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面試燭之武退秦師的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4.58K

《燭之武退秦師》說課稿

教師資格面試燭之武退秦師的說課稿

說課人:劉永敏 各位老師好,我的說課內容是《燭之武退秦師》,為了說明我的教學思路,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效果、特點及反思等六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1.課文地位

《燭之武退秦師》是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文言文。人教版高中必修五本教材中共有文言文單元5個共17篇文言,內容涉及:古代記敘散文、山水遊記散文、議論性散文、人物傳記和古代抒情散文。本單元學習先秦歷史散文,學習本單元,要重視反覆誦讀以提高對文言的語感;並掌握文言詞語的含義及其在課文中的用法;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領略古人的才華和品德,欣賞和借鑑敘事的藝術,並能用現代觀念加以審視;學生在反覆朗誦中體會古代敘事散文特有的簡潔美,在抓住關鍵詞語概括敘事脈絡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課文安排在單元的首篇,指導學生學好這篇文章,打好基礎,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

2.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高中階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根據課程標準,圍繞“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標要求確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紮實掌握1-3段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提升文言文閱讀及翻譯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教師恰當的提升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 分析歸納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的判斷方法,並用現代漢語複述課文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分析燭之武,晉文公,秦穆公等人物形象,並初步感知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機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並領略文言敘事所特有的簡潔之美,提高對文言的審美技巧

3.教學重點:

根據教學目標設定,

(1)理解並積累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語法的意義和用法。

(2)梳理文章結構,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思想內容。

(3)分析燭之武的形象及燭之武的說話藝術技巧。

4.教學難點:

1

一,

二,燭之武的勸說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辭令,語言技巧高超,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層層遞進,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不但體現了燭之武的性格,也表現出了先秦散文的語言藝術,是教學中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

根據該課的三維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學習基礎,我將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誦讀法:通過反覆誦讀,鞏固文言語法知識,提高文言文語感及閱讀能力。多數學生常常死摳字詞句,把完整的文章縱向割裂,使完整文章變成零碎的文字材料,使學習變得枯燥乏味。因此,應通過反覆誦讀,讓學生從橫向整體上把握文章的語法知識及內容和思想,並聯系歷史背景將文章縱向聯絡,使學習活動變得充實,豐富,飽滿。

2、討論法:通過自由討論或小組討論來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型能力。讓學生互相交流,使學生掌握該文內容,並向教師進行反饋,形成雙向的教與學,達成教學的交流及反思。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擴充課堂容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燭之武退秦師連環畫及課文音訊朗讀)。這也充分體現了教學的直觀性原則。

三、學法指導

學情分析 :剛踏入高中的學生,古文學習的興趣還有所缺乏,學習的方式單一併仍停留在國中階段。針對這一現狀,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要進行學法指導。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本課的學法有自主預習法,反覆誦讀法,討論探究法,延伸拓展法。這些方法關注的是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通過培養學習能力,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

四、教學過程

課時:2個課時(只說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

1、佈置預習

⑴ 通過網路或藉助工具書,瞭解《左傳》,瞭解故事發生的背景;

⑵ 熟讀全文,參看提示、註釋,疏通字詞,初步瞭解課文結構及內容。

如此預習能夠體現《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的學習任務,課前預習也體現了以學生為本教育的理念。 課前預習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為民主型新課堂的進行打下了基礎。

2

2、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1)激情匯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從某種角度看,人類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軍事外交的發展史,在我國曆史上出現了許多的軍事外交家,他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既保國家人民安全,又為中國歷史寫下一篇篇瑰麗詩章。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即上等的軍事行動是用謀略挫敗敵方的戰略意圖或戰爭行為,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這時提問學生:我們國中時還有誰是通過外交來戰勝敵人的呢?(正確答案:唐雎。出自《戰國策》)當大敵壓境,當國家將亡,我們該怎麼辦?出色的鄭國外交家燭之武就是這樣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2)讓學生根據課前預習所掌握的資料簡介《左傳》及人物。

《左傳》 是我國第一部詳細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作者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它儲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有關春秋時期各諸候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以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實都有載述,具體而完整地顯示了時代概貌。顯然,傳統“天命”、禮教思想時有流露,這是歷史侷限性,但又具有很高的文字價值。善於描寫戰爭和記述行人辭令,敘事委婉詳盡,情節富於故事性和戲劇性,描寫人物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性格鮮明、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幾句,就能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能力。 相關人物介紹:晉文公,秦穆公等。

3、教學新課

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課文朗讀,再讓學生朗讀全文。而且把誦讀課文貫穿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及文言文語感。整個教授新課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 文言語法知識

整理文章中重點實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語法

實詞:貳 軍 師 若 說 辭 子 是 鄙 微 版 唯

虛詞:而 以 之 其

一詞多義:若 說 辭 鄙 微 之

詞類活用:燭之武退秦師(退,使動用法,使??撤兵。)

晉軍函陵,秦軍汜南(軍,名詞作動詞,駐軍。)

領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詞作動詞,變雄厚、變薄弱。)

特殊句式:判斷句:是寡人之過也(“??也”表示判斷)

倒裝句: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

對於重點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的理解,要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文言文中有相當一部分的詞存在一詞多義現象,可以用總結歸納法把以前學的和現學的總結歸納起來,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梳理結構,理解課文內容

3

首先,梳理文章結構;然後,用ppt演示春秋時期形勢圖和秦晉圍鄭形勢圖,創設情境讓學生直觀感受整個戰爭的局勢。並用相關連環畫將文章內容直觀展現在學生面前,以啟發誘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

1)輕聲朗讀課文,思考燭之武在什麼情況下“退秦師”的?(自主思考並回答)

由此問題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戰爭的背景和原因:兩點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2)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燭之武是怎樣被委託大任?第二段對錶現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學生討論)

此段為側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薦,道出了燭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場時,就引起了讀者極大的關注。

3)全班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燭之武是怎樣說服秦伯退師的?(小組討論,分析結構,理解內容。小組代表發言並補充。)

在短短的百餘字內,燭之武站在秦的立場上,替秦分析圍鄭的利弊,層層深入,句句擊中要害,又句句打動秦伯,使秦國最終撤去了包圍,保全了鄭國。整個說辭充分表現出燭之武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4) 秦伯退師後,晉文公表現如何?分析其人物形象。(自由討論)

此問引出文章的最後一段,這段對事件結果的交代,也順便表現了晉文公隱忍不發、隨機應變的胸懷和謀略,在盟友變敵友的情況下,晉文公並沒有感情衝動,而是表現出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這正是晉文公日後終成霸業的根本原因。(此時可拓展春秋五霸相關知識。)

(3)燭之武形象分析,結合現代觀念認知。

結合現代觀念去分析人物形象,有助於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有助於提升他們的思想深度。在此過程中要突出強調燭之武“先國家而後私仇”的深明大義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燭之武是個綜合人才:

A.政治外交家:燭之武首先是一個外交家,熟知各國錯綜複雜利益關係。

B.辯士:與秦伯對峙毫不膽怯,有理有據。語言表達能力極強,極富藝術感染力和說服力。

C.心理學家:能夠抓住對方的心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說服了秦君。

D.愛國者:對鄭國態度。

E.普通人:發牢騷。

總之:忠義、機智、謀略過人。

《左傳》就是這樣通過正面(外交)和側面(佚之狐),用精彩的語言使人物形象鮮明生動。

4.佈置作業

4

(1)細讀課文,熟悉特殊實虛詞。

(2)課後練習第二題

五、板書設計:

課文結構:秦晉圍鄭→臨危受命→說退秦師→晉師撤離

燭之武的辭令百餘字,語言非常精煉,含義豐富,目的明確,層層漸進:

第一步:欲揚先抑,以退為進(鄭既知亡矣)。

第二步:闡明利害,動搖秦君(鄰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著想,以利相誘(君亦無所害)。

第四步:引史為例,挑撥秦晉(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測未來,勸秦謹慎(唯君圖之)

六、教學效果、特點及反思:

1.教學效果:本課重點在於對文言實虛詞的熟悉以及文章大意的理解。並對相關知識進行延伸,第一課時應讓學生對課文產生興趣,對人物和事件產生好奇心,以便第二課時加深對課文的進一步分析和探究。。

2.教學特點:第一課時的教學著重於積累。為了讓學生對文言學習產生興趣,我將會在課堂中加入流行語言,比如“絲燭之武逆襲高富帥秦穆公和晉文公”之類能夠引起學生共鳴將人物關係直觀化的語言。另外為了貫徹本人對於語文學習必須“觸類旁通,厚積薄發”的理念,本人會再課堂中延展很多課外常識,如“秦晉之好”由來,“城濮之戰”概況,“春秋五霸”,燭之武名字由來等許多課外常識來拓展學生知識面,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

3.反思:對於學生來說,第一課時的難點在於拿捏語法及文章內容的比重。語法向來是文言文學習的主要障礙,對於學生來說,死記硬背只是為了應試,而不是為了提升,這一點是有違教學目的的。所以,在本堂課上,一定要將語法和文章的內容講解貫穿和融合,不能橫向將其割裂,從而造成學生只記語法或者只記內容的片面學習結果。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把本堂課的內容讓學生編寫成課本劇,然後利用班會或課餘時間表演出來,這樣更有利於學生進一步對文章進行理解性記憶,加深其印象。對於教師來說,文言文的教授要注意提升學生的興趣,由此,就要求教師對自己進行“包裝”,增加授課時的語言特色,加強自身表演力,使課堂更生動,更加具有感染力,加強代入感,讓學生回到豐富多彩的歷史情境中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