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學年畢業論文

才智咖 人氣:2.14W

導語:學前教育學是一門年輕的科學,近30年來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上對學前教育的重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學前教育學年畢業論文,歡迎借鑑!

學前教育學年畢業論文

篇一學前教育學年畢業論文

摘要:教育資源是保證教學活動正常執行的基本要素,高效的教育資源有助於提高教育效果。隨著網路助學形式的興起和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及新形式下自學考試遇到的新挑戰,自學考試學前教育專業傳統的助學形式弊端日益凸顯,考生的學習方式已影響了學習效果。學前教育專業資源庫建設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賦予考生更大的學習平臺和更大的學習自由,使其不受空間、時間、資源等方面的限制,是自學考試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自學考試;資源庫;網路助學

教育資源的基本功能是保證教學活動正常進行,它具有支援教學和提高教育效果的功能。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和多種教育形式的出現,帶動了教育資訊化,為教育教學資源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援和發展空間。1998年初,教育部出臺《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及早使我國現代遠端教育資源建設走上科學、系統、規範的軌道,完成現代遠端教育資源建設任務,形成開放式教育網路,構建重視學習體系。隨著現代社會和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網路教育資源在自考制度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統的助學方式存在的問題,促使網路教育資源建立迫在眉睫。

一網路助學形式的興起和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

(1)自學考試製度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開放性的社會學習體系,“個人自學”、“國家考試”、“社會助學”是自學考試製度的三個要素,在學習階段,更多的強調學習者自主、自覺地進行學習。網路助學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面授助學模式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考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來選擇合適的學習時間和進度,滿足了不同個體的需要,另外也降低了教育成本和學習費用。利用資訊科技獲取知識成了這個時代重要的學習模式,網路助學形式是社會助學必然趨勢。

(2)多種社交網路工具的開發利用,使師生交流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賦予了師生全新的人際交往方式,為師生交流提供了更廣泛的機會,也為網路教育資源庫的充分利用提供了可能。一些學生因為性格內向在傳統面對面教學中不敢提問,而在虛擬的網路中,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教師可以利用空閒時間解答學生的疑問,避免了課後學生有問題而找不到老師解答的弊端。網路學習資源庫的建立支援和促進了網路助學形式的順利進行,提高了自主學習的效果。

二全日制自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學習現狀

(1)全日制自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基本都是來自大學聯考失利的普高生、職高生,學習意願不強,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堅持的毅力,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學習積極性差,學習態度不端正。老師上課時不做筆記,甚至不帶書,上課內容幾乎沒有印象;對書本涉及的知識不感興趣,學生上課期間玩手機、睡覺、聊天說話現象普遍存在。他們學習動機不強,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無法遷移,沒有良好的學習策略,自主學習能力差,不會主動尋找有利的學習資源,學習心理上處於不健康的狀態。學習資源庫的建立有助於豐富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水平和考試通過率,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參加自學考試的學生對教材等教學資源的依賴遠大於對教師的依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這種趨勢越來越高。所以學習資源在自學考試中擔負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我國中央電大對媒體使用情況調查資料顯示,62.9%的教師和67%的電大學生反應平時使用時間最多的還是網路教程媒體。這表明,參加自學考試的學生比其他教育體系的學生較多地依賴於教程學習。所以說,教學資源建設是自學考試製度下保證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

三自考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不足

(1)各自考助學機構自考學前教育專業普遍存在師資力量不足,缺少高等教育課程教師或水平達不到要求,專職教師少,外聘教師多。外聘教師一般只負責上課,課後的輔導和交流無法實現;相同的課程、不同學期經常由不同的教師授課,甚至有些同一門課程由不同的教師完成,教師無法瞭解學生,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2)實踐教學、頂崗實習無法落實,學生缺少除面授以外的學習途徑,考生可利用的資源有限。考生除了課本和歷年真題及一些劣質的模擬題外,很少有配套的教師用書和學生輔導用書、實訓教材。自學考試所有課程都是嚴格執行教考分離,各門課程的教材內容繁多,考試題目往往設計教材的絕大多數章節,既有知識的考核,也有知識運用和能力的考核。因此,僅靠課本和做題無法滿足考試需要。

(3)自考助學機構在教學上缺少科研與合作,專職教師幾乎不做科研,沒有仔細研究自學考試教學規律,缺少對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有些問題僅採用傳統的面授形式無法在短期內解決,且經濟投入較大。自考學前教育專業網路資源庫的建設,學生可以隨時分散學習,彌補以上不足,幫助學生在課外更深入地自行學習。

四現有資源共享程度低

我國資源的建設如課程資源、網上資源庫、師資和多媒體資源等有了一數量的積累,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這些資源基本都屬於高校內部資源,沒有形成資源共享局面。我國基於Internet的遠端教育,各個試點院校之間相互獨立,阻礙了資源建設和共享,學校自身的各種網路資源建設也不能很好的銜接,導致資源不能充分利用。雖然現有的資訊網路技術為學習資源的共享、合作學習提供了基本技術支援,但個別教師製作的資源有明確的針對性和目標,使用性、針對性強,難以實現規模化的資源共享。網路教育中公共免費站點非常少,大多是帶有商業性質,如一些培訓機構網站、個人出售學習資源網站等。學前教育資源庫的建立,將免費提供師生使用,建設者和使用者可自主擴充資源內容。

五新形式下,自學考試的新挑戰

國務院頒佈的《高等自學考試暫行條例》第二條中寫到“本條例所稱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對自學者進行以學歷考試為主的高等教育國家考試,是個人自學、社會助學與國家考試相結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所以,自學考試既是一種國家考試製度,也是一種高等教育形式。杜劉家在《自學考試人才培養模式要實現三個轉變》一文中提出,我國自學考試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要實現以學歷教育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向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重模式轉變;由原來注重考試的主導和促進作用逐步向考試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轉變;由關注人才培養逐步向培養與就業並重轉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才市場更需要技術型、應用型人才,僅依靠一紙文憑難以適應職業競爭。以獲得學歷文憑為主要教育目的的助學方式的侷限性日益凸顯。在現行的自學考試製度下,自主學習並不僅僅指孤立地學習,而是要為自主學習的考生提供充分的、便捷的、有效的和個性化的學習支援系統。自學考試資源不僅包括有形資源,還包括了無形資源,如組織資源、政策資源、資訊資源、文化資源。學前教育資源庫的建立旨在為學前教育專業提供無形資源,使學生有機會涉獵多領域知識,瞭解現代學前教育理念、國家的相關政策、法律,並自覺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健康的心理素質、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思維和行為習慣。

六結論

隨著網路化的到來和現代教育技術的變革,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極大衝擊了傳統的自學考試社會助學方式。學前教育資源庫的建立,賦予自考生更大的學習平臺和更大的學習自由,使學習過程不斷克服空間、時間、資源等方面的限制,是自學考試發展的必然趨勢。當然要建立完善的自學考試資源庫還要靠多方的努力和長時間的積累,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EB/OL].

[2]胡三寧.自學助學網路助學體系建設[J].應用研發-教育資訊化,2013(16):186-187.

[3]朱春晨,洪新丹,吳姍姍.自學考試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及其調適[J].綜述-專著,2015(14):25-26.

[4]催巍.自學考試與社群教師資源整合研究[D].金華:浙江師範大學,2009:17.

[5]北京市成人教育院組編.中國成人教育管理運作全市[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98.

[6]李文治.自學考試網路學習資源開發和利用策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9.

[7]楊學為.中國考試通史[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36-39.

[8]杜劉家.自學考試人才培養模式要實現三個轉變[J]中國考試,2006(4):18-20.

篇二學前教育學年畢業論文

摘要

健康是人類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項最重要的社會目標。然而,對於什麼是健康,人們的認識並不完全一致。在許多人腦子裡,一提到健康就理解為身體沒病,體格健壯。這種單純的身體健康觀,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視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兒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兒身體保健教育,缺少幼兒心理衛生教育方面的內容,這種傾向不利於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因此,如何克服傳統健康觀的片面性,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完全將健康剝離到衛生保健工作的管理範圍,是當前我們工作中需要著重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健康 全面 身心並重

概述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誌。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係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後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長,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說到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我就不得不說說我認為的心理健康的'意義了。

一:幼兒心理健康的含義

在談到幼兒心理健康這個定義的同時,我們不可迴避的就是心理健康這個概念。

究竟怎樣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緒良好,個性健全,能適應環境,人際關係協調,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標準的心理狀態。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① 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評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長處、短處,自己的個性特點,都有一個現實的、正確的認識。知道自己能幹什麼,適合幹什麼;對於辦不到的事,也不會苛求自己。

② 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發展的心理動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確的生活目標,有自我發展的驅動力。因此,在困難和逆境面前能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對待和處理各種複雜的問題,並不斷前進。

③ 能和他人友好相處,善於協調人際關係。心理健康的人,對人對事都能採取和睦相處、友好對待、克已讓人的態度;對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能採取友好寬容的、公平的、有理有節的方式處理,容易與他人合作和相處。

④ 主動適應環境,順應社會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夠自覺地調整個人和環境的關係,不是環境順應自己,而是使自己適應環境。在任何複雜的環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個性上的特點;另一方面,又有揚長避短、適應環境需要的應變能力,無論是在艱苦的逆境中,還是在順利環境中,都能很好地發展自己。

判斷一個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難用一個統一標準來衡量,所以一般學者認為,應以整個行為的適應情況為基準,而不要過分看重個別症狀的有無。瞭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內涵,就可以幫助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狀況,並採取相應的心理衛生保健措施,從而達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兒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兒心理教育是以“幼兒為本”,也就是把孩子當成與大人有著平等人格的人來關照,老師在關心與愛護孩子的同時,切莫丟掉“尊重”與“平等”,這兩種當代人文意識,老師不僅僅是蹲下來與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將大人的架子放下來,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雖小,但卻完全可以感受到這一種來自老師“母愛”般的關照,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老師的溫情關照下健康的成長。

三:如何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幼兒人格完善的必要條件,是幼兒的精神與發展的內在基礎。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兒就可能有充分的發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麼幼兒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在其以後的發展就有可能出現人格障礙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兒中存在著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經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順心就會哭鬧、發脾氣。第二、缺乏與人交往和應付人際事件的能力。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在家庭中凡事以他們為中心,而在集體中他們卻必須考慮到別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見,獨生子女的增多使越來越多的幼兒少有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導致在人際關係中無所適從,正如我國心理學家丁瓚教授所說:“人類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交往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於人際關係而來的”。所以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更應該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從小抓起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誌。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係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後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長,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呢?我們認為至少應包括下面這五條: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慾;

(2)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

(3)能學會與周圍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尊重別人、樂於助人;

(4)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困難,適應環境;

(5)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全的人格。

這五條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養,如何培養呢?我們不要忘記孩子的身心發展變化的特點,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學校教育工作的全過程中,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學會認知、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做事、學會生存”作為對孩子的終生教育的目標,點點滴滴、持之以恆,我們一定能把孩子培養成適應新世紀社會生活的棟樑之材。

而在現今社會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出現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認識不足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應是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完備狀態”,將心理與社會適應這 兩個重要內容作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當多的幼兒園中,目前對健康的認識仍然停留在生物——醫學模式的水平上,還沒有實現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新模式的轉變,因此,明視訊記憶體在著重生理保健輕心 理保健的現象。這種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不夠,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普遍存在對幼兒心理健康知識的匱乏,在於對幼兒身心關係的認識模糊,在於沒有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許多人將幼兒心理的一些異常 表現看成為孩子成長中的自然現象,不去加以關注。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缺乏嚴密的系統性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沒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迄今為止,全國除了少量的幼兒心理衛生、行為與情緒問題等方面的書籍之外,尚未見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著;二是在全國為數不多的開設有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中,開設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課程 的極少;三是無論高校,還是幼兒師範,都沒有一本全國通用的幼兒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儘管《幼兒園工作規程》提出了應做好幼兒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內容分散、零亂,大多體現在其他內容之中,如培養幼兒活潑開 朗的性格,引導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等。這些內容之間沒有一個內在的聯絡系統和統一的觀念,而且還有許多有關幼兒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內容沒有納入到教育之中或沒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視。這導致我們在對幼兒實施心理 健康教育時,大多隻能借鑑其他相鄰學科或中國小、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經驗,而且整合不夠。

三、理論與實踐的脫離

近年來,注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兒園日益增多,他們在實踐中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而高校中不少 教師也開始重視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漸增多。但是,有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論與實踐的脫離。一方面,高校中從事幼兒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較少深 入到幼兒園中去進行指導,更少去建立幾個點長期進行實驗;另一方面,幼兒園在開展此項工作時,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種對錶面現象的認識,不能由現象認識其實質,因此,在很多時候,其工作的最終結果,只能是一種 經驗的總結,而難以使之得到更深的發展,主題難以深化,妨礙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進行。

四、教師缺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

教育活動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質、專業知識的結構及豐富程度。然而,在沿襲 已久的幼兒師範教育體系中,知識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勢發展的要求,這直接導致了幼兒園教師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的缺乏。而紮實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是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與此同時,如何 把握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幼兒科學教育的關係,注意教育內容的整合,也影響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時下,在不少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與此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五、具體操作中的非科學性

1.違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則的問題。例如: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本屬於品行障礙,對於這一類行為的矯正 與教育應當堅持正面教育,樹立榜樣作用,或採用暫時隔離、減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兒教師在對待這一類孩子時,採用宣洩的方法來加以矯正,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讓其發洩憤怒的情緒。而研究表明,幼兒在宣洩 後習得更多的攻擊技能,可產生更強的攻擊傾向。因此,採用宣洩法違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有些教師甚至在對待這類孩子時採取體罰的方法,這更加強化了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因為,體罰本身對幼兒的攻擊性行為 起的就是示範作用。

2.家園教育不同步的問題。在幼兒園中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   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兒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 實施中如未注意與家長的密切配合,則可以使幼兒園的努力付之東流。某幼兒園幾年來一直堅持對幼兒進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目的在於讓孩子學會與他人的交往、分享與合作、提高其社會適應力。但在具體操作中, 他們忽略了與家庭的聯絡與合作,而有些家庭對其子女一向採用溺愛、放任的教育方式,結果導致幼兒園中所教與家庭所教的衝突,教育未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3.不能區分心理問題與道德問題。在部分幼兒身上,說謊這一現象是較為常見的。造成幼兒說謊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幼兒認知發展水平較低,在思維、記憶、想象、判斷等方面出現與事實不符時造成的說謊;另一 方面,是由於幼兒做錯了事,怕受到處罰,或由於老師、家長對幼兒的過分嚴厲所致。因此,我們對幼兒的說謊問題應全面分析,區別對待。如因認知水平低所致,則為心理髮展過程中的問題,如因過於嚴厲的要求所致 ,則為教育方面的問題,但這些都與成人時期的說謊有本質的區別,無所謂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兒園中,防止一旦出現諸如偷竊、說謊等行為時,斥責幼兒品德不好,將心理問題與道德問題混為一談的現象並不少見 。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問題。由於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一些幼兒園在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常常是借鑑中國小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和模式。這導致了在教育的過程中,對 幼兒的實際接受能力的忽視。如對一些有行為問題的幼兒進行心理矯正時,有些幼兒園的老師簡單地照搬一些行為治療的方法,而未考慮這種方法採用後,對幼兒會有什麼樣的消極影響,結果導致行為問題未矯正,又出現了新的適應問題。

其實,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幼兒素質教育這個系統工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 。在這裡,我們僅僅是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分析,而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一方面有賴於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與完善,另一方面,則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諸方面的共同努力。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小事,而是關乎我們民族未來的大事。在這個方面,我們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氣魄和胸懷來投入其中,讓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沐浴著全社會呵護關愛的陽光下健康而快樂的成長,將來成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兒。

結束語

時代在發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長,堅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德育教育的標誌,是提高幼兒整體素質的關鍵,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所謂“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不可能給予孩子應對一生的知識和技能,而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創造的激情與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才是我們應賦予孩子的珍貴財富。作為教師要用愛撥亮每位幼兒心中的那盞"燈",揚起前進的風帆。只要人人都去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這一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