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特點

才智咖 人氣:6.21K

高中階段正值一個人身心迅速發展的黃金階段。高中生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苦楚;有友愛的溫馨,也有誤解的痛苦;有追求的充實,也有挫折的迷茫。這些客觀事實反映在他們的生活中,愉快的體驗往往給他們帶來生活的信心、前進的動力,而不愉快的體驗會使他們沮喪或煩躁,日積月累則會導致心理障礙,甚至引起嚴重的心理疾病。在現實生活中,多數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健康”和“比較健康”的。他們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充滿朝氣,自信樂觀,樂於學習,團結合作,心境良好,適應環境。這是我們對當代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基本估計。但也有部分高中生的心理狀況處於“亞健康”狀態,個別人甚至是“不健康”狀態。面對社會競爭、學習緊張、個人成長等外界各種壓力時,一些人容易出現心理困惑和失衡,產生煩惱、憂慮、失落、憤怒、絕望等不良情緒,嚴重的引起心理障礙。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特別關注,並給予相應的輔導和治療。關於當前中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比例,有一系列的調查資料,其比例從5%~50%,如此之大的差距,使許多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感到很困惑,更不要說普通百姓。我們認為,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除使用的測驗工具、衡量的標準不同以外,還有一些是概念的失誤所造成的,因此對發表的各類資料要做鑑別,做深入的分析,否則容易產生偏差和誤導。

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特點

比如以下幾個資料的表述明顯有誤,但卻被廣泛引用:“1987年,……對上海市中國小生的調查,發現有27%的學生心理異常”;“1993年,……對東北地區1萬餘名中國小生進行心理檢測,發現有32%的中國小生存在心理異常”;“1994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調查報告顯示,在所調查的1414名中學生中,心理疾病的發生率為26.17%”;“1994年,……對廣州市1000多名中學生的調查表明,53.2%的中學生有心理危機”事實上,中國小生中夠得上“心理異常”、“心理疾病”、“心理危機”的比例是很低的,絕對不會像上述的資料那麼大。問題出在混淆了上述概念與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問題乃至心理症狀之間的區別,後者是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既包括像“心理異常”、“心理疾病”、“心理危機”等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包括一般的心理問題。而青少年學生以一般性的心理問題為主。彙集近年來國內各地心理專家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的結果,顯示大部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正常的,但大約有20%左右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

綜合大家的研究成果,我們認為,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有以下特點:

(1)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問題發生率或嚴重程度有上升的趨勢。一般高一學生處在從國中到高中的轉折期,因而由於不適應帶來的心理困惑也比較多,但多屬一般性的適應問題,程度較輕;如果高一的適應問題遲遲沒有得到解決,就可能延續到高二,一般來說,高二學生的心理問題比高一學生更復雜;而高三學生由於直接面臨大學聯考的壓力,許多潛伏的心理問題都可能由於巨大的大學聯考壓力而爆發出來,或不自覺地把大學聯考壓力轉化成身心健康問題,通常,高三是心理障礙的多發期,程度多強於高二。

(2)重點中學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率高於非重點中學。這是因為重點高中學生承受的學習壓力、競爭壓力和心理壓力更大一些造成的。並且由於這些人在國中時期多是優秀分子,面對新環境中的失落一些人難以承受,心理容易失衡和壓抑。

(3)男生髮生心理問題的比例高於女生。這是因為高中女生相對於男生來說,宣洩的願望和途徑更多,她們可以通過朋友交談、日記書寫、流淚哭泣或找父母老師傾訴等方式,來宣洩自己內心的不良情緒。女生的情緒來得快宣洩得也快。而男生一旦出現心理問題,不願暴露自己的軟弱,故往往悶在心裡,由於得不到及時消除,使問題逐步嚴重化。(4)農村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率高於城市學生。這可能與農村學生生活環境相對閉塞,父母文化程度較低,教養方式簡單粗暴,較少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等原因有關。也由於農村學生進入市縣高中後,一些人可能會出現心理上的不適應,與城市同學比較的過程中,感到自卑和壓力,從而引起心理困擾。

(5)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多數屬於一般性的適應問題,表現為程度較輕,持續時間較短,危害不明顯。但也有少數已達到心理疾病的狀態,多見的是神經症,如強迫症、恐懼症、焦慮症、疑病症、神經衰弱、抑鬱症,更嚴重的已出現精神病症狀。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的特點是相對而言的,在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個體身上很可能會有較大的差異。不同的研究者由於使用量表或取樣物件或觀察視角的不同,結論也可能有別。

高中生的心理問題多表現在學習、交往兩大領域中,以認知歪曲、情緒不適、意志缺陷、個性障礙、行為偏差等形式表現出來。常見的心理症狀包括緊張焦慮、自卑抑鬱、恐懼退縮、衝動暴躁、偏激逆反、敏感脆弱等。

下面我們來看若干典型的案例:

一位高二男生因為在省級競賽中沒有取得優秀的名次,而覺得實在沒臉活在世上了。他悄悄地給同學、老師、家長寫了三封絕筆信,離校出走了。在一張留給同學的信中寫道:“我已經盡力了,但現實令所有人失望,對不起養育我的父母,教育我的老師,關心我的同學。不用找我,該走的走了……”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脆弱地夭折了。一位重點高中的借讀生,由於學習基礎和能力與重點高中學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從入學的第一天起就生活在自卑的情緒中。父母望子成龍的期望,使他喘不過氣來,每次考試都是心驚肉跳,考試中不時出現心悸、胸悶、頭暈,有時還伴有腹瀉等軀體症狀。見到考題腦中一片空白,記憶再現困難,無法抑制自己的緊張情緒,考試成績可想而知。考完後又怕同學的議論,怕老師的責備,怕家長的訓斥。漸漸地他的目光不敢與人對視,習慣低著頭走路。對學習心灰意懶,對前途悲觀失望。在高二第一學期期會考試前,他出現了拒絕見人、拒絕上學的退縮行為。最後該學生因無法堅持正常學習而休學。某高一女生因面部燙傷留下了疤痕,認為自己很醜,產生嫉妒貌美女生的心態,經常抑鬱苦悶。她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埋怨父母對她照顧不周,認為做人有意思,把自己關在家裡,不願見人,曾幾次想輕生以求解脫。一位高三女生幾乎每天都是在緊張中熬過。每晚就寢時總要盯著其她同學,儘管自己昏昏欲睡,卻非要苦苦支撐——決不能比別人早睡。早晨一定要設法比別人早起,能比同學們多念幾個外語單詞心裡就舒服,不然就會一邊讀單詞,一邊緊張地觀察同學們的動靜。進入安靜的閱覽室,一看見同學們專注學習的樣子,立刻會感到心慌、呼吸急促,產生一種厭惡和憤怒的衝動。一位平時學習成績排名第十的高三學生在一次大考中得了夢寐以求的第一名後,從此不再讀書,而是到處看病——他覺得自己得了“狂犬病”,其實是對以後考試中得不了第一名的恐懼,這種恐懼轉化為了疑病症。一位高中生整天生活在教室的天花板要倒下來的恐懼中,明知不會,擔心這些東西很無聊,可無法擺脫,以至於上課嚴重分心,痛苦不已。這樣的例子在各個學校都可以見到。在後面的各個章節中,我們將圍繞著高中生常見的心理障礙問題做具體深入的分析。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來說,應該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主,以關注心理髮展為主,但本書選擇以高中生的心理障礙為切入點,一方面是因為高中生的心理障礙問題相比於國小生、國中生來說更為突出,另一方面是因為專題探討高中生心理障礙的著作不多。我們將主要側重於高中生常見的心理障礙問題來展開,適當兼顧高中生一般性的心理適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