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探大學生英語課堂沉默的因素及解決對策

才智咖 人氣:2.51W

摘要:大學英語課堂上普遍存在著課堂沉默的現象,這對學習英語是十分不利的。本文通過對學生的觀察、問卷、訪談等多途徑的研究,總結出我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沉默現象形成的原因。根據本研究的發現提出了活躍課堂氣氛的對策,以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淺探大學生英語課堂沉默的因素及解決對策

關鍵詞:英語課堂 課堂沉默 學生

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對學生來說,如果課堂上總是沉默,學生失去了練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真正學會使用英語就是一句空話,所以,打破課堂沉默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一、課堂沉默的定義

沉默是交際主體所呈現出來的無聲且無固定語義的非語言交際行為。而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師生間互動作用的過程,它的交際主體只能是教師和學生,它的交際鏈也只能由兩種形態:教師-學生,學生-教師。那麼,課堂沉默可以相應地定義為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和學生所呈現出來的無聲且無固定語義的非言語交際行為。從廣義層面講,它包含課堂教學中所有沉默現象,而狹義上單指課堂提問或課堂討論中學生的沉默。根據課堂效應的不同,劉向前在關於課堂沉默的一項研究中提出了兩種表現形式:積極沉默和消極沉默。

1.積極沉默

積極沉默是學生思考時普遍的和必要的組成部分,是將老師所授知識接收→分析→歸納→運用的必要表現形式。其表現形式多為:(1)學生在教師提出問題之後陷入積極思考中的沉默;(2)學生對教師或其他同學的講述或回答認真去傾聽和思考的沉默等。

2.消極沉默

根據課堂沉默現象,消極沉默又呈現兩種表現形式:(1)有些學生總是處於被動地位,對教師所講知識或被動接受或不懂裝懂,對課堂提問或不聞不問或不願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使課堂教學組織活動癱瘓,毫無生氣;(2)課堂表象上呈現出熱烈、活躍、師生配合良好的狀態,其實質卻是往往有幾個特定學生反覆發言,其他學生彷彿置身事外,與課堂活動無關,一味沉默。積極沉默在課堂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而消極沉默極大地影響了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與教學目的的實現。

本文中的課堂沉默主要指課堂消極沉默。

二、課堂沉默的因素

通過對運城學院某班學生的觀察、問卷、訪談等多途徑的研究和分析,筆者認為造成課堂沉默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自信

在調查中,有82.9.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從而選擇沉默,探究其深層原因是缺乏自信。在課堂上,面對那麼多同學,心理緊張,害怕找不到相應的詞語,害怕表達不準確,害怕不但得不到老師的關懷和引導,甚至還要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嬉弄。這些都會使學生產生挫敗感。

2.文化的影響

在調查中,68.2%的學生不習慣在課堂上發言,還有41.4%的人不喜歡出風頭,不願惹人注意。顧曉樂曾把中國學生因文化因素而在課堂上沉默的原因總結為五條。一是,中國文化屬重語境文化,即認為好多常規性的、聽話者應該知道的東西不必說出口。二是,中國文化重“和睦”,認為不同意某人的觀點就是與他個人過不去,嚴重時可能會付出與對方終生不睦的代價。三是,中國文化重“集體”,凡事講究隨大流。四是,中國文化強調“順從”,認為孩子在家應順從父母,在學校應順從老師。五是,中國文化很重“面子”。因此說,中國學生的沉默反應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

3.性格

有證據證明,外向性格的人在發展人與人之間語言交流技巧方面有優勢。而另一方面,內向性格的人一般被認為很害羞,在公眾場合說話時沒有自信,不願意炫耀。當老師讓他們回答問題的時候,他們還會因為害怕而什麼也說不出來,窘迫得使臉通紅。儘管我們無意識對性格內向進行貶抑,但性格內向很容易造成他們在課堂上一語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