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的歷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2.3W

【摘要】歷史課堂教學要鮮活地再現歷史情境,讓學生真切地感悟歷史真諦,從而真正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

新課程背景下的歷教育論文

【關鍵詞】歷史情景;過程;情感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的主動講授、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要特徵,教師往往注重通過語言的講述和灌輸來實現知識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性地位尤為突出,而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卻被習慣性地忽略。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一些老師滿腹經綸,但講起課來卻語調平淡,整節課變成教師自始至終的“一言堂”。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源在於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忽視了教學中的情感因素,無視青少年學生心理髮展的正常需求,以致出現了學生“人在課堂裡,心在課堂外”的現象。由此可見,缺乏情感、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便如死水一潭、了無生氣。

那麼,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呢?筆者認為,運用情境教學法是解決問題比較有效的途徑。

一、實施創設歷史情境教學法的科學依據

現代心理學提出,人是一個有‘思維有感情的統一體.,人的認知、行為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把學生看成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要以學生為中心為其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和環境,使其積極主動地學習,促進學生髮揮潛在的能力。教育理論當中所提出的教學原則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直觀性原則,而創設復現歷史情境的做法,正是這一原則的體現。教師通過創設歷史情境,引導學生進人角色,激起情緒,引發思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達到情感與理智的統一,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情境教學法應用的意義

情境教學法以歷史教學內容為依託,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角,綜合運用形象講述、實物展示、影象再現、情景創設、課外模擬等多種教學手段,把枯燥、抽象的知識變成一幅幅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歷史畫卷,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加快接受速度,對史實掌握得更深刻、更透徹、更準確。同時,老師創設問題的情境,導引問題的解決,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慾,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並且,學生在“當時”的歷史氛圍中,將主觀情感移人到認識物件中去,能達到主動體驗歷史的目的,並在其中受到陶冶,增強識別美、_醜的能力和客觀評價歷史事實的能力,還能培養愛國主義的真摯感情,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樹立其為真理獻身的精神。

三、創設歷史情境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1.準備階段,這是實施情境教學法的前提。

在這一階段,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要求,選擇需要展現給學生的媒體,創設或重現歷史情境。

(1)教師要按課程目標的要求,明確情境的選擇方向,要以課程目標、教材許可度和學生已有條件為出發點。

(2)展現媒體的方式方法需要依據學生的基拙、內容的難易,採取不同的呈現方式和程式。

2.實施階段,這是運用情境教學法的核心。

在這一階段,教師應具體問題具休分析,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1)新穎、別緻的導課。導課應以抓住學生注意力和激發學生學習、探索的.動機為目的。可以運用不同的導課方式,一般說來,常用的有開篇人局式:直接通過詩詞、歌曲、故事、圖示等引人,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興趣;有以舊人新式:通過複習前面所學的內容,按照歷史知識的系統性、連續性原則,以巧妙方式匯入,引人人勝。

(2)精彩、形象的講述。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這說明,教師在精心設計課堂、創造氣氛的同時,應對語言進行潤色,運用豐富、生動、形象、幽默的語言與情景的展示相結合,達到藝術感染教育的效果,並進而呈現給學生清晰的、真實的歷史景觀,使學生隨教師的講解產生“移情現象”。

(3)巧設情境,導引參與。教師在講述和演示過程中要不失時機地巧妙設定歷史情境和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動機,導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熱情,並抓住關節點,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即:換位體驗、激疑設問、發揮自主性,使學生在疑問和驚奇中思維,並由再現思維發展到創造思維,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總之,情境教學能夠促成學生智慧的生成,促進學生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當然,歷史情境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思路,而不是一種模式,歷史情境的創設決不能教條化,只有因時、因地、因人、因事合理構建,切實踐行新課程理念,才能真正實現教與學的協調統一,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跨世紀一代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