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學在國小思想品德中的應用論文

才智咖 人氣:2.05W

思想品德課是國小階段最重要的課程。從讓學生掌握知識的角度來看,思想品德課的目的在於讓學生掌握社會的基本要求和規範;從情感教育的角度來看,教師要提升學生的內在品德。為實現這兩方面的目的,結合生活,進行國小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就國小思想品德課程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展開論述。

生活化教學在國小思想品德中的應用論文

一、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有趣的教學氛圍可以喚醒學生內在隱藏的情感,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潛力。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著手,構建生活中的情景,來引導學生學習,讓他們參與到課程當中來,讓學生從生活中增長知識,錘鍊他們的思想品德情感。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逛商場,教導學生在逛商場時,在與人交流時要有禮貌,從這些生活的細節方面,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尊重學生,引發情感共鳴

思想品德課程的傳統教學方法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座位上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大的侷限性,而且極易使學生厭惡學習。教師必須轉變這種教學形式,將課堂還給學生。尤其是現階段處於課程改革的關鍵時期,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必須尊重作為個體的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引路人的角色,向學生傳遞知識。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開展討論,向學生提供“農民工對城市的發展是否有利”這一主題,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學習,將課堂交給學生。這討論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會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解,有的學生會用生活中的例子作為自己觀點的佐證。在不斷的討論中,學生不斷認識到農民工生活的不易和做出的貢獻,在討論中形成情感的共鳴。通過討論學習,全班學生達成一致的觀點:我們應該尊重農民工,讓他們在辛苦付出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城市帶給他們的美好。這樣以學生的討論為主的課堂,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到農民工的`辛苦,還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自己的討論和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認識到應該尊敬農民工。

三、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學習問題

國小思想品德課程和語文、數學等課程不同,它的特點在於其教學目標不能依賴教師對知識的灌輸來實現,而是要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將生活與學習相互融合,只有學生親自參與到生活實踐中,才能真正地領悟到知識,學生的思想品德才能得到全面的鍛鍊與發展。所以,在開展教學時,教師要把生活中的知識和課堂有效地結合,讓學生通過結合生活中的知識,最終掌握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教師要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例如,可以選取一些生活中的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進行交流和互動,把生活中有關道德的知識引入課堂中,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參與社會生活,引導學生學習

當今社會對於人們思想品德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中學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進行體驗,感悟生活,進而培養學生的品德。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到父母辛苦勞作的田間,體會父母的辛勤勞作,讓學生學習父母這一輩人、這一輩勞動者堅強的品質,以及為建設更加美麗的新生活辛勤勞作的品質。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察近幾年家鄉的諸多變化,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參與社會實踐,體會教師帶領他們在實踐中體會到的思想品德課程的真正內涵,把課堂上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

五、結語

思想品德課程是國小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不能只是單純地依靠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理論知識來實現教學目的。思想品德所包含的方面是多樣性的,尤其是其所具備現實性的特性,單憑教師的講解是無法讓學生理解明白的,所以課堂講解要和現實結合起來。通過生動有趣的例子來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快樂,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

參考文獻:

[1] 趙藝玲。巧引生活之水 潤澤學生心田:國小思品生活化教學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8):88-90.

[2] 孫國河。國小思品與社會教學生活化的設計[J].成功(教育),2012(24):263.

[3] 孫曉靜。緊密聯絡生活實際,抓好國小思品教學[J]. 學週刊,2016 (21):127-128.

[4] 何秀梅。新課程背景下國小思品課程的生活化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