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形勢下的政治教學

才智咖 人氣:1.57W
新課改形勢下的政治教學
        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我們更新觀念,更新知識,轉變角色,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本文主要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具體做法,與同仁探討。
        一、轉變觀念,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意識
        學生主體思想已被大多數教師所接受,但在具體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於教師習慣於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維轉,這樣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缺乏主觀能動性,沒有自覺性和創造性,只是一種被動接受,與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是很難適應的。因此就需要廣大政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真正樹立起學生主體的思想,並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尊重、相信學生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二、課堂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離不開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美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為,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更應該承擔起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責任,創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
        我對政治教學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以素質教育為指導,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以自主學習為途徑,以合作討論為形式,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構建教師導、學生學的教學程式。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想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一種內在動力,它促使學生萌發出強烈的求知慾,從內心產生一種自我追求,自覺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著認知的目標前進的慾望。因此,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於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內容的意義建構。 
這就對教學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於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創設問題,並把情境創設看成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
  2.營造安全氛圍,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會問。
        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情景下,藉助於他人的幫助,通過意義建構而獲得的。因此,“想問”的基礎上還要求“會問”,“會問”才會增長智慧。這就是說,學習過程就是從“有問題”到“沒問題”再到“有問題”的求知過程,學習的終點不是“沒問題”而是產生“新問題”。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鬆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同時,指導學生自學,閱讀教材,自己質疑,對教材中不懂或似懂非懂的概念提出疑問。
        3.教師重點點撥,實現認知飛躍,使學生“會學”。
        “會問”還要“會學”。常常聽到一些學生這樣說:“書越學越多,越學越亂,簡直是一盆漿糊。”造成這一問題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善於在學習時進行綜合分析,提取精華,即還沒有學會讀書的一個重要本事:由厚到薄。在整個自學過程中,“由薄到厚”是量的積累,“由厚到薄”是質的飛躍。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由厚到薄”呢?教師應指導學生按照科學知識的系統性,把知識順理成章,編織成網。這樣知識就可以“並聯”在一起,上下通氣,互為因果地“串聯”起來,節與節可以“接線”,章與章也可以“接線”。一旦知識理成線、結成網,複雜的內容在學生腦子裡也可以融會貫通,瞭如指掌。
  4.實行激勵評價,再創問題情境,實現知識“再造”。
        “會學”是不夠的,還要實現對知識的“再創造”,這才是教學的真義所在。正如常言道:授之以漁,簡言之就是要使學生有“造血功能”。因此,教師要再創新的問題情境,或者是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或者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聯絡自己做的怎樣,今後怎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