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才智咖 人氣:2.93W

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本科院校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處於起步階段。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主要以高質量的技能型人才為主,良好的校園文化作為實施開放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對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產生重要影響,所以高職院校應該理性把握當代高職學生的心理特徵,並結合學生的基本心理健康狀況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為學生的未來健康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基於當代“90後”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特點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措施,以期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援和借鑑。

關鍵詞:“90後”學生;高職院校;心理特點;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職院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基於現代教育背景,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漸成為越來越多高職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共識,如何在高職學校教育中切實、深入、全面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不可或缺的環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積極的人格品質,有助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於青年成長階段,身體各項機能和心理思想不斷成熟,在這一階段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相關心理健康知識,讓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形成正確的認識,有助於消除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消極心理,使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只有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為學生的身心發展做出正確的引導,促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2.保持良好心態,提升學生學習生活質量良好的心理狀態

在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項問題,才能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集中注意力,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習效率和效果得到顯著的提升,為學生未健康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不僅學生的學習生活質量會得到顯著的提升,個人綜合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的培養,有利於將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3.善於觀察,幫助學生預防心理疾病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成長進行動態觀察,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藉助教師的干預有效消除學生心理中存在的消極因素,引導學生對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形成正確的認識,自覺培養健康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有效降低心理疾病的發生機率,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相應的保障。

二、當代高職學生心理特點

隨著網路資訊科技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化,我國當代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面臨來自多方面的思想衝擊,學生心理髮育具有一定的時代性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思想成熟,價值觀念更為趨向現實

受到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大爆炸的影響,當代學生在複雜網路資訊的衝擊下,心智發育較為超前,知識面的深度和廣度以及早熟程度都顯著提升。當代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遇到問題後能夠結合問題發生源和促發環境進行積極的思考,並勇於針對相關問題提出自己個性化的見解,甚至喜歡以成年人的角度進行問題分析和思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產生一定不良影響。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國一部分家長受到各類教育觀念的影響在對學生實施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希望學生更為獨立和自信,雖然有利於學生在社會上獲得良好的生活,但是也導致其喪失了一定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甚至一些學生的價值取向出現偏差,不能顧及社會利益追求現實的平衡,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2.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但對網路過度依賴

當代“90後”高職院校的學生伴隨著網際網路逐漸成長,受到網際網路資訊傳播特點的影響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一般不安於現狀,希望通過一定的網路學習、聊天等獲得新的發展,與網路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絡。但是,網路在提升學生生活水平的同時,學生對網路的過度依賴也會對其健康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學生在網路交流、網路遊戲中尋找精神的寄託,逃脫家庭和社會的責任,不僅嚴重限制了其現實人際交往能力的強化,也導致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網路不良資訊的影響,心理出現一定健康問題。

3.追求張揚的個性,但是心理較為脆弱

相關調查研究顯示,“90後”學生的成長經歷造成其基本行為習慣具有典型性,如遇到問題不願意進行溝通交流進而解決問題,而是在網路上查詢;長時間登入QQ、微博、微信等,與陌生人交流;可以用電腦打出每一個字,但是一般不會書寫,甚至在不同的環境中識字能力下降;可見“90後”學生的成長環境受到網路的影響存在一定的特徵,促使“90後”高職學生思想較為獨立,喜歡張揚個性,願意用個性化的方式表現自我,引起社會的關注。“90後”高職院校的學生一般為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沒有遭遇過角度的挫折,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養成了極端自私的不良性格,心理脆弱,一般無法接受打擊,不利於學生在未來社會生活中健康成長。

三、當代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結合高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應該重視教師的教育引導作用,構建開放性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模式,並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通過積極的心理健康引導和影響,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獲得更好的發展。

1.重視師資作用,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隊伍建設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諮詢服務和心理引導服務等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具備較強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對學生提供科學的教育引導。然而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雖然一般配備了相應的心理健康諮詢人員,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心理教育引導服務,這部分心理健康諮詢人員還承擔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務,能夠全面瞭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實施有針對性的引導,但是高職院校中這類教師並不多,一部分教師只具備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或者心理諮詢能力,無法全面把握學生心理存在的問題,教學效果受到限制。

2.設定開放課程,對學生實施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

我國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將學生封閉在課堂中,主要以教師的心理健康知識傳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相關知識,不僅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影響,對教學目標的盲目追求也限制了學生的自然成長,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無法充分發揮對學生教育引導的作用,甚至還會導致學生對心理諮詢、心理引導等產生牴觸心理,不利於教學效果的充分發揮。同時,由於考核方式的設定不合理,在高校教育實踐中過於追求理論教學成果,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脫離生活實際,不利於培養學生應用心理健康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心理問題的能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失去應有的作用。所以,基於當前社會教育背景,高校應該結合學生的心理髮育特點,設定開放性課程,在保證課堂理論教學效果的基礎上,增加實踐教育的比重,將學生引入社會中,直接通過組織學生參與相應的社會活動增強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增強教育實效。例如,針對我國高校一部分學生沉溺於網路的現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社會調查——探究網癮學生自身、家長、教師的心理狀況。讓學生在瞭解網癮學生自身對未來發展的迷茫和無奈,存在一定的逃避現實心理;家長對網癮學生的愛和期望,以及無奈和擔心的心理;教師對網癮學生的教育引導思想和嚴格管理思想等,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沉溺於網路對自身以及家庭帶來的不良影響,對網路形成更為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與學生溝通,進行適當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幫助本次調查中具有沉溺網路傾向的學生擺脫網路的控制,以更為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獲得更好的發展。

3.重視事前防範,建立相應的心理健康預防機制

受到高職院校教育地位和社會影響力的影響,相比於本科院校學生承受更大的社會壓力、家庭壓力和就業壓力。所以,為了對學生實施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高職院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預防機制,預防學生的心理性危機事件,提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具體操作方面,高職院校可以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有選擇性的建立三級預防機制,第一級預防機制由高職院校的心理諮詢室和心理健康教研室所組成,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課程教學負責,並在生活中對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適當的教育引導,把握本校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狀態,並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全域性性掌控。第二級心理健康預防機制主要指高校輔導員對本班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基於此,高職院校輔導員應該增強心理健康知識積累,在工作中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並進行適當的指導,最大限度地避免學生心理問題的影響進一步擴大。第三級預防機制具體指學生會、心理健康社團等相關學生組織和團體,應該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在發現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後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同學關係,最大限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4.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營造健康生活氛圍

校園文化對學生心理產生直接的影響。特別是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其長期生活在高職校園中,校園文化的健康狀況直接關係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制約學生持續健康的發展。校園文化建設從本質上看也是一種教育實踐活動,所以,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人格的塑造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創造條件。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主要以高質量的技能型人才為主,良好的校園文化作為實施開放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加以定位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建設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保證學生在高職院校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氛圍中能夠展現自我、張揚個性,獲得自然發展和成長。同時,為了保證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相關教育管理部門應該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參與實踐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認識自己、定位自己,探尋正確的未來發展方向,在未來社會生活中獲得更好地發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本科院校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處於起步階段。高職院校在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實踐探索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當代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學生心理特徵採取合理的教育措施,逐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的基礎上,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相應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張林紅,王超,陳新等.“90後”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以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為例[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3

[2]王小妮.淺議高職學生職業心理特點與心理健康教育[J].未來與發展,2015

[3]吳建輝.重視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J].時代教育,2013

[4]蘇桂元.基於現象學教育學的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