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準則下資本公積與國際會計準則探究

才智咖 人氣:1.23W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成熟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我國對會計準則和制度做了部分修改,其中資本公積核算方面有明顯修改,並使用了公允價值模式概念。

會計準則下資本公積與國際會計準則探究

[摘要]國際會計準則正處在改革的重要階段,而我國也對舊會計準則做了大幅度修訂,使其和國際準則實現逐步趨同。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國新舊會計準則下的資本公積存在的差異,以及新會計準則下的資本公積和國際標準之間的趨同差異。

[關鍵詞]資本公積;新準則;國際會計準則;差異

一、資本公積的含義與主要內容

(一)資本公積的含義

資本公積指的是企業公司所收到的投資者超過企業註冊資本或者股本中所佔有份額的投資,而直接算入所有者權益的經濟損失和利益等也包括在內。資本公積和實收資本都是投入資本的一部分,不過從來源上來看兩者還是有顯著區別的。資本公積無須原投資者投入,也不要求投資利益,它有其特定的來源,屬於公司所有者投入資本的一個部分,和企業的淨利潤沒有關聯。

(二)資本公積的主要內容

新實施的會計準則針對資本公積中的會計核算問題做了規定:企業公司所形成的實際資本,資本公積須以資本公積賬戶來核算,同時在該賬戶下的“資本溢價”、“其他資本公積”兩個明細科目來仔細核算。首先,“資本公積——資本溢價”的核算內容為:普通企業資本溢價、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溢價以及撥款轉入形成的資本公積等。其次,“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核算內容為:股權投資的價值變動、金融資產重分類相關的資本公積、套期保值而獲取的利益或損失的資本公積核算等。

二、新舊會計準則下資本公積的差異

過去我國推行的會計準則以及會計制度之下的資本公積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會計科目,它核算的內容非常寬,具備多重化的特徵。而最新修改之後的會計準則則對資本公積內容做了如下修改:

(一)外幣資本折算差額取消

我國在《企業會計制度》當中有如下規定:若是企業間的交易活動有合同匯率的情形,則外幣資本必須根據合同規定的匯率來折算。這個時候外幣資產入賬匯率與合同匯率就會出現差異,兩者之間出現差額不可避免,這就是外幣資本折算差額。新實施的會計準則規定:外幣交易於初始確認的時候應該使用交易發生當天的即期匯率把外幣金額折算成記賬本位幣金額;或者是根據其他合理的方式使用明確的,和交易發生當天的即期匯率相近的匯率來折算。這也就意味著,新推行的會計準則取消了外幣資本折算差額,統一了外幣資產的折算匯率,外幣資本在折算的時候必須通過即期匯率的方式來進行。

(二)使用公允價值模式

新會計準則規定:如果企業的股份將用來支付換取職員和其他單位部門服務的話,則企業須按照權益工具授權日的公允價值,即借方計入“銷售費用”等成本費用類科目,而貸方需要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使用權利當日,公司企業需要按照權益工具的數量,即貸方計入“實收資本(股本)”或“庫存股”,借方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如果這兩者之間出現不均衡的情況,則其差額計入“資本公積——資本溢價”科目。使用公允價值模式是新會計準則的一大突出亮點。

該計量模式指的是市場價值,也就是對市場情況非常瞭解的當事人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自願據以債務清償或資產交換的金額。下面我們以投資性房地產對公允價值的具體應用來說明。新會計準則規定投資性房地產的後續計量應該使用成本模式,如果其公允價值可以持續取得則使用公允價值模式,不過一個公司只可以使用一種模式進項後續計量。如果公司使用的是成本模式,則在會計處理上和舊會計準則要求相同,也就是說要把房地產轉換以前的賬面價值當成轉換之後的入賬價值,投資性房地產、自用房地產以及存貨三者間互相轉換不能夠改變所用來轉換房地產的賬面金額,也不能夠改變這一項房地產計量或者披露的成本。

但如果採用公允價值模式來轉換,那麼企業須都根據第一次執行日的公允價值當作入賬價值,公允價值和原資產賬面價值間存在的差額應當作為期初留存收益。不過在公允價值和原賬面價值的差額方面的處理上,新會計準則對此的規定並不是一樣的,如果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自用的,其差額(即借差或者貸差)都應該計入當期損益;如果是自用房地產或者存貸轉換成投資性房地產的,則借方差額(也就是公允價值低於原賬面價值的)應該計入當期損益,這也體現了穩健原則,若是貸方差額(也就是公允價值高於原賬面價值的)則計入所有者權益(即資本公積)。

在資本公積的核算當中,投資性房地產也不再計算折舊或者攤銷,資產負債表日也無須針對其做減值測試,而是將以上內容都反映到公允價值的變動當中,然後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方式對企業的效益產生直接影響。舉個例子來說:甲建設企業在2013年的7月23日將新建設的廠房租賃給乙公司,時間為七年。廠房的成本是5萬,而2013年7月23日這一天的公允價值是40萬元,那麼在公允價值模式下,該專案投資性房地產的入賬價值是40萬元(包括5萬元成本和公允價值變動35萬元)。如果當期期末這一項資產的公允價值提升到了45萬元,則須補調其賬面價值5萬元,並且把這5萬元的差額計入到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