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的個人民情日記

才智咖 人氣:9.2K

大學生村官的個人民情日記可以圍繞工作開展的方面來寫,以下是大學生村官的個人民情日記範文,歡迎閱讀!

大學生村官的個人民情日記

  大學生村官的個人民情日記1

“村民完全不配合我的工作,跟移民鄉的村民真的是沒法交流,安排給我的工作也落實不下去……我不想堅持了,想辭職重新找個工作……”盧福霖到甘肅省瓜州縣腰站子東鄉族鄉扎花營村任職不到半年,他找到鄉領導,滿腹的委屈一下子湧上心頭,回想起在大學擔任學生會主席,後來還擔任省學聯主席,榮獲各種獎項的風光日子,更是感慨萬千,淚水溼潤了眼眶,哽住了喉嚨。

“真的不幹了?我可記得你剛來的介紹自己的時候說過,你要在這艱苦的移民村紮根,讓移民村的每一個村民過上好日子,讓每一個孩子學知識、上大學,這麼快就忘啦?”老幹部面帶微笑,緩緩地說……

“是啊”26歲的他不禁感慨:“移民工作難,難於上青天,但我是大學生,不能就這麼放棄……”

時光荏苒,轉眼間那次談話已經過去一年多了。出乎意料,他並沒有離開,而是到瓜州縣腰站子東鄉族鄉扎花營村擔任起了村黨總支書記助理。村上工作的他,脫下了西裝夾克,換上了迷彩服。每天深入農戶家中、田間地頭,跟村民一起修羊圈、修房子、打路肩,一起拉家常,從聽不懂村民語言到會說村民語言,完完全全“忘記了”自己是名大學生村官,不知道的人常常誤以為是鄰村的村民。

扎花營村共有8個組,318戶,1481人,全部為東鄉族。為了更好地和村民溝通,他堅持任何工作都進入村民家中,面對面交流,為困難的群眾申請困難補助、大病救助、辦理低保,陪伴留守老人聊天、輔導留守兒童學習,為村民講解惠農政策、科技知識。算下來,他的足跡已經遍佈扎花營村每一畝地,每一間房。為村民解決實際問題30多件次,解決矛盾糾紛6起,收集到意見、建議15條。

“我的專業是財務管理,自己的專業並不能在村裡得到真正的運用,我是有一定的心理準備的,但是當我真正成為村裡的一員時,我才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巨大差距……”他說,“在村裡工作,村裡的老百姓辦事時不會理會你是學什麼的,他們只認定你是村官,辦事應該找你,生育問題找你,土地糾紛找你,新農合的手續不明白找你,戶口落戶轉出也找你,養老保險發了沒有找你,連找人打官司都會先來村委問一下“狀子”該怎麼寫,這些都並非是學校能學到的東西,但又確實是村民急需解決的問題,他放下手中的鐵鍬,擦了擦汗繼續說道“這些東西平時不學習、不積累,就沒辦法及時幫村民解決,總不能對村民說,你等一等,我先查一下,這樣讓村民怎麼想我們?多有損村官形象啊…”

村民的心就是村子的根,為了儘早把村民的心收回來,他的“法寶”就是多走多看多想多問。病根子在哪裡?藥方子怎麼開?群眾需要什麼?帶著一肚子疑問,鼓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倔勁,跨著摩托車留心觀察村民的日常活動。看看老年人飯後聚一起聊什麼,年輕人農閒時在哪打工,小孩有沒有按時上學。這些工作看似簡單,但他的一舉一動村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憑藉著滿腔的熱情和幹勁,他的做法開始顯現出效果,得到了村民的認可,收穫了村民的信任,開始把他當成了自家人。

一年多來,他誠心為群眾“謀事”,始終把村子的發展問題和村民的生產生活放在第一位,特別是在增加農民收入方面,認真謀事幹事成事,贏得了群眾的信任支援。他工作以來駕駛摩托車共騎行里程5000多公里,詳細瞭解了每個農戶的家庭情況和生產生活上存在的困難,村裡的大事小事記滿了整整2本“民情日記”。他跟隨鄉領導、村書記深入調研走訪,確定了發展飼草料種植、特色養殖和外出務工三大產業,成立了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兩個,先後培育養殖大戶15戶。

他堅守真心為群眾“幹事”。在走訪產業大戶過程中,他排查到村裡的養殖戶在發展規模飼草料種植、養殖方面的遇到的難題,他和村兩委班子多次動員群眾按照“建園抓場擴規模、散戶大場同步走、標準養殖提水平”的發展思路,積極推廣前宅後圈生產區與生活區隔離、聯戶集中聯片修建、分戶經營飼養的“1255”草畜產業發展模式,修成高標準養殖示範小區一個, 使400多名勞動力就業問題得到了就地解決,並帶動落實了全村連片種植飼草料2000畝、紅枸杞600畝,人均純收入在2014年達到7508元,同比增長了30%。針對民族村特殊情況,他積極向村書記建議落實了村幹部每日坐班制,為村民開展一站式代理服務。建立村幹部每日坐班制,保證村民辦事每天都有人接待受理。針對村裡的文化活動單一的問題,他積極聯絡鄉文化站多次組織村民看秦腔、看電影、搞文體活動,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現在,村民的怨言少了,笑容多了,大家豎起大拇指說:“小盧村官,是個為咱幹事的好小夥兒。”

他堅定必須要辦“成事”。他為改善扎花營村基礎設施,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以專案為抓手,積極向上爭取專案資金20多萬元,對全村13.4公里村路溝及樹溝沿進行了硬化。除此,還爭取扶貧專案資金13.96萬元在全村實施基礎母羊和種公羊調引工作,提高了養殖業發展規模,改良了品種,增加了村民收入。同時,爭取到了危舊房改造專案86戶,暖棚圈舍修建專案88戶,砂石道路鋪築2.4公里,渠道維修改造2.8公里,極大的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幫助解決一個又一個關乎村民生產生活上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他堅持做到“不出事”。不出事的前提是公平公正公開。以前,村民辦事尤其是在辦理低保上村幹部操作不透明不公平,村務財務不公開,村民意見非常大。為了能讓村民直接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充分發揮村監會和村代會作用,大小事情陽光辦理,他積極組織村民推選產生了10名在村裡有威望、有文化、有責任心的代表和5名村監會成員,對村級重大問題進行決定和全程監督。在每個村民小組製作“明白牆”,在全村推行“陽光低保”,通過抓公開、抓民主、抓監督,清了集體的家底,亮了幹部的箱底,明瞭群眾的心底。

他堅信村民“無小事”。在農村,一些看似雞毛蒜皮的矛盾糾紛,表面上看都是些家長裡短的事,但從根子上會影響到農村的穩定。他經常說:“村民的事不能拖、不能等、不能靠,把村民的事捏在手裡、記在腦裡、裝在心裡,要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把村民託辦的事哪怕再小都要當成自己的事情用心去辦好,才能讓大學生村官成為人人認可的名詞”。

時光如白駒過隙,去年還是一臉陽光的小夥如今常常滿面塵土。談起當村官的感想,他頗有感觸地說:“農村是一片沃土,只要紮根基層,融入群眾,把村民的冷暖掛在心頭,把村民當成親人、朋友,當好村民的貼心人,就能讓村民有盼頭,能過上好日子。通過辛勤的工作,得到村民的認可和誇獎,讓村官這份工作成為了我無悔的選擇。”

  大學生村官的個人民情日記2

這幾天,在姜堰區橋頭鎮小楊村的鄉間小道上,村民們經常看到電視上見過的一個很熟悉的身影一路騎行,藍大叔?不會看錯吧?上圖看看!

告訴你,沒看錯,他的確是泰州市委書記藍紹敏!這是因為,他把“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聯絡點放在了姜堰區橋頭鎮小楊村。9月4日起,他就放棄勝利日假期住到了農戶家裡,深入開展“三解三促”蹲點調研活動。

騎著自行車,藍書記走村入戶,和農民朋友一起幹農活,拉家常,並將所見所思所想寫進了他的民情日記裡,截止今天,已經發表第四篇,現在,小編就與您分享藍書記的這四篇《民情日記》。

市委書記民情日記④老百姓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幹部?9月7日 晴

夜,已經很深了。夜色裡的小楊村,也顯得格外寧靜,勞作了一天的村民們大都進入夢鄉。這幾天,我幾乎都是白天干、走、聽,晚上讀、寫、想,老百姓鮮活的.語言、活躍的想法發人深省,因此到現在我都沒什麼睡意。

今天上午,我召集了橋頭鎮黨員和群眾代表座談,聽取他們對“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開展以來的意見建議。不出會前預料,第一個發言的同志就把重點放在專題教育取得的成效上。我立刻打斷髮言,重新“約法三章”:三嚴三實,會風首先要實,這個會議,不聽成績和好話,大家放開膽子,以市和區級領導班子、領導幹部為重點,圍繞作風建設,有意見提意見,該放炮就放炮。在這以後發言的13位同志,聯絡了自己的工作,暢所欲言,讓我聽到了不少基層幹部和群眾的心聲。現在細細回想,假如我對那些不痛不癢的批評,明明心知肚明,卻不去制止,這個會議開完,既沒了成效,也損害了自己乃至市委在基層黨員幹部和群眾中的形象。現在很多人感嘆共產黨人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法寶不怎麼管用,說到底,問題還是出在作風不嚴不實上。

幹部作風怎麼樣,老百姓心中有桿秤。這幾天在小楊村,總體上大家對現在的村黨組織是認可的,有的老百姓甚至歷數了好幾屆班子進行比較。政聲人去後,我們共產黨人雖然做工作不是為了追求“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但是如果用老百姓的評價來衡量我們的工作,我覺得是最實在、最管用的。

老百姓到底會認同什麼樣的幹部呢?

到小楊村第一天走訪楊芒蘭家時,她不經意的那句話值得回味——“不管大事小事,我們老百姓的事,希望幹部們能把它當回事。”楊芒蘭父親被撞傷去報警,也不一定非要查一個水落石出她才滿意,但是接警的同志愛理不理她一定不滿意!

今天上午座談會上,李堡村的李林山說得好:人無傷心不掉淚,民無難事不求官。老百姓每天碰到的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繁瑣“小事”,他們這些方面遇到煩心事了,我們的幹部如果是冷漠的,怎麼能換來他們的擁護。封建時代“官老爺”尚能明白“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我們共產黨的幹部,更應該確立“天大地大,老百姓最大”的理念。

幹部的作風正不正、實不實,取決於他是否有執政為民的意識。總書記一再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要“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記得昨天和橋頭鎮俞書記談心時,我講過一個辯證法:領導幹部決策一個事情,這個事情可能會給老百姓帶來好處,同時可能通過事情實施帶來地區形象的改善,也讓上級組織滿意;但是作決策時如果你僅僅盯著出形象、盯著上級滿意的目標,出發點就有了問題,即使給老百姓帶來了一些好處,我覺得這個決策也是有問題的。如果你的出發點是為了老百姓,事情做成了,也出了形象,同時得到了組織的認可,這個決策就是正確的。

老百姓肯定的幹部一定是“不放空炮”、“不打啞炮”的實幹派、誠信派。今天座談會上反映的一件事發人深省,有個老百姓說,橋頭鎮打算重建狀元樓,選址的地方也拆了,卻遲遲不見動靜。問題剛講出來,鎮黨委俞書記馬上解釋,當初計劃重建狀元樓的目的是做旅遊,估算投資要上千萬,黨委政府覺得有風險,遲遲下不定決心。聽完說明,我也直覺這個決策要慎重,鎮黨委的考慮有道理。但是細想一下,又確實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如果在拆遷之前把問題研究清楚再動手會怎樣?如果事情研究的速度再快一些結果會怎樣?如果橋頭鎮黨委政府把決策遇到的困惑向老百姓宣傳解釋一下會怎樣?現在,農村發展遇到的問題矛盾比以往復雜得多,我們的基層幹部還是要善於轉變作風,善於做好工作。

我一直在思考,家庭農場為什麼能夠在小楊村搞得紅紅火火?記得村幹部座談時村委會主任衛澤明講過,一開始農民擔心土地流轉有風險,村幹部就向他們“打包票”,如果沒有人承租,他們來兜底。農場主對田間管理不熟悉,鎮裡農技部門就堅持經常到田間地頭,並且總在第一時間傳送農情資訊,當起他們的“田保姆”。

看樣子,作風紮實了,問題才會迎刃而解。省委羅書記反覆強調“科學發展要向上攀登,聯絡群眾要向下紮根”。我覺得,泰州的幹部應該把這句話作為作風建設的座右銘

形勢不斷變化,老百姓在致富路上總會遇到新的難題,難題面前方顯作風建設的成效。有群眾向我反映,“現在改革不斷深化,但好辦的事越來越好辦,難辦的事卻越來越難辦”。是呀,簡政放權、作風轉變,效率提高、方便群眾,確實很多原來好辦的事情好辦多了;但是,注重了講規矩、講責任、講依法,一些複雜的問題確實沒人擔擔子,越來越難辦了。

橋頭鎮家庭農場快速發展後,大型農機具庫和糧食晒場成了農場主“急、難、繁、愁”的問題。不少農場主看到花了幾十萬買來的農機具日晒雨淋、風霜雪露,很著急、很心疼。違反國家法律規定去“硬闖”當然不行,但是簡單地以違背政策法規“一拒了之”也不是辦法。我覺得,遇到類似問題,能不能從老百姓的角度想問題,想方設法地創造條件“給出路”,考驗的就是幹部作風建設的成效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成果。

基層幹部,權力不大,責任不小,作風建設也十分重要。老百姓看黨、看政府,不是看我們怎麼說的,而是看我們怎麼做的,特別是看與他們天天打交道的黨員幹部怎麼說怎麼做。基層黨員幹部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聲譽和威望,基層幹部和群眾走得有多近,群眾就和我們有多親。

這幾天在走訪群眾時,我儘可能多一些隨機性,不論種田大戶還是貧困戶,都進去看一看,與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嘮家長裡短,聽群眾訴求。我常講,一名村幹部工作做得好不好,可以通過進村入戶時狗叫不叫來印證,狗叫得凶,說明“串門”少、幹群距離遠;狗不叫或叫得少,說明“串門”多、幹群距離近。只要我們把群眾家的“門搭子”摸熱了、把群眾家的“門檻兒”踩平了,村情戶情瞭然於胸,就一定能成為群眾叫好、百姓點讚的好乾部。

明天就要告別小楊村,這次駐點時間過得似乎格外快。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幹農家活,群眾像家裡來了親戚,一切是那麼的親切而自然。雖然農村這幾年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村莊面貌發生鉅變,但淳樸善良的鄉風民風沒有變,人民群眾對黨最真摯的感情沒有變,對我們工作的殷切期盼也沒有變。想到這裡,我頓時覺得肩頭沉甸甸的。回去後,還要深入研究,聚焦發力,把泰州幹部的作風建設工作繼續抓緊。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強調了作風建設永無止境。我更想看到,隨著“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深入,泰州有更多作風好的幹部帶領群眾走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