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職業轉型的另類生存

才智咖 人氣:7.63K
職場:職業轉型的另類生存
  革命戰士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這是當年的口號。而當你已經習慣了做“自己愛呆哪兒呆哪兒”的紅磚後,忽聽老闆一聲斷喝:“就讓你換個地方呆,愛呆不呆,否則走人!”嗚呼,“革命戰士一塊磚……”,“搬”還是“不搬”?這是個問題。

  當工作意味著飯碗的時候,捧與不捧是一個問題,如何將其捧牢是更重要的問題。

  老闆讓你倒立,你不敢側翻;老闆讓你跳遠,你不敢長跑。可是我明明最擅長的是射擊,為什麼非讓我跑百米跨欄?老闆嘿嘿一笑,“好啊,你覺著自己是王義夫,你上國家隊當主力去呀。我這就需要跨欄的。”自慚形穢的我們發現自己不過如此,為五斗米折腰,還要看人家高不高興讓你折呢。

  在職場這盤棋裡,你沒有型,隨塑成形,順杆而上,隨時準備著,指東不打西,上天不入地,我們是職場變形蟲。

  職場生涯越來越冷峻,社會要求越來越高深,技不壓身是根本,順應潮流是明智,懂得創新和捨棄是通向理想的必經階段。

  專業不對口在現在的工作選擇上不是件新鮮事。最近一項調查顯示,理工類大學生擇業時注重專業對口的僅佔16%,專業性很強的財經類、外語類畢業生注重專業對口的也只有30%和42%。

  近日從上海交大傳來訊息,在今年簽約的學生中,半數畢業生選擇的單位與自己所學的專業“不搭界”。調查顯示,61.6%的交大畢業生表示願意接受與專業不對口的工作,本科生的就業靈活性更大,達70.4%。

  曾主任(羅湖人才市場)

  我們從用人單位與求職者的交流中瞭解到,非自願轉型的情況是很普遍的。這些人中,大多是由於環境所迫,找一份工作不容易,有些人就只好先在不滿意的崗位上幹著,伺機再尋找更適合的工作;有些人也許一直就找不到適合的,始終都在一種不是非常心甘情願的狀態下工作。還有些人可能在招聘時講明瞭從事哪個領域的工作,結果老闆強迫他從事另外一個工作,因此也會產生勞資糾紛,這種案例也不少。

  我們對這種情況也沒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因為每個人的忍受程度和適應能力都不一樣。

  周賢良(深圳傑夫獵頭有限公司總經理)

  非自願轉型可以分幾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種,是老闆惡意要求你轉型,變相逼你走人,言外之意是我這裡沒有適合你的職位了。這佔很大比例,是老闆變相辭退員工的常用手段。

  另一種則是善意的培養員工轉型。出現這種情況是非常良好的訊號,意味著老闆想提升你或使你擔負更重大的責任。他會交給你更多工作,給你更大壓力,並讓你接受相關培訓。

  第三種是公司與員工迫不得已的轉型。如公司從原來的行業轉到另一個行業,公司與員工都面臨全新的挑戰,原來的經驗與專業可能都不適用。

  黃路真(中國人才熱線深圳希捷爾人才資源有限公司營運總監)

  一個企業裡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非自願轉型的情況。

  作為員工,首先要深入地自我分析,面臨非自願轉型時,僅僅是因為對新工作、新環境不瞭解、不熟悉導致不確定,還是因為自己的能力與閱歷確實不適合。如果是後者,應該與公司主管及時溝通。

  我們知道有不少是非自願轉型成功的。如某公司一工程師長期從事研發工作,突然人事主管要求他從事市場工作,他覺得十分意外。其實企業是經過認真分析研究,認為他具有市場工作潛質,只不過原來的工作範圍壓抑了他這個潛質。如果他從事市場工作能比從事研發工作給企業帶來更大效益。後來實踐證明人事部門的眼光是準確的,他果然在市場工作上做出了成績。

  人最難的是瞭解自己,旁觀者可能更瞭解你有什麼潛質。所以僅僅因為“沒從事過”、“不熟悉新領域”是不能成為拒絕非自願轉型的理由的'。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李姐(35歲,待業在深)

  原來我在某食品機械公司工作,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離開了單位,都35歲的“高齡”了,工作到半夜三更還受到上司雷霆般的咆哮,數次在辦公室落淚,整夜整夜合不上眼。

  我原來在行政部門做辦公室工作,談不上多出色,但也比較適合自己。隨著公司轉型,要強化產品推銷力量,領導婉轉地表示了讓我去營銷部門的意見。雖然覺得意外,還是服從了領導安排。

  向客戶推銷一款餅乾機,我笨嘴拙舌半天講不清楚機子的功能,客戶不耐煩地聽我講完,說再考慮吧。回來領導聽完彙報又對我一陣狗血淋頭的斥罵。以前在辦公室工作很少出什麼岔子,這麼大年紀了還真沒被人這樣罵過。

  我知道自己與年輕的有經驗的人沒法比,領導要我轉型,我努力想達到要求,但多年的習慣和性格真的很難轉。同事說我走路的姿勢都變了,從前是慢慢的挺有姿態地走,現在是兩腳叉開風風火火一臉急躁。

  幾個月都完成不了指標,人也身心俱疲,我想是我老了,適應能力不強,轉不了型,最終和老公商量離開了單位。(接受指數:1)

  決不犧牲自己

  小唐(28歲 網路維護部)

  我是學計算機的,一開始去了一個單位,叫我做市場調查,為了生活我忍了。

  前10天還覺得滿新鮮,後來就覺得做得很不適應。我消極怠工,在背後罵娘,工作時間在紙上畫烏龜。

  後來把我派駐去外地,他們第一次為我接風居然提議去嫖娼,還說做市場的都這樣,沒辦法。真是噁心,實在沒法做了,我跳槽到了現在這個單位。如果所謂的轉型就是接受這些的話,我是寧願不轉的。雖然現在工作不好找,但如果太不符合自己的願望、性格、特長,既耽誤工作也耽誤自己發展,還是早些走的好。(接受指數:0.5)

  跨專業的對與錯

  海藍(28歲,某網路公司人事部)

  記得有一次面試,一位學皮革工藝切割的小夥子來應聘網管和程式設計,讓我感到很意外。後來才知道,他對自己的專業很精通,但畢業後卻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他更感興趣的計算機程式設計領域上,並不斷學習和進修。經過數年的磨鍊,他現在已經為各大著名公司編制了維護程式。

  為這個問題後來我專門請教了大學的老師。老師分析說,在某個特定時段,經驗誠然要重要得多,但擇人的首要條件還是要儘量靠攏專業,因為基礎知識是最重要的。我們需要一紙文憑也並非是走形勢,其實更看中的是一紙文憑後邊所具備的頭腦、思維和學習方法及能力。(接受指數:2.5)

  每種新鮮經歷都是磨練

  張生(25歲,某家電公司銷售地區分管)

  我是學中文的,原以為出來可以去當個什麼老總祕書或在某個權威政府部門裡當個公務員什麼的……但最後卻踏進了一家小家電銷售公司。

  在公司裡做的事情也都是五花八門的,先是策劃,還學了一陣子的phototshop、coreldraw等電腦製圖和編輯,後來是做市場行銷,原來對經濟不聞不問的我在實踐中又惡補了一下子營銷課程;再後來是服務部,本是讀文科的我又開始面對各種零配件和各個技術環節……

  有時我自己也啼笑皆非,因為這些工作和我的專業與興趣都相去甚遠。但我的想法是,只要把每種新鮮的經歷都當作一次磨練的機會,成長會更快。我還年輕,多接觸點新領域不見得是壞事。

  其實,當你全身心地投入一個新的領域時,你可能會發現,這裡面的許多東西都是那麼新鮮有趣;你可能還會發現其實自己也能比別人做得更好。(接受指數:5))

  我們越來越可塑

  老於(32歲,某手機代理商)

  兩年前換崗位,老闆假惺惺地給我一個選擇,其實就是要讓我轉型,隨後就開始專政:你到底是去還是不去?惴惴中我懷著“大不了走人”的一顆紅心踏上征途,一轉眼也幹了好幾年了,並未像自己想的那樣不能適應。原來我們也可以順應現實,變得越來越可塑。

  去年流行過乳酪書,主題就是人還真應該適應變化,我們老一代的以不變應萬變的思路倍受挑戰。

  如果還要提到專業,我想說,專業的設定讓我明白其囿人於斯。專業是用來學的,也是用來破的。我們兢兢業業是為了有朝一日能不為所驅。專業不過是知識的積累,不過是工具,現在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的是智慧。

來源:搜狐女人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