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社會進步的動力基礎

才智咖 人氣:9.28K
     [論文關鍵詞] 創新; 創新實踐; 進步
   [論文摘要]
人類社會之所以在總體上呈現出不斷進步的趨勢,歸根結底是以人類的創造性實踐為動力基礎的。實踐活動具有創新性的本質特徵,人類的創新實踐不斷推動社會進步的程序。
  
  人類社會之所以在總體上呈現出不斷進步的趨勢,歸根結底是以人類的創造性實踐為動力基礎的,不同型別的創新實踐都在社會進步的歷史程序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功能。從創新實踐的視角研究社會進步問題,不僅可以深化對歷史唯物主義若干重要思想的認識,而且有助於拓展實現與推進社會進步的道路與途徑。
  
  一、實踐活動具有創新性的本質特徵
  
  創新是人類實踐活動區別於動物本能活動的關鍵所在。與普通動物被動接受自然界的恩賜不同,大自然既沒有賦予人類完美的先天本能圖式,又沒有為人設計出特定的適宜的生存,而是使人處於先天“未完成”狀態,並不斷面臨著來自周圍環境的嚴酷挑戰與沉重壓力,從而迫使人不得不走上一條後天自我決定與自我塑造的艱難道路。為了解決先天未完成與後天自我完成的矛盾,為了把自身真正從動物界提升出來,並求得生存與發展的更好機會,人類只能選擇以自己的創新實踐作為可靠的支撐,既努力彌補機體構造的先天欠缺,又不斷改造與變革周圍的客觀環境與現實物件。
  人類所選擇的創新實踐是對常規性實踐的超越。實踐活動是創新性與常規性的統一,從實踐的內容與形式、目的與手段、過程與結果等方面看,與原有實踐具有同質性和重複性的是常規性實踐,而具有異質性和突破性的就是創造性實踐。(參見龐元正在《創新理論對的創新》一文中的有關觀點)就常規性實踐來說,雖然它也能實現人類活動的一定目的,其效果也有利於人的生存與發展,但並不能提供認識世界的新知識,不能獲得改造世界的新進展,因而只能維持社會進步的原有水平。相比之下,創新性實踐作為人的自覺能動性的集中體現,不僅要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確立新觀念和運用新手段,而且會在改造客觀物件的過程中取得新突破和獲得新成果,由此勢必將社會進步推進到新階段。可以說,常規性實踐是創新性實踐的基礎,創新性實踐則是對常規性實踐的超越和昇華;脫離了常規性基礎的創新性實踐是虛幻而短暫的,缺乏創新性的常規性實踐則是平庸的和貶值的。
  創新實踐是人類在認識世界的基礎上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歷史過程。在認識世界時,創新實踐不僅要透過表面現象去把握事物的本質與規律,更要從觀念中超越客觀物件的不適宜狀況,並塑造出理想的`物件形態,正如列寧所說,“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並且創造客觀世界”。創新實踐既需要破除不符合客觀實際的舊觀念、舊思想,通過改造世界,創新實踐不僅使客觀物件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方面發生了變化,甚至創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物件與新事物。所以,創新實踐既是一個以創新性認識改造世界的歷史過程,又是一個以創新性成果實現主體目的與滿足主體要求的能動性創造過程,從而歷史地實現著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的內在統一。
  
  二、社會進步是客體與主體相協調的整體性變革
  
  對社會進步涵義的揭示,必須立足於唯物主義歷史觀的高度,把歷史本體論、歷史辯證法與歷史認識論統一起來。從歷史本體論的層面上講,社會進步是人類為實現“自我完成”所採取的存在形式與所經歷的活動過程,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空間結構與時間序列相統一的前進上升狀態,是在人與自然能動關係的基礎上社會系統在性質、結構與功能方面所發生的進化與變革趨勢;在歷史辯證法的語境中說,社會進步是人類活動由必然到自由、由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運動過程,是人類實踐活動在社會規律的支配下歷史地實現的由過去經現在到美好未來的一維演進歷程,是人類為解決時代所提出的歷史任務而以付出代價、面臨矛盾與承受壓力的形式實現的真善美相契合的發展勢態;在歷史認識論的視野中看,社會進步是在人類實踐活動中由事實制約價值、由應然創造實然的矛盾運動,是人們從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利益出發對社會生活變化的實然狀態所作的肯定性價值認同,是人們依據主體需求和評價規範對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比較與鑑別所得出的理性判斷。

應屆畢業生論文網畢業論文論文網

淺論社會進步的動力基礎
  
  進步以客體方面的變革為現實基礎。物質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狀況是衡量社會進步的基本尺度。需要指出的是,物質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劃分是與物質生產實踐、社會交往實踐和精神生產實踐相對應的,而物質文明、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劃分是與物質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這三種實踐形式相一致的,兩種分類都符合的基本觀點;同時,制度文明與政治文明之間也存在著上的交叉關係,即制度文明的主導因素就是政治制度的文明狀況,政治文明的關鍵環節在於實現政治生活的制度化。
  社會進步更以主體發展為核心內容。每一種社會文明的發展本身都標誌著人的能力的增強與地位的提高,同時又為人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現實條件;人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也必定會使主觀世界得到改造與昇華,社會進步的實現總是能使人不斷分享到其中的成果與益處,在總體上也越來越有利於人的生存和發展。只有以人的發展為核心與目的,使社會客體方面的進化與變革指向人的發展這一目標,才能引起廣大群眾對社會執行與社會變革的持續關懷和積極投身,才能使社會進步以最小的代價得到全面而持續的實現。衡量與評價人的發展水平,既要考察人的全面需求的滿足狀況,又要關照人的自由與解放的實現過程,既要關注人的素質的提高程度,又要把握人的能力與潛能的發揮水平。
  對於社會進步來說,人的發展以社會文明的發展為前提和基礎,社會文明的發展則以人的發展為核心與歸宿。主體尺度與客體尺度的統一構成了社會進步評價的綜合尺度,脫離了主體尺度的客體尺度是無意義的,離開了客體尺度的主體尺度是抽象而虛幻的;只有以兩種尺度相統一的形式,才能既客觀地把握社會進步的事實支撐與客觀展現,又深入地探究社會進步對人的意義生成與價值確證。
  
  三、創新實踐推動著社會進步的程序
  
  人類實踐活動可以劃分為三種基本形式。物質生產實踐是人類利用勞動工具來改造自然界以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的活動,是人與自然進行物質變換、能量交換與資訊傳遞的活動;社會交往實踐是人與社會之間的聯絡得以建立、深化和發展的活動,是人與人之間的物質交往、政治交往與精神交往相統一的活動;精神生產實踐是以文字的、數字的和的符號為工具來反映社會存在的活動,是處理人的意識與客觀世界相互關係的活動。相應地,人類實踐活動的高階形式也包括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知識創新三個方面。

TAGS:淺論 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