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養成教育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1.91W

論文摘要:新的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所以,教師不僅應當是一名知識的傳授者,更應是一個學生思想的塑造者。教學中,利用生活世界的活動和交往;文質兼美的文字;校園環境的“軟硬”作用;豐富多彩的活動;良好的師德師風,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養成教育與傳授知識結合起來,培養真正智與德全面發展的新世紀人才。

國小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養成教育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生活世界的活動和交往;文字;校園環境;活動;師德師風,學生品德養成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強調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審美情趣,使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所以,有人提出教師不僅應當是—名知識的傳授者,更應是一個學生思想的塑造者。教學中,不能將育人的德育工作被教書的任務沖淡了,應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養成教育與傳授知識結合起來,堅持德育為首,培養真正智與德全面發展的新世紀人才。

一、利用生活世界的活動和交往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一個人學業上的缺陷不一定會影響他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卻可能貽害他一輩子。”生活世界是人生命存在的背景,是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基礎,為人生奠定了基礎,生活世界構成了學生道德認識的各種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汲取豐富的文化知識,耳濡目染的得到體悟,踐行道德認識,確立道德信仰。因此,教師要利用生活世界中的活動和交往,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首先,學生在校的時間要比在家的時間長,與師生交往的時間自然也比較多,受心理困擾,有的.學生樂於交往,有的不願意交往,有的不會交往,還有的害怕交往。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創造各種情境,讓學生學習禮儀行為,學說禮貌用語,教會學生如何與人交際,遇事該怎麼辦,指導學生主動地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安慰別人,團結友愛,共享歡樂。

其次,開展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也是可持續發展的保證。傳統的“灌輸”、“說教”型的德育教學方式,師生之間是赤裸裸的權威與服從的關係。自我教育就是讓學生用道德規範自己、約束自己。自我教育,立足於學生自己認知、自己領悟、自己體驗、自己抉擇、自己踐行,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滿足其內在的道德需要,體現生命的意義和生存的價值。在道德實踐中,學生可以開展討論,輪流值日等形式,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但在學生的自我教育中不能否定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在尊重、理解、愛護學生的基礎上,要用自己的言行、學識、境界、風範去啟發、引導、幫助學生,而不是代替學生思考、理解、體驗、選擇和行動。

再次,教會學生“學會科學選擇”。30年的改革開放,人民的經濟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電腦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學生接觸的資訊呈現出多樣化,不可控制。受一些家長的文化水平、價值觀的影響,學生的個人道德取向極易“偏軌”。只有教會學生選擇,學生的主體意識真正覺醒,才不至於融入團隊、集體時,迷失方向,迷失自我,成為“問題兒童。”

二、讓學生的“理、情、行”在文質兼美的文字中得以昇華

在學生的品德形成過程中,“理、情、行”是一個整體,是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以文字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與其他課程相比,語文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德育內容就分散在語文教材中每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裡。

如冀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中的《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用心去品味,那生動感人的場面肯定會讓你難以釋懷:“他挖呀挖呀,一直挖了三十六個小時。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渾身上下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當挖到第三十八個小時的時候,他突然聽見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我們聽到孩子這至真至誠的呼喚,彷彿看到了父親那近乎瘋狂的執著,以及當他聽到底下突然傳出孩子的聲音時的那份狂喜,不得不使人熱淚盈眶。因為在這瘋狂和喜悅的背後包蘊著神聖的父愛,這種愛是多麼的真摯、純潔,無私。這難道不讓你感動嗎?如果這位父親在地震中沒有一種執著的精神和不放棄的意志,那麼,他將會失去兒子。這個故事讓學生感到父愛深沉和偉大的同時,也不知不覺中將“相互信任,互相幫助”的美好品質滲透到學生的心靈深處,使學生的思想得到了薰陶。

再如:冀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閱讀連結“永遠的榜樣——雷鋒”一課。“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我願在暴風雨中——艱苦的鬥爭中鍛鍊自己,不願在平平靜靜的日子裡度過自己的一生。”……這些英雄的心語,學生都能倒背如流。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的瞭解雷鋒的平凡和偉大,教學後,我組織學生觀看了影片《離開雷鋒的日子》。在影片中,學生知道了雷鋒的真正死因;認識了雷鋒的戰友——喬安山,看到了喬安山叔叔是怎樣的在與假、惡、醜作鬥爭,是怎樣的在傳遞雷鋒叔叔的真、善、美。雷鋒是一個普通的人民子弟兵,做的事情太平凡,正是一件件不起眼的平凡小事,折射出了雷鋒廣闊的胸襟、品德的高尚、精神的偉大。學生在觀後的交流中說道:“我要向雷鋒叔叔學習,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我好隨手丟垃圾,以後我要改掉這個壞習慣。”“看了這部影片,我知道了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我希望大家都能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嘛!”……學生的認識有的具體,有的膚淺,但我感覺到了雷鋒精神正在學生中傳遞。教學中學生能把自己擺進去,進入角色,教學所需要的情感氣氛也就達到了,學生由知到行,知行統一的目標也就不難實現了。

三、充分發揮校園環境的“軟硬’作用,讓學生“不扶而直”

古人有語:“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沙俱黑”。說的就是環境對育人的影響。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作用意義深遠。我們將校園環境的德育教育分為硬環境教育和軟環境教育。正如一位專家所說的,學校的每垛牆都能說話,並且能講出最美的語言來。這就是硬環境德育教育。校園文化就屬硬環境德育教育的範疇,搞好校園文化建設,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思想品德。我們可以把教學樓取名為“求知樓”,把試驗樓取名為“探索樓”;可以給每個樓道取上名字,“孔子樓道”、“安全樓道”、“常規知識樓道”,並將相應的內容利用展板懸掛在樓道的兩側;也可以利用櫥窗展示一些名人故事、古典精髓(如‘弟子規’)等。相信學校的一草一木,一條路,一塊標語牌都能起到育人的作用。軟環境德育教育是指校風、校紀和班級的微觀環境、宿舍文化等。學校可將校風、校訓、教風、學風、校徽、校歌、日常管理細則等印成小冊子,師生人手一份。要教會學生唱校歌,可在每次的升國旗儀式中讓全體學生誦讀學生誓詞,還可以利用校本課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班主任可以把本班的班級姓名、班級口號、班風、班級公約、班級形象、管理理念等製成牌匾,掛在本班門口,讓每個學生“心知肚明”。

21世紀學生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都是全新的,以往那種“三句好話不如一頓教鞭”的做法,在這些孩子的身上是行不通的。作為班主任,我深知班集體是學生成長的家園,是學生心理上的“家”。要想把這個“家”建設得更加完善,使學生在這個大家庭中健康成長,班主任必須竭盡全力營造有利於學生成長的良好氛圍。在班級管理中我有這樣一招:我在黑板上開闢了一塊兒“特區”——老師們常不會板書到內容的黑板兩側。眾所周知,幾乎每位任課教師都習慣把板書內容寫在黑板的中間位置,目的就是為了照顧座位靠牆的前排學生,以使人人都能看到板書內容。久而久之,一塊黑板就會出現顏色深淺不同的兩塊兒區域。為了發揮整塊黑板的功能,我將黑板的兩側劃成了“特區”。在這塊兒“特區”上,我寫上了一些諺語、歇後語、古詩詞、名言警句,每週一換。“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勞”,“與人爭志,不與人爭氣”,“花開在春天,立志在少年”,“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誠實比空話值錢,行動比語言有力”。這些都是“特區”的產品。這樣不僅幫助了學生積累課外知識,對學生的品行也是一種啟示。學生在美觀、溫馨、充滿文化氣息的環境裡學習、生活,猶如“春風潛人夜,潤物細無聲”。

四、以豐富多彩的活動搭建平臺,讓學生充分張揚個性、完善個性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只有個性才能作用於個性的發揚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人的個性的充分發展關係到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有的放矢的把思想品德教育寓於各種活動中,積極組織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的個性充分張揚,更利於學生人格的完善和發展。如:在“清明節”組織學生祭掃革命烈士陵園,在緬懷革命烈士豐功偉績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應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應繼承革命烈士遺志,用自己的刻苦和努力,把革命紅旗代代相傳可以以少先隊為陣地,堅持開展以各種活動為載體的德育教育,如“人人爭當三好”,“我向雷鋒叔叔學習”活動;“如何使用零花錢”,“我是校園小主人”,“爸爸、媽媽我能幫你做”主題班會等。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社會公益活動如“美化家鄉,我來參與”的植樹活動,“淨化環境,從我做起”的校園簽名活動等。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肯定會有新的體驗,新的感悟,新的收穫。

去年暑假,我給學生布置作業,觀看“2008北京奧運會”,尤其是觀看有中國運動員參加的比賽,並統計中國獎牌的數量。在這項作業中,學生不僅體驗到了“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當《義勇軍進行曲》在賽場上奏響時,會深感作為一名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愛國之情油然而生。2009年l0月1日是祖國的60歲生日,通過組織觀看盛大的閱兵式,學生感到了祖國的日益強大,自然會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

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頭連著學校,一頭連著家庭。積極整合各種教育資源,精心搭建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活動平臺,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會教育互相銜接。定期召開家長談心會,家長學校開展教育理論培訓等活動,學生家長就可以瞭解更多的教育資訊,新的教育理念就會逐步滲透到學生家長的心中。這些活動的開展,促使家長更加尊重孩子,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我們的社會也會更加和諧穩定。

五、用良好的師德師風。引領學生茁壯成長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人格、學識、風貌以良好的師德師風來體現,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身教重於言教”嘛!我們要不斷用新思想,新知識,新技術充實自己,完善教學技巧和方法;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素質;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使自己更能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始終站在文化的前沿,疏導文明行進的方向。

一些老師在學生、家長和社會上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往往不是以嚴出名,而是以德服人。教師要善於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撥動學生的心絃;用良好的形象,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引領學生茁壯成長。教師“行為示範,為人師表”的精髓即在於此。

總之,國小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養成,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導之以行,持之以恆,才能收到實效,學生就能實現從“道德認識”向“道德實踐”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