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課程標準下的政治教學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9.28K

摘要: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學應突破傳統知識教育的束縛,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重構新的教學理論。新形勢下思想政治課教學應注意到三點: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營造民主的學習氣氛;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探索新課程標準下的政治教學的論文

關鍵詞:新課標;政治教學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思想;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解放學生的嘴巴,使他們能問;解放學生的空間,使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裡擴大知識和眼界,獲得豐富的學問;解放學生的時間,使他們有時間學一點他們渴望要學的知識,幹一點他們高興乾的事情。”陶行知先生關於“五大解放”的思想正體現了新課程的培養目標。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學就應突破傳統知識教育的束縛,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重新構築全新的教學理念。我認為,新形勢下思想政治課教學應注意到以下幾點:

一、轉變教育教學理念

傳統課堂教學在形式上,是大家所熟悉的所謂“五段教學法”及其變式。從發展角度看,它已經落後,成為當前中學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主要障礙。因為它是一種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知識是第一位的,知識的價值是本位的,情感、態度、智力、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價值都是附屬的,這種教學在強化知識的同時,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從而使學生成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理念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科學而先進的理念是課程改革、教學改革取得成效的催化劑。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對思想政治課教師來說,尤為重要。

1、教師角色意識的轉變。

新課程下,教師作為一個“學習的參與者”,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促進者”要起到引導、促進學生體驗的作用;教師作為一個“指導者、領導者”,要藝術地把握課堂教學過程的走向、引領學生髮展的方向;教師作為一個“合作者”,應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忘記自己是老師,而把學生視為志同道合的朋友。總之,教師應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從而去掉“師尊”的面具,不讓學生望而生畏。

2、教師學生觀的轉變。

《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有這麼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添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學活動中,作為政治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是特定的認識主體和資訊交流主體,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而不是“等待裝滿知識的容器”。因此,①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尊嚴,熱愛每一個學生。②我們必須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能,都是具有開放性的自我創造者。③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的個性是多樣的,因此,我們不能用統一的尺度衡量每一個學生,用統一的模式規範每一個學生。④學生不僅是教育的物件,更是教育的重要資源,是動力之源、能量之庫;學生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中面臨的問題,本身就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內容,而學生思想、行為中的閃光點更是思想政治課的重要資源。

3、教師教學過程觀的轉變。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術語: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教師應充分認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是為學服務的`,教不可以統治學,也不可以代替學,教師的教要啟發學生的學,引導學生的學。教師組織課堂教學不應從教出發,必須從學生的學出發。教師作用於全班所有的學生,學生既向教師反饋,又與同學交流,形成了思想、知識、情感、能力交流的網路。此過程是師生展開對話、理解而達成“你-我”師生關係的過程,是一個多向互動、動態生成的過程,是一個體驗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在體驗時共生共長的過程。

二、營造民主的學習氣氛

民主的學習氣氛對課堂教學至關重要,沒有良好的課堂氣氛,就不可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好的教學方法也難以發揮作用。試想,在課堂上如果老師講什麼,學生便聽什麼,機械地記什麼,也就沒有了學生思考的空間,就不能培養學生的個性,更談不上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出來的學生只能是人云亦云、機械模仿、照本宣科、僵化保守的人。

1、教師要尊重學生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尊重學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更要尊重他們各自不重複的個性,可愛的單純和浪漫的天真;不但要尊重他們與自己和諧的求同思維,更要尊重其敏銳有餘而成熟不足的求異思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不同觀點,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不苛求成熟與完善。因為有缺陷、不完善的發言,也勝於緘默與懶惰。對學生的不同個性感受,不強求“同一”,確保不堵塞學生的創新思路,時時刻刻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自覺思維、獨立創新的環境。從人格平等的基本觀念出發,要把學生當成受教育主體,與之同呼吸,共悲歡,一起品嚐求知的艱辛與幸福。尤其對待那些自卑心理重的學生(殘疾、成績差等),教師不能有絲毫異樣的眼光。這種和諧的氛圍正是一系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順利發展的最佳環境。學生置身於這種民主氣氛濃厚的課堂,就如同種子得到適宜的溫床,主體意識被催生勃發,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心理潛能隨之釋放,創造性思維也就應運而生。比如:教師在評價學生答問時可使用一些簡短而富有激勵性的語言,如“你分析得真好”、“你真聰明”、“這個建議很獨特”等;或是“不要緊張,慢慢說”、“你再想一想”。這些期盼性的語言,不僅有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而且能使學生始終保持著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和努力探索、獲得成功的強烈願望,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2、要加強師生互動

互動,就是師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在教學中,一堂成功的、充滿生機的課應該是師生互動的結果。在這裡互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師生互動主要是指教學中教師要打破原有的教學常規,變“一言堂”為“群言堂”,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師生共同活動。如人教版第八冊《同樣的權利同樣的愛護》,教師可讓學生觀看圖景後說說他們這樣做的好處,再談談自己平時怎樣鍛鍊身體、增強體質。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能帶動所有學生思考,又切入教學內容。二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互動主要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共同交流。其中分組活動是學生間互動的主要形式。如本課中“落水救人”環節,就可以讓學生前後幾個分組討論。由於學生的智力水平、思維能力、興趣愛好等有一定的差異,教學中進行分組活動可以讓學生個體產生思維的碰撞,從而不斷開拓自己的思路。同時,這種分組的討論是一種動態的學習活動,它會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注入活力,更能讓學生逐漸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肯定他人,學會熱情幫助別人。在這種親和的人際情景中,既激活了課堂氣氛,又利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個性的培養

三、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學貴有疑,這是常理。學生在學習中不斷髮現問題,學習才有興趣,才會主動。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質疑,發表不同意見,引導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使學生敢於創新。

為學生質疑問難提供寬鬆環境。自由、寬鬆的外在環境對於學生創新品質的培養很重要。學生的大膽設疑、質疑需要教師的鼓勵,因為多數學生想質疑而疑慮重重,既怕老師瞧不起,又怕同學譏笑。這時教師要對學生即使是看起來幼稚可笑的問題給予充分恰當的鼓勵、肯定。

培養學生良好的質疑問難習慣。教學過程中,教師切忌包辦代替,要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無疑處生疑,在學習中去發現,在思考中質疑,在釋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創新,養成良好的質疑問難的習慣。

教給學生質疑問難的基本方法。學生設疑質疑的基本方法可以從認識事物的三個層面上考慮:一是“是什麼”,二是“怎麼樣”,三是“為什麼”。前兩者是淺層次的質疑,後者則是深層次的問難。

總之,知識經濟時代呼喚基礎教育的創新。知識經濟對已開發國家來說是生產力發展的自然結果,對處於實現工業化程序中的開發中國家,則是機遇和挑戰並存。因此,我們要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個人的發展,越來越依賴於對知識尤其是對科學技術知識的掌握和創造性的開拓與應用。未來的發展將由知識和創新來推動。“創新是一個民主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的動力。”政治教師要主動迎接這一新形勢的挑戰,大膽改革,勇於突破,善於創新,以負責的精神、務實的作風、高昂的姿態,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