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與專業化背景下體育教育專業招生改革論文

才智咖 人氣:1.91W

摘 要: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及教師專業化要求體育教師具備多方面優良素質,為了培養適應新課程改革需要並適應教師專業化潮流的體育教師,需要徹底轉變觀念,改革體育教育專業招生模式,淡化招生中的“技術至上”傾向並充分重視該專業學生的文化基礎。此外,還要採取針對性措施保證招生改革的成效。

新課程與專業化背景下體育教育專業招生改革論文

關鍵詞: 新課程; 教師專業化; 體育教育專業; 招生; 改革

一、新課程及教師專業化給體育教師帶來挑戰

當前,中國小新課程改革已經進入深入發展的時期。各科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使中國小煥發了勃勃生機。然而,在新課程的推進中,新的問題也凸顯出來,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教師素質如何適應新課程實施要求的問題。

《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是中國小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施要求體育教師必須實現角色的多方面轉變,即從過去單一的體育運動技能的傳授者、學生體格訓練的組織者,轉變為教學方案的設計者、課程資源開發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者等。

應該說,這些變化其實也反映了教師專業化的要求,因為教師專業化的核心也就是使教師通過終身學習不斷提高從教素質,實現專業自主。教師專業化要求體育教師必須具備多方面的優良素質。

“打鐵先得自身硬”,這是一個樸素的道理,作為素質教育的承擔者,教師自身的素質首先必須過硬。社會對教師寄予厚望,希望教師能夠以先進的教育觀念、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教育藝術去造就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才。然而,體育教師群體的素質離這一要求差距尚大。如何培養出能夠勝任新課程改革需要和適應教師專業化發展潮流的新型體育教師成為當前教育界必須關注的問題。

二、傳統體育教育專業招生模式不利於新型體育教師的培養

(一)體育教育專業招生考試與未來體育教師培養的關係

1.招生考試對人才培養的意義

招生考試的意義,概括起來說就是要考察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掌握及學習基本能力情況,因為這是中學生進入高校後能否順利完成學業成為合格畢業生的重要基礎,長遠來看,它也是這些學生支撐未來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的必要基礎;對一些特殊專業來說,招生考試還需要考察學生在某一領域的基礎及未來發展的潛力。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高校的招生與以往相比是大大降低了錄取的門檻,但是,考慮到培養目標的差異,一些特殊專業的招生仍應堅持一定的標準,否則就可能因為生源質量的原因而難以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

2.體育教育專業招生考試對未來體育教師培養的重要性

作為培養未來體育教師的一個專業,體育教育專業有著雙重特殊性。首先,它要培養的是未來教師,而當前隨著教師專業化的發展,要求教師成為專業人士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體育教師也不能例外。其次,還需注意到,體育教師必須在體育知識掌握和體育運動能力方面達到較高的要求。這就需要進入體育教育專業學習的學生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運動技術基礎和潛質。從這一點上來說,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要成為未來合格的體育教師並不比其他專業容易,甚至可以說更難。

由此看來,能否通過招生考試為體育教育專業選拔既有相當的文化基礎又有一定體育基礎的學生,是關係該專業培養目標實現的關鍵性問題。當然,在文化基礎與體育基礎這二者當中,應把文化基礎放在首位,因為體育教師首先是教師,一名教師若不具備相當的文化素養,就不足以勝任這一角色。

(二)以往體育教育專業招生的“技術至上”傾向

由上所述,體育教育專業的招生本應高度重視學生基本文化素質,然而,實際的情況遠非如此。

長期以來,我國的體育教育一直體現出很強的“技術化”傾向,中國小體育課以運動技術的教授與練習為主線,而高校的體育教育專業在課程設定上也偏重技術課,且技術課也基本上以培養運動員的模式來組織。在教師的業績評價方面,中國小看重的是體育教師所帶運動隊取得的比賽成績及所帶體育生大學聯考上線率,很少考慮體育課對大多數學生的健康發展的影響;高校的也是看重學生技術水平而較少關注其他,對自己培養的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往往只滿足於用人單位“技術較好”的評價,卻忽視人們反映的其他問題,如畢業生教育教學能力的欠缺。

這種傾向,使得人們過分強調了體育教師的運動技術水平而忽略其文化素質及教學相關能力。與此相對應,體育教育專業的招生也表現出了“技術至上”而忽視文化的傾向。體育教育專業考生與其他體育專業考生一樣,要先參加一次難度較大的體育大學聯考,而在錄取中,體育教育專業的體育分數線也劃得較高。相比之下,其文化分數線卻比其他師範類專業的要低得多。

(三) “技術至上” 的招生模式不利於新型體育教師的培養

體育教育專業“技術至上”的招生模式帶來了很大的弊端:一是迫使想要報考該專業的學生在需要打好文化基礎的高中階段花費太多時間進行技術訓練而無暇顧及文化學習;同時,這些學生因為知道報考體育教育專業不需要多高的文化分數而輕視文化知識的學習;而這些學生一旦進入高校,就會因其文化基礎薄弱而影響理論知識的學習,最終導致“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體育教師的產生。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由於人文底蘊的缺乏,體育生較忽略個人思想素質的提升和氣質的培養,因此在豪放粗獷的同時又容易陷於粗魯鄙俗,這與人們對教師的要求相去甚遠。

文化知識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都能對人的思想品質產生重要的影響,它培養人克服困難的勇氣,培養人追求真理的意識,同時,知識的擁有是使人達到更高水平道德的基礎,而這些,無疑都是未來教師極需具備的品質。但體育生在中學階段由於較少花時間與文化知識學習打交道,在進入高校後,即便要求他們必須在這方面多下功夫,他們也難以扭轉此前已經形成的惰性,這種狀況還很可能延續至他們真正成為一名教師之後。

可見,體育教育招生中的 “技術至上”傾向帶來的消極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它已成為當前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及體育教師專業化推進的一種嚴重障礙。

三、新課程與專業化背景下體育教育專業招生的改革設想

為適應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及體育教師專業化的需要,對體育教育專業的招生進行改革極為必要。

(一)改革的目標

體育教育專業招生改革的目標是轉變體育教育招生的思路和模式,以便能夠選拔到更適合於體育教師培養目標的生源,為實現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服務。

(二)改革的思路

1.強化反思,轉變觀念,重新定位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

當前,無論是體育專業人士,還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領導,都應當對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進行科學的再思考。雖然在新世紀前後的這些年,這方面的思考已經不少,但筆者認為,很多相關的思考並沒有認真考慮體育教師專業化的潮流對體育教師職業的深遠影響。教育部〔2003〕7號檔案關於印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的通知中,對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如此表述:“本專業培養能勝任學校體育教育、教學、訓練和競賽工作,並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及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複合型體育教育人才”。不能否認,要求體育教師勝任多方面工作要求是一種良好的願望,其本意也是為了提高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適應能力,提高其就業競爭力。但仔細分析則會發現,這種培養定位尚未充分考慮教師專業化的需要,它對於一名專業的教師應該具備的其他素質,如前面提到的具有體育與教育雙重的知識與理論、具備開發與設計課程的能力、具有高度的教育責任感、熱愛教育的強烈情感及終身學習不斷創新的意識等均沒有加以強調。

當前,對中國小體育教師雖然還要求具有一定的體育運動技術,如果具備較出眾的技術那當然更好,但是,體育與健康課程並不僅只要求體育教師懂技術,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根據地方、學校及學生的實際開發與設計能夠吸引學生興趣、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課程。教師不僅要懂得通過組織體育活動和鍛鍊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的發展,還應具有方方面面與身體健康相關的其他知識,懂得如何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去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此外,目前基層中國小的體育場地設施等條件還相對落後,在比較簡陋和艱苦的環境條件下,體育教師需要付出比別的學科教師更多的辛勞與創造,這要求體育教師必須有甘於奉獻勇於探索的精神。總之,新課程賦予體育教師的職責遠非影響學生的體格那麼簡單,而是要求體育教師全方位地影響學生,乃至影響他們的靈魂。對於這一點,教育行政官員及體育教育界人士均應有足夠清醒的認識,惟有如此,體育教育專業招生的改革才有可能,因為這一改革的推動只能由這些人來完成。

2.改變以往招生模式,淡化體育技術

(1)降低體育大學聯考難度,提高體育大學聯考生錄取文化分數線

就筆者所瞭解的情況來看,體育大學聯考的難度是很高的。以2010年廣西體育大學聯考為例子,男子800米滿分的成績是2:03.0,園地雙手後拋實心球滿分成績為12米,立定跳遠2.88米,100米11.74秒,而女子800米滿分的標準是2:24.0。這樣的高標準,考生想要考個好分數,就必須耗費大量的時間於訓練以提高運動成績。當然,理論上我們也可認為在體育教育專業的招生中體育分數線可以低些,考生不必那麼拼命。但事實則不然,因為既然有如此標準存在,作為考生沒有理由不往高分目標努力。因此,體育大學聯考應該考慮降低難度,這樣,相關考生就可以不必花太多時間於體育訓練而多些時間用於文化基礎知識的學習。在此前提下,體育教育專業招生就可以相應地提高錄取的文化分數線,以確保進入這個專業學習的學生有較好的文化基礎。

(2)招收非體育考生,以中學階段體育成績作為錄取參考

除了招收參加體育大學聯考的考生外,體育教育專業也可以適當招收部分未參加體育大學聯考的文、理科考生,但在招收這些考生時要將他們中學階段的體育成績和在體育運動方面的表現(如是否參加過各級運動會或加入過學校的運動隊等)作為錄取參考。這類考生進入高校後可以獨立編班,在課程安排上區別於通過體育大學聯考錄取的學生,如通過增加選修課和合理設計技術課教學方案提高他們的運動技術水平。

(三)改革依據與保障

1.改革的依據

提出以上的改革措施,乃是源於以下的依據:

(1)新課程的實施扭轉了“技術化”傾向

體育與健康新課程的實施帶來了很多變化,其中很重要的一點變化是對技術的要求降低了。新課程不像過去那樣一味地要求教師有高超的運動技術,教師有一兩個強項固然很好,但沒有強項也可以通過別的方面來彌補,只要教師掌握規範動作,能夠正確示範,就可以勝任教學。而同時,新課程更強調的是教學設計、課程開發及學生全面的'健康目標——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健康的達成,強調的是養成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終身參與體育運動和鍛鍊的意識和習慣。因此,成功的體育教師就可以不過分依賴技術而是更倚重他個人全面的素質。

(2)進入高校後文化基礎難補而運動技術水平相對容易提高

如果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文化基礎或運動技術方面有不足,那麼,為適應未來的職業需要,他們進入高校後就必須努力通過學習或訓練彌補這種不足。那麼,是補文化更容易呢?還是補技術更容易?本人與不少體育教師就此話題做過深入的交流。他們都認同補技術比補文化更容易。這不是僅憑經驗或直覺說話,而是經得起科學的論證的。因為一定的文化基礎知識的積累是人的智力和能力發展的基礎,高校的學習更多地依賴學生的自主和創造,依賴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如果在中學階段疏於文化學習,則其學習能力相對較差,在理論學習和能力培養方面就會很吃力。而文化基礎相對好的,進入高校後再通過學習和訓練提高運動成績是可能的,因為其理解能力和學習遷移能力都更強,而這對技術動作的掌握和訓練要領的理解是有益的。如果加上合理引導使其獲得意志支援,技術的提高更可得到保障。

2.改革的保障

雖然上述的改革思路有充分的理論和現實依據,但其改革的成功還需依賴各種條件,主要的有以下兩方面:

(1)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的改變

首先在課程設定方面可根據所招收學生的特點來安排,在不壓縮理論課的情況下適當增加總課時,增加的部分用於安排技術課;重視通過選修課、課餘自練、俱樂部培訓等形式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課程標準方面要改變原有的過於強調“技術化”的傾向,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運動技術方面要求不必像運動訓練專業的那麼高,技術課的開設應主要著眼於學生掌握規範、準確的技術動作。只要安排得當,入校前體育基礎較差的學生應可以達到體育技術方面的要求。

(2)師範生教師資格認證方式的改革

目前,師範類專業學生的教師資格證獲取方式存在漏洞,只要所修課程通過學校的考試就可獲得教師資格證。這樣就可能存在學校把關不嚴而使一些達不到要求的學生也獲得教師資格證。為此,開設有體育教育專業的院校應該注意在一些重要課程的考試中把好關,如學校體育學、教育學、心理學等主幹理論課,籃球、排球、跑步、游泳等常見運動專案等都是對未來體育教師執教能力有關鍵性影響的課程,必須非常重視學生的成績達標,考試要非常嚴格,以確保所有畢業生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在運動技能方面都合格,以避免錯誤導向引發的對運動技能或文化基礎的輕視。

總之,體育教育專業的招生改革,重要的不是技術操作而是觀念的轉變。要切實認識到當前體育教育招生模式對實施新課程改革和實現體育教師專業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如此才能將改革引向正確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周國茹. 對體育教育專業招生有關政策問題的調研與考證[J]. 瀋陽體育學院學報,1999(4),35-37.

[2]楊改生,屈東華,王崇喜. 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招生問題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0,36(4),30-31.

[3]平葉.對上海師範大學體育專業文、理科學生培養情況的比較分析[D]. 上海:上海師範大學.2008

[4]汪俊祺.試論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體育教師角色轉變[J].四川體育科學,2004(6), 126-127.

[5]劉麗麗,祝濤.新課程標準下體育教師角色與教學組織形式[J]. 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08,22(4),528-531.

[6]余文森.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