福家庭及經濟獨立,這樣懶下去是不行的。我問他“懶”的真正原因在哪裡?他說:“爸爸要我回到企業工作,我是不抗拒的,可是他把我放到車間工作,和普通工人一起,這是我不能接受的。可是我的反對無效,爸爸很強勢,不聽我的聲音,所以我只好做‘無聲對抗’,留在家打遊戲機,心關了,心死了,不想再負責任了。”
  
  因此“懶”是結果,真正原因是自己的傲氣、不願從底層做起,是心態問題。兩父子都不坦誠溝通,一個不願意講,一個不願意聽,孩子心死了,懶得說,把心門約束起來,不讓爸爸進入他的內心世界,二人都對“懶”的結果有負面情緒。
  
  消極信念中誕生的“懶”
  
  這個四十多歲的副總也說自己“懶”,所以上了不少培訓,學到的東西都是概念上知道,而不在行為上實施,沒有做到“學以致用”。每天都在“救火”,支援下屬解決客戶投訴個案,疲於奔命,自認為非常盡責,勞心勞力,可是成效不大。我說:“你是副總,不是客戶服務經理,理論上,你的'祕書應去收集投訴資料、你來制定遊戲規則令經理去執行。你只是做監視、指導及決策,而不是跳下去救火的人!”他很靦腆的說:“我知道自己要定規則,這個道理我是明白的,我有能力做到及做好,可是我太懶,不想動了!”
  
  當我拆解這個“懶”字給他看,他問我:“我的心被束縛了?為何這樣?要怎樣解這心結?”我問他:“你認為你為什麼不想動了呢?”他很直率的說:“我已四十多歲,快奔五十了,在商場已經打拼了二十多年,疲倦了,不想再拼,安然度過就可以了。而且那麼大年紀了,道理都明白,就是很難改了。”真相大白了,“懶”的真正原因是這份“消極的信念”,他已不再認為自己可以再創高峰,不相信自己可以改變及進步,可是這份信念正在指導他表現出“懶”的行為。
  
  找出“懶”字背後的根源
  
  麥格雷戈的“X理論”解釋說每個人都有“懶性”,所以我們要用“專制”方式去管理團隊,強迫“懶人”去完成工作,可是這不會產出“績效”,因為這只是“做了”而不是“做好”。我本人相信“Y理論”,每個人都有慾望,有追求,有夢想,短暫的“休息”只是養精蓄銳而已,可是長期的不思改變及進取,就會出現“懶”的結果。所以“懶人們”要認真反思和探索,找出“懶”背後的根源,是有能力而不願意全部發揮,還是不承認自己能力不夠,不願意放低自己去學習?請把“心”重新開放,檢視自己的內心世界及真實想法,找出“癥結”所在,然後對症下藥,這樣“懶”的病徵才可以治癒。
  
  只有找到“應付工作”的減法的根源,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做“追求效果”的加法。
 

擺脫懶惰職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