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課堂教學改革探討

才智咖 人氣:8.04K

[論文摘要]目前,高職院校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而忽視課堂教學的改進,有違背職業教育的初衷。課堂教學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環節,本文通過課堂教學現狀、發展方向和改革原則闡述,提出對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和建議,希望能推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

高職課堂教學改革探討

[論文關鍵字]高職教育;課堂教學現狀;原則;改革;對策
  
  一、目前高等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情況分析

我國在高等職業教育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當然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我國高職院校的辦學時間還不長,辦學型別還很新,我國高職院校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明顯不足。同時,也存在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不夠準確、教學模式落後、教學方法不適應學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問題,極大地影響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積極而穩妥地大力推進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是每一個高等職業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責任。下面就本人從事高職教育幾年來的感受,有如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1、教學方法的問題
  目前,很多高等職業學院仍以傳統教學方式,教師的上課就是“照本宣科”,學生主要是靠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言傳身教”。教師通過表現自己的權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在課堂上給出唯一答案,如此等等。阻礙了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其結果當然不言而喻:學生在課堂上顯得被動,思維受到限制,想象力缺乏,課堂氣氛死板僵硬。
  2、課程體系設定的問題
  在課程的價值取向上,忽視課程本身的創新價值,課程目標缺乏對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明確要求與具體規定;課程內容脫離學生生活現實,不注重教師的課程開發核心主體的地位與作用,更不注重學生作為課程主人的地位和課程開發主體的主動性與創造性;課程設定不能滿足地域經濟發展、行業發展和就業崗位的需要。
  3、教學資料的問題
  高職教材與普通高校教材的主要區別,是高職教材必須突出實踐應用教學,把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放在首位。然而,實際情況卻是,要找到適合職業教育的相關教材相當難,老師手中即便有教材,不是實踐性、可操作性不夠。
  4、教學手段的問題
  近年發展起來的職業學院有很多屬於民辦高校,學校內部資金有限,導致課堂教學仍然主要採用單一的“一支粉筆、一本書”模式。即使有多媒體教學模式沒有得以很好地應用,實訓基地建設落後或沒有得到很好利用,校外實習安排不夠合理等等。學生單純學習了理論知識,而對於實際操作卻涉及甚少,遠遠不能滿足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需要。而且,就算有部分學校教學資源相對豐富,但是,也是老師在校園裡空對空講解,沒有真正意義上把知識和社會應用結合起來。學生學習到的真正能夠到社會用的知識很少,“零培訓”上崗要求無法做到。
  5、師資的問題
  高職教育院校的任課教師多數還是從普通大學畢業生或大專院校的教師中聘用,遠不適應職業教育的特殊要求。就目前職業學院的師資隊伍來說,教師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其一是,掌握一定專業技術,但缺乏實踐經驗或相關企業工作經驗。因此上課時不能很好地將教材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其二是,瞭解一定教育理論,但對職業教育理論缺乏整體把握,特別是對於先進教育理念瞭解甚少。其三是,從組成結構來說,非師範類的教師佔有相當大的比例,特別是專業課教師,他們大多未受過專門的師範訓練,對專業業務熟悉但對教學涉獵不深;其四是,教師資源在流動性太大,不利於形成系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打工思想太嚴重。

二、高等職業教育課堂教學的發展的方向和原則

1、課堂有效果性原則
  傳統的教學論更強調過於簡單的灌輸、甚至“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注意或者不會運用幫助學生髮展心理技能的辦法來進行教學,也就是說只注意如何使學生接受教學內容,而沒有考慮學生的個人需求和自主權。所以對職教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新認識。所謂“課堂有效果”原則,是指以學生髮展為主旨,強調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2、服務培養高技能、高素質型人才的原則
  高職院校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培養高素質人才。“能夠生存,能夠生活,能夠發展”是各種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最低要求,這是高職院校的重要任務,也是高職院校的出路。職業教育必須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把培養高技能型人才作為當前的重要目標。因此,高職課堂教學的內容要與市場變化、技術進步、企業崗位技術應用情況相一致,以保證學員所學的知識進入企業後即能上崗應用,具有“崗位針對性”。同時,又要培養學生在繼承傳統技術的基礎上,重點增強技術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3、職業性強的原則
  高職院校還有一個特徵,就是職業性很強。這就要求我們要針對社會和市場對職業和崗位的需求來開展教學。課堂教學還要不斷根據科技和就業形勢的發展變化而有所變化,不要被一成不變的課程體系所束縛。職教課程體系的來源應當是職業能力,或職業競爭能力。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體系具有強烈的可變性,必須隨著社會需求做出相應的積極的教學體制改革。因此,在這種巨大變化下,對於教師的要求就更高。唯有具有創新性、開拓性的教師才能適應職業教育的特點。
 4、 課程體系設定原則
  基礎性。基礎性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加強國際交流需要強化資訊時代需要的基礎學科,如外語、計算機、強調普通文化基礎課程的地位,重視專業需要的專業基礎學科教學。
  針對性。課程設定要根據專業培養目標,依據職業崗位所應具備的知識與能力設定課程。以職業技術技能課程為主幹,理論教學服務於技術培養,切實加大實踐課的比重。要注意將用人單位的需求轉化為高職的培養目標,並在課程設計中體現出來。
  實踐性,課程設定要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強調以理論“夠用”為度,理論知識做到少而精,嚴格按照職業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選適合的專業理淪知識。要特別重視實踐教學環節,要通過生產見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
  實用性。高等職教育是培養實用型人才的就業教育,培養的學生,既要能動腦,又要能動手,經過實踐鍛鍊,能夠迅速成長為高技能人才。因此,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課程設定要突出高職特色,理論“夠用”,技能“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