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舞蹈的畢業論文

才智咖 人氣:2.1W

舞蹈是一門經典的藝術,每年也有很多人從事舞蹈方向的研究,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關於舞蹈的畢業論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關於舞蹈的畢業論文

關於舞蹈的畢業論文一

摘要:本文通過對高師舞蹈學專業畢業論文改革的探索及研究,找出了集創新型、應用型為一體的改革方案,結合舞蹈學學科特色、專業發展建設,真正體現了學以致用、科學合理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高等教育的舞蹈學專業發展找到切實可行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舞蹈學;畢業設計;論文改革;學科特色;專業建設

在大多數高等教育的舞蹈學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畢業論文是以論文形式出現,要求學生從理論上闡述學術觀點及想法。由於大多數舞蹈學專業學生自幼學習舞蹈,有的甚是科班對文化知識的全方位掌握有一定欠缺,在論文撰寫上常常感到力不從心,但在專業領域中,學生能夠較全面的發揮優勢及特長,只有深入探索和研究適合本專業學科特色發展創新的畢業設計改革方案,找到正確的方針路線,才能真正的體現學以致用、科學合理、符合學科特點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一、研究內容

第一,對藝術專業領域的畢業論文改革與創新性研究。在四年制本科教學計劃中,畢業論文的完成時間一般規定為8周,通常以論文形式為主。但有部分高校已將藝術類畢業論文改為從“單一學術性論文”到“多樣化畢業設計”,高校藝術類專業的畢業論文環節將面臨著改革和創新,也將突破傳統模式進行新一輪的有效性研究。

第二,結合舞蹈學學科特色探索合理科學的畢業設計改革方案。在培養舞蹈人才過程中,不能夠片面、單一,更不應急於求成。所制定的畢業設計要求既能夠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又能對適應步入社會的第一階段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和實戰經驗。

第三,制定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的舞蹈學畢業設計方案。基於畢業設計質量是衡量高校教學水平的重要標誌,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重要實踐環節,結合舞蹈學專業的特殊性、科學性和合理性,可將畢業設計分為編創作品、彙報演出兩種方式。編創作品即創作舞蹈作品,彙報演出即彙報表演舞蹈,均屬於實踐性質。兩者目的都是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加深對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的掌握,使之系統化、綜合化。使學生獲得從事工作的初步訓練,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綜合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二、研究目標及特色

舞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是具體的手把手的教與學,是真正意義上的“言傳身教”,必須通過科學、系統、嚴格的訓練,將理論與實踐並重,才能成為一名“文武雙全”、名符其實的舞蹈教育人。因此在畢業設計中的教師指導環節,要注重實踐性和創新性,鼓勵學生的想法,用正確的觀點來引導他們。只授予學生高超的技藝,不重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理論知識的培養,就不可能造就出優秀的舞蹈教育人才。此項研究符合舞蹈學專業學科發展建設的特殊性、科學性和合理性,真正將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與人才知識結構需求、高等教育目標、學生綜合素質相結合,使學科建設得到有效的實行、發展和提高。

三、舞蹈學畢業設計改革研究與專案制定

舞蹈是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在制定畢業設計改革方案的首要任務是對此專案的定義,其次是對指導教師的職責要求。最後是對畢業設計內容和評分標準的制定。工作程式主要包括:1、畢業設計選題採取師生雙向選擇的辦法進行,選題來源不限,由系(院)領導小組負責協調落實。選題原則必須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基本要求,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能充分發揮不同水平學生的創造潛能。2、作品要求以反映培養目標為原則,內容應與選題緊密相關。學生應儘可能利用各種渠道蒐集和檢索資訊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及研究,選出適合自己的題目進行表演。創作作品的學生要結合課堂知識和實踐經驗進行創編,在指導教師幫助下蒐集題材,風格體裁不限,充分展開想象力,體現創新能力和專業水平。3、評定方法可採用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級制評定成績。評分細則應從設計的目的'及意義、知識及技巧掌握程度、質量與水平評價(作品難度、完整性、表現力等)、學生組織紀律、存在的主要問題與不足等幾項內容著手。總成績由指導教師和評閱組構成,比例為60%和40%。進行成績評定時要求做到實事求是,不要從印象出發,更不要以指導教師的聲望作為評定該學生成績的依據。對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應予以充分的注意。

舞蹈學是舞蹈藝術門類中的一個重要學科,是用人體動作來表達思想感情和真善美的一種藝術形式。因此,舞蹈學所涉及的研究面是很寬的。在此,筆者對舞蹈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改革探索及研究還不夠深遠,所做出的改革方案還微不足道,希望藉此引發更多同仁的支援和研討,讓今後高校舞蹈學科的發展和建設之路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遊潔。解讀舞蹈藝術的文化性[J]。廣西梧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03)。

[2]張莉,李曉紅。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平原大學學報。2005(05)。

關於舞蹈的畢業論文二

摘 要:本文從文藝團體在舞蹈傳播中的重要性出發,運用調查分析、文獻蒐集等方法巨集觀的介紹了文藝團體中舞蹈演員的素質現狀,引申出文藝團體中舞蹈演員應該具備的一些素質:文化素質、藝術素質、表演素質和心理素質,最終有針對性的提出了提高文藝團體中舞蹈演員素質的幾項重要措施:

關鍵詞:文藝團體;舞蹈演員;素質;提高

在舞蹈的傳播過程中,文藝團體不僅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穩定性,還可以直接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準確及時的反映人民的所思所想,最終使舞蹈以人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和內容表現出來,在現代社會中,文藝團體對於舞蹈藝術的傳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那麼,提高文藝團體中舞蹈演員的綜合素養便成了舞蹈事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基礎。

一、文藝團體中舞蹈演員的素質現狀

(一)專業素質參差不齊,表演效果差異較大

文藝團體中存在專業素質參差不齊的狀況。一些舞蹈演員進行過較系統的專業舞蹈訓練,有自己所擅長的舞蹈型別,且對於其他舞蹈有一些簡單的訓練和了解,所以無論是對於舞蹈的藝術理解還是藝術展現,都能夠準確的把握。而有的舞蹈演員僅僅在形體方面進行過訓練,雖然掌握了舞蹈的基本體態及少量單一的技巧,但是無法深刻的瞭解舞蹈藝術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境界,只能與群眾進行機械的肢體交流。

(二)文化知識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受限

中國對舞蹈演員的培養模式決定了舞蹈演員身上必然存在一些“缺陷”。眾所周知,只要你選擇了舞蹈這條路,就決定了你可能會失去很多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機會。因為舞蹈演員的培養不是一個短期工程,舞蹈演員專業素質的培養需要長期的訓練,這就在時間上與文化課的學習產生了衝突,而我們通常所採取的方法便是縮短文化課學習的時間,無形中阻礙了舞蹈演員在演藝道路上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也削弱了舞蹈演員繼續學習的主動性。此外,文藝團體經常面臨繁重的演出任務,舞蹈演員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在了排練和演出上,學習時間很少。

(三)演員實踐經驗豐富,能夠及時快捷的吸收草根文化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文藝團體的舞蹈演員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進行實踐演出,大量的實踐演出給了這些演員們將理論化為實踐的寶貴機會,演員們通過全國的巡迴演出,一方面將舞蹈藝術在群眾中發揚光大,另一方面,這樣的實踐形式使舞蹈演員不僅學習到了其他文藝團體的出彩之處,及時的吸收了有益的營養,還開拓了眼界,積累了表演經驗,為舞蹈藝術的傳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動素材,也為舞蹈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和豐富提供了文化積澱。

二、文藝團體中舞蹈演員所必需的素質

(一)文化素質

文學作品與舞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首先,有一部分舞蹈作品是來自於文學作品或者是在以藝術的形式再現文學作品中的精神和故事的。其次,文學中的藝術思維能夠幫助我們提升對於美的見解和欣賞層次。再次,文學作品蘊藏著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幫助我們理順舞蹈脈絡,增強舞蹈的條理性和連貫性。

(二)藝術素質

藝術素質在這裡將其簡單的分為音樂素質和想象力。只有舞蹈演員對自己所表演的舞蹈的音樂作品有深刻的情感體驗和認識,才能夠更好地激發內心的情緒體驗,從而通過自己的肢體展現給觀眾。此外,舞蹈演員還需要很豐富的想象力。因為舞蹈作品實際上就是藉助舞蹈動作來講述故事或者是表達情感,讓觀眾通過他們動作的幅度、快慢、具體形態等來構造故事的畫面或者是體驗特定的情感。如果缺乏想象力,就無法將這種情緒體驗和具體情節以藝術的形式傳遞給大家。

(三)表演素質

表演素質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舞蹈技術、舞蹈控制力和麵部表情。對於舞蹈的控制主要體現在對肢體、氣息、內在情緒和氛圍的控制上。對肢體和氣息控制的恰到好處可以激發出內心的情感,從而使舞蹈充滿感染力和視覺衝擊力,進而是表演達到一定的境界。面部表情的恰當與否直接關係到舞蹈意境和情感的傳達與互動。所以作為舞蹈演員,要能夠做到根據故事情節和表演需要來控制和調節自己的面部表情,從而豐富表演內容,深化表演層次。

(四)心理素質

舞蹈表演規模不論大小,都會對舞蹈演員的心理素質提出一定的挑戰。一個舞蹈演員只有具有強烈的表演慾望,他才會急於想表現自己,只有當舞蹈演員具備堅定的自信心的時候,他才能夠在舞臺上綻放自如,盡情地綻放舞姿和釋放自身的感情。

三、提升文藝團體舞蹈演員舞臺表現力的路徑

(一)加強文藝團體舞蹈演員的文化學習

加強文藝團體舞蹈演員的文化素養,其實是要力圖改變舞蹈演員單薄的知識層次。作為學校和社會,要儘量為藝術專業的學生安排一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機會,作為文藝團體,要利用一些假期來對演員們進行知識方面的培訓,作為舞蹈演員本省,為了提升自己的表演層次,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一定要自覺的接受各科的文化知識,尤其是文學方面的文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為自己的發展積澱巨大的爆發力量,保證自己發展的長遠性。

(二)提高文藝團體舞蹈演員的音樂素質

完整意義上的舞蹈作品,都是有音樂相依相傍的,舞蹈音樂在表達作品的情感內容、塑造人物、渲染氣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提高舞蹈演員的音樂素質。第一,要加強舞蹈演員的視唱練耳訓練,提高他們對於音樂的感受能力,比如可以練習五線譜和鍵盤樂器;第二,要提高舞蹈演員的音樂欣賞能力,讓他們廣泛地聆聽各種音樂歌曲,並且身臨其境,使他們形成不同的音樂感受。第三,要加強舞蹈演員的音樂史學習,使他們熟悉不同音樂的風格,對音樂的特徵形成一定的認識,然後根據不同的音樂特徵琢磨舞蹈表現技巧。

(三)積累豐富的表演經驗

任何藝術形式都是在不斷地鞏固和再現中傳播的。作為舞蹈演員,要善於總結自己的表演經驗。首先,豐富的表演可以提高舞蹈演員的舞蹈技巧。同時,經驗的總結有助於演員對於作品的二次創作。其次,有意識的去加強情緒情感體驗,鍛鍊自己對於情緒和情感的準確捕捉,從而把握好自己我到動作的力度、幅度等。再次,重複的舞蹈演出可以豐富演員們的面部表情。演出越多,可能接觸到的角色就越多。多重人物性格和豐富的故事情節可以幫準演員們醞釀出更真切地面部表情,從而增強舞蹈作品的感染力。

(四)提升舞蹈演員對於舞蹈等藝術的控制力和心理素質

情緒和情感是舞蹈演員創造角色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角色生動鮮明的一個重要表現部分。那麼如何才能創造這種情感,產生合理的舞蹈動作,從而做出符合情緒的肢體語言呢?第一,建立情感的積極性。舞蹈作品角色本身提供了情感的方向,舞蹈演員就需要根據它所指定的方向去體驗,在體驗和感受中主動通過想象來培養演員的情感,並積累情感。第二,以需要為原則的演員體驗。演員去體驗規定情境,只有把作品的需要,轉化為演員自我的需要,角色的體驗才可能成為真實的創造體驗,進而使表演更加準確。

舞蹈演員的素質和舞蹈演員的舞臺表現力息息相關,一名舞蹈演員只有具備良好的舞蹈素質,才能夠提高自身的舞臺表現力,才能夠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最終提高文藝團體的綜合實力,才能夠更好地對中華文化進行傳承與演繹。

參考文獻:

[1]郭琳。淺談舞蹈演員的藝術修養[J]。大舞臺,2011(3)。

[2]王國卿。芻議舞蹈演員的舞臺素質及表現力[J]。大眾文藝,2012(13)。

[3]何晨。“境界”的超越——略論舞蹈演員的音樂修養[J]。藝苑,2007(8)。

[4]王盛峰。論舞蹈表演中的控制力[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1(1)。

[5]黃麗英。試論舞蹈演員的音樂修養[J]。民族藝術研究,1999(5)。

[6]隆蔭培,徐充爾。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