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護理論文(通用5篇)

才智咖 人氣:8.15K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裡,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外科護理論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外科護理論文(通用5篇)

外科護理論文 篇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滄州市中心醫院實習的124名護理專業實習生納入本研究。年齡19~21歲,其中護理本科67名,大專57名,採用多媒體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進行授課,全部完成在校理論學習,實習時間為4周。帶教老師15名,其中本科學歷8名,大專學歷7名;主管護師5名,護師10名。15名帶教老師全部參與教學工作,並設組長2名,由高年資主管護師擔任。

1.2教學內容

(1)手術器械的認識。對於手術室使用的各種器械包、特殊器械等進行拍照,講解手術開臺前各種型別器械包的準備、手術過程中使用的各種特殊器械及使用方法,如各種血管夾、特殊縫線的規格及適應方法等進行講解,並貫穿到實際應用中,從而達到理解並掌握的目的。

(2)手術部位的解剖。利用圖片及文字向學生進行耐心細緻的講解,例如腹股溝管的解剖、甲狀腺的解剖及子宮卵巢輸尿管的解剖等,真正做到圖文並茂,使學生在手術之前對於手術部位有清晰的感性認識,在老師的指導之下獨立的完整中小型手術的上臺配合[8-9]。

(3)操作技能的培訓。主要包括手術正確體位的擺放、正規的手術配合示範等。除了進行多媒體教學及實際臨床操作訓練外,鼓勵學生多觀摩不同型別的手術過程,感受手術的氛圍,多看多問,形成手術節奏感,與手術醫生達成默契,在實踐中學習併成長[10]。

(4)規章制度及手術核心制度的學習。建立學生的安全意識,使其深切認識到手術中任何小小的疏忽都將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並配合各種正、反面教材講解使學生對手術室各項規章制度及手術核心制度深埋心中,時刻樹立安全意識。

(5)教學幻燈片的製作。製作精良的幻燈片,結合既往傳統的帶教經驗,將首次進入手術室人員易犯的錯誤一一總結,並結合手術室護理學的發展進步,補充前沿教學內容[11]。

通常將手術室的佈局、流程、人員著裝的要求及無菌操作的內容等製作成實物與例圖結合的幻燈片,對比進行講解,利於學生的理解[12]。同時將無菌靜脈輸液術、導尿術及洗手方法,巡迴護士的術前、術後工作等各項內容製作成視訊內容,針對每堂課程的內容,於課程結束時進行播放及講解,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並形成整體的理論體系,使其在實習過程中逐步體會並掌握。

1.3教學計劃

統一制定教學進度一致的教育內容,進科第1周由總帶教老師進行進科宣講,熟悉手術室的佈局,進入手術室的流程,熟悉各項規章制度,瞭解各種器械及使用方法;第2周由小組實習老師帶領觀摩手術過程,學習洗手、導尿及輸液等簡單的操作,掌握無菌操作規範,學會管理無菌器械臺;第3~4周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獨立上臺配合完成中小型手術;最後1日進行出科考試。

1.4教學評價

出科考試分為理論與實踐考試,各佔50分,最後相加為總分。共分為優秀、良、中等、合格及不合格5個等級,同時學生無記名投票對帶教老師進行打分,同樣分為優秀、中等、合格及不合格5個等級,由總帶教老師進行統計。

1.5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6.0統計軟體對資料進行處理,兩種教學方法之間的比較採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入組學員經多媒體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授課後對其學習效果進行比較。

(1)採用兩種教學方法比較護生出科前的考試成績,多媒體教學法成績優良人數明顯多於傳統教學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4.998,P<0.05)。

(2)護生對兩種教學方法的滿意度評價結果表明,多媒體教學法的授課內容和授課形式滿意度高於傳統教學法,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22.17,x2=22.66;P<0.05)。

3、結論

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顯而易見,其形式靈活、內容生動,能夠較少的重複教學流程,即開即學,從而對於手術室護理的教學達到雙贏的效果。鑑於手術室護理工作的特殊性,實習同學進入手術室之前往往是抱著好奇、緊張的心態,多媒體教學能夠極大地提高實習同學對於手術室實習階段的興趣,通過多媒體教學,在實際接觸手術室臨床護理工作之前,能夠對於即將面臨的新環境和新任務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提前熟悉手術操作的流程、手術器械及手術過程,從而達到理論與實際的統一。提高了專科手術帶教的質量,縮短學時,從而極大提高手術室的效率及外科對於手術室的滿意程度。

在進行多媒體教學以來,實習護生對於實習任務的完成有了極大地提高,明確了學習方向,並很快掌握正確的實踐方法,尤其對於手術室的操作流程及各項規章制度掌握良好。在大力推廣這項優秀的教學技術的同時,對帶教老師及科室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於實習護生真正做到教學合一,在實踐中成長。

外科護理論文 篇2

摘要目的:探討外科患者術後疼痛的護理對策,提高臨床護理水平。方法:對我院自2006年5月~2010年3月收治的368例外科術後疼痛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護理方法。結果:本組368例患者經止痛治療及精心護理後疼痛均緩解消失,住院時間3~28d,平均12.4d,出院時均無明顯疼痛感,對護理工作表示滿意。結論:外科手術術後疼痛較為常見,對其進行護理干預和止痛處理可以緩解疼痛,為患者機體儘快回覆創造條件。

關鍵詞術後疼痛;護理;外科

近年來,隨著醫學理論和醫療水平的不斷髮展,人們對疼痛的生理認識不斷深入,疼痛治療的新技術層出不窮,使得各種疼痛的治療得到了顯著改善。術後疼痛是外科手術後的常見問題之一,許多患者忍受不了而增加了手術治療的痛苦。如何提高患者對術後疼痛的耐受性、減少術後疼痛成為了當前研究的重要話題。本文就我院自近年來多例外科術後疼痛患者的護理方法介紹如下,以期對緩解術後疼痛有所幫助:

1、臨床資料

對我院自2006年5月~2010年3月收治的368例外科術後疼痛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162例,女206例;年齡12~76歲,平均43.8歲;手術型別中肝膽手術125例,胃腸手術76例,甲狀腺手術68例,闌尾手術53例,其他46例;按照口述分級評分法(VRS)對患者進行疼痛分級,讓患者從所提供的形容疼痛強度級別的詞彙中選擇出適當詞彙對自身疼痛強度進行描述,其中輕度疼痛48例,中度疼痛176例,重度疼痛144例。一般患者表現為應答反應頻繁如驚恐、呻吟、嘆氣等;出現自發反應如撫摸疼痛部位、護衛身體某些部位或區域或將身體固定於某種特殊姿勢等;部分患者出現功能限制和障礙,如靜止不動、過多的躺臥等被動行為;患者服藥態度及頻率改變,睡眠習慣發生改變。

2、結果

本組368例患者經止痛治療及精心護理後疼痛均緩解消失,住院時間3~28d,平均12.4d,出院時均無明顯疼痛感,對護理工作表示滿意。

3、護理方法

3.1心理護理

疼痛不僅僅是一個生理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複雜的心理表現過程,在疼痛產生過程中有需要心理社會因素參雜其中,從而改變疼痛的原本性質。對疼痛患者實施心理護理重在讓患者明白疼痛的機制,提高對疼痛發生的認識,從而分散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1]。進行心理護理可從患者計劃執行手術時即開始,首先幫助患者熟悉病室及醫院環境,減少患者對環境的陌生感;告知患者圍術期應注意的事項,哪些事情是可以增加術後疼痛的,應盡力避免;讓患者瞭解手術治療的目的和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包括術後疼痛,告知其採取的止痛措施,以減輕其恐懼和焦慮情緒。對於術後發生疼痛的患者除了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外,還應該仔細傾聽患者對疼痛的訴說,有些患者術後不能用語言表達疼痛感,則只能通過面部表情、眼神、頭部和四肢的運動等試圖告知醫護人員,護理工作者應掌握多種疼痛評估的方法,確保患者疼痛評估的準確和客觀。此外,術前即應教會患者自我放鬆的方法,如放鬆軀體和精神、做深呼吸運動和肌肉鬆弛訓練等,待術後疼痛時參考使用[2]。

3.2一般護理

術後為患者創造良好的病室環境,注意調節光線和室溫,定時開窗去除異味;尋找可能引起患者疼痛加劇的因素,減少探視和護理操作,保持患者的安定平靜;為患者調整良好的體位姿勢,定時更換臥位,儘量保持舒適體位;患者疼痛時應積極採用分散其注意力的方法,可通過軀體或精神上的活動,使其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胸痛時教會患者慢而規則的腹式呼吸法,或閉眼睛做深呼吸,或為患者播放節奏輕柔的音樂;定時協助患者翻身、拍背、咳嗽,防止術後併發症的發生。

3.3用藥護理

疼痛對機體產生很多不利的影響,如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均有負面效應。對於疼痛程度較重的患者應及時選擇有效鎮痛措施,切實緩解疼痛,改善患者身心狀況。鎮痛措施的選擇對於保證有效疼痛治療至關重要,護理工作者應根據客觀的疼痛評估結果選擇有針對性和有效的鎮痛措施[3]。臨床常用鎮痛藥物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和xx類鎮痛藥,前者對絕大多數患者均有效,且具有中效解熱作用,無耐受性和軀體依賴性。不良反應包括可逆性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對凝血功能有一定影響;可引起消化不良,應激性潰瘍,上消化道出血;可能發生腎功能不全。使用時應予以注意。後者為術後鎮痛的主要藥物,且給藥的途徑、劑量及方案應人而異。臨床最常用的是xx,其次為度冷丁和芬太尼。應注意該類藥物具有耐受性和軀體依賴性。不良反應包括劑量依賴性的呼吸抑制,噁心、嘔吐,便祕,尿瀦留等。對於所有的病人應用xx類藥物時,應監測呼吸[4]。

3.4併發症護理

外科手術後尤其是使用藥物止痛治療後可能出現多種併發症,如呼吸抑制、尿瀦留、噁心嘔吐、便祕、低血壓及過度鎮靜等,護理工作者應做到及時發現併發症徵兆,及時採取應對措施,減少患者術後併發症的發生。在接受疼痛治療的患者應儘量給予氧飽和度的監測,對使用硬膜外或PCA泵鎮痛的患者更應該定期監測各項生命指徵,以確保患者治療期間的安全。在進行鎮痛治療1~2天內,注意觀察患者排尿情況,詢問患者是否有下腹部脹滿感,如發現尿瀦留可給予留置導尿、0.1%的納洛酮分次靜脈注射[5]。鎮痛藥物在發揮鎮靜作用的同時還具有麻痺腸胃運動的作用,使用鎮靜藥物的患者往往伴有便祕,可給予通便劑治療。採用硬膜外鎮痛的患者會增加直立性低血壓的機率,加上藥物的影響、術後長期臥床等,應密切觀察患者血壓變化,及時進行對症處理。

參考文獻

[1]曾燕,韋喜豔,術前疼痛護理對腹部手術患者術後疼痛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誌:下半月刊,2011,17(1):67―68

[2]張麗紅,祝安慶,規範化管理在外科手術後疼痛病人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1,9(6):525―526

[3]葛豔,個性化護理對於手術患者術後疼痛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諮訊,2011,3(1):169―170

[4]杜先豔,外科病人術後疼痛的評估與護理對策[J],醫學資訊:上旬刊,2010,23(24):4947―4948

[5]金麗慧,普通外科手術術後疼痛護理干預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10,12(30):71―72

外科護理論文 篇3

【摘要】

目的探討個性化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透患者內瘻併發症的影響。

策略將166例以動-靜脈內瘻為透析通路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對照組採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採用個性化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動-靜脈內瘻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及其併發症的發生率。

結果觀察組動-靜脈內瘻相關知識的掌握得分為(19.34士2.13)分,明顯優於對照組的(16.53士3.02)分,差異有統計學作用(t=6.9273,P=0.0000);觀察組併發症的發生率為3.60%,明顯低於對照組的12.05%差異有統計學作用(P=0.0432)。

結論個性化護理干預幫助維持性血透患者掌握動-靜脈內瘻知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減少併發症的發生率,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延長內瘻的使用壽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血液透析;內瘻;併發症;護理干預

動一靜脈內瘻是經外科手術將表淺毗鄰的動靜脈作直接吻合,使靜脈血管血流量增加,管壁動脈化形成皮下動一靜脈內瘻是維持性血透患者最常用的血液通路,被稱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1]。

但由於出血、感染、血栓、假性動脈瘤等併發症的`發生,嚴重影響了患者內瘻的使用。

我院於對行動一靜脈內瘻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策略

1.1一般資料選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在我院行動一靜脈內瘻術為透析通路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6例。

排除糖尿病引起的腎損害。

將16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觀察組83例:男性51例,女性32例;年齡36-70歲,平均(50.13士9.27)歲;文化程度:大學20例,中學41例,國小22例;透析年齡2-6年,平均(4.56士1.21)年;原發病:腎小球腎炎49例,高血壓腎病34例;造瘻部位:高位25例,低位58例。

對照組83例:男性53例,女性30例;年齡36-70歲,平均(51.02士9.88)歲;文化程度:大學21例,中學42例,國小20例;透析年齡2-6年,平均(4.25士1.36)年;原發病:腎小球腎炎47例,高血壓腎病36例;造瘻部位:高位26例,低位57例。

兩組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透析齡、原發病、造瘻部位比較差異無統訓學作用(P>0.05)具有可比性。

1.2策略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內瘻護理、病情觀察和飲食運動指導等。

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個性化護理干預,具體措施:①資料管理。

建立動一靜脈內瘻病例檔案,詳細記錄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聯絡方式、原發病、造瘻部位、內瘻知識掌握程度等。

②健康評估。

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和交流,分析其存在的容易導致動靜脈內瘻併發症的主要危險因素,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個性化的護理干預。

③心理指導。

說明動一靜脈內瘻的必要性及作用,告知術中配合策略,讓患者適應角色,以正常的心態適應新的生活方式。

④保護傷口及造瘻肢體。

指導穿刺口的觀察及出血的緊急處理策略;保持區域性傷口清潔乾燥;術後造瘻肢體保持伸直,不屈肘,造瘻側肢體位置高於心臟位置,避開提重物;區域性注意保暖,衣著寬鬆,避開在造瘻側肢體測量血壓及靜脈輸液及受壓。

1.3觀察指標①評估內瘻知識掌握情況。

內容包括: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瞭解患者內瘻知識的掌握情況,問卷內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識、造瘻傷口及造屢肢體的保護策略、穿刺點出血的緊急處理策略、造瘻側肢體功能鍛鍊策略、肢端迴圈的觀察策略、

用藥知識共6項內容,每項內容分4級計分(4分:完全瞭解;3分:比較瞭解;2分:一般瞭解;1分:不瞭解),滿分24分,得分越高,掌握越好。

②觀察兩組併發症發生率(包括術後出血、腫脹手綜合症、感染、血栓形成)。

1.4統計學策略。

採用SSPS16.0軟體處理資料,計量資料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以P<0.5為差異有統計爹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觀察組知識掌握為(19.34士2.13)分,明顯優於對照組的(16.53士3.02)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作用(t=6.9273,P=0.0000)。

2.2兩組併發症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併發症發生率明顯低於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作用(P=0.0432)。

3討論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腎功能衰竭末期患者延長生命、提高存活質量的重要治療措施,血管通路的建立則是進行血透的必要條件,資料顯示[2],維持性血透患者使用動-靜脈內瘻進行血透,則其費用較使用插管者少,且進行透析後的存活率高。

但由於術後出血、腫脹手綜合徵、感染、血栓等併發症的發生,嚴重影響了內瘻的使用和患者的生活質量[3]。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內瘻知識的掌握明顯優於對照組(P=0.0000),併發症發生率明顯低於對照組(P=0.0432),說明針對患者的需求,結合患者的年齡、文化及家庭的經濟情況等為患者建立健康教育檔案,有計劃、有目的地對患者進行個體化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對相關健康知識的掌握,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和預防併發症的能力,從而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念嫦,羅春曉,鍾貴玲.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內瘻栓塞的理由分析及護理策略[J]海南醫學2008,19(7):45-46.

[2]李紅,何梅,譚君.早期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透患者內瘻併發症發生率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誌,2011,26(12):113-1138.

[3]王周勤,白詠梅,楊海寧,等.系統化健康教育在血透患者內瘻併發症防治中的應用[J].武警後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12,21(9):705-707,718.

外科護理論文 篇4

【摘要】目前,社會人們對口腔外科的護理工作越來越重視,口腔外科併發症的預防及護理也被提升到了廣泛議論的層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口腔外科護理經驗,對口腔外科併發症的預防及護理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期促進我國口腔外科併發症的預防及護理的水平。

【關鍵詞】口腔外科;併發症;預防;護理

前言:

從現代醫學的範疇來講,口腔外科的併發症有兩類,第一類是患者在接受手術之後,出現的出血、感染、甚至是窒息等情況;第二類是頸淋巴清掃術後出現的乳糜漏,難以吞食等現象。熟悉口腔外科併發症出現的具體原因,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並掌握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法,是對口腔外科護理人員的新要求。

1呼吸道阻塞的具體原因以及護理方法

1.1口腔分泌物旺盛:口腔外科的患者在接受外科手術後,因無法進食而輸入大量生理鹽水,這些藥物會促成口腔分泌物的旺盛形成,導致呼吸道分泌物劇增,然而患者的口腔正常功能尚未恢復,不能對分泌物過多進行吞嚥、咳嗽等正常自我保護反應,很容易造成患者的呼吸道阻塞,臨床表現為患者咽喉部位有痰鳴音發出。

護理方法:就是利用外力幫助患者疏通呼吸道,使用吸痰機將患者喉部過多的分泌物吸出,此過程每次的操作時間都不宜過長,否則會造成患者缺氧,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

1.2舌體向喉部墜入:患者在接受口腔外科手術之後,麻zui藥的藥力停留時間過長,患者舌頭的肌肉與下頜骨不受患者生理意志的控制,當患者處於仰臥狀態的時候,舌體向喉部自然墜入,導致患者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難,臨床表現為打鼾,比較嚴重的情況是患者呼吸困難,體內含氧量急劇下降。

護理方法:首先要改變患者的仰臥姿勢,讓其保持全坐姿或者是半身坐姿,將患者頭部稍微向前伸出,用雙手向上托起下頷,使向喉部墜入的舌體重新回到原來的位置,通暢呼吸道。

1.3喉部痙攣收縮:喉部痙攣就是通常所說的喉部抽筋,是聲門閉合反射過度亢進的臨床表現,受咽部應激性增高支配猴頭的迷走神經興奮性所影響,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聲門緊閉、發出強烈的喉鳴音、乾咳、發紺等現象。

護理方法:喉部痙攣收縮臨床表現較輕的可以通過按摩喉部的方法進行緩解,而重度喉痙攣的患者則需要依照醫生處方,為患者注射氯琥珀膽鹼50mg,並且加帶氧氣面罩。

2出血現象的預防措施與護理方法

口腔是人體的血管密集區域之一,對於手術瘡口較大的患者的護理,更要注意術後是否有出血現象。出血分為內出血與外出血,外出血容易判斷,只需要觀察包紮瘡口的紗布是否有血染現象即可,而內出血則需要在對患者進行呼吸道異物吸除的過程,仔細觀察吸出的異物是否有血跡。

2.1預防措施:手術結束,在縫合傷口的時候,要確保患者體內沒有滲血現象,同時,在術後可以遵照醫囑給患者服用止血藥物,或注射新鮮血液凝血因子。

2.2護理方法:患者如果發生大量出血的現象,護理人員應立即對出血位置進行強力施壓,控制出血量,並及時通知主治醫師,做好手術止血的一切準備。

3術後瘡口感染的預防措施與護理方法

一般來說,術後瘡口感染出現臨床症狀的時間不會超過4天,臨床表現為體溫升高,出現發燒現象,脈搏與心跳加速,白血球含量增多,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瘡口周圍出現紅腫以及流膿現象。

3.1預防措施

3.1.1進行口腔外科手術之前,增強患者自身的身體素質,保證睡眠質量,日常飲食注意多攝取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食物,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

3.1.2手術進行的前一天,剃除乾淨手術區域的毛髮,在剃除的過程,要注意不能剃損表皮,並用特定的消毒液進行表皮區域性消毒。

3.1.3口腔外科手術進行的過程中,必須要使用經過嚴格消毒的手術器械,醫護人員嚴格遵守手術的程式,包括換手術服、雙手消毒等步驟,確保手術的無菌的環境下進行。

3.2護理方法

在手術瘡口已經出現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及時為合理地患者注射抗生素,更換敷料,防止細菌蔓延,擴大感染區域;如果瘡口已經出現膿腫,並且有膿液流出,證明感染已經非常嚴重了,此時需要聯絡患者的主治醫師,利用手術將已經出現嚴重感染的部分切除,並裝置引流條引流膿液,促進瘡口的結痂。

4結語

總而言之,口腔外科與所有外科手術一樣,都具有比較高的風險,術後的護理也應該得到相應的重視。我國的醫療水平正在不斷提升,與醫療工作配套的護理工作的水平也應該得到相應的提高,基於此,必須要加強口腔外科護理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以及專業水平,促進我國醫療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進文,陳幻,何芳,寧成誠,王振穩,龐秋華. 口腔沖洗加塗擦法口腔護理併發症的預防及護理[J]. 護士進修雜誌,2010,01:64-65.

[2]曲進,趙彤霞. 口腔外科手術後併發症的預防及護理[J]. 吉林醫學,2010,29:5221-5222.

[3]黃玉鳳. 芻議口腔外科手術後併發症的預防和護理[J]. 中外醫療,2013,15:135-136.

[4]吳益芬,徐慧琴,鄭豔萍. 皮瓣修復口腔頜面部缺損併發症的預防及護理[J]. 護理學雜誌,1998,02:95-96.

外科護理論文 篇5

【摘要】探求手外科保養中存在的風險及其處理辦法。辦法 從患者、保養人員等不一樣視點歸納剖析手外科手術中存在的安全風險,並對於各風險的特色採納相應對策。成果 我院手外科手術中風險事情的發作率顯著降低。定論 進步保養風險的早期辨認才能能有用降低風險事情的發作率,有助於為患者供給愈加安全、優質的保養。

【關鍵字】 保養風險 手外科 辨認 辦法

保養風險是指保養過程中存在或潛在的風險性要素直接或直接致使患者逝世或病況加劇的影響要素。保養風險的辨認作為保養風險辦理的根底主要使命是對保養效勞過程中潛在的風險事情進行辨認,以便有關人員採納對於性的處理辦法。因而保養人員應增強本身辨認保養中潛在風險的才能,以減少風險事情的發作。為患者供給愈加舒適的保養環境。本次研討對分別從患者、保養人員等不一樣視點對保養實踐中多見的幾種風險進行了總結,具體介紹如下:

1 患者要素

1.1 患者身體要素 患者因身患疾病本身免疫才能降低,對疾病的防禦才能顯著降低。手術過程中運用的藥物得患者本身身體素質也會發作晦氣影響,有些患者對單個藥物過火靈敏,以致慣例用藥劑量及對患者發作致死性損害,如多見的青黴素過敏,患者在呈現過敏景象後若得不到及時處理,極短時刻內即可逝世;磺胺類藥可引起藥物性耳聾,。另外藥物之間能夠發作彼此反響,影響藥效,若發作毒性化學反響可致使患者逝世。這請求保養人員嚴厲依照醫師處方為患者用藥,並在用藥前詳細瞭解患者的用藥史,做好三查七對作業。

1.2 疾病對患者的影響

任何手術的施行的都會對患者帶來許多不影響,手外科手術中多見的有術中出血、術後痛苦、切斷或創傷傳染等。手外科手術切斷較小,必定時刻內不會致使失血過多,但假如手術時刻過久仍有也許致使體內學容量缺少,影響呼吸迴圈體系的正常功用。痛苦對人體各體系均有影響,這是因為痛苦影響會振奮交感神經,體內兒茶酚胺含量增個高,使血管縮短,痙攣,嚴峻時可誘發血管危象,對手術發作晦氣影響。因為手術常在低溫環境下進行,血管長時刻暴露在冰冷環境中加之手術牽拉、切開等引起的痛苦等影響會致使血管痙攣,此刻若不採納相應的而辦法會致使手術失利。另外手術過程中內環境平衡被打破,水鹽及酸鹼平衡失調是誘發術中各種危象的底子要素。因而在手術過程中要注意為患者測定血鈉、血鉀電漿的含量,以便於及時彌補無機鹽,糾正酸中毒等。有關材料標明手外科手術中且切斷被汙染程度,手術時刻的長短,患者住院時刻及手術型別等要素都會影響術後傳染率.因而,在保養過程中應當對這些要素加強注重。

1.3 患者心思要素

患者因病痛影響常常呈現焦慮、鬱悶等不良心思反響。手術前患者承受著無窮的心思壓力,患者常常表現出緊張、恐懼心思,這些心思影響會振奮交感神經,致使體內兒茶酚胺類物質濃度增高,心血管縮短加強,表現為血壓增加、心率加速、呼吸脈息加速等臨床表現,出血加劇,嚴峻時可致使休克的發作。

2 保養人員要素

保養人員要素致使的風險事情主要與保養人員缺少風險防備認識有關。

多見的有:

①接送患者錯位和護衛不妥

②手術方位擺放不妥或擺放過程中形成損害:常因過火牽拉肢體致使患者的血管、神經、肌肉損害。

③查對不清引起風險:主要為三查七對不嚴厲或手術前後清點物品是存在遺漏。

④疏於巡視引起的風險:保養過程中為患者供給熱水袋、加溫墊等防寒物品時物品溫度過高致使燙壞。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運用電刀時若患者體位發作改動,易呈現電鉛板掉落燙壞患者。

⑤違反無菌準則加劇傳染風險:術前消毒不標準,患者面板消毒、手術器械消毒不達標;未依照操作規程進行無菌操作或手術觀賞人數操控不妥等均可誘發術後傳染的發作。

⑥保養人員業務素質較差:多見不熟悉操作流程,操作不熟練,屢次穿刺不成功。

3 其他風險

醫院所用辦理工具如電腦體系存在潛在風險或意外事情如患者意外跌傷、燙壞等。

4 評論

保養人員在醫療效勞人員中與患者觸控時刻最長,是患者病況發展的主要監護者。其主要使命即是為遵循醫囑為患者進行醫治,調查並記載患者病況的發展情況,對患者所表現出的反常體徵做出開始剖析,為醫師供給主要患者疾病演化的有關資訊,以到達為患者供給傑出的恢復環境的意圖。本此研討主要環繞保養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總結了多種也許存在的風險及其影響要素,為早期辨認保養風險,進步風險認識奠定根底,以便於保養質量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孔鵬, 方鵬騫, 楊凌. 保養風險辦理研討〔J〕 . 醫學與社會, 2006, 19( 4) : 44-45.

〔2〕 鄧利平, 徐秀玲. 外科切斷傳染風險要素剖析及保養對策〔J〕 . 安徽醫學, 2007, 28( 3) : 263-264.

〔3〕 陳捷, 傅愛鳳, 劉桔慧, 手外科保養風險的辨認〔J〕, 家庭護士, 2008, 6(8): 2131-2132.

〔4〕 吳蓓茸, 韓丹玲, 鄭小春. 顯微外科術後痛苦的保養〔J〕 .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 2007, 16( 31) : 4728-4729.