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背景下國中政治課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

才智咖 人氣:3.08W

思想政治課,由於其學科本身的特點、性質決定,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科知識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知與行的統一。這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該學科獲得好的數學效果,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主要任務有兩個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覺悟水平和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思想政治課必須實施素質教育。

新課改背景下國中政治課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

一、政治教師的素質要自覺提高。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要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教師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下面幾點。

1、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隨著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作為政治教師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

2、勇於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教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於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

3、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這就需要教師做到:

(1)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學生中大發言論,誤導學生。

(2)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教師要熱心善事,讓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在校園裡、在學生中傳揚。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模式有多種型別。根據新課程理念,根據政治課的教學目標,我認為,一種優秀的政治課模式,應包含四個層次。

第一、激發興趣、需要、情感的模式層次。在學生心理結構中,興趣、需要處於重要的地位,是個性心理特徵的基礎,更是人們行為的直接動力,沒有興趣和需要,就沒有知識的內化,也就不會有自覺的行為、自覺的習慣,不會有參與的慾望,更不會有高效的結果。教學的有效性應建立在激發學生的需要和興趣的基礎上。

第二,掌握理論知識的模式層次。知識是態度情感價值觀的載體,缺乏理性的認知,理不通,情不立,通情才能達理,理順才能達情。知識也是能力培養的基石,沒有知識的積累,就沒有能力的提高。

第三,以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為重點的教學模式。在政治課教學中,知識、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是政治課的分類目標。能力方面的要求是:提高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面對實際問題,做出正確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的能力;提高主動參與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能力;提高在社會生活中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關係的能力;培養為未來生活而自主學習、選擇、探索的能力;增強依法辦事、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發展採用多種方法特別是現代資訊技術,收集、篩選社會資訊的能力。培養這些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政治課的重要任務,也是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學會生活的題中應有之義。第四,體驗活動模式。反思我國當前政治課教學實效差的原因,儘管有多種因素,但究其根源,可以說主要是由無“人”的、與學生生命、生活、社會實際相脫節或相悖的、簡單的、形式化的說教帶來的。

生活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生長的土壤,離開了生活,政治課教學是無法進行“無土栽培”的。要克服政治課教學的低效,就要強調教學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迴歸學生的生活、迴歸社會實際,讓學生感悟生活、體驗生活。體驗是認知內化的催化劑;是主體情感的生長劑、是道德信念的穩定劑、是能力形成的強心劑。沒有體驗和活動,思想政治課就喪失了其靈性和生存發展基礎。建立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模式需要廣博的理論修養,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需要探索精神,非一朝一夕之功。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求我們一方面深思這些模式、學習這些模式、建構這些模式、運用這些模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完善這些模式,豐富和發展這些模式。

三、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絡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政治課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課題,讓學生從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在社會教育的大環境中,使學生理解體會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去認識社會,適應社會,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請進來。走出去,要根據課題的需要,組織學生到工廠參觀訪問,到農村調查採訪,通過到社會訪問調查,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認識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和改革開放推動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請進來,是據課題需要,請在社會主義實踐中作出貢獻,有代表性的人員到學校講課,作專題報告。

同時結合實際,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舉行時事演講。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政治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昇華,從而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追求慾望和創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學生政治學科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的素質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