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生態鄉鎮自查報告

才智咖 人氣:2.78W

不斷推進我市現代農業發展,農民收入保持了持續增長,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的快速、健康、協調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的國家生態鄉鎮自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國家生態鄉鎮自查報告

國家生態鄉鎮自查報告範文(一)

在接到市人大常委會關於開展農業執法檢查和對農業局進行工作評議的通知後,我局馬上召開了局長辦公會議進行專題研究,按照市人大的要求,認真部署落實每項工作,制定了《台州市農業局迎接省人大執法檢查和市人大工作評議方案》,以臺農〔20xx〕61號檔案下發,成立了以局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市農業局開展人大農業執法檢查和農業工作評議活動領導小組,召開全體處站長會議,統一思想認識。4月底制定了具體工作實施方案,做好執法檢查和評議的各項準備工作,5、6月份針對本次檢查評議的重點,進行自查,並配合做好省人大和市人大檢查組對臺州各縣市區的執法檢查,組織召開座談會,做好工作情況彙報,同時結合實際,進行總結分析,完成了我局的工作自查報告。現在我代表市農業局,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我局20xx年以來的工作情況,請予審議。

20xx年以來,我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農業農村工作方針,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標,努力開拓進取、創業創新,不斷推進我市現代農業發展,農民收入保持了持續增長,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的快速、健康、協調發展。20xx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30.95億元,年均增長7.72%,其中農業產值80.37億元,比20xx年的65.87億元增加14.5億元,年均增長6.86%,牧業產值24.58億元,年均增長10.39%。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33.54億元,年均增長9.17 %。農民人均純收入9180元,比20xx年的6689元增加2491元,年均增長11.13%。其中人均一產收入為1443元,年均增長8.91%。20xx-20xx年的4年裡,我局共獲得三次人民滿意機關示範單位、一次滿意單位的稱號。在省農業廳對全省各地市農業局的考核中,三次獲第一名,一次第二名;在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中,4年均獲優秀。台州農業工作已經走在了全省前列。

一、農業法制建設不斷深化

我市農業法制工作緊緊圍繞“三農”工作大局,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局被市普法領導小組列為市級“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聯絡點。

(一)深入開展農業法律法規宣傳

認真總結“四五”普法經驗,周密部署“五五”普法工作,建立了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普法工作領導機構,印發了《台州市農業系統法制宣傳教育第五個五年規劃》,制定了台州市實施“百萬農民學法維權工程”工作規劃,省普法辦對我局創新普法新方法給予高度肯定,省農業廳向全省農業系統推廣。重點抓好《畜牧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動物防疫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四部新出臺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開展了“十鎮百村”農民學法培訓試點和“百鎮千村”學法維權活動。我局固定在每年3、4、5月份分別組織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月、綜治宣傳月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月等學法維權活動。據統計,20xx年以來,我市農業系統組織送法下鄉123次,接受諮詢5.6萬人次,發放宣傳資料7.32萬份,組織培訓62班次,通過農民信箱向用戶傳送法律知識30.52萬條次。

(二)大力推進農業依法行政

每年局主要領導都與有關處站簽訂依法行政和執法責任制工作目標責任書,年中抓督查,年底作總結。幾年來陸續出臺了《台州市農業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指導意見》、《台州市農業行政執法責任制實施方案》、《台州市農業行政規範性檔案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檔案和規定,已形成比較完善的農業依法行政工作制度。20xx年以來,我局在市政府依法行政工作考核中均被評為示範單位,在省廳依法行政考核中被定為優秀單位。20xx年4月我局被市政府評為貫徹《台州市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五年規劃(20xx-20xx)》優勝單位。

(三)切實履行法定職責,全面推進農業綜合執法

20xx年以來,我局全面推進農業綜合執法工作,全市9個農業執法機構通過省農業執法規範化建設考核,有7個通過省農業執法績效考核,市農業執法支隊連續多次被省農業廳評為先進集體和執法示範單位,自20xx年全省實行減輕農民負擔專項考核以來連續3年被評為優秀。主要工作措施是:1、初步建成了農業執法體系。建立了以農業綜合執法機構為主幹、與法律法規授權機構執法相結合的農業執法體系,落實了編制人員和工作經費,形成了行政處罰職能統一行使、執法人員統一管理、執法力量統一排程、執法文書統一規範的工作機制。

2、不斷加大查處違規違法力度。我市共有農資生產經營企業1945家,面廣量大,我們每年都要組織6-8次農業執法行動,開展飼料和食用農產品中新增“瘦肉精”、三聚氰胺、“蘇丹紅”等有害有毒物質以及經營毒鼠強、高毒農藥的專項整治;開展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監督抽檢。近5年來全市共出動執法檢查人員17119人次,檢查農資生產經營企業18839家次,查獲違規單位814家次,查獲偽劣產品611.44噸;查處案件745件,結案率100%,罰沒款200多萬元;共受理農業投訴舉報事件1459件,辦結率95%以上;受理調處農業生產事故209起,挽回經濟損失207.06萬元。全市農業執法沒有發生行政複議和訴訟敗訴案,農業執法能力不斷提高。3、不斷強化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建立健全監管長效機制。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了以源頭防範、監測預警、監督檢查、重點控制、責任追究、目標考核、維權援助、組織領導等八大機制為內容的農民負擔預防和控制體系。全市共落實清理涉農收費專案150多項,查處涉農案(事)件120多件,清退違規收費2000多萬元,追究黨政紀責任8人。全市沒有因農民負擔引發的事件和惡性案件。我局還承擔了由工商、質監、公安等11個部門組成的市農資打假領導小組牽頭單位的責任,深化農資信用體系建設,培育了一批守法、誠信、安全的農資示範企業和“放心店”。

(四)代表建議案辦理形成制度規範

20xx-20xx年我局共承辦市人大代表建議23件,均按時保質完成了辦理任務,人大代表全部表示滿意。一是領導重視,認真細緻做好建議辦理工作。每次都專題召開局長辦公會議,研究辦理方案,由各分管局長對分管部門的辦理工作進行稽核把關,抓好落實,最後由局長簽發答覆函,負總責。二是措施有力,千方百計提高議案辦理質量。根據議案內容,由局長辦公會議明確辦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各分管局長分頭把關稽核。有關責任處站在提出初步的辦理答覆意見後,先電話或書面、再上門徵詢領銜代表意見,直至代表滿意為止。我們還將議案辦理工作情況,列入局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業績管理考核範圍,辦公室、人事監察處和局分管領導對辦理工作情況進行督促檢查,有問題及時通報。三是注重落實,把代表建議轉化為成果。在每年的辦理過程中分專題召開代表徵詢意見座談會,邀請部分人大代表和相關部門領導就他們關心的農業問題充分發表意見、建議和要求,我們對這些意見、建議和要求進行認真梳理、提煉,力爭形成政策意見,例如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政策、發展綠色農產品生產、扶持農產品加工業政策、促進農產品營銷售等。

二、農業重點工作全面推進

(一)四大體系建設日趨完善

——構建生態高效的現代產業體系。制定併發布了《台州市現代農業優勢產業發展佈局規劃》、《台州市高效生態農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台州市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xx-20xx)等,在全省第一個以地市級單位出臺了《台州市農產品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總體規劃》,明確了“十一五”期間我市現代農業產業建設的各專案標,並逐年組織實施。開展了十大優勢特色產業帶建設,啟動實施“萬元田”工程以及種子種苗種畜禽工程建設,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通過不斷加大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優化特色產業佈局,大力發展效益農業,全面提升農產品品質,初步形成了專業化、優質化、區域化的農業發展格局。全市上百畝的規模基地達到457個,其中種植面積萬畝以上的基地15個,面積達到26.87萬畝,畜禽養殖規模上萬頭的基地23個。有特色優勢產業綜合強縣1個、單項強縣9個、強鎮21個,有14個“中國特產之鄉”(以縣為單位)。全市有農產品加工企業283家,20xx年共加工農產品原料67.83萬噸,產值71.76億元。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漸趨完善。全市農產品配送從零起步,已發展到18家,組織開展優質農產品進社群、進食堂、進學校、進餐館、進超市等系列活動,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建立了台州農產品配送點,與本市321家農業龍頭企業和390多家合作社建立了產銷聯動關係,全年農產品配送總量達19571噸。全市擁有各類農產品專業市場80個,農產品年交易量達1157.2萬噸,年交易額達104.23億元,其中交易額超5000萬元的有23家。不斷拓展農業發展空間,全市已有70多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合作社、4萬農戶“走出去”實行跨區域經營,20xx年新增市外農產品生產基地11.12萬畝,總面積達65萬畝,產值達到42億元。

——構建完善的農業組織體系。不斷培育壯大農業經營主體。將農產品加工業納入到“工業立市”大戰略之中,出臺了農產品加工業扶持政策。先後組織實施了農產品加工業“再創百億工程”和“631”工程;啟動實施“強社富民工程”,著力培育骨幹農民專業合作社,持續開展百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建設年活動;積極引導工商資本投資發展農業;加強農民素質培訓,培育職業農民。全市農業產業化組織達到2041家,聯結各類生產基地93.19萬畝,帶動農戶數54.46萬戶。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總數達到556家,20xx年銷售收入197.77億元;其中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龍頭企業有28家,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有223家。全市已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043家,去年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有市級規範化農民專業合作社492家,省級示範性農民專業合作社48家。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全市已建立縣級農業技術推廣中心17個,建立鄉鎮科技服務站133個。全市擁有農業技術人員969人,其中高階職稱126人,中級職稱357人。全市配有農技人員的村達3329個,村農民技術員3.05萬人。全市擁有科技示範戶7579戶。大力發展各類服務組織,已建立服務組織104家,其中植保合作社43家、糧食合作社42家,全市統防統治面積達到13.51萬畝。

——大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組織開展“358綠色行動”,全面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穩步推行農產品產地編碼制度,初步形成了以農業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農產品質量認證體系、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為核心的農產品質量監管長效機制。全市累計制修訂農業標準463項、86張標準化生產模式圖,建有96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農業標準化推廣和輻射面積176萬畝。全市累計認證有機食品65個、中國綠色食品173個、國家無公害農產品320個、浙江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基)地355個。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件、中國名牌農產品3個、浙江省著名商標30件、浙江省名牌產品27個、浙江省名牌農產品4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10件,農產品品牌規模和影響力居全省前列。

——進一步健全科技與物質保障體系。深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農業減量控害增效等技術;積極推進農業保險;深化農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實施農業機械化促進工程,建立農業機械化示範基地,組建農機專業服務組織;推進農業資訊化建設,開展農村經營管理資訊化和動物防疫智慧化管理建設試點,基本實現全市農業系統辦公自動化,通過搭建農資交易資訊平臺和農民信箱拓展為農服務渠道。全市共實施市級以上農業科技專案500多項,有29項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6項獲浙江省農業科技進步獎,18項獲浙江省農業豐收獎,52項獲台州市科技進步獎。全市共引進各類新品種375個,建立各類試驗示範基地43個。農業物質保障水平不斷增強。全市有各類大棚46.48萬隻,設施栽培面積25.40萬畝;建成標準農田138萬畝,旱澇保收面積127.5萬畝。全市農機總動力347.37萬千瓦,建立蔬菜瓜果、節水灌溉、農產品冷藏保鮮、農產品加工等各類農機化示範基地近20個,已建立各類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13個,農機專業服務隊500多個。農業資訊化工作穩步推進。農民信箱註冊使用者32萬戶,啟用率達96%,註冊總人數和啟用率居全省第一,全市133個鄉鎮街道、5038個行政村全部建立了農民信箱聯絡站。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台州是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祥地,先後有四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到我市檢查指導合作社發展。去年9月,副委員長到我市檢查指導工作,對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發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近年來我市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考察團共1200多批、3萬多人次,影響力不斷擴大。20xx年我市在全國率先實行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行為不斷規範。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從20xx年初的379家發展到目前的2043家,成員人數8.68萬戶,輻射農戶達到全市農戶總數的80%以上。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一是依法規範,完善合作社管理制度。二是注重引導,整體提升合作社發展水平。從“圍繞產業發展合作社”向“依靠合作社促進產業發展”轉變,下發了《關於開展骨幹型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的通知》,20xx年全市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合作社達140家,實現銷售收入17.8億元。三是創新制度,全面組建合作社聯合會。組建了市本級和9個縣市區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會員單位有500多家合作社。四是開闢新領域,發展多型別合作社。隨著合作機制在臺州生根發芽,我們把合作制從農業生產經營領域引入土地資源、技術服務、農業休閒觀光等領域,合作內涵不斷豐富。五是貫徹法律法規,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三)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流轉

積極推進農村承包土地健康有序流轉是中央提出的發展方向,也是農業局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至20xx年底,全市土地流轉總面積60.12萬畝,流轉率為31.8%;涉及流出農戶數33.84萬戶,農戶流出率為26.9%。我局於20xx年組織開展農村土地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依法完善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全市家庭承包耕地到戶率達到99.5%,合同簽訂率99.24%,權證發放率99.13%,進一步夯實了土地流轉的基礎。2007年我們印發了《台州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操作指南》和《台州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示範文字》,明確了土地流轉的程式,有效地規範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至20xx年底,全市已簽訂流轉合同的面積17.13萬畝,簽訂流轉合同6.78萬份,涉及農戶8.2萬戶。20xx年我們起草了《關於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推進農業規模經營的意見》,以臺市委辦檔案下發,進一步推進了我市農村土地流轉。從20xx年開始建立土地流轉服務組織,逐步形成鎮、管理區、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網路。目前全市有9個鄉鎮(街道)、435個村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組織,有農戶3.96萬戶委託土地流轉組織開展流轉,委託流轉的面積8.26萬畝。全市已建土地股份合作社10家。依法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處工作,在椒江、溫嶺、三門進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工作試點。

(四)開展農業面源汙染治理,發展綠色生態農業

近幾年來,我市以生態農業建設為目標,組織實施了測土配方施肥、農藥減量控害增效、規模養殖場治理等工程,全面開展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做法有:一是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我局成立了台州市農業生態建設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台州市區水環境整治農業指揮部和辦公室,制定了《台州市區農業面源汙染防治規劃》。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層層簽定了責任狀,建立了治理專案聯絡卡,落實了責任制。二是大力開展規模畜禽養殖場治理,發展迴圈農業。20xx年完成了存欄生豬30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治理,20xx年完成了存欄生豬1000頭、奶牛100頭以上的規模場治理,2007年完成了存欄生豬500頭、奶牛50頭以上的規模場治理,20xx年完成了存欄生豬300頭、奶牛30頭以上的規模場治理,共已治理規模場151個,建設糞便收集處理中心3個,總投資達2576萬元。我局根據市政府要求編制了《市區農業面源防治規劃》,明確了治理任務。2007、20xx兩年合計完成了市區141家規模養殖場治理,投入經費876萬元,建成沼氣池7862立方米,取得較好治理效果。三是組織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和農藥減量控害增效工程。每個鄉鎮、街道建立1個以上100畝測土配方施肥示範片,每個村建立1-2個示範戶。全市共取土樣3189個,測試專案17349項次,向農戶發放施肥建議卡241940張,應用農戶達481825戶,覆蓋全市3103個村;提供農戶肥料配方35個,推廣配方肥10348噸。農藥減量控害增效工程落實專人負責,建立適合當前農業生產的植保服務組織,提高了防效、降低了成本,全市共推廣實施農藥減量控害增效工程170.32萬畝,建設示範區面積27.22萬畝(其中萬畝示範區14個,千畝以上示範方47個)。四是加強督查,確保質量。加大督查力度,要求各縣(市、區)農業局將本行政區域內每月農業面源汙染防治的完成情況進行統計彙總,於每月23日前報市農業生態辦。聯合環保等部門,加強對新建、改建和擴建的畜禽養殖場的管理。開展農藥市場檢查,禁止銷售國家明令禁用農藥、高毒高殘留農藥。五是總結推廣我市生態迴圈農業的十大模式。六是組織開展汙染源普查,基本摸清了全市畜禽規模養殖畜禽汙染情況。2007年度全市畜禽養殖汙水處理率達42.6%,畜禽糞便利用率已達90%。

(五)實施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農技推廣網路不斷完善

一是深入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我市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在1993年“三定”改革後,已出現“網破、線斷、人散”現象。20xx年開始我們按照政府的要求,積極推動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改革任務已基本完成。市、縣兩級畜牧獸醫機構都已升格為畜牧獸醫局,擴充了編制,並都明確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二是全力推進責任農技推廣制度建設。20xx年在仙居縣率先開展責任農技推廣制度建設試點,取得了成功。出臺了《關於加快構建新型農技推廣體系全面實施責任農技推廣制度的通知》,各縣(市、區)已基本完成責任農技制度建設工作,明確了各類責任農技人員的工作職責,建立了規範的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制度和考核制度,考核結果作為農技人員動態管理的重要依據,與獎金髮放、職稱評聘、專案支援等相掛鉤,農技人員離崗現象明顯改觀,農技推廣服務明顯加強。三是強化服務功能,積極籌建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中心下設種植業、畜牧獸醫、農業機械、漁業、林業、水利等若干分中心,各分中心以下按主導產業或專業設立糧油、蔬菜、水果、畜牧獸醫、水產、林業、水利等若干專家組。

(六)市本級財政對農業專案投入不斷增加

20xx至20xx年,市本級財政對發展農業生產專項投入分別為706.9萬元、708.79萬元、631.4萬元和1381.3萬元,總投入達到3428.39萬元。其中20xx年增長幅度較大。扶持專案每年都有所增加,從20xx年的10類(項),增加到20xx年的17類(項)。其中由農業局牽頭的專案資金2907.43萬元,四年分別為466.9萬元、563.79萬元、555.4萬元和1321.34萬元,保持了逐年增長的態勢,有力地促進了我市現代農業的發展。主要專案是:1、發展糧食生產扶持資金,四年共安排了財政資金433.14萬元、176個專案,主要內容包括糧油種植大戶直接補貼、早稻最低收購價和訂單早稻穀激勵、對規範化運作的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補貼、糧食作物高產示範方和示範田激勵、年度糧食生產優秀種糧大戶獎勵等。2、發展畜牧業扶持資金共400萬元、26個專案,包括髮展家禽產業專案、發展生豬產業專案、動物防疫及衛生監督專案等。3、發展農業產業化扶持資金638萬元、103個專案,包括扶持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專案、扶持農業走出去專案、發展外向型農業專案。4、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資金共414萬元、52個專案,包括合作社建設專案、產業協會建設專案、市區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建設專案、合作社規範化建設專案。5、發展綠色農產品專項306.8萬元、水環境整治養殖場治理400萬元、農產品推介300萬元等,另有新設立的災後恢復生產資金專案(200萬元)、重大動物疫情預警與指揮體系建設專案(50萬元)、農技推廣基金專案(65萬元)、養豬協會互保體系建設(50萬元)、重大農業科技攻關專案(47萬元)等。這些專案全部針對我市農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實施後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三、內部管理進一步完善

重視黨風廉政建設,樹立良好風氣。我局把思想作風建設作為加強黨風廉政和機關效能建設的重要內容,在開展先進性教育的基礎上,深入開展了黨的17大精神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組織黨員幹部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央學習實踐活動辦公室指導協調組和市委副書記肖培生來我局檢查指導時給予了充分肯定。重視加強制度建設,用制度來規範權力執行,提高工作透明度,規範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行為。明確黨政一把手是黨風廉政建設的主要責任人,建立黨組集體領導、黨組書記負總責,班子成員分工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一級抓一級、紀檢組負責日常協調工作的領導體制。我局在全省農業系統率先出臺了《台州市農業局構建懲治和預防腐體系實施細則》,訂有《重大事項議事規則》《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實施細則》、《財務管理制度》等二十多項制度,使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工作落到實處。不斷提高幹部素質,隊伍更具活力。抓好理論學習,開展從政道德討論和形勢教育,激發廣大幹部職工服務農業、發展農業的熱情。開設服務“三農”論壇,至今已舉辦了33期。十分注重幹部業務知識的學習和提高,20xx年以來,共有13人蔘加在職各類大專、本科、研究生函授學習,使所有幹部的學歷達到大專以上。開展基層實踐培養,20xx年以來我局先後選派了5個批次17名幹部到鄉鎮村掛職鍛鍊。局內實行競爭上崗和雙向選擇,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了良好環境。近三年共引進了13名重點大學畢業生,其中博士生1名,碩士研究生6人,雙學士1名。

四、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業發展存在資源短缺、勞動生產率不高、比較效益低的問題。我市人多地少,農業資源短缺,農業規模經營步履維艱。近幾年來,以糧、油、肉等主要農產品價格波動為主要標誌,農產品供求關係有失衡的趨勢,結構性矛盾突出,質量安全問題變得更加敏感。現有農業經營主體越來越無法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農業和農村經濟還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

二是農業基礎仍然薄弱,與發展現代農業不相適應。雖然各級政府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但是由於城市化推進速度不斷加快,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破壞了原有的自然排灌體系,工程建設沒有跟上,加之農田水利設施老化失修,農業生產條件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農業成災率大幅上升。

三是農業經營體制和機制尚不夠完善。農業產業組織體系和產業配套不完善,農業產業化程度還不高,有效規避大宗農產品市場波動的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制度創新既缺乏動力又缺乏強有力的引導。

四是農業服務業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滯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育滯後,服務水平不高。農技推廣體系改革還遺存一些問題,鄉鎮農技人員移崗和兼崗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素質與任務、責任不匹配,服務手段比較落後,農業農村公共產品遠遠不能滿足需要。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今後一段時期現代農業建設的目標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標,抓住農業部門的三大主要目標,著力構建四大體系,全面提升四大競爭力,大力推進三大平臺建設,加快發展以高效生態為主要特徵的現代農業;增強幹部職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提升全系統的服務能力。

1、把保供、增收、可持續發展作為農業部門的三大基本任務,確保農業平衡、協調、可持續發展。一是保證糧食、生豬等主要農產品安全有效供給,爭取經過一至二年努力,使我市糧、豬自給率比20xx年提高5個百分點。二是全力提升農業效益,確保農民收入增加。今年我們將實施一系列舉措,力爭全市農民來自農業的收入增加8億元。三是大力發展生態迴圈農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2、把不斷提升現代農業的產業、空間、主體、制度四個競爭力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主攻目標。以產業化理念抓農業,抓住資訊服務、種子種苗、標準化生產、農產品加工、品牌整合和物流配送等關鍵環節,大力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以“走出去”為途徑,拓展農業發展空間,在更大範圍配置農業資源,傾力打造國字號農業品牌。積極探索種養結合、產加銷一體、組團式出擊的有效途徑。開發農業新功能、充實新內涵,拓展農業內在發展空間。大力發展各類農業組織,把各環節的農業生產者、經營者、服務者進一步組織起來,提升他們在經濟生活和市場交易中的發言權。繼續深化改革,再創體制機制新優勢,不斷提升制度競爭力。把農地制度、農村金融、農業風險控制、農民合法權益保護、政經資源整合作為今後一個時期深化改革的重點。

3、把構建、完善現代農業的產業、組織、質量安全、科技與物質保障四大體系,作為現階段農業工作的重點。在主導產業中建立起完整配套的產、加、銷、研發和服務體系,提升農業產業綜合發展能力。繼續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總結、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三位一體複合型組織模式。在農產品經銷環節,探索實施田頭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建設優質農產品專賣市場或專門交易區(專賣區),以優質優價解決廣大農民標準化生產的內在動力。推進產學研緊密合作,深入實施責任農技推廣制度,拓展涉農服務,大力提升裝備與設施水平。

4、現代農業“三大平臺”建設要有實質性突破。“三大平臺”建設已經寫進市黨會和人代會的報告,必須有實質性突破。特殊區域平臺建設,即市區西部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區建設,要圍繞核心區塊,抓好專案編制、實施、推進工作。縣域平臺建設,重點抓好仙居縣浙江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以仙居為樣板推動其他縣(市、區)發展。普適平臺即“萬元田”建設,要抓緊做好規劃,出臺政策意見,組建領導機構,確定專案實施計劃,整合資源,加大投入。

主任、各位副主任、祕書長、各位委員:

我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的監督支援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現代農業的目標和農民群眾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我們將根據這次審議的意見,認真分析原因、查詢問題,切實整改,確保我市農業工作繼續走在全省前列。

最後,衷心感謝市人大常委會一直以來對我市農業工作、我局工作及我本人工作的關心和支援,謝謝大家!

國家生態鄉鎮自查報告範文(二)

為切實做好生態文明村鎮建設考核驗收工作,按照上級要求,參照魯農發?20xx?2號檔案規定,我鎮對上報的3個生態文明村進行了自查。現將我鎮建立工作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鎮地處新泰市中部、柴汶河畔,地域面積39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1個城市社群,耕地面積1.1萬畝,總人口5.2萬人,其中農村人口2.6萬人。20xx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50.5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4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172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96億元,實現利稅12.8億元先後被授予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500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山東省安全文明鎮、村鎮建設新型鎮、衛生鎮、最具發展潛力鎮、環境優美鎮、省級文明鎮,泰安市經濟工作、招商引資、維護社會穩定、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鄉鎮、“五個好”鄉鎮黨委等多項榮譽稱號。

二、主要做法

(一)、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1、農業產業化。南部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和林果業,新發展核桃3500畝,南嶺千畝核桃園栽植優質核桃品種6萬棵,被省林業局命名為“全省優質核桃示範基地”。中部培植壯大畜牧業,新增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家,大寶公司、金泉牧業投資規模均超過3億元,年產值達10億元,大寶公司榮獲“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榮譽稱號,實現了新泰“零”的突破。北部著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投資4000萬元的柴汶河生態治理工程協莊段順利完工,新建成農產品加工基地6個,輻射帶動同邊群眾2600餘戶,新成立專業合作組織12家,“貴潤”、“金牛”牌核桃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質量認證。被泰安市委、市政府授予“農業產業化工作先進鄉鎮”榮譽稱號。

2、土地流轉。搭建一個平臺,疏通一個渠道,確保了農村穩定。通過土地流轉,使更多的土地向種植能手集中,有利於農業的集約化經營。具體的流轉專案有:雨山核桃合作社流入山地320畝、龍泉村以競標拍賣的形式流轉山地260畝。

3、產業結構調整。根據新泰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規劃和部署要求,立足實際,突出特色,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核心,制定出臺了《xx鎮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對土地流轉、專案引進、農產品品牌建立等方面進行了科學規劃,確定了“實施兩大工程、發展三大基地”的工作思路,即農業龍頭企業、水利設施配套擴建兩大工程,畜牧養殖、林果栽植、蔬菜種植三大基地,農業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南嶺、雷明、安家莊、龍泉等村新發展核桃面積1200畝,以龍泉、南嶺、李家莊、橫山四個村為重點新發展地膜土豆種植面積280畝,每畝收入達6000元以上,直接為農民增加收入250萬元,全鎮新建標準化養殖場24處,其中存欄500頭以上的標準化養豬場18處,養豬小區1處;存欄2萬隻以上的標準化規模養雞場6處。山東大寶養殖加工禽產品熟食加工專案即將全面投入生產,可實現年銷售收入5億元,安臵勞動力1200人,輻射帶動周邊養殖戶2600餘戶。正在建設的泰安金泉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入生產,投產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安臵勞動力2000人,帶動周邊養殖戶3000多戶。投資120萬元對雷明、雲明等6個村的揚水站進行了配套設施建設,增加灌溉面積3000多畝;新建急雨池6座,鋪設管道6000米,增加節水灌溉面積1500畝。

4、土地綜合整治。加強土地管理,依法監管,堅決打擊違法行為,嚴格保護耕地。近年來先後在龍泉、南嶺、大溝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專案4個,整理土地面積2631畝,增加耕地369畝。土地復墾專案4個,xx居河北磚廠、xx居安文新磚廠、郭家泉河北磚廠、xx居郭玉環磚廠共復墾土地302畝。

(二)、完善基礎設施

1、鎮區主幹道綜合整治。由於我鎮地處礦區,大型運輸車輛較多,給我鎮幾條主幹道路造成了很大破壞。近年來我鎮先後投入3000餘萬元,對府前街、翰林路、福泉路計4000米道路進行了改造,拆除兩側違章建築300餘間,拆遷居民16戶,拓寬了道路並瀝青罩面,開挖疏通下水道6.5千米,安裝路燈200餘盞,道路兩側因地制宜進行了園林景觀式綠化16.6萬平。完成了xx工業園區時代路2.2公里2.8萬平的園林綠化,後又投資200萬元對府前街陳家莊至郭家泉1.5千米進行了拓寬改造。截止目前我鎮園林綠化面積達到40.4萬平,路燈400餘盞,徹底改變了我鎮髒、亂、差的面貌,實現了美化、綠化、亮化的目標。

2、大力實施 “村村通”工程。到目前為止,我鎮共投入1000多萬元,高標準規劃修建了60公里的水泥路,全鎮18個村(居)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標,極大地方便了各村群眾的生產生活,為全鎮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經過幾年的努力,在做好村村通路的同時,也實現了自來水、公共汽車、有線電視及寬頻網的村村通工程,大大豐富了“村村通”的內涵,改善了我鎮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縮小了城鄉差距。

3、城中村改造。高起點、高標準編制並實施了新一輪城鎮總體規劃和新型農村社群佈局總體規劃。五年來,投資3600萬元,實施了一批道路骨幹工程,形成了“四縱六橫”的`小城鎮發展格局,城鎮面貌煥然一新。大力實施“城中村”改造工程,新建了華鼎苑小區等一批優質住宅小區和綠地廣場,新建成住宅樓31棟。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穩步推進,將全鎮18個村規劃為3個片區和1個農村社群,同步配套建設服務平臺和致富平臺。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大力推進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爭創國家級生態鄉鎮啟動實施。

4、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投資500萬元,圍繞特變電工、金泉牧業等大專案建設,建成至第二汙水處理廠管網;計劃投資180萬元,新建兩條總長360米排水溝。投資1200萬元,新建道路5600米,構建“六縱四橫”的園區道路格局,與城鎮發展框架融為一體。目前,興業路、瑞泉路路基正在施工,已建成涵洞兩處、橋樑兩座及穿越渡槽加固工程。

5 、電網建設。由省供電公司投資7000萬元建設,建設110千伏xx輸變電工程位於xx鎮工業園區,規劃安裝3臺50兆伏安主變及配套輸變電線路;同時,協調電力部門、用電企業等有關單位,將影響園區內專案建設的高壓供電線路進行外遷,確保供電、用電安全。目前,110KV變電站設計已完成,正在進行地面附屬物確權,近日內進行院牆建設,力爭明年五一前投入使用。

三、強化環境綜合整治

1、柴汶河綜合整治。柴汶河是我市唯一的主幹河流,也是一條主要洩洪河道,向西流入大汶河,匯入東平湖,在我鎮境內共有7.5千米。由於幾十年來煤礦開採地面塌陷、百姓濫採河沙、私墾亂種,建築及生活垃圾的隨意傾倒,工廠汙水的任意排放,致使河道堵塞、河床損壞,嚴重影響了周圍環境,又對兩岸群眾生活、煤礦生產構成了嚴重威脅。近年來,我鎮共填築副河壩3800米,煤矸石用量達45萬方;河道鋪底5萬平;漿砌石護岸712米;旋噴樁250個孔;注漿52個孔。在治理隱患的同時 ,加強了生態環境建設,做到治理一段,美化一段,復墾塌陷區6萬平,栽植景觀苗木1萬多株,在郭家泉村建設了120米橡膠攔河壩一處,多年不見的的白鷺也三五成群,不時掠過水麵,展現出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妙畫卷。

2、全面啟動汙水處理工程。我鎮xx工業園區現有汙水處理廠一座,日處理能力24000噸,採取“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的配套模式,對產生的汙水進行集中收集、集中處理,所有外排水做到達標排放。為進一步做到鎮區生活汙水的達標排放,我鎮聯合協莊煤礦投980萬元,建設生活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現已正式投入執行,處理規模為4000噸/日,基本解決了鎮區生活汙水達標排放問題。通過這兩座汙水處理廠的建設與運營,切實緩解了我鎮生產、生活對柴汶河水體構成的壓力,大大改善了我鎮水體環境質量,切實做到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3、加強環境監管。我鎮專門制訂下發了《xx鎮政府關於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協政發[20xx]11號),明確各村(居)、各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是本區域環境保護工作第一責任人,將環保考核作為政績考核的一項硬指標,實行一票否決,並與相關責任人簽訂目標責任書。到目前為止,我鎮“十五土小”企業已全部關停,大大減輕了對我鎮環境的壓力。在關停的同時,我們積極引導新上大型節能環保專案,專案的主項、審批建設嚴格執行國家環保政策搞好環評,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按照這一要求,兩年來,我們新上的兩個大型專案:新巨豐科技有限公司現已建成並投入生產;山東大寶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正在積極建設中。

4、強化生態建設,營造優美生產生活環境。一直以來,我鎮致力於營造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積極探索建立生態農業模式。碗窯頭村興起的“雞(豬)—沼—菜(糧)”模式在全鎮得到了良好的推廣,目前全鎮共建有沼氣池800餘個。通過對沼渣、沼液的有效綜合利用大大降低了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減少了農業面源汙染,既保護了環境、節約了能源,又確保了食品安全。近年來,我們又圍繞山嶺荒地做文章,成立了雷山生態農業生產合作社,利用山區、庫區自然環境,採取施有機肥、生物滅蟲等方法開展了以核桃為主的幹雜果生產,目前相關產品已獲得綠色食品認證。同時不斷加大綠化造林力度,在柴汶河、光明河兩岸發展速生豐產林,鎮區主幹道路發展生態景觀林,在中部京滬高速公路兩側發展綠色通道,南部山區、庫區發展以防止水土流失、保護水源地為主的生態防護林,在農村開展“四旁”綠化。到目前為止,我鎮速生豐產林已達285公頃,經濟林186公頃,山區防護林482公頃,綠色通道19.8公里,林木覆蓋率達到45%。

5、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鎮成立了綜合執法所和127人的環衛隊伍,其中鎮區保潔人員35名,18個村(社群)保潔員92名,配齊了服裝和執法車輛及環衛工具,累計投入資金100餘萬元,購臵了垃圾壓縮運輸車一輛,配備司機1名,裝卸工2名,環衛三輪車112輛,垃圾箱82個,清理垃圾400餘噸,清理三大堆70處,清理亂搭亂建41處,拆除廣告牌32幅,粉刷牆體12000多平方米。特別是對新建垃圾池實行“四個統一”:統一上報、統一標準、統一粉刷、統一驗收,每建成一個補助500元,目前84個垃圾池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四、大力實施民生工程

1、社群規劃建設。明湖社群修建性詳細規劃已經新泰市城鄉一體化規劃委員會審查通過,完成單體設計,正在辦理建設規劃手續。經過強化宣傳,群眾醞釀,臥龍、李家莊兩個掛鉤村群眾的搬遷意願基本達成一致。制定了搬遷補償安臵方案,搬遷選址同意率、搬遷協議簽訂率均超過95%。臥龍、李家莊兩個村分別組建了由11人組成的房屋搬遷評估小組,完成了房屋及地面附著物的丈量統計,並作出初步評估。一期規劃回遷樓23棟,共計658戶,總建築面積78595.02平方米;社群服務中心建築面積2756.33平方米;社群國小建築面積1602平方米;社群幼兒園建築面積約1200平方米。

協莊城鎮社群位於鎮駐地,目前,已建、在建16棟住宅樓。建設社群服務中心、廣場。新初級中學開工建設。瑞泉城鎮社群已建成8棟回遷樓,今年計劃完成拆遷50戶,已完成19戶。按照規劃,今年計劃建設8棟回遷樓,下半年開工建設。

2、民生事業。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成效顯著,新增就業人員8700餘人,各類保險擴面實現全覆蓋,全市新型農保現場推進會在xx召開,並作典型發言。xx被確定為首批爭創“省級創業型鄉鎮”試點鄉鎮,多次為上級領導調研檢查提供了現場。投資500萬元,建成高標準的敬老院,被評為“省一級敬老院”。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9%,18個村衛生室通過省級規範化達標驗收。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有效實施,投資3000萬元的新初級中學、投資400萬元的明德國小及幼兒園開工建設,教學成績20xx年、20xx年連續實現歷史性突破,今年比去年前移1個位次,位列全市第6名。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連續16年被評為泰安、新泰一等獎,18個村計劃生育服務室全部達到標準化建設,連續五年新泰市第1名,20xx年位列泰安市第4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覆蓋面逐步擴大,建成農家書屋13家,有線電視通村率、入戶率分別達到100%和85%。“平安新泰”建設深入推進,大力加強平安協會組織網路和平安燈、天目工程等新型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打擊違法犯罪力度加大,群眾安全感不斷增強,在全市社會滿意度隨機抽樣調查中被評為第1名,20xx年度考核名列全市第2名,今年上半年綜合考核成績第1名。高度重視信訪穩定工作,基本杜絕了到泰安以上集體訪。毫不放鬆地抓好安全生產,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平穩,連續6年無重特大事故發生。食品藥品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公共飲食用藥安全得到保障。精神文明建立活動深入實施,榮獲“省級文明鎮”殊榮。

按照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工作考核辦法的規定,我鎮對考核驗收的所有專案進行了認真詳細的自查,分別統計並掌握了翔實資料。為確保自查專案的真實準確,一是相關部門提供全鎮各村兩年來的上報資料。二是進村採取聽彙報、查資料、走訪入戶、座談了解等形式,逐項核實,摸清底子。三是對生活居住環境、看病就醫、養老保險、社會治安等群眾關心的有關事項,認真座談了解。通過細緻自查,以表格的形式進行彙總。為全力做好省和泰安對生態文明村鎮建設工作的考核驗收,對自查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見,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