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才智咖 人氣:1.16W

開放性的文化交融促進了現代公共藝術教育理念的多元發展,探究藝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確立藝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對發展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構建地域性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民間藝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摘要】1992年發展起來的自貢果核雕瓶頸小、起步高。本文主要通過對自貢果核雕的製作技藝調查與研究,瞭解自貢果核雕的歷史、現狀,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並在此基礎上思考民間藝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該如何傳承?

【關鍵詞】果核雕;民間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一、自貢果核雕的興起和發展

以趙巨濤為代表的自貢果核雕經歷了艱難的生長期,趙巨濤從自1996年起在自貢東方廣場、檀木林街等地擺地攤兒開始了艱難的果核雕生涯。1992年,他創作的《八駿圖》在自貢市彩燈公園舉辦的民間藝術品展覽上榮獲一等獎,他創作的根雕藝術品逐漸被人們關注和接受。1997年,趙巨濤的作品《八仙過海》、《核舟記》參加在青島舉行的中國雕刻藝術大展賽獲得優秀獎,並被組委會收藏。2000年4月,經羅紹文的介紹,趙巨濤參加了中國民族民間工藝(含收藏)美術大展,之後趙巨濤還陸續參加過幾屆中國民族民間工藝(含收藏)美術大展。

二、果核雕刻工藝流程

(一)選材——果核。在進行核雕創作之前,對於果核的選擇是一項艱鉅而縝密的任務。果核的選擇是進行構思和創作的基礎,構思和實踐都是因果核而異,不同形狀、紋理、大小、色澤的果核會激發創作者不同的藝術構思,最終會產生形態各異、別具一格的作品。

(二)構思(題材)。要根據所選原材料確定雕刻題材,借鑑某一圖畫、或資料(關於佛教和道教的神話和民間傳說、典故等),並結合果核大小適當削減圖畫內容,也可結合雕刻者的主觀構思增減內容,待作品雛形在腦海中初具形態後便可操刀。

(三)操刀。趙老師操刀的時間一般選在深夜,深夜安靜,易於集中精力雕刻而不受外界打擾,基本上是從晚上十點左右開始,雕到早上六點左右。現在因為工藝要求較高,雕刻者對自身技藝也有較高的追求。一個單子作品成型基本上三天左右。成串的一般是一個月之內完成。

(四)拋光。先是手工拋光,用砂紙由粗到細地打磨,然後再用電布輪拋光。拋光時要注意保護好作品,掌握好力度,防止作品被打壞。

三、自貢果核雕存在的問題

自貢果核雕自1992年正式與世人打交道至今也不過22年的時間,一時間還無法令所有人接受。自貢地處中國西南內陸地區,交通相對閉塞,地域交通較差。在交通上形成了一定的障礙,不利於自貢果核雕的對外傳播。從自貢果核雕興起至今,工藝傳承人稀缺,只有趙巨濤和他的五個弟子,勢單力薄,根本不利於自貢核雕在本土的發展乃至在全國的推廣。

四、自貢果核雕問題應採取的解決策略

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自貢核雕逐步打開了與國人接觸的大門。因自貢處於西南內陸地區,交通相對閉塞,遠離核雕基地,在核雕市場上顯得孤立無援。但是,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自貢核雕的對外傳播和發展不再受交通的牽制。只要在網際網路上開闢出自貢核雕的'市場,自貢核雕便能初步站穩腳跟。對此,趙巨濤不斷學習網際網路知識,為自貢核雕打通了一片天地。但是,對於目前自貢果核雕在業內取得的成績,趙巨濤沒有表現出一點點驕傲和滿足,他仍然在不斷鑽研學習,不斷超越自我,他是自貢果核雕的創始人,他肩負著高擎川派核雕大旗的使命。為了發揚光大川派核雕,能使之與江蘇、上海、北京等地的核雕交相輝映,趙巨濤先後接收了5個熱愛核雕藝術的美術專業的大學生為徒,經過他的口傳身教和學生們的刻苦學習,這5個徒弟如今都能夠獨立完成創作了,其中有2人在國核心雕界已經小有名氣。趙巨濤希望這項工藝能在自貢傳承下去,並希望在以後能把這門工業產業化,像蘇州的舟山村一樣,能在自貢也打造一個“核雕村”,將其建成獨特的文化產業基地和旅遊商品基地,並使之與自貢龔扇、扎染、剪紙並稱自貢四絕。果核雕與象牙雕刻和紅木雕刻等作品不同,它把玩時間的增長而生值。其原因是象牙雕件長時間把玩後會越來越黃,失去潔白的本色,對外觀有影響;紅木雕件佩戴或者把玩的時間一久,也會慢慢失去紅潤的光澤,顏色會慢慢變黑。相反,核雕工藝品經過收藏家的不斷把玩後,表面的色澤會越來越紅,給人一種通透的質感,有點類似於玉雕飾件的特性。

五、總結

對於此刻民間藝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主要是對傳承人的保護,一是保障傳承人的物質基礎。二是核心技藝的保護與傳承,結合現代社會發展的特色進行創新。三是從人類精神意識形態出發,人們自主保護的意識增強。針對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傳承,最關鍵的是生產性保護,可也需要多方的努力與思考,也需要更多的學者來號召和保護,提出更多具有更切實際的作用和措施。

參考文獻:

[1]張鏞.藏中逸品果核雕.中國醫藥報,2001.

[2]殷毅軍.蘇州核雕.檢察風雲,2011.

[3]高密.核雕:方寸天地繪出廣闊市場.農村百事通,2012.

[4]葉志明,崔建.蘇州橄欖核雕賞玩.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

[5]張英.微雕史話.收藏家,2003.

[6]龔偉.中華手工.2004.

[7]袁牧.刀尖上的藝術——蘇作核雕.上海藝術家,2013.

[8]李涵.道器融合意趣天成——蘇州核雕藝術與技術新論.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

[9]張力澎.核雕的世界.新農村商報,2013.

[10]李鄉狀.雕刻技法與指導.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