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思品教學內容生活化路徑探討論文

才智咖 人氣:1.16W

當前素質教育改革後的《國小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 :國小生品德絕大多數來源於他們對社會的認識和體驗,國小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價值。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讓學生能夠用眼睛去觀察周邊的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評判社會中的各種現象。品德教育源於生活,因為品德教材中絕大多數的素材是從生活中提取的,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和引導學生去尋求生活中的教育內容,時刻關注學生對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態度,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如何才能增加學生對思品教育的興趣,採取有效的教學方式讓思品教學內容迴歸到生活中去是一個比較好的途徑。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國小思品教學的經驗,談談讓國小思品教學回歸生活的一些見解。

國小思品教學內容生活化路徑探討論文

一、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國小生的思品來源於他們對實際生活的感悟和體會,他們在自己的實際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體驗越多,感悟也會越深刻。在素質教育改革下的國小思品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加以重視,找到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的結合點,讓學生將學習內容和自己的生活聯絡起來,在回顧自己的生活情景中去自然而然學到更多的知識,領悟到更多的`道理,並對思品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放暑假之前,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家裡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家人一起去旅遊、參加興趣班、參加課外活動等,返校後給學生開一個暑假生活交流會,給學生留一定的時間進行自由的討論交流,幫助學生去回憶暑假期間自己所做的一些事情及看到的一些有趣的景物,讓學生去回憶暑假生活的快樂,通過這種交流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這不僅僅是一種道德生活的體現,更是一種道德養成的過程,讓同學們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去認識道德。

二、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實際的國小思品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才能發現兒童的世界和他們觀察的角度,用他們的思考方式去感悟社會,用他們的心理去研究社會。在暑假生活交流會上,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創造一些符合兒童個性的教學情景,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為學生營造一種快樂、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素質教育中去體驗、感悟生活。在這個交流會中,教師可以採用小記者採訪的方式,讓學生圍繞自己的暑假活動進行回憶,從而再一次感受暑假的快樂,同時又能夠將自己遇到的有趣、好玩的事情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這既可以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贊可夫曾經說 :“要想掌握知識,與其說是靠多次重複,不如說靠理解,靠內部的誘因,靠學生情緒狀態而達到的。”學生在思品課堂上明白了一些道理,然後將這些道理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去進行體驗,從而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瞭解,使學生真正瞭解內在的道德修養。採用小記者採訪的方式讓學生將暑假中的開心事和同學分享,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讓教學變得不再枯燥。

三、創設生活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道德教育存在於兒童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道德教育不可能脫離生活而存在,因此在實際的國小思品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合理的生活情景,儘量給學生創造一些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提高基礎認識,指導行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提高對思品學習的興趣。在暑假生活交流會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將他們在暑假期間所學本領展示出來,在課前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類別對學生進行分類,如唱歌、跳舞、剪紙、背詩歌等,全部在交流會上給予展示,這個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既能夠將自己學到的本領展示出來,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同時還能夠學習到其他同學的本領。讓學生將自己的興趣愛好帶入課堂進行展示交流,將單調的課堂變得豐富多彩,不僅能夠學到很多書本上學習不到的知識,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熱愛生活的優良品德。

道德存在於人類的整個生活中,道德不可能離開生活而獨立存在。所以對學生品德的培養也要遵循這種生活邏輯,不能單靠講解理論來完成。新課程也明確提出,國小思品教育活動來源於生活。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構成中,教師應該樹立一種“教育來源於生活,又在生活中加以體現”的思想,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道德,另一方面又要讓學生將學到的道德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將兒童與真實的社會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同時根據國小生好動、新奇感較強等特點,將國小思品教學內容生活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體驗,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並將這些道德品質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這才達到了教學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