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教育下微課程分析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2.87W

【摘要】本文首先對目前開放環境下的學習資源進行梳理,分析了微課程資源應用與開發的緊迫性。對微課程的概念、特點進行了探討分析,然後針對微課程成人學習角度提出了四個設計原則,在此基礎上提出微課程資源設計模型。

開放教育下微課程分析的論文

【關鍵詞】微課程;開放教育

一、背景研究

教育部在2012年成立國家開放大學時,明確表示國家開放大學是建立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地方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以現代資訊技術為支撐,辦學網路立體覆蓋全國城鄉、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並重,面向全體社會成員,沒有圍牆的新型大學。成立全國開放大學,標誌著廣播電視大學系統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踏上新徵程。那麼如何實現以“現代資訊科技為支撐,辦學網路立體覆蓋全國城鄉,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開放大學?課程資源建設是面臨的最實際的問題。課程資源建設是目前遇到的最現實的問題。以何種方式為出發點,快速發展新的資源建設,顯然是各級廣播電視大學在向開放大學轉型時期面臨的直接問題。目前開放教育各平臺的課程資源表現形式為網路課程,指通過網路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路教學支撐環境,課程的時間安排上一般是50分鐘的學習過程。過去幾年間,建設了幾千門精品課程,在優質教學內容數字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帶動了高校網路教學的普遍開展。然而,近幾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以及移動終端等技術的迅猛發展,讓我們步入了“微時代”的學習大門,並且促進了學生使用新的學習方法,如移動學習等新型的學習方式。人們也逐漸不再滿足於在電腦前學習,希望能利用零散的空檔時間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需要的內容短小,精悍,適合在移動終端上展現,適合快節奏的學習資源。傳統網路課程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學習需求。

二、微課程助力實現遠端教育的“開放”

1.微課程的概念。目前國內外很多的'專家學者都對微課進行了定義,有黎加厚、焦建利、胡鐵生、鄭小軍、張一春等。黎加厚教授在文章《微課的含義與發展》裡給出了“微課程”的簡明的定義:“微課程”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本篇論文中,將微課程界定為:微課程是以微視訊為主要呈現方式的,圍繞某一個主題或某一情境展開的,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短小的小課程。

2.微課程的特點。微課程的應用非常廣泛,微型課程的形式也十分多樣,主要是以“微視訊”為主要形式。本文研究微課程應用於開放大學成人教育領域,根據與當前中國小的微課程相比較總結歸納了成人微課程的主要特點,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1)內容短小精悍。根據國外可汗課程的統計以及對腦科學的研究表明,人們在注意力集中方面的普遍的有效時間在10分鐘左右。因此,微課程的時間一般控制在10分鐘以內,集中闡述一個主題,如果時間過長、主題太多,學習者就會覺得冗長。因此,微課程首先應該在時間上做到短,這也就意味著微課程展現的知識量要少,並且不能忽視微課程的深度。例如,可汗微課程的講述往往超過了教科書的知識,注重微課程深度解析。(2)更加註重教學特色。針對中國小的特點,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對中國小的微課程要求具有興趣性。而開放大學成人學員,本身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都較強,自學能力強,不用刻意增強趣味性,因此提出要體現教學特色。(3)呈系列性。有人曾就可汗的微課程進行過對比,拿出可汗相關的一個微課程來看,可能展現出來的內容和畫面並不是那麼出彩,並且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優勢。但是,可汗的微課程是呈系列的,支援可持續性的學習,這是它最大的優勢。對於開放成人學員來說,以學員自主學習為主,教師的作用要弱化很多,微課程作為一種重要的自主學習資源,應注重微課程的系列性呈現,形成系列的學習資源。(4)應用靈活。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使用移動裝置或PC,隨時隨地學習,線上學習、移動學習變得越來越普及,學習變得越來越自由。微課程以其短而精、以視訊為主要載體等以上特點,在應用上更加靈活,使學習變得越來越方便和及時。此外,中國小生的應用方式可以概括為“集中看看”、“回家看看”、“經常看看”,而開放大學的學生則是利用學校網路平臺和自己的移動裝置進行線上自主學習。

3.微課程的應用。國家開放大學是一種新型大學,它以開放教育和遠端教育為基本特徵,其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為每一個有願望、有能力學習的社會成員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和服務,其核心辦學理念是教育的“開放”。目前,諸多省級電大(如浙江、福建、湖南、江蘇等)不僅進行了微課程的開發,而且在遠端教育教學方面已經開展了多方面的實踐,電大系統內部的微課程應用也已起步。浙江廣播電視大學連續幾年開展了以微課為主的多媒體學習資源建設評比,優質學習資源建設專案評比,進一步深化了遠端開放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更好地引導學生通過“微課程”進行自主學習,提升了課程品質,推進了資訊科技與教學的深度融合。國家開放大學也不例外,從2012年年底開始,啟動“微課開發及學習評價體系建設專案”,該專案已基本完成建設任務,五分鐘課程網正式上線執行,實現了微課程的線上學習和移動學習,支援微課資源的整合和分享,微課開發及學習評價系統建設專案利用雲端計算和大資料技術,打通了手機、平板電腦、桌上型電腦等多終端裝置,為個性化、碎片化、移動化的學習提供了重要的學習的平臺。各省級電大在微課程方面的實踐和探索不僅有利於推動微課程在本省電大系統內部的傳播和推廣,更為全國電大設計、開發、建設微課程,開展微課程教學提供了實踐參考和經驗借鑑。

三、微課程的開放設計原則

1.設計要有目標性原則。對於微課程的設計,必須要根據學科的特點和學科的目標進行設計。在微課程設計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需要達到的目標,在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後再進行微課程的科學性開發,反之開發出來的微課程對學習者來說是沒有效果的。在參考各類文獻的基礎上筆者將微課程目標性原則歸納為“以學科內涵為依託,以學科培養目標為主線,以學科實際教學內容為依據,秉著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設計並開發符合學科發展趨勢和滿足學生髮展需求的具有學科教育價值的優質微課程。”

2.知識點的選取具有合理性原則。微課程是教師根據學科教學的實際需求,結合學科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主要解決的知識點,而開發的一系列教學資源。因此,微課程的設計需要結合學科目標來對知識點進行分割和建構,從中選擇分割、建構後的知識點製作有效的微課程。從這一方面,我們可以發現,微課程關於知識點的選擇需要具有合理性。知識點的分割選取,決定了學習者在通過微課程學習後所建構出來的知識結構,因此並不是任何教學內容或知識點都可以毫無規劃的隨意選取和劃分形成微課程。如果沒有選擇,就會導致課程內容以及知識點支離破碎,與學科課程索要體現的系統性、整體性特徵相違背。同樣,只有通過精心的分割、適當的選擇,選取微課程的核心內容,發揮微課程的最大效能。不然,煞費苦心開發出微課程,卻無實際應用價值。

3.設計要有創新性原則。當今社會,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人們對創造性事物的興趣總是比較濃厚的。因此,在微課程設計的時應充分考慮這一因素。通過運用新穎、豐富的內容,可以從多方面分析學習的創新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同時,通過運用創新教材,提高學生對創新觀念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微課程的製作不僅需要知識點的選擇,更要注重創新內容的整合。

4.內容的設計要有系統性原則。微課程內容的設計是以學習者為基礎的。因此,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寫作學習。由於微課程的特點,不管學生在課堂或者是在課下,在學校或者在家裡都可以通過多媒體移動終端來學習。同時,由於個人理解的差異,在某些情況下學習者掌握知識的重點會出現偏差,因此在幫助學生使用微課程的過程中,建立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基於這方面的原因,教師在進行微課程設計時應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研究相關知識點,建立一個系統的學習框架,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能有更多的目標和效率。

四、微課程的設計模式

微課程的設計是一個從大到小、從整體到部分的過程。在設計微課程時,首先需要對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從整體上進行分析,確定課程的整體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進而搭建微課程的內容設計框架;在完成內容設計框架後,再對設計框架的每一個任務分知識點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完成後,接著對每一個教學設計進行詳盡的指令碼設計;最後再依據指令碼設計進行微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製作;完成後將微課程資源應用於實際教學中,並根據實際教學反饋情況調整資源。微課程資源設計如圖所示。規範、完整的微課程資源設計流程對於微課程資源的開發具有指導性意見。中和微課程開發過程的各種問題,通過確定主題、教學任務分析、內容設計、教學設計、指令碼設計和微視訊開發共六個步驟完成微課程資源的設計與建設,對微課程的設計開放具有指導性作用。微課程對教師教學實踐或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具有很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微課程內容的研究還是一個相對較新的領域,對許多教育工作者和學習者來說,具有極高興趣和期望。但由於我國在微課程的應用領域中,許多理念和開發運用尚不成熟,還處於起步階段,整個微課領域還沒有一套成熟的微課程設計和建設方案可供參考。隨著國家開放大學啟動“5分鐘課程建設工程”專案,越來越多的成人教育在開放教育環境下也開始了微課程的探索,但具體的應用形式和應用效果的研究也很少,希望更多的學者和教師參與進來,我將繼續進行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顧小清.終身學習視野下的微型移動學習資源建設[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2]李巧芳.我國微課程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0).

[3]黃建軍.論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J].現代教育技術,2013(5).

[4]張志巨集.微課:一種新型的學習資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0).

[5]樑樂明,樑錦明.從資源建設到應用——微課程的現狀與趨勢[J].中國電化教育,2013(319).

[6]樑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於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

[7]李青,王濤:一種基於連通主義的巨型開放課程模式[J].中國遠端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