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備好課

才智咖 人氣:7.18K
畢業論文

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可以說任何1堂優質課都是精心備課面來。
  隨著新課程實踐向縱深發展,”教書“這1概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教師的”教“已不再是單純傳授,講析,而是引導、組織、參與、討論等的綜合,”書“也不再是單純的教科書,面是所有的書,包括電視、電影、網路、報刊雜誌,特別是生活這部大書。那麼新課程背景下的備課也必然發生鉅變,誰來備、備什麼、怎樣備,這些都是教師們亟待解決的問題。下面我就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備好語文課,發表1下粗淺的看法。
  1、誰來備
  提出這個問題,有些人會覺得好笑,備課當然是教師來備。我說這個答案只說對了1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從這些論述中,我們應明確:備課應該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當然,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備課中占主導地位。但學生在備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課前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和發展,並進行聯想和想象進行創造性思維,為課堂活動提供了堅實的知識基礎;師生互相協商制定教學活動的組織原則,活動方式方法,評價機制等,為教學活動提供了和諧的制度基礎;同時通過備課,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教學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說:“我不會教書,是學生教會我教書。”又說:“…我就研究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發揮他們的作用,大家分頭承包1些事情,我更多的是觀察和指導。…我自己分析,還是在於我和學生是1家人,他們幫著出主意,我也幫學生出主意,合力大於分力之和。”從魏書生這些平常的話語可以看出:學生參與備課是多麼的重要。
  2、備什麼
  由於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所以這裡主要從教師的角度論述,其實學生的備課也可以借鑑這些。
  〔1〕、備什麼
  儘管新課程理念主張,教師應該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教材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首先,教材的系統性、典型性、普及性,是其他資料所不可比擬的。其次,教材是聯絡教師、學生、生活的橋樑,是學習的引入、擴大、深化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全面正確深刻地把握好教材。我認為教師應從3個層次把握教材。
  首先是基礎層次,即全面準確地把握課文的作者、寫作背景,字詞、句段、內容、結構,體裁,作者的感情傾向,寫作特點等文字意思。
  其次是發展層次,即教師要充分調動自己的閱讀經驗和生活經歷,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教材,深挖教材特有的本質,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口技》1文,教師全面掌握了該文的作者(清朝的林嗣環),寫作背景,字詞句段,內容(記敘了1場精彩的口技表演),結構(圍繞“善”字,描寫了3個場面),體裁(既可作為有完整過程的記敘文,也可作為說明口技特點的說明文),作者的感情傾向(讚美古代人民的勤勞智慧和我國民間藝術的魅力),寫作特點(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配合,首尾響應等)後,還可以作進1步深究。我在備這課時,我向自己問了幾個問題:1、作者應是1個見多識廣的人,為什麼不與以前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作比較?(我認為原因有3,首先本文屬筆記小說,筆記大多記現場的人和事;其次本文如此讚美表演者“善”,也就暗含了比較;第3可能是作者的疏忽)。2、作者完整地描述了3個場面,是單純地為了敘述的完整嗎?(經分析認為,3個場面各有特點,例如聲音由無到有,由有到無,由少到多等,正好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表演者的”善“)3、課文中對這件事沒作議論,那文章中有沒有表現作者感情傾向的語句或字詞?對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還可作其它的理解?(有感情傾向的字詞有”善“,(1人、1桌、1椅、1扇、1撫尺)而已。語句有:雖人有百口…不能名其1處也。對中心思想的其它理解有:熟能生巧、”1招鮮,吃遍天“等)。當然還有其它問題,限於篇幅,舉例到此為止。
  第3,是創新層次,即跳出課文看課文,從更大的範圍來閱讀理解運用課文,審視課文,以達到1個新的境界。例如,《口技》1文還可以從這些方面考慮:口技發展的歷史,現狀與未來;口技的意義,對現代生活的影響,對其它行業的影響;由口技聯想到影視,話劇,中國文化科技乃至世界文化科技;從口技表演者身上聯想到對藝術的追求等等。
  這3個層次,1個層次比1個層次高,前1個層次是後1個層次的基礎,後1個層次是前1個層次的深化,也是前1個層次發展的方向和動力,但在人的思維活動中,這3個層次往往互相滲透,互相促進,不能截然分開。
  俗話說:“要給學生1杯水,教師須要有1桶水。”教師必須要達到這3個層次,才能適應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課堂。
  (2)備學生
  學生是語文學習班的主人,只有全面地掌握學生的特點。才能更好地實施課堂教學。
  備學生,既要長期對學生進行觀察,分析,綜合,更要結合具體的課堂進行分析和預測。
  1、學生與教材的關係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藍本,是學生積累、感悟、運用的.基本的材料,也是激起學生創新靈感的起點。另外,我們也要高度重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運用的能動作用。學生與教材的關係如何直接影響課堂的順利進行。
  首先要考慮的是教材的內容,學生是否熟悉,在學生的閱讀經歷和生活經歷中是否曾經遇到過,能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要考慮的是教材的寫作手法,謀篇佈局等特點學生是否已掌握或熟悉。
  第3考慮的是學生對教材的內容掌握程度。參照教師對教材把握的3個層次,學生對教材的掌握也有3個層次:優秀學生可能達到創新層次,而後進生可能只達到基礎層次,甚至有些學生基礎層次都達不到,只理解個別的片斷.當然這也不是截然分開的,有些優秀生可能對某些基礎知識不理解,有些後進生在某些方面也有創新思維,但不管哪個層次我們都必須分析其達到這個層次的原因和發展的可能性以及解決的方法途徑。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就基本上能掌握學生與教材的關係,為課堂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2、教師與學生的關係
  根據新課程理念,“教師”和“學生”兩個概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教師”已不再是單純的傳授者,而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評判者,是“學生”中平等的1員;而“學生”也不再是“單純”的接受器,而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應著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是否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2)師生間是否能充分交流思想感情,是否有“霸權”現象出現;
  (3)教師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每個學生是否都有表現的機會;
  (4)教師是否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差異性等;
  (5)教學中的問題是否與學生協商解決。
  當然還有很多方面,但關鍵的1條就是教師與學生應“平等對話”,不應“唯我獨尊”,這是新課程實驗能否成功的重要1環。
  3、學生間的關係
  新課程理念指出,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而且要加強學生間的交流,讓學生在學生間的交流碰撞中理解、感悟、激發靈感,進行創造。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也應重視調查研究學生間的交流互動情況。例如:
  (1)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如何;
  (2)學生間是否每個學生能充分發表意見,並敢於和善於發表意見;
  (3)優秀學生和後進生所佔比例如何;
  (4)學生間的正式或非正式組織的情況如何。
  4、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
  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包括學習的動機、目的、情感、意志、自制力以及學生的性格氣質等,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影響學生對學習任務完成的方式方法,進展快慢,完成程度以及與師生的配合程度等,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儘量發揮學生的優點而克服其弱點。
  (3)備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方法
  語文教學目標應著眼於學生終生髮展的需要,既注重語文知識的積累、理解、運用,語文素養的培養,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可分為長期教學目標和短期教學目標。長期教學目標是通過1節節的短期教學目標實現的,而短期教學目標必須體現長期教學目標。
  每節課的教學目標的確定的根據應該是長期教學目標的要求和本課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目標的確定應該堅持4個“統1”:社會發展與學生髮展相統1,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統1,繼承與創新相統1,學生髮展與教師發展相統1。
  教學目標的確定可由教師和學生協商確定,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應全面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促進每個學生都有所進步。
  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的本質是組織學生學習,學習任務適應學習者,教師為學生服務,因此教學方法也應改變很多。有些教學方式方法,組織形式,媒體的使用,教師可與學生協商解決。當然教師應起主導作用,特別在以下幾個方面是無法替代的:
  1、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目標,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2、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3、指導學生掌握學習規律、思維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幫助學生查詢和收集資料、處理資訊,必要時提供資料;
  5、精心組織和調控課堂,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性,使每個學生都有所進步,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
  6、引導學生向縱深發展,架設“梯子”,幫助學生解決難題,幫助學生總結提高;
  7、善於使用多媒體,使教學活動更高效進行。
  當然教學方式方法還有很多方面有待我們去研究實踐,但教師應著重研究如何在教學這個系統中,充分調動各種因素,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3、怎樣備
  傳統的備課是寫教案,寫教案本無可厚非,但寫教案太注重形式化,比如說寫教案1定要字跡工整,1定要達到多少字數,1定要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程式、後記等內容。這樣造成了教師很多不必要的負擔,比如很多內容在書上或參考資料上有,但為了應付檢查不得不抄寫下來;教師很多有創意性的設想,在教科書上批註就可以了,但為了應付檢查,不得不1字不漏地寫下來,並且這樣的“寫教案”,其實是“抄教案”,由於教師要上課又要批改作業,又要找學生溝通交流,這樣的“寫教案”不堪重負,於是只有1抄再抄,更糟糕的是,這種純粹抄的教案,除了能應付檢查外,只能成為1張廢紙,幾乎沒有人按這樣的教案上課。
  備課是上課前的1種準備和設想,確實需要周密的思考、精心的設計。但備課不能太注重形式,應該”不拘1格“,備課可以寫成完整的教案,但也可以在教科書上批註,在資料上新增,甚至什麼都可不寫,做到”心中有數“就行了。這也是教育戰線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要求。
  打破形式上的枷鎖,是為了提高備課的質量,備課時1定要做到”教材在我心中“”學生在我心中“”教學目標和思路在我心中“”教學方法在我心中“,我們既要遵循規律,又要張揚個性;既要堅持唯物論,又要不忘辨證法;既要全面考慮,又要突出重點;既要依託教材,又要突破教材,深挖教學資源;既要充分考慮教學中會出現的各種情況,會遇到的各種困難,又要大膽嘗試,勇於創新。並且,教師要勤於走出書齋,走到學生中去,瞭解情況,溝通思想,1起協商備課。
  我想,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應該這樣備課。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備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