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信任危機:電子商務的倫理陷阱

才智咖 人氣:1.13W
網路信任危機:電子商務的倫理陷阱
網路信任危機:電子商務的倫理陷阱
釋出時間:2003-3-15作者:李倫


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2001年是中國大陸網路公司運作模式的轉軌年。從電子信箱的收費開始,引發了一系列網路免費服務變成收費服務的大行動。作為網路公司運作模式的探索,這些作法無可非議。從法律上講,這些作法也許無懈可擊。其實也不盡然,不過這不是本文的主題。本文關注的是,網路公司紛紛“背信棄義”,將各種先前承諾的免費服務單方面地改為收費服務,或縮小服務範圍,這對整個電子商務來說將意味著什麼?
從已知的後果來看,這加劇了網路信任危機,給本來就先天發育不足的電子商務人文環境造成嚴重後果。在應對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也暴露了一些網路公司缺乏處理危機事件的思想準備和實際能力。儘管一些網路公司為此做出了種種努力,但最終沒能將這種危機的負效應降低到最低程度,沒能從根本上挽回失地。
2001年10月中旬,被譽為中國大陸電子商務的形象大使的某電子商務公司突然崩潰,更是給網路信任危機雪上加霜。有關部門一週內接到數十起消費者投訴,反映該公司收取消費者訂購商品的貨款,卻不予發貨,消費者打電話詢問也無人接聽,所欠供應商近千萬貨款也未能歸還。11月15日,有關部門不得不向消費者釋出緊急警示,不要再向該公司匯款購物,如果已經對消費者構成侵權,可以舉報投訴;並奉勸人們最好選擇貨到付款的方式進行交易。[注一]
由於這家公司是大陸電子商務的拓荒者,享有很高的聲譽,它的崩潰給整個電子商務造成無可估量的影響,使電子商務網站遭遇了最嚴重的創傷——網路信任危機。這個冬天無疑也是中國大陸電子商務的冬天。有專家正確指出,此事件對行業的傷害超過了對企業自身的傷害。事實上,此事一出,供應商失去了對網路銷售公司的信任,大多立即做出反應,提出必須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願再賒貨銷售。這對目前主要靠賒貨銷售的電子商務公司來說,不啻于晴天霹靂。



曾幾何時,“電子商務,商機無限”的“公益廣告”充斥各種媒體。網際網路的確給新經濟帶來了無限希望,但無限商機並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如期而至。箇中原因,與網路缺乏普遍的信任密切有關。我們不妨將這種網路信任的“虛位”和困境稱為“網路信任危機”。
具體而言,所謂網路信任危機是指計算機網路中人與人之間缺乏必要的信任,人們對網路安全、網路信用體系缺乏足夠的信任,從而導致網路人際交往和電子商務發展的困境。目前,網路信任危機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網路技術安全的權威尚未建立起來。網路病毒的肆虐、駭客及駭客行為的頻頻發生、網路犯罪的侵襲,對網路安全構成威脅,嚴重危及網路環境的安寧,加上網路安全技術發展的滯後和網路服務商安全意識的淡薄,使人們對網路技術安全缺乏必要的信任,甚至有人把網路技術視為不安全技術的代表。
(2)網路公司信譽和網路營銷體系的信譽尚未確立。網路公司是一種新型公司,網路交易體系採用的也是一種全新的模式。由於博弈次數不夠,或由於一開始人們就有上當受騙的經歷,產品質量、商家信譽和售後服務的良好形象尚未確立起來,人們對這種新型的網路營銷體系缺乏起碼的信任,甚至有人極端地認為網路公司是皮包公司的代名詞。
(3)電子商務信用工具的缺乏和不完善。信用工具和信用體系是市場經濟長期發展的產物,由於網路經濟發展時間不長,使電子商務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信用體系的不成熟。這一方面表現為缺乏足夠多的網路信用工具,另一方面表現為這些信用工具的不完善,加上人們對網路資訊傳輸過程的安全性心存疑慮,從而導致人們對電子商務信用工具的不信任。
(4)網路公民誠實信用的形象尚未樹立起來。由於網路中的大部分行為具有匿名性,“網路中沒人知道你是一隻狗”的觀念大行其道,網民自我角色意識淡化,良心機制在網民行為中的自我監督作用減弱,使網路行為變得漂浮不定,難以保證確定性,從而網民互相之間缺乏足夠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