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現象探討

才智咖 人氣:1.88W

英語作為大部分學生的第二語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現象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現象探討

 摘要:本文通過對獨立學院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課堂觀察和個別訪談等綜合性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獨立學院的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現象,探討了課堂沉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方法,以幫助學生打破課堂沉默,構建有效的課堂參與模式。

關鍵詞:獨立學院;國際化;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現象

一、引言

成功的英語課堂的學習模式少不了學生的積極參與,能使學生在課堂上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做到活學活用顯得尤為重要。對於以國際化為主要培養目標的學院來說,培養學生對於英語學習的樂趣顯得更為重要。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作為國際化的商學院,擁有多項與國外學校合作的留學專案,因此,學校對學生的英語水平要求普遍比較高。然而,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也是一所獨立學院,這意味著學生在大一入學時英語水平不是很高,在重視英語學習的學校裡,學生在大學英語課堂上依然存在不願或者不敢開口說英語現象。本文擬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等綜合性研究手法對課堂沉默現象進行調查研究並分析其原因,以幫助師生構建有效的英語課堂互動模式。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的先進性與獨特之處以往相關課題的研究都是從學生的角度研究造成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現象的原因,本文還會從教師的角度比如教師的授課方式、提問策略等方面進行探討,同時,也會從學生的情感因素、傳統文化影響等方面綜合分析學生在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的原因。

(二)調查與訪談物件本文以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2012級會計專業90名本科生作為研究物件,他們分別屬於2個班級,平均年齡21.2歲。選定第三學期的第五週進行調查,原因是經過一年多的大學英語學習,他們對於老師的授課方式有所瞭解,形成了相對固定的課堂參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客觀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步驟第一步:選定2個班級的90名學生作為研究物件進行問卷調查,共計收回有效問卷83份;第二步,對研究物件進行課堂觀察並記錄;第三步,根據課堂與課下的觀察結果,選擇4名有代表性的學生進行個別訪談,通過資料統計與個案分析,發現課堂沉默現象的內在規律.

三、調查研究結果與原因分析

本文擬通過對研究物件的.課堂參與模式,學習風格,個性特徵等方面進行分析和推斷,剖析課堂沉默現象的具體原因,具體研究如下:表1表明,學生課堂沉默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但是,諸如“當時心情不好”、“身體不舒服”等原因成為22.9%學生的首選,表明學生的心理問題依然是打破課堂沉默的關鍵。表2對4位同學展開個別訪談,論證了表1的調查結果。表2中的許某英語成績優異,但由於性格原因在課堂上保持沉默,沈某熱愛英語,但是即使性格開朗,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依然欠缺,而對英語有較大興趣的李某,基本不會跟老師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英語基礎最薄弱的何某,鮮少與老師有任何交流。由此可見,無論英語成績好壞,學生在課堂上選擇沉默與他們的性格與心理都有一定的關聯。通過表1與表2的研究結果,大學生英語課堂的沉默原因可歸結如下:

(一)學生自身的原因

1.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眾所周知,獨立學院的學生由於大學聯考失利沒有考上一本或二本之類較好的院校,大部分是因為偏科,而且大部分學生因為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高。而上大學之後,由於大學的學習壓力沒有高中那麼大,原本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對於英語失去興趣。正因為學生缺乏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導致惡性迴圈,造成他們在課堂上不想發言,也不敢發言,在大學英語課堂上,面對老師的提問,他們基本上選擇保持沉默。

2.所謂的面子問題。在我國的傳統思想裡,中庸是一直以來奉行的為人處世風格,所以形成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以及“槍打出頭鳥”這樣的焦慮,也就是所謂的面子問題。許多學生在課堂最害怕回答問題時出錯而導致自己在全班同學面前顏面蕩然無存,部分性格內向的同學在課堂上表現得更加沉默膽怯,就怕丟了所謂的面子,造成了英語課堂的沉默,這一現象在獨立學院表現得更為明顯。3.受客觀環境和其他事物影響。現代通訊裝置的發達,使得手機、iPad等電子裝置佔據了大學生大部分的生活。許多大學生患上手機依賴症,導致他們沒有心思上課,在課上進行玩手機、打遊戲、看視訊等一系列娛樂活動,心思完全不在課堂上。即使有一部分同學很想全心全意聽課,也容易被周圍的環境影響,上課容易走神,所謂“久居鮑魚之肆,不知其臭”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樣的道理。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學生只沉浸在自己的電子世界裡,那麼,課堂沉默現象的出現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二)教師的原因

1.教師在課堂上扮演的角色。我國的傳統思想中對待教師的態度是“尊師重道”,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並不平等,大多數情況下,教師由於其角色原因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壓迫感。尊師重道的傳統思想再加上後天形成的對教師有一種莫名的緊張心理,學生在課堂上面對老師的提問容易產生焦慮,原本會答的問題由於緊張而變得結結巴巴,或者乾脆選擇沉默。久而久之,英語課堂上就造就了像啞巴在學英語的奇異現象。打破這種現象,不僅需要學生克服對老師的害怕心理,也需要教師積極營造一種輕鬆開放和諧的課堂氛圍。

2.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不夠。我國大量高校進行擴招,學生人數增多,大學英語課堂的學生人數總是居高不下。一直以來英語教學都提倡“小班教學”,然而這隻停留在了呼籲上面,沒有太多的實質行動,大班教學導致的後果就是填鴨式教育,一方面面對數量龐大的學生,教師難以開展創新性的英語互動,另一方面教師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給予他們平等的回答問題的機會,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難以提升,課堂沉默現象的出現在所難免。

3.教師的職業責任感。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雖然英語課堂沉默現象出現的大部分責任在學生,但是教師也應該在這一現象出現時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對出現的問題加以重視,而不是放任不管。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為學生創造儘可能多的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在學生回答對了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適當讚揚,在回答錯了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適當鼓勵,以幫助學生調整心態,以更好的狀態面對英語課堂。

4.採取的措施結合以上調查結果和原因分析,教師應從以下方面入手打破課堂沉默現象:

(1)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心理特徵,積極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不要怕說錯了丟面子。

(2)在課堂上,教師應積極營造一種和諧的開放的上課氛圍,改變以往英語課堂上填鴨式的教學方式。

(3)在課堂活動方面,教師應採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避免單一的提問模式或是傾向於只對教師認為成績好的同學作出反應或提問,給學生營造一種辯論式的氛圍與感覺。大學英語課堂的沉默現象與學生性格與心情因素息息相關,然而從根本上打破這一現象,不僅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教育制度的改革與教師課堂觀念的改變。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學是教與學雙向互動的結果,任何單方面的努力都只能是事倍功半,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才是解決問題的上上之策,教師的辛勤努力才不會被浪費。

四、結語

英語作為大部分學生的第二語言,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大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沉默現象與此有著矛盾之處。本文通過問卷調查、課堂觀察、師生訪談等綜合性研究方式收集資料,並對資料進行總結分析,進一步探討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現象的現狀及其產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本文為打破英語課堂沉默現象提出解決方法,這對於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從而達到幫助大學生脫離“啞巴英語”的目的,使他們敢說英語,想說英語,會說英語,在國際化大環境下,能夠與人順利進行英語交流。由於條件的限制,本文研究中的問卷和訪談的調查物件均為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的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樣本不具廣泛代表性,調查結果有一定的侷限性,進一步的調查研究有待同仁共同完成。

參考文獻:

[1]付玲,丁宇.獨立學院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探索[J].考試周刊,2010(20).

[2]張慧琴,張琨.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現象探究[J].中國外語,2009(28).

[3]鄭華,姚秀梅,廖莉莉.獨立學院英語課堂沉默現象調研[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