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讀後感15篇

才智咖 人氣:2.58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桃花心木》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桃花心木》讀後感15篇

《桃花心木》讀後感1

我們不再做溫室裡的花朵,做一個桃花心木那樣的百年大樹,勇敢的迎接狂風暴雨的挑戰,經歷無數次的困難與挫折,桃花心木讀後感。只要靠自己努力奮鬥,你就會成為生活中的讀了《桃花心木》這篇文章後,我深有所感。我知道了樹苗要長成百年大樹,不僅要靠別人給它澆水,更重要是靠自己找水源,拼命紮根,才不會在惡劣的環境中枯死。如果樹苗養成了依賴性,即使長成大樹,但一旦遇到狂風和暴雨,就會連根拔起。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當你遇到一道難解的應用題,便去抄襲別人的答案。這樣做只會害了自己,失去一次鍛鍊自己思維的機會,使自己養成了依賴的習慣。其實人和樹木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經常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難。懦弱的人只會退縮,向困難低頭;意志堅強的人不會被困難嚇倒,而是向困難招手,向困難挑戰!

身殘志堅的張海迪阿姨雖然雙腿癱瘓了,坐著輪椅,不能"行走",但她依然頑強奮鬥,熱愛生活,堅持不懈地寫作,寫出了一篇又一篇優秀的文章。"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當讀到這裡時,我眼前浮現出一位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遊歷了整個歐洲的情景。她是個做事有計劃、果斷、膽大而心細的女孩。我從心底欽佩她,要向她學習獨立自主的精神。從她身上我明白到了:瞭解社會,必須親身去體驗,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精彩。讀完課文,掩卷沉思:我們雖然生活在和平的環境裡,但今天的社會是充滿競爭的社會,因此擁有獨立自主的精神對我們來說是多麼重要!

《桃花心木》讀後感2

爸爸曾經告訴我“如果你無法獨立自主,那你就無法生存下去。”每次我都不以為然,說:“我才不信,以後我自然能夠生活那兒需要什麼獨立自主哇!”然而,語言書上的一篇課文卻改變了我的想法。

一位種樹人無規律地給桃花心木苗澆水,作者以為他太懶或太忙,但問了種樹人之後才知道種樹人是在模仿老天下雨,依樹苗的依賴性完全消失,養成獨立自主。過子幾年,桃花心木已有屋簷那麼高了,種樹人也不再來澆水了。

其實我們人也和文中的樹苗一樣,如果我們沒有依靠,自己去接觸社會,面對挫折,那我們將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如果我們一直依賴於別人,那我們就經不起生活的考驗,無法面對突如其來的挫折。

有一個五年級的女孩,她一出生父母就離婚了,法院把她判給了爸爸。幾年後,爸爸被查出先天性不育,所以爸爸將她毒打一頓後趕出了家門。而這個女孩因經不起挫折而養成了小偷小摸的行為。

讀了這篇課文,我才明白要獨立自主這個道理。所以我一定會改正有依賴心這個缺點。

《桃花心木》讀後感3

本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課文的題目叫做《桃花心木》。學完了這篇課文,我深有感觸,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發現種桃花心木的人澆水沒有規律,感到很奇怪,種樹人的一番話使作者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的事。

一般人在種植花草樹木時,都會被告知要勤澆水,多施肥,精心呵護才會得到好的回報。種樹人在種桃花心木的過程中並沒有勤於料理樹木,但樹卻長得優雅自在,生機勃勃。種樹人讓桃花心木在這種不確定的、艱苦的環境生存,桃花心木為了能存活下去,必須自己去找水源,從而克服了依賴性,學會了生存。我們人也和樹一樣,想要生存下去,必須克服依賴性,自立自強。這讓我想起了一些人。有許多的大老闆都是農民工、貧困家庭,他們家可能非常貧窮,沒條件。因此,什麼活兒他們都得做,學會了自立自強。在這不確定中生存,自然也就克服了依賴性,學會了生存,並通過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了自己的天地,獲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不正如桃花心木如今的生機勃勃嗎?我們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一個堅強的人,有作為的人。

從今天起,我要克服自己的依賴性,學會生存,成為一個堅強的人,自立自強的人,有作為的人,成為一棵永不枯萎的“樹”!

《桃花心木》讀後感4

課文《桃花心木》講述了一位種樹人種下桃花心木苗後,澆水沒有規律,使“我”奇怪。後來聽了種樹人一番話後非常感動,並從中悟出了育人的道理的事。

這篇課文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樹木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文中,“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地裡找水源”,“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紮根的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這些句子,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每讀一遍,體會就深一層,這些句子意在告訴我們:桃花心木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紮根,長成了百年大樹,顯示出勃勃生機;人在不確定中生活,經歷風雨和磨難,就能成為意志堅強、有所作為的人。

樹似人,人如樹,蘊含的是同一個道理。

當我瞭解桃花心木後,我也會想起《真心英雄》裡的歌詞:“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說起成功,我又想起了我為之奮鬥的那段時光。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作家,希望通過自己的文章去溫暖別人,帶給別人快樂。在同學中,我的作文水平雖算不上頂尖,但也不算差。為了實現我的夢想,我開始閱讀大量書籍,作文、小說。。。。。也開始進行筆練,有時候,手寫酸了也不曾停筆,躺在床上,滿腦子浮現的是作文的內容……功夫不負有心人,四年級時,作文獲校二等獎、《童年趣事》發表在《生活教育》雜誌上,不少作文獲得老師同學的好評,我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現在,我還在一步步向上攀登,經歷了這麼多,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和桃花心木一樣長成參天大樹!

《桃花心木》讀後感5

我之前一直對強者與弱者的區別感到不解,直到我讀了一篇課文,它是林清玄寫的《桃花心木》。

這篇課文喻物喻人,通過講述種樹的人如何讓桃花心木養成獨立自主的心,來代指人生不會一帆風順,只有生活在不確定中的人才會比較經得起考驗。

可是,只要生活在不確定中,就一定能不怕考驗嗎?不,並不是。面對同一件事,對待事物的心態不同,這件事能帶給你的影響也不同。舉個例子,同樣是在沙漠中,同樣是身心疲憊口乾舌燥,同樣只剩下半瓶水了。悲觀的人會傷心的想到:唉,只有半瓶水了,我要死在這裡了;而樂觀的人卻會興奮的想到:太好了,還有半瓶水,這下能走出沙漠了。

不同的心態會產生不同的情緒,而不同的情緒就會讓你做出不同的反應。我還隱約記得一句名言:這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被石頭絆倒了就永遠倒了,再不會起來;另一種人被絆倒了就立刻站起來,把石頭拿在手中,他堅信,自己一定能用石頭把道路鋪平。於是,這兩種人就有了名字,前一個叫“弱者”,後一個叫“強者”。這兩塊石頭也有了名字,前一塊叫“絆腳石”,後一塊叫“墊腳石”。

兩個不同的心態,造就兩種不同的人,這兩種人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樂觀的人不管摔了多大的跤都不放棄,化敵為友。而悲歡的人稍稍絆了一下就不願前進、自甘失敗。所以,遇事想一想,說不定換個角度就看開了呢?

《桃花心木》讀後感6

“不確定中勤磨鍊,適應自然會生存。”這是我從《桃花心木》一文中得到的啟示。人只有在艱苦環境裡經受住考驗,發揮潛能,才能生存和發展。生活中,有許多不確定,它可能來自生活,來自學習,來自平時的小事。這些挫折使我們變得強大,獨立。有一次,我把眉毛磕破了,真疼!我想:這下可糟了!上學只能用一隻眼睛看東西了,但我一定行!

每天早上睜開眼睛,都伴隨著劇烈的疼痛,我無法適應一隻眼睛睜開。我想:不行,植物能頑強地生長,克服一切困難,我也行的!於是,我每天練習,終於不再面臨疼痛,很快便恢復了。我對自己說:“我做到了!”是啊,每一次的困難對於我們來說是生活的考驗,而每一次的失敗對於我們來說是下一次的經驗,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會培養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並會把很少的養料轉化為巨大的力量,努力生長。我們不能做溫室裡的花朵,要做像桃花心木那樣的參天大樹,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戰,經歷種種困難和挫折,使我們意志更加堅強,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通過自己親自去實踐,去競爭,去拼搏,獲得成功。

《桃花心木》讀後感7

在今天的語文課裡,我們學了一篇文章《桃花心木》。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作者看到了了一個栽種桃花心木苗的人。奇怪的是:這個人澆水的時間很不規律,而且每次澆水的量都不同。那個人告訴了作者,他是模仿老天下雨,因為老天是不定時不定量的下雨。如果有規律的下雨,那樹苗就會產生依賴的心理,不會自己尋找水源,而獨立成長。

讀了這篇課文,我深受感觸,人在不確定的生活裡,不能依賴別人,要養成獨自生活的心。要經得起考驗,不要受到一點障礙而自悲。

在生活裡,我曾經有個小毛病,遇到困難,首先找父母,不管是生活上的困難還是學習上的難題,我都依賴父母。我的父母都經常說:“小孩子要自己主動動腦筋,不能老問別人。”我聽了就很委屈的說:“是你們大人都經常說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要問的嘛!”

自從學了這篇課文,我懂了不能老是依賴別人,自己經常不動腦。我今年就要考國中了,到時候遇到不會的那可問不了別人了,所以我要獨立思考問題,不能依賴別人,實在不懂再問。我懂得了無論做什麼,我們都應該學會獨立自主。

《桃花心木》讀後感8

章老師在語文課堂上給我們上了林清玄的《桃花心木》。桃花心木在成長過程中,面對各種不確定,在狂風暴雨的打擊下還能竭力吸取養分的樹苗,長成了百年大樹。

起初,章老師要我們好好地讀一讀課文,在仔細閱讀之中,我慢慢的被課文所吸引“我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它幾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那個種樹的人說道。在閱讀中,我情不自禁地點著頭,對啊,那人說得很對,老天下雨有誰能預測?

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有著許許多多的不確定,這些不確定就好比老天下雨,它能多久下一次呢?它會下多少呢?都是未知的,樹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拼命紮根,努力地吸取養分,將那點點養分轉化為自己生存的能量。人也是一樣,在生活挫折的襲擊下,還能無畏地站起來紮根,還能竭力地吸取滴滴養分化作能量,像樹一樣頑強地成長,這樣難道不會長成百年大樹?

就如種樹人所說,如果他每天都去澆水,都澆一定的量,讓樹養成依賴心,它會去拼命紮根麼?就像我們,如果每月都給足夠我們生活費,我們會去努力拼搏麼?這樣的人,一旦脫離了資助,將會被生活的無情深深地打壓著,如薄紙般的一吹就倒。

所以,在生活的打壓之下,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我們就會將少量的營養轉化成巨大的契機,努力的成長。

《桃花心木》讀後感9

讀了《桃花心木》這篇文章,我的內心無法平靜,有很深的感觸。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個子很高的人種桃花心木的方法與眾不同。他種下桃花心木樹苗後,給樹苗澆水的時間很不規律。“我”開始懷疑他很懶或是很忙,帶著心中的疑惑前去詢問種樹人。種樹人的一番話讓“我”恍然大悟。原來種樹人讓樹苗在不確定的成長環境中汲水生長,以適應自然。當桃花心木長大時,種樹人不再來了。因為這些桃花心木已經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經得起磨難,不會再枯萎了。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經歷風雨的樹苗長不成參天大樹,不經歷磨難的人難成棟樑之才。

是啊,都說我們是溫室裡長大的孩子,經不起風雨。因此我們在平時遇到困難時,應該勇敢面對,在摔打中逐步提高自己應對生活風雨考驗的能力。記得爸爸帶我去人民公園玩兒,當來到一個攀巖專案前,我很好奇,便想上去爬一爬。我謹慎的繫好安全帶,慢慢往上爬。這是充氣的高柱狀攀巖塔,有的小孩兒淘氣地從中間跳下來,會引起劇烈的震動,越往上爬搖晃的幅度越大,我心驚膽戰的嘗試幾次都半途而廢。在爸爸的鼓勵下,我克服恐懼心理,再一次一步步向上爬,快要登頂時,搖晃劇烈,我就稍微停一會兒,等到搖晃幅度小時再爬,最終我戰勝了困難,成功登頂。原來困難就是紙老虎,你強它就弱。

人在不確定中生活,經歷不可預知的風雨和磨難,就能成為意志堅強,有所作為的人。我要做一個堅強的人,勇敢面對未來不確定的生活。

《桃花心木》讀後感10

最近,我們剛剛學了林清玄的《桃花心木》。這是篇十分耐人尋味的散文。我不僅見識了種樹人獨特的培植桃花心木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從中體會到了人生的哲理。

樹木要能在不確定中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才能長成參天大樹。人也一樣,只有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克服困難,發揮潛能,成為堅強,有作為的人。

我看過一篇文章,題目叫《沒鞋的孩子拼命跳》:這是一個以手工為主的年代,穿在腳上的鞋,多半是母親縫製的。一個孩子,因為他的娘死得早,他差不多是光著腳上學。為抵禦寒冷,他所能有的辦法就是不停地跳動著,以此增加身體和腳的熱量。長期地跳著,他的這雙腳竟然一不小心就跳出了幾項冠軍來——長跑區裡第一,跳高、跳遠學校第一。

就如種樹人說的那樣,如果他天天定時定量的給樹澆水,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無法深入地下找水源,只能浮在地表上。如果哪一天,他停止了澆水,樹苗會枯死的更多,即使有些倖存下來,但遇到狂風暴雨,也會一吹就倒。

這是一個家喻戶曉,家長常常拿來教育孩子的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孩子,每件事都依賴母親,指望媽媽幫他做,因此使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一日,母親要外出,為了不讓兒子餓死,於是,做了一個很大的餅,套在兒子的脖子上,給他餓的時候吃。當母親回來時,兒子還是餓死了。原來,兒子只吃低頭就能咬到的餅,吃不到了,就懶得轉頭吃。所以就餓死了。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桃花心木》讀後感11

在今天的語文課裡,我們學了一篇文章《桃花心木》。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作者看到了了一個栽種桃花心木苗的人。奇怪的是:這個人澆水的時間很不規律,而且每次澆水的量都不同。那個人告訴了作者,他是模仿老天下雨,因為老天是不定時不定量的下雨。如果有規律的下雨,那樹苗就會產生依賴的心理,不會自己尋找水源,而獨立成長。

一般人在種植花草樹木時,都會被告知要勤澆水,多施肥,精心呵護才會得到好的回報。種樹人在種桃花心木的過程中並沒有勤於料理樹木,但樹卻長得優雅自在,生機勃勃。種樹人讓桃花心木在這種不確定的、艱苦的環境生存,桃花心木為了能存活下去,必須自己去找水源,從而克服了依賴性,學會了生存。我們人也和樹一樣,想要生存下去,必須克服依賴性,自立自強。這讓我想起了一些人。有許多的大老闆都是農民工、貧困家庭,他們家可能非常貧窮,沒條件。因此,什麼活兒他們都得做,學會了自立自強。在這不確定中生存,自然也就克服了依賴性,學會了生存,並通過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了自己的天地,獲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不正如桃花心木如今的生機勃勃嗎?我們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一個堅強的人,有作為的人。 從今天起,我要克服自己的依賴性,學會生存,成為一個堅強的人,自立自強的人,有作為的人,成為一棵永不枯萎的“樹”!

《桃花心木》讀後感12

今天,我學習了課文《桃花心木》,這是一篇借樹喻人的課文。

剛剛預習時,文中的“樹苗種下以後,他常來澆水。奇怪的是,他來得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的水量也不一定……”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種樹就要給予樹呵護,當然也少不了充足的水量,種樹人為何既不定期澆水,澆的水量也不一定,這不是不愛惜樹苗嗎?

我帶著好奇心繼續往下讀,課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種樹人奇怪的種樹方法,作者同樣也產生了迷惑:不定期澆水竟是種樹人的良苦用心:種樹人用模仿老天爺下雨的方式給小樹苗澆水,為小樹苗創設了一種自然環境來“教給”它們在不確定中尋找水源的本領。如果每天定時定量給樹苗澆水,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理,雖然在短時間內不會枯萎,但遇到了大風大雨就會倒下一片,一旦種樹人停止澆水,樹苗也會難以存活。

樹是這樣,人何曾不是呢?生活中一些不可預料的坎坷、曲折和磨難,不就是桃花心木不確定的水源嗎?只有經得起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長為堅強的人、有作為的人。

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考驗,屋簷下的小鳥飛不上廣闊的藍天。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嘗試著鍛鍊自己的自理能力:替爸媽分擔家務、一人獨自在家時學會照顧自己、參與社會活動……鍛鍊自己在不確定中學會把很少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健康、快樂地成長,因為只有在逆境中自強不息,才是成才的一條通路。

《桃花心木》讀後感13

林清玄在文章《桃花心木》中說:“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我非常贊同這句話。

人的生活中,如果沒有了考驗,那幾乎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因為,考驗會激勵人,讓他更加努力。賽場上,冠軍總是要感謝亞軍,因為他給了冠軍前行的動力。那如果沒有考驗,生活波平浪靜,多好?但不是這樣的,沒有考驗就失去了目標,那些人雖然也有成功,但大多數會淪為乞丐。他們沒有自己的本領,因此只能向他人伸手。所以,生活中必須要有點兒挫折,不然就缺少了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動力。

向窗外望去,這樣的生活規律同樣適用於自然界:窗外的小鳥,如果不去捕蟲,就會餓死;樹木如果不迎風,樹葉就十分嬌嫩;動物園裡,動物如果不訓練,在野外就沒有一點兒抵抗力……這都是這一規則的證明。

有一種非常稀有的熱帶魚,漁夫們個個都想捕到,因為它非常昂貴。但這種魚有一種怪病,只要一出水,就會在幾分鐘內死亡,根本來不及端上桌。所以,能吃到活的魚,算是非常幸運了。有一天,一位老漁夫出海打魚,運氣很不好,一連捕上來好幾只一文不值的狗魚。他嘆了一口氣,想:唉,收完這一網,回家算了!但不料,他捕到的正是這種昂貴的魚!這時候,出乎意料的一幕發生了:船艙裡的狗魚和剛捕到的這隻魚撕咬起來,它們在船上鬥了十幾分鍾,僵持不下。老漁夫忽然猛拍了一把頭:它們……它們居然還活著!

原來,漁夫捕來的這種魚是狗魚的天敵,雙方一見面,生存本能就被激發了。才沒有死在空氣中。可見,一個好對手或是一次挫折是多麼重要。其實,我們真正應該感謝的,是自己的對手。

《桃花心木》讀後感14

這篇課文所講了:一個種樹人種桃花心木他不定時不定量地給樹苗澆水,作者就不明白,便去問種樹人,種樹人說他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如果他每天澆水,樹苗遇到狂風暴雨就會被吹倒。

當我讀到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時,我也感到十分疑惑,樹苗很幼嫩,沒有充足的水給他喝,就會馬上枯萎,難道他不知道?但是,當我讀到後面時我才知道,種樹人模仿老天下雨,是為了讓樹把根扎深,能夠自己從土壤中汲取水分,不然,根就浮在地表上了。如果每天定時定量的給樹澆水,萬一哪天,種樹人不在了,樹喝不到水,自然就死去了。就像人,人的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它就像一條路,有彎有直,有高有低,還會有坑坑窪窪的地方,每個人偶爾也會摔一跤,但是這一跤是你走完這條路的“必需品”,我們必須爬起來,努力走完這條艱難的路。

我們現在的孩子,就好比是溫室裡的花草,依賴著父母,有些孩子都不會自己乘車了。這樣的孩子怎麼能在獨立立足呢?那麼得出的結論是——只有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才能獨立成長。

《桃花心木》讀後感15

今天,我學習了一篇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寫的《桃花心木》,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桃花心木》講述的是一位種樹人給樹澆水沒有規律的事,作者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使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話是“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中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因為這句話告訴了我人生的哲理:人和樹一樣,都要學會在不確定中生活。樹木要在不確定中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才能長成參天大樹。人也會遇到很多不確定,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堅強的人,有作為的人。

其實,在我的身邊也有這樣的事例:在我的家鄉,有一個差不多十歲的小男孩。有一天,他的父母外出工作,給他準備了一些零用錢和換洗的衣服,還留下了一張紙條。時光飛逝,一眨眼一個早上便過去了,中飯沒人燒,他便泡了一包方便麵,湊合著吃了一頓午餐。可晚餐吃了吃什麼呢,只有吃方便麵罷了。可是方便麵吃多了也會膩,他索性就到鄰居家去蹭飯。幾天過去了,他的父母要回來了,可是,他的父母接了一個電話,說還得去一趟,燒了餐午餐給他吃,就又匆匆忙忙的推門而去。後來,他覺得老在別人家吃不合適,便請教鄰居飯該怎麼燒,菜怎麼炒,不到一個下午,他就學會了。以後,他的父母如果再外出工作,他就不用擔心肚子的問題了。如果他第一次就開始學,那第二次就能熟能生巧了。

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育人和種樹一樣,要在艱苦的環境下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克服依賴性,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一番艱苦磨練,是十分有好處的。我們應該學習種樹人,學習他的精神,按他說的話去做。只有這樣,我們長大以後才會無愧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