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聞圖片的傳播特點

才智咖 人氣:1.24W

新聞圖片在新聞行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與其自身所具有的特點是分不開的,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新聞圖片傳播特點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淺談新聞圖片的傳播特點

【摘要】2004年5月29日-30日,中國首屆視覺文化傳播國際研討會在上海復旦大學舉行,此後視覺傳播越來越受到重視。“檢視時代”也已經被人們所接受。新聞圖片作為一種帶有特殊功能的表現形式,在新聞事業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經過多年的發展,或許可以將新聞圖片作為一種獨立的傳播形式給予研究和討論。

【關鍵詞】新聞圖片;傳播特點;讀圖時代

1990年8月,中宣部、中國記協、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在寧夏銀川舉行的全國報紙總編輯新聞攝影研討會上,達成了圖片報道與文字報道“比翼雙飛”的共識,實現了中國新聞攝影從“重文輕圖”、“圖文並茂”到“圖文並重”的觀念轉換。圖片的地位明顯提高。如今,隨著“圖文並重,兩翼齊飛”的辦報理念在新聞行業的深入實踐和迅速發展,加之數字技術在新聞攝影領域的普遍應用,一種以視覺為中心的新聞運作理念已成為新聞行業的共識。毫無疑問,讀圖時代已經來臨,新聞圖片的地位和作用已經不是陪襯品,僅具有點綴修飾的功能,更多的是作為獨立的新聞要素與文字齊頭並進。新聞圖片在新聞行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與其自身所具有的特點是分不開的。新聞圖片的傳播特點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視覺衝擊力強

視覺衝擊力是指利用攝影手段使人們通過視覺到思維這一過程所產生的震撼效果的作用力,它是圖片對人的視覺衝擊力和對人的心靈的震撼。同時,也是人對圖片的主觀感覺和認識。報紙和其他媒體比較,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平面化,報紙想要單單靠文字產生穿透力是力不所逮的,文字的縱深不可能達到視覺的立體感。報紙想要解決這個瓶頸,新聞圖片便呼之欲出。新聞圖片的內容是立體的,畫面內容通過不同的色彩、對比度、灰度、明暗度,構架出不同層次的現實感和立體感,從而拉近讀者和新聞事件的距離。

用梅洛·龐蒂的話來說,“我的視覺就是一種看的思維”。①加拿大《公民報》攝影部主任斯蒂夫也說過:“任何一家報紙如果不能滿足讀者對直觀影象越來越高的需要,就無法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新聞圖片的衝擊力,可以抓住受眾的眼球,從而進一步將新聞圖片的新聞性、思想性、真實性、時效性和形象性以簡潔、震撼的效果傳遞給受眾,達到以一圖勝千言的效果。

二、善於捕捉象徵性瞬間

面對“讀圖時代”的到來,影象的靜止性和瞬間性,真的可以代表整個新聞事件嗎?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巴拉茲看來,好的瞬間可以在逼視那些隱蔽的事物時,給人一種體察入微的感覺,他們流露出一種難以言宣的渴望,對生活中一切的細枝末節的親切關懷和火熱的感情。新聞圖片的瞬間是對現實世界的複製和表現。一幅好的新聞圖片既是對時間的延續,又是對空間的拓展,時間在空間範圍內延續,空間在時間範圍內拓展,兩者密不可分。瞬間的魅力就在於對整體的把握,通過對整體中處於頂端瞬間的模仿。我們可以看到山花爛漫前植物花開的漫長過程,同時,我們也可以預演事件在大眾內心深處千差萬別的結果。這正是瞬間的魔力。將新聞事件、作者、讀者的感情組成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其中流露出的若明若暗的寓意,最終由讀者自己研判。新聞圖片的瞬間,既形神兼備,內涵豐富,可讀性強,又有思想感情寄託於其中,思想的內涵和外延,不是單獨對讀者的審美愉悅和資訊快感,而需要直達讀者心靈的深處。這也是優秀新聞圖片可以成為經典的原因。

三、以圖“說話”,生動形象,具有美學價值

羅蘭·巴特曾經講到:如果我們的閱讀令人滿意,經過分析的圖片為我們提供了三個資訊:一個是語言資訊,一個是編碼的影象資訊,一個是未編碼的資訊。美學的形象修辭也講到人們閱讀提升了三個層次:第一層是視覺元素的指示,第二層是在辨證手段後的`詮釋,第三層是可見的不可見。新聞圖片既具有形式美的一面,又具有美學價值。一幅經典的新聞圖片,首先要有的基本條件便是新聞方面的價值、閱讀的價值,並且要求它的表現形式要具有美學價值。在可以完全表現新聞事件的真實、客觀以及典型的條件下,新聞圖片如果將自己內涵的個性雜糅其中,新聞圖片的生命力就會顯得更加頑強,而且社會影響力也會空前巨大。總而言之,優秀的新聞圖片是集合了新聞價值,審美價值,以及閱讀價值於一體,通過完美的結合,使得新聞圖片成為以圖代言的工具。

新聞圖片要有形象美,這就要求新聞圖片的構圖要美,光影要美,這是創造新聞圖片形象美的基礎;其次就是新聞圖片的色調要美,這是構成新聞圖片形象美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將形象價值要素放在首位,應當更有利於新聞圖片報道,更有利於新聞攝像報道的創新,也給你感覺契合讀者對新聞攝像的要求”。②

四、體現人文關懷

所謂人文關懷,即是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照,對人的尊嚴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對人類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它的核心是強調對人的尊重和對人價值的肯定。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人最基本的需求首先是自己生存狀況和自己安全,其次便是自我實現。人文關懷體現在新聞的攝影中,就是用自覺的關懷來體現人類對本質生活的認識和迴歸,表現的是對生活最底層的需求。自從19世紀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以人學批判黑格爾思辨理性哲學,以人學取代基督教神學開始,“人本學”或“人本主義”思想就被各個領域廣泛應用。

新聞圖片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和反映,是現實生活的影子,新聞圖片具有強大的紀實功能,可以還原新聞事件發展的過程,將一個整體的新聞事件呈現在公眾面前。“既然人文關懷的核心是人,那麼我們在面對新聞事件時,相機的鏡頭要始終以人為主體,發掘人在新聞事件中的喜怒哀樂,新聞事件對人及人類社會的影響。”③尤其在對諸如洪水、火災、疾病等自然災害以及危及生命慘痛、悲情事件的新聞報道中,應以人為關懷為出發點,來精選表現新聞真實的角度和方式,使災難、悲情報道更具有藝術性。體現人文關懷內涵,既有利於人道主義和人文關懷的實現,有利於整個社會心理的健康,使得廣大受眾形成良性的認知結構,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

五、圖文互相烘托

語言文化和視覺文化屬於不同的文化正規化,他們平行構成了世界的影象。新聞報道的完成同樣也包括了兩個部分,一是圖片,二是文字,圖片主導情節,文字用來補充和說明。“新聞圖片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新聞圖片,對於新聞的強化、版面的排程和啟用,包括政治意圖的體現,都是至關重要的”。④對於一個優秀的編輯來說,搞清楚新聞圖片和文字之間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圖片可以很好的地述故事的主要情節和發展,文字起到的只是輔助作用,我們將它稱之為文配圖;有些則是以文字的敘述為主,圖片只是深化和輔助的作用,我們稱之為圖配文。同時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有些是圖文並茂的報道,圖片和文字相互配合,這樣的報道是強強聯合。所以在選用新聞圖片時,必須要考慮到文字部分的對等,才能構成統一的整體。

新聞圖片的傳播特點決定了傳播過程中的方法和路徑,只有選取有說服力的新聞圖片,才能獲得豐盈的收穫。新聞圖片日益成為一種無階層、無國籍的世界通用“語言”,它打破了文字的壟斷,減少了文化的隔閡,使人類溝通的橋樑更加暢通無阻。

參考文獻

①莫里斯 著,姜志輝 譯:《知覺現象學》,商務印刷館,2011

②郭麗,《論新聞攝影中的人文關懷》,《新聞愛好者》,2009(9)

③陳飛,《論新聞攝影的形象價值》,《湖南社會科學》,2009(2)

④張建星:《傳媒的運營時代》,文匯出版社,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