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輿論危機的管理

才智咖 人氣:1.1W

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崛起,網路滲透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了各類資訊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形成了新型的網路虛擬社會形態。同時,網路輿論事件的層出不窮,也使網際網路給我國社會管理帶來了巨大挑戰,客觀上要求各級政府充分認識網際網路的社會影響力,不斷提高網路虛擬社會管理水平。我們必須要進一步提高網路輿論危機意識,積極防範和應對網路輿論危機,不斷完善網路輿情引導機制和化解機制,不斷提升網路虛擬社會管理水平和網路危機駕馭能力。

(一)加強幹部培訓,建立健全網路輿論危機公關管理培訓機制。

面對集聚中國民意的網路,黨政幹部必須要時刻保持清醒的認識和深入的瞭解,才能做到與時俱進,在網路輿情前遊刃有餘。一是要建立政黨幹部網路知識培訓長效機制,切實提高幹部網路輿情形勢研判能力、網路公關能力、網路危機化解能力等。二是要學習正確處理政府和媒體的關係,消除“媒體記者洪水猛獸說”,善於和媒體記者打交道;三是要正確認識網路輿論,善於藉助輿論正視聽,轉“危”為“機”,將“壞事”變“好事”。

(二)堅持群眾路線,建立健全網路輿情監控機制。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只有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平臺關注民意、尊重民意,吸納民智,才能從容地應對網路輿論危機。一是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網路輿情研判機制。時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和輿情敏感性,面對網路輿情危機不能“要麼不理、要麼壓制”,而是要及時研判,主動公開,主動化解。二是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網路輿情監控機制。加強網路監測與預警防範,全面瞭解輿情,時刻掌握網路動態,預警防範網路群體的事件的“苗頭”,力爭在危機發生的第一時間將客觀、準確的事實真相傳達給網民,妥善化解網路輿情危機,防止網路輿情的擴大化。

(三)尊重網路民意,建立健全網路輿論引導機制。

言論自由是我國《憲法》賦予的基本權利,只要不超越法律的邊界,政府就應當認真傾聽並學會吸納不同的意見,尊重網路民意。一是要敢於直面不同意見。特別是對於諸多民生問題的迴應不能“避重就輕”,要實事求是,主動接受媒體和群眾監督,不斷完善自身工作,避免站在群眾、媒體的對立面,把“監督”當“攻擊”,出現所謂的“媒體黑名單”之類的人為擴大網路輿情危機的行為。二是要切實消除“談網色變,避網燒身”的網路恐懼症。面對網路輿情危機,要尊重網路民意,學會科學甄別,既不能一味刪帖、遮蔽,堵塞民意渠道,但也要防止被網路民意所束縛,避免“輿情審判”。三是要建立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制,充分利用網路民意在處理公共輿論危機過程中巨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利用其群體效應,正確疏導負面輿論,引導社會輿論向健康理性方向的方向發展,做到聚同化異,扶正抑偏。

(四)善於駕馭危機,建立健全網路輿論危機化解機制。

政府需要制定網路輿論危機管理應急機制,面對網路輿論危機要主動有所作為,掌握輿論主動權,才能妥善化解網路輿論危機:一是要搶佔先機,掌握主動。政府作為資訊資源的擁有者,應該積極發揮資訊溝通和管理的作用,及時利用媒介資源釋出準確資訊,贏得主動權。二是要正確引導,消除誤解。由於資訊的不對稱,群眾容易造成誤解和盲從。因此,面對輿論危機,要積極迴應網民關切,直面問題,直面民意,藉助輿論正視聽,針對社會上的各種傳聞,要從不同角度,以多種方式,進行客觀、準確、全面的報道,並進行必要的解讀和引導,避免出現誤讀現象,防止由於資訊的不流暢導致的一系列政府信任危機和事件擴大化現象的'發生。三是要公開透明,實時釋出。謠言止於公開,公信源於透明。政府必須保持群眾暢通的訴求發達渠道和資訊反饋渠道,及時向社會公開介紹事件的進展情況、調查情況和處理情況,讓公眾得到全面、透明、準確的資訊,滿足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才會得到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援,提高輿論公信力,掌握輿論的主動權,妥善化解網路輿論危機。

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網路並非純粹的虛擬世界,而是凝聚人心彙集民智,體現民情反映民意的載體。我們要善於科學的引導網路民意,充分調動一切積極的力量,使文明、理性、建設性成為網路民意的主流;要善於構建更加通暢的網路民意表達渠道,引導群眾有序參與社會建設和管理;要善於營造更加自由的網路表達環境,努力構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政府機制,拓展群眾參與社會建設的載體和平臺,努力形成社會服務管理人人蔘與、社會建設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