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資訊化教學環境下的國小數學教學

才智咖 人氣:1.47W

論文關鍵詞: 資訊化教學環境 國小數學教學 資訊技術

淺議資訊化教學環境下的國小數學教學

論文摘 要: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應用各種方式充分發揮資訊化資源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認識與實踐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利用資訊化資源,創造有利於學生互助協作、平等參與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增強整體意識,發揮學生的創新才能。
  資訊化教學環境下的國小數學教學就是從教材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徵、生活實際,恰當地把傳統教學手段和資訊科技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服務於課程教學目標,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一、運用資訊科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不是一個被動吸引、反覆練習和強化記憶的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主動建構的過程,也就是說,只有經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探索、不斷髮現,數學教學結構才能真正被學生接納為認知結構。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是一個組織者、促進者、資源的提供者、學習的支持者,在引導學生獲取知識時,為學生提供具體、形象和生動的實踐材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引導學生自覺參與探索過程。
  例如“元、角、分的認識”和“千克、克的第一課時”屬三年級教材中較難掌握的內容。傳統的教學常常使學生囫圇吞棗,難以用課本上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於人民幣的“元,角,分”,學生比較熟悉,我先讓學生複習一下它們的進率。大螢幕顯示一下人民幣之間的進率,學生一目瞭然,這就節約了教學時間,加快了教學進度,提高了教學效率。對於重量單位“千克、克”,我用計算機顯示了它們之間的進率關係。以前對於這個問題,教師靠嘴說,十分麻煩,說不清楚,黑板板書又要花費較長時間。現在通過計算機的演示,這個問題很清楚地擺放在學生面前,很快得到解決,而且學生記憶很深,教學效果非常明顯。複習完這兩個知識點,再進行進一步的教學活動。我設計了一份調查報告表,讓學生分小組到超市去了解各組擬定的購買商品的價格和重量,再根據學生的報告,創設一個“虛擬超市”的情境:利用多媒體大螢幕展示超市裡的各種商品的價格,讓學生進行“購物”,使學生興奮不已,大大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參與欲。學生都迫不及待地想做“顧客”。根據電腦顯示,學生可以隨意購買各種物品,教師課前準備一個電子秤,學生購買各種物品後,然後拿到電子秤上去稱,教師協助學生稱秤,然後根據單價算出金額。作為“顧客”,學生自由去花錢購物,將手中的錢計劃著去用,學習熱情高漲。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既學到了數學知識,又接觸了生活知識,促進了每個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絡在一起,縮短了教材內容和生活經驗之間的距離,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長了學生的才幹,使學生自主探索精神得到發揚。
  二、利用資訊科技增加練習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堂課的教學效果的優劣,關鍵看學生能力素質是否得到發展提高,對教材內容是否理解掌握。因此,對學生的能力訓練也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運用多媒體對學生進行變式訓練是形成技能,培養創新能力的有力手段。
  教學“兩步應用題”時,例題學完之後,還有“想一想”:改變例題中的某一條件後,該怎樣解答?如果按傳統方法一一出題,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最後列式解答,一節課就會很緊張,鞏固練習也很難完成了。運用多媒體演示可以很快在例1的基礎上改動第三個條件,繪製線段圖,讓學生根據題意和線段圖自己嘗試解答,培養了學生舉一反三的靈活解題能力。由於有了多媒體的幫助,使課堂教學時間顯得很充裕,不但可以較快完成教學任務,還能對教材作適當補充。如:小明有11本漫畫書,5本數學書,語文書比漫畫書和數學書的總數多2本,小明共有多少本書?(1)11+5=16本,16-2=14本;(2)11+5=16本,16×2=32本;(3)11+5=16本,16+2=18本。先讓學生選擇正確算式,接著問:要選第一組算式條件該怎樣改?要選第二組算式題裡的條件該怎樣改?最後,讓學生親手操作電腦,選擇不同的條件和問題拼出完整的應用題,自己解答出來,鼓勵學生編出不同的應用題。學生在動手拼應用題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應用題的結構。這樣利用電教媒體進行變式練習教學,既節省了時間,又豐富了教學內容;既加大了練習密度,又變換了練習形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利用資訊科技共享資源,協作發展。
  應用網路環境進行國小數學教學,可以提供形式生動活潑、內容豐富、資訊量大、具有互動功能的學習資源。教師可以不必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組織和編寫教案上,而只需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上,在幫助學生確定某一學習主題時,引導學生從何處獲取有關的學習資源,如何獲取,以及如何有效利用這些學習資源等。
  所以在網路教學中,教師只是處於引導、點撥的主導地位,而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它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夥伴或教師的幫助自主建構知識。因此,網路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協作性、創造性、創新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總之,課堂教學的過程是永恆流動的。要想達到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手段和方式的選擇尤為重要。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不僅能負載一定的資訊量,創設誘人的情境,而且聲色並茂,具有極大的心理滲透力,同時還能模擬實驗和思考的過程,化難為易,豐富學生的感知,提高學習的興趣。既增強了素質教育的實效,更為數學課堂的創新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王坦著.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6.
  [2]黎加厚.教育資訊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2002(10).
  [3]周玉仁.國小數學教學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