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的國小數學教師成功轉型論文

才智咖 人氣:2.53W

【論文關鍵詞】新課程 國小數學教師 適應性轉型

新課程背景下的國小數學教師成功轉型論文

【論文摘要】新課程對國小數學教師的要求日益提高,如何在傳統教學中尋求突圍,這將關係到一名國小數學教師的成長和發展,筆者從實際出發,談談自己一些淺薄觀點。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江蘇教育就一直以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為契機,強化培訓,建立省市縣三級培訓機構,力圖改變傳統一言堂的現狀,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被運用到課堂,大容量的知識體系被逐步構建,教師正面臨著一個新的課程環境以及一個要求教師角色向廣度延伸和向深度擴充套件的時代背景。在國小數學新課標實施的過程中,國小數學教師應全面提高自身素質,適應不斷豐富和發展的新課程要求。

一、傳統國小數學教學的三大弊端

1. 教師是教學主導與主體的統一體。在傳統教育的課堂上,課堂的“話語權”牢牢控制在老師手中,學生只是簡單地回答老師的提問,甚至在有的課堂上,學生只要懂得回答“是”或者“不是”就可以了,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2. 傳統教育的模式就是在一間教室裡面,師生間面對面在講臺上下完成一節節的講授課,教學載體是在通過國小數學書本的基礎上利用黑板演示來進行的',包括時下流行的多媒體,師生間的常態行為被侷限,於是相對固定的教育方式只能生產出同一型別的人才,創新無法產生。

3. 學生的獨立性、獨立品格在多次“遏制”與“反遏制”中一次次受挫,因為在傳統的教育中,教師還是很欣賞那些性格乖巧,言聽計從的學生,把那些個性張揚,不拘小節的人訴為異類,實行“包圍式打擊”。師生之間實際上就是單純的教育與被教育的關係,沒有心靈的碰撞,沒有對教育的共同磋商。

二、新課程呼籲數學教師關注學生,關注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能否高效的關鍵在於教師,在於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在於教師研讀教材的功夫,在於教師對課堂的精心設計,在於教師對教學的科學規劃。在於教師對教學材料的精心取捨與提煉,研究表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方式影響了學習效果,單純的行為參與方式並不能促進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為核心的學習方式,才能促進學生包括高層次思維在內的全面素質的提高。由此可知,學生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學生髮揮在知識學習中的自主選擇性,從學習材料中學習,學習什麼,要自己作主,這一轉變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老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的習慣;教師教學由“注入式”向“發動式”轉變,教師在課堂上要“相信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不能唱獨角戲,要由“講”到“動”,將課堂塑造成“快樂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動接受、枯燥無味的看守所”要打造“藝術課堂”,讓學生“享受快樂”;課堂內容由“純知識型”向“能力、情感、價值觀”轉變,課堂學習要由知識培養能力,由知識生髮情感,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要想讓學生踴躍參與,關鍵在於激發他們參與慾望。有的老師說,學生參與的關鍵是創設一種氛圍,讓同學放鬆下來,教師和學生只有在課堂中處理好平等友愛的教學關係,學生才會躍躍欲試,學生有了參與的熱情,參與課堂的能力就成了關鍵。老師們都感受到要保持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一定要使學生自信,這種自信不是盲目的,而是以知識和能力為載體的。因此,課前一定要給學生充分準備的時間,讓他們在課堂上有“成果”可以展示。要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老師的指導也很重要,

三、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 國小數學教師成功轉型必備的基本素質

1. 眾所周知,我國教育一直主張素質教育以德為先的原則。教師只有具備過硬的思想素質,才能引導學生健康地成長。才會熱愛自己的工作,並以充分的熱情投身到教育教學的活動中,學生也才會被受感染,受鼓舞,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才能全面激發, “以德為先,身正為範” 。

2. 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做好教師的必須條件,是促使教育獲得發展的巨大發展的強大動力。擁有理想的人格魅力就會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有著特殊的指導意義。

3. 教師紮實的業務水平是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條件。包括系統的現代數學教學理論知識,完善的國小心理專業知識,紮實的教學技能,嫻熟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突出的改革和創新意識,這些基本素質將在國小教師在新課程教學活動中成功轉型中起主導作用。

四、新課程背景下的國小數學教師成功轉型過程中的注意點

1. 尊重學生差異,不能刻意“高效”

由於學生個體的生活經歷和知識積累的不同,導致不同個體差異懸殊的學生組成一個群體。如果教師採用“一刀切,齊步走”的辦法,就會造成更大差距 。因此,教師首先必須從實際出發,針對個性差異區別對待,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分層教學。

2. 尊重教學規律,做到數學教學的可持續性原則。

很多年輕的教育工作者為了在教學活動中突穎而出,往往在不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的前提下提高教育質量,雖然教學效果值得嘉獎,但是卻違背規律,甚至揠苗助長,給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了一定影響,反而得不償失。

綜上所述,要實現理想轉型,必須從自身轉起,充分地研究主觀因素和內在條件,不斷反省和調節,一定能在新一輪大課改中突穎而出,取得理想成績。

[參考書目]

[1] 劉電芝主編《進修計策研究》,人民教育出書社 1999 年版.

[2] 蒯超英著《進修計策》,湖北教育出書社 1999 年版.

[3] 魏聲漢 “進修計策初探 ”,《教育研究》 1992 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