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國中政治課程教學

才智咖 人氣:2.06W

傳統教師上課以教材為中心,注重教學內容的處理,將有意義的知識割裂為碎片化的知識,新課堂以教學科學化為背景,從教學目標設計、內容設計、方法策略設計、過程設計,追求課堂最優化。

新課改下國中政治課程教學

摘要:

對一堂國中政治公開課的分析表明,新課堂存在著“形似而神不似”的問題。教學策略錯位,教學效率不高,目標不明確,缺乏課程質量意識等。究其原因是“倡導的理念”與“踐行的理念”存在著不一致,因此認識到新課堂轉型意味著課程價值取向的變化、教學本質的變化,將教學設計走向科學化,成為突破課改瓶頸之路。

關鍵詞:

新課堂;教學策略;課程教學理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十多年了,許多新的課堂教學理念已被教師接受,許多教師認為自己的課堂教學是“新課堂”,認為有學生參與的課堂,有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形式新穎的課堂就是新課堂,下面是國中政治教師進行的八年級第三單元第五課第二小節“競爭不忘合作”(魯教版)講課內容節錄,這堂課很有爭議,反映了基礎教育課堂改革現狀。這位老師的課分三個環節,課件出示第一環節:坦然面對競爭。下面是問題:你的身邊有競爭嗎?你害怕競爭嗎?環節二:正確認識競爭。下面出示情境:小合、小競、小贏所在的保送班有一個保送出國深造的名額,三個人都想爭取,在競爭過程中小合:相信自己的實力,坦然面對,積極做各種準備……小競:發現自己在有些地方不如小合,於是針對不足,積極備戰……小贏:緊張、焦慮、睡不著覺,非常害怕失去這次機會……小競:雖然沒有爭取到保送名額,但競選結束後,她發現自己的成績和能力都提高了不少,她從心底裡感謝小合。她為什麼要感謝小合呢?小贏:在競爭中逐漸力不從心,她想到了一條捷徑———偷試卷,事情曝光後,她的競選資格被取消。學習要求合作探究:這種做法給小贏帶來了怎樣的後果?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後果?為避免這種後果,我們在競爭中應該怎麼做呢?環節三:追求合作競爭。呈現的是一段視訊,中國好聲音四強爭奪賽,說的是魏雪漫曾幫助張碧晨,兩人感情也很好,最後勝出的是張碧晨。探討問題:面對這麼重要的比賽,每一位對手都應該怎麼做?魏雪漫的做法可貴在哪裡?.為什麼說這是一場雙贏的比賽?這堂課經過了深層的教學設計,在課程資源選取、教學生活化、吸引學生參與方面都做了很多功夫,這樣的課聽下來表面很炫,情境教學、合作探究新策略都用上了,在評課中許多同行老師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是否能代表新課堂所強調的以學生為本的課堂呢?這堂課從課程改革的角度看應該屬於“形似而神不似”的新課堂,問題在於:

1.教學策略選擇錯位

在做課者看來合作探究、案例教學都採用了,可是這堂課的教學策略我認為應該是講授加提問,雖有案例,但教師的“誘導”非常明顯,正確觀點不證自明。如第一環節標題是“坦然對競爭”,學生還會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嗎?學生在競爭面前的各種真實心態在正確答案的暗示下被遮蔽了。環節二的偷試卷的案例明顯不具代表性和真實性,也就不會觸動學生內心,並且這樣的問題其合作的意義何在?我們需要的是學生真實坦言,不是責任分工與腦力激盪,因此合作學習在這裡沒有體現其價值,作為合作學習應用應該具備有分工、有明確責任、積極互賴的關係、合作技能幾個要素,在很多課堂合作學習應用中我們看不到分工與責任,問題難易也沒有達到一定需要合作學習的程度,也就是說不少教師在教學策略選擇不是為目標服務,策略選擇存在著隨意性、運用不當、形式主義等傾向。

2.內容處理不精細,教學效率不高

環節三的標題“追求合作競爭”,什麼叫合作競爭?是所有的競爭都需要合作,還是競爭中一定合作?在檢視教材後發現顯然是基於教材觀點的簡單化處理,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並沒有就合作與競爭內在關係做深入思考,因此課堂上表現為形式大於內容,表面熱鬧,原有的知識傳授被削弱,該處理的教學內容處理不深不透,造成教學效率低下,也成為課改後常常出現的問題。

3.目標不明確,缺乏課程質量意識

在這一案例中教學最需突破的問題不是學生知與不知的問題,而是真實的觸動內心,思想品德課程如果不能觸動學生內心,那麼教學促發展將是一句空話。這堂課想解決什麼問題?課標上如何要求的?對於學生來說要達到什麼目標,起點能力是什麼,如何搭平臺幫學生達到終點能力,這些有關教學設計的問題在設計研磨時沒有教師主動提出,在評課環節教師沒有人指出目標的達成度,說明教師教學設計的科學化水平和教學質量意識的.薄弱。這堂課反映出的問題帶有很強的普遍性。很多教師從形式上理解新課程,究其原因是“倡導的理念”與“踐行的理念”存在著不一致,新課堂轉型是指實施新課改後,教師課堂行為的轉變。即從教師為本的課堂,到以學生為本的課堂,從知識傳授為主的課堂到知識、能力、情感三維目標的生命課堂,從講授為主的課堂到師生互動、建構生成的課堂。雖然很多老師“意識層面”上掌握了新理念,但教師課堂行為背後的課程價值取向仍然是以知識為本,“教教材”仍然是支配教師行為潛在規定,而且缺乏自我覺察。因此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教師行為,分析教師行為背後的價值取向將成為提升教師課程自覺,突破課改瓶頸之路。作為教師要深刻理解以下課程教學理念。

一、新課堂轉型意味著課程價值取向的轉型

現代課堂教學的基本理念是學生髮展本位的教學價值觀。它是相對於知識本位的價值觀而言,學生髮展本位的價值觀把學生知識的掌握,智力以及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發展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全面地加以關注。它注意從學生的特點和身心發展的實際需要去考慮教學目標與選擇教學內容。在這裡知識觀已經發生變化。建構主義知識觀認為知識不是簡單地進行傳授的,而必須通過學生自身已有的經驗、方式和信念,在作為認識主體的學生與認識客體的知識之間的互動中,以主動積極的建構方式獲得。教學本質是為“知識建構”創設良好環境與支援的過程,新課堂教學設計就是創造“情境性”“協作性”的互動環境。情境、協作、資源是建構主義所指的“學習環境”的三個新要素。“情境”是還原知識生成的原背景,是課程生活化的需要,是學生進行知識探究的情境,也是學生進行主體建構的要素和學習的必要環境;“協作”是主體間的關係的反應,包括師生、生生之間是如何運作,如何展開活動的,如合作學習體現的是參與者是平等合作關係;“資源”是課堂上教師學生所用的所有素材,包括有生命的資源與無生命的資源,在這裡教師的感受、教師的認知、情感都成了資源,只有把資源調動起來,整合到課堂上來,資源才能發揮其作用,多種教育資源的整合是新課改後教師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

二、新課堂轉型意味著教學本質的變化

新課堂關注課程質量,不是關注教師教了些什麼,而是關注課堂給學生留下了些什麼,因此課堂上的師生互動,課程形態的變化的意義在於將知識轉換為能力,將過程轉化為方法,將體驗轉換成反思成長,因此“情境、學生的興趣比教材本身更有優先性”“課程就是使人們在有益的張力下,發展創造性組織和再組織知識經驗的能力”。在這樣的課程與教學中,允許學生和教師,在會談和對話之中創造比現有課程與教學結構更為複雜和更有價值的學科秩序與結構;課程不再是內容,而成為過程本身;教學是兩個世界的溝通,和富有個性化和創生性的佔有;教學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對課程的不斷髮展、不斷豐富的過程;是師生生命重構的過程,教學本質的變化意味著課堂上師生是對話交往的過程,教師的“獨白”語越來越少,教師帶著好奇、帶著思考與學生開展思想的碰撞與交流,平等與合作成為師生關係常態。

三、新課堂打破教材為中心的教學,追求教學設計的科學化

所謂教學設計就是以獲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學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修改方案的過程。傳統教師上課以教材為中心,注重教學內容的處理,將有意義的知識割裂為碎片化的知識,新課堂以教學科學化為背景,從教學目標設計、內容設計、方法策略設計、過程設計,追求課堂最優化。教學目標從知識為本到能力為本,教學內容從學術中心向兒童中心傾斜,教學策略隨之改變,從知識本位到能力本位設計,從單一知識傳授到綜合能力發展目標,因此課堂環節不同於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對學生教學起點、教學條件的分析將是教學設計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